天泡子

( Tiān Pào Zǐ )

别名: 灯笼泡 , 天泡果 , 沙灯笼 , 灯笼草 , 水灯笼 , 打卜草 , 打额泡 , 天泡草 , 王母珠 , 黄灯笼 , 小酸浆

天泡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利湿;被动痰止咳;软坚散结。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疹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性味:
味苦;性凉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
2.《天宝本草》:治小儿膨胀疳疾
3.《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天泡子水提物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最大剂量的作用可与保泰松相比[1]。
2.抗癌作用 浆果的生物总碱在体外对小鼠s180肉瘤细胞dna合成有显着抑制作用,对自射正常髓造血细胞亦有抑制作用[2]。
3.致流产作用 从天泡子分离出的酸浆苦味素x100mg/kg注射,可使动物流产率高于75%。该化合物大鼠口服的ld50为2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1g/kg[3]。
化学成分:
全草含酸浆苦味素(physalin)a、b、c[1]d、[2]、x[3],二氢酸浆苦味素b(dihydrophysalin b),5β,6β-环氧酸浆苦味素b(5β,6β-epoxyphysalin b)即酸浆苦味素f[1],6,7-二氢-6-羟基去氢酸浆苦味素b(6,7-dihydro-6-hydroxydehydrophysaline b)[1,4],魏察小酸浆素(withaminimin)[5],酸浆双古豆碱(phy-grine)[6]。果期全草还含黄酮类成分:5-甲氧基-6,7-亚甲二氢基黄酮(5-methoxy-6,7-methylenedioxyflavone),5,6,7-三甲氧基黄酮(5,6,7-trimethoxyflavone)[7]。
叶中含5β,6β-环氧酸浆苦味素b,魏察酸浆苦素(with a-physalin)a、b[8]、c[9],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o-glalac-toside)[10],酸浆苦味素a、b、c,二羟基酸浆苦味素b(dihydroxy-physalin b)[11]。
种子含油40.0%,蛋白质17.9%。种子油中棕榈酸(palmitic aicd)占10.5%,硬脂酸(stearic acid)占8.6%,油酸(oleic acid)占17.3%,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61.4%,还含少量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 acid)等[12]。
性状:
以全草幼嫩、色黄白,带果宿萼多者为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野、土坎及坡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及去云南。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70cm。根细瘦。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短柔毛或近光滑。单叶生;叶柄细羽,长1-1.5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渐尖,基部斜楔形,全缘而波状或有少数粗齿。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约5mm,被短柔毛;花萼钟状,绿色,外被短柔毛,5裂,裂片三角形,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包围在果实外面,具突出5棱;花冠钟形,黄色,5浅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基部,花药黄白色,长约1mm;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浆果球形,黄色,直径约6mm。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小酸浆的全草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ysalis minima l.[p.paruiflora r.br.]
采收和储藏:6-7月,采集果实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出处:
出自《分类草药性》

天泡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渗湿,杀虫.治黄疸小便不利,慢性咳喘疳疾瘰疬天泡疮湿疮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杀虫,叶治天泡。"
②《天宝本草》:"治小儿臌胀疳疾。"
③《四川中药志》:"利尿,消痃癖,去骨蒸劳热。治黄疸小便不利,久咳喘急;外涂小儿泡及皮肤湿热疮。单用果效力更佳。"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支气管炎湿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调敷。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用药禁忌:
四川中药志》:"无湿热瘀滞者忌用。"
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干全草1斤制成500毫升糖浆。每次50毫升,每日3次饭后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治疗60例,显效3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临床观察对咳、痰、喘均有较好疗效,始效时间隙1例为20天外,其余均在3~6天。治程中有嗜心、胃部不适、头昏、头疼、失眠等副作用,1~5天后自行消失。曾有1例于2天内服药达1.5斤(生药),亦未出现中毒和不良反应。但对溃疡病患者应慎用。
②治疗黄疸
取全草2株煎取浓汁加糖适量为一日量,分2~3次服,有的服10~15次即退黄
③治疗颈淋巴结核
取鲜灯笼草头(干品亦可)3个,冬瓜碧2片,水1碗煮成半碗顿服(小儿酌减),治疗100多例,有的服药4~10次,有的服药2月,均有一定疗效。
附方:
①治黄疸天泡子阳雀花根、红檬树皮(煅),木通、臭草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天泡疮:天泡子研末,麻油调搽。(《四川中药志》)
生境分布:
生长于田野、土坎及坡地。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50厘米左右。茎微卧或倾斜,多分枝,具细柔毛或近光滑。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或长圆形,长2~8厘米,宽1~5厘米,先端短尖,叶基不等,全缘或波状,或具有不规则的缺刻,上面绿色,近于无毛,下面毛较多;叶柄长1~4厘米,有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柄长约5毫米;萼钟形,绿色,膜质,5裂,有硬毛,结果时萼增大如灯笼状,直径约1.5厘米,包围在果实的外面,具有突出的5棱;花冠钟形,5裂,淡黄绿色,长约8毫米,近冠管基部有斑块;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的基部,花药长圆形;雌蕊1,子房圆形,2室,胚珠多数,花柱线形,柱头头状,呈不明显的2裂。浆果圆珠形,黄色,直径约1厘米;种子多数,扁圆形,绿白色。花期6月。果期7月。
来源:
为茄科植物黄姑娘全草果实。6~7月,采取带果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出处:
《分类草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