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草

( Mǎ Tí Cǎo )

马蹄草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治发痧,跌伤,扭伤
附方:
①治发痧:马蹄草四至五钱,加槛木、醉鱼草大叶乌梢(豆科胡枝子)、仙鹤草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②治跌伤、扭伤:鲜马蹄草根蛇葡萄根。捣烂,拌酒糟,烘热歌伤处。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水沟边、杂林草丛等潮湿处。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及陕西、浙江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5~60厘米。根茎短,丛生白色须根。茎直立或斜上,中空。基生叶丛生,肾圆形或卵状圆心脏形,长4.5~6厘米,宽6~10厘米,基部深心形;叶缘具钝齿齿牙状;叶柄长24~36厘米;茎生叶疏生,1~3片,形小,具短柄或几无柄;叶质柔软,掌状脉萌面均稍隆起.花1~3朵,顶生,花梗长4~6厘米;花被通常5瓣,卵状椭圆形,长13毫米左右,亮黄色;雄蕊多数,黄色,花丝短;心皮5~8,狭长。蓇葖果无柄,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左右,顶端具短嘴;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薄叶驴蹄草全草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马蹄草” 相关论述

马蹄草(图缺),味苦,性寒。治子午潮热、头晕怕冷、肢体酸困、饮食无味、男妇童虚劳发热不退热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引。
单方) 治虚劳发热、午后怕冷、夜间作热、天明自汗身凉、神气短少、头晕心慌耳鸣
马蹄草羊蹄根山薄荷 引点水酒、童便服。
──丛本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