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丹

( Huó Xuè Dān )

别名: 遍地香 , 地钱儿 , 钹儿草 , 连钱草 , 铜钱草 , 白耳莫 , 乳香藤 , 九里香 , 半池莲 , 午年冷 , 遍地金钱 , 金钱早草 , 金钱 艾 , 也蹄草 , 透骨消 , 透骨风 , 过墙风 , 甾骨风 , 蛮子草 , 胡薄荷 , 穿穿墙草 , 团经药 , 风草 , 肺风草 , 金钱薄荷 , 十八缺草 , 一串钱 , 四方雷公根 , 马蹄筋骨草 , 破铜钱 , 对叶金钱草 , 疳取草 , 钻地风 , 接骨消

活血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利湿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热淋石淋湿热黄疸痈肿痛;跌仆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敷。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归经:
肝;胆;膀胱经
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能肿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肝胆管内胆汁增加,内压增高,胆道括纸醉金迷肌松弛,而使胆汁排出。
2.利尿作用,煎剂大鼠灌胃有显着着利尿作用,连续应用则利尿作用逐渐降低。麻醇家兔试验也有明显利尿作用。
3.溶解结石作用,能使小便变为酸性,而使存在于碱 性条件下的结石溶解。
4.抑菌试验 对金黄色葡萄球极度敏感,宋内痢疾杆菌中离敏感,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均不敏感。
化学成分:
茎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左施松樟酮(pinocamphone),左旋薄荷酮(menthone),胡薄荷酮(pulelgo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棕檬烯(limonene),1-8-桉叶素(1,8-cineole),对-聚伞花素(p-cymene),异薄荷酮(isomenthone),异松樟酮(isopinocamphone),芳樟醇(linalool),薄荷醇(mentholk)及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成分随产地、采用及其他因素而有所差异还含欧亚活血丹呋喃(glechomafuran),欧亚活血丹内酯(glechomanolide)。此外尚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胆碱(choline),维生素c及水苏糖(stachyose)等。
性状:
性状鉴别,茎叶方柱形,细而扭曲,长10-20cm,直径1-2mm,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棱及短柔毛,节上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常中空。叶对生,灰绿色或绿褐色,多皱缩,展平后呈肾形或近心形,长1-3cm,宽1.5-3cm,边缘具圆齿叶柄纤细,长4-7cm。轮伞花序腋生,花冠淡蓝色或紫色,二唇形,长达2cm。搓之气芳香,味微苦。
以叶多、色绿、气香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呈方形。表皮 胞1列,有非腺毛及腺毛,皮层薄壁细胞约8列,角隅处于厚角组织;内皮层处有厚角组织;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外韧型,环列;韧皮部外侧有木化纤维,木质部较宽,髓部薄壁细胞较大。
粉末特征:灰绿色,1.非腺毛多细胞,常有1-几个细胞缢缩,另有单细胞锥状非腺毛。2.原鳞头部8细胞。3.小腺毛头部单细胞:柄单细胞。4.叶下表皮细胞壁波状弯曲。5.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有较细宇航局的角质纹理。6.螺纹、网纹导管直径20-20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参拔50-2000m的林缘、疏林下、草地上或溪边等阴湿处。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除甘肃、青海、新疆及西藏外,均有分布。
原形态:
活血丹,多年生草本,高10-30cm,幼嫩部分被疏长柔毛。匍匐茎着茎地生根,茎上升,四棱形。叶对生;叶柄长为叶片的1.5倍,被长柔毛;叶片心形或近肾形,长1.8-2.6cm,宽2-3cm,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具圆齿,两面被柔毛或硬毛。轮代站花序通常23花;小苞片线形,长4mm,被缘毛;花萼筒状,长9-11mm,外面被长柔毛,内面略被柔毛,萼齿5,上唇3齿较长,下唇2齿略短,顶端芒状,具缘毛;花冠蓝色或紫色,下唇具深色斑点,花冠筒有长和短两型,长筒者长1.7-2.23cm,短筒者长1-1.4cm,外面多少端凹入;雄蕊4,内藏,后对较长,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略伸出,柱头2裂;花盘杯状,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长圆状卵形,长约1.5mm,深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echoma longituba(nakai )kupr[g.hederacea l.var .longituba nakai;g.hederacea auct.non l.]
采收和储藏:4-5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活血丹” 相关论述

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
熟地黄(三两) 当归白术白芍续断人参(各一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或作五剂,煎服更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