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通草
( Gěnɡ Tōnɡ Cǎo )
别名: 白梗通 , 水通草 , 野通草 , 气通草
梗通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
清热,利湿,通淋,下乳。治水肿,热淋,热病烦渴,小便赤涩,乳汁不下。 ①《饮片新参》:"清化湿热,利水通淋。" ②《安徽药材》:"清湿热,消水肿,下乳,催生。治淋病,小便不利,热病烦渴,难产。" ③《药材资料汇编》:"通肠利便,退热止渴。治鼻塞,明目,通关节。"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钱。 |
性味: |
①《本草正义》:"味淡,气清。" ②《饮片新参》:"淡平,微苦。" |
各家论述: |
《本草正义》:"白梗通,味淡气清,功用与白通草等。入药功力,殊无轩轾,是可取也。" |
用药禁忌: |
《饮片新参》:"溲多者忌用。" |
炮制: |
去净灰尘及残根,抢水洗净,润4~5小时,切成斜片,晒干。 |
性状: |
干燥茎的木质部分,呈圆柱形,顶端渐细,直径1~2厘米;表而平滑,具细密的纵横纹理,乳白色,质轻松软,折断面白色,不平整,中央有小孔洞;有时茎的基部具棕黄色须根。以粗壮质软、色白干燥者为佳。 |
生境分布: |
主产江苏、浙江等地。 |
原形态: |
植物形态详"合萌"条。 |
来源: |
为豆科植物田皂角茎的木质部。9~10月采收。连根拔起,除去枝叶、根和茎的顶端部分,剥去茎皮,取髓状的木质部,晒干。 |
出处: |
《饮片新参》 |
梗通草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
清热,利尿,通乳,明目。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乳汁不通,夜盲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性味: |
淡、微苦;凉;平 |
归经: |
肝;膀胱经 |
各家论述: |
1.《饮片新参》:清化湿热,利水通淋。 2.《安徽药材》:清湿热,消水肿,下乳,催生。治淋病,小便不利,热病烦渴,难产。 3.《药材资料汇编》:通肠利便,退热止渴。治鼻塞,明目,通关节。 4. 《本草正义》:白梗通,味淡气清,功用与白通草等。入药功力,殊无轩轾,是可取也。 |
用药禁忌: |
《饮片新参》:溲多者忌用。 |
化学成分: |
梗通草种子中含脂肪酸,液体石蜡(nujols),油醇(oleyl alcohol)和甾醇(sterols):△5,7-甾醇(△5,7-sterol),二氢-β-谷甾醇(dihydro-β-sitosterol)等。 |
炮制: |
去净灰尘及残根,抢水洗净,润4-5小时,切成斜片,晒干。 |
性状: |
性状鉴别 本品呈圆柱状,上端较细,长达40cm,直径1-3cm。表面乳白色,平滑,具细密的纵纹,并有皮孔样凹点及枝痕,质轻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不平坦,隐约可见同心性环纹,中央有小孔。气微,味淡。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地或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
原形态: |
田皂角 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30-100cm,无毛;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互生;托叶膜质,披针形,长约1cm,先端锐尖,小叶20-30对,长圆形,长3-8mm,宽1-3mm,先端圆钝,有短尖头,基部圆形,无小叶柄。总状花序腋生,花少数,总花梗有疏刺毛,有粘质;膜质苞片2枚,边缘有锯齿;花萼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花冠黄色,带紫纹,旗瓣无爪,翼瓣有爪,较旗瓣稍短,龙骨瓣较翼瓣短;雄蕊10枚合生,上部分裂为2组,每组有5枚,花药肾形;子房无毛,有子房柄。荚果线状长圆形,微弯,有6-10荚节,荚节平滑或有小瘤突。花期夏秋,果期10-11月。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茎的木质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schynomene indica l. 采收和储藏:9-10月拔起全株,除去根、枝叶及茎顶端部分,剥去茎皮,取木质部,晒干。 |
出处: |
出自《饮片新参》 |
“梗通草” 相关论述
【药用】五加科灌木通脱木tetrapanaxpapyriferus(hook.)k.koch的茎髓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利水,通乳。
【临床功效】1.用于小便短赤,湿温等症
通草淡渗利水,性寒清热,功能清热利水渗湿,可用于湿热内蕴,小便短赤或淋沥涩痛之症,但气味俱薄,作用缓弱,可配木通、滑石等同用;用治湿温病症,可配薏苡仁、蔻仁;竹叶等同用。
2.用于乳汁稀少
本品通乳汁的功效与木通相似,为治乳汁不通火乳汁稀少常用之品,可与猪蹄、穿山甲、川芎、甘草等煎汤服。
【处方用名】通草、方通草、丝通草、穿方通(去皮,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本品质轻,不宜用大量,孕妇禁用。
【附用】梗通草:即豆科植物合盟的茎髓。性味苦、平。归肺、胃经。功效、用量、用法与通草相同。
【方剂举例】通草汤(《沉氏尊生》):通草、木通、瞿麦、柴胡、桔梗、天花粉、青皮、白芷、连翘、赤芍、甘草。治诸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