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症

参考:肛门瘙痒症

“痒症” 相关论述

外阴瘙痒症是由多种外阴不同病变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一种症状,中、老年妇女发病者最多,患者常因外阴瘙痒而坐卧不安,严重时影响生活和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发病原因]
引起外阴瘙痒症的原因有外阴局部因素,也有外阴组织毫无病变而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者,概括之,主要有以下发病原因:
1.外阴感染。外阴感染了霉菌或滴虫等致病微生物,引起外阴阴道炎,其所排出的分泌物可刺激外阴,引起外阴瘙痒症
2.外阴卫生不良。患有尿失禁或肛瘘时,或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使外阴皮肤长期受到粪便、尿的浸渍,或外阴阴道分泌物的刺激而发生外阴瘙痒症
3.外阴白色病变。本病除外皮肤白色病损外,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
4.外阴皮肤病。如外阴湿疹神经性皮炎等,其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
5.药物过敏、化学或机械刺激因素。如升汞、新洁尔灭、肥皂、药物、橡胶或化纤织物刺激引起接触性皮炎;其它如性交过度、器械损伤、过度肥胖引起皮肤摩擦糜烂等均可引起皮肤瘙痒症
6.维生素缺乏。机体缺乏维生素a、b2、c、pp等,加之老年妇女皮肤干燥,极易发生外阴瘙痒
7.全身性疾病外阴瘙痒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如糖尿病、尿毒症、恶性贫血、何杰金氏病、黄疸甲亢、甲低、肥胖病、卵巢分泌雌激素不足等。
8.精神因素。某些外阴瘙痒严重的患者,全身或局部均查不出明显原因,考虑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关。
外阴瘙痒症属于中医学的“阴痒”,“肛门瘙痒”、“?”等病证范围,由于脾虚湿盛,肝经郁热,挟湿下注。或卫生不良,感染病虫,虫蚀阴中所致,老年妇女更多的是由于年老体衰,精血亏虚,肝肾阴虚,生风化燥而致阴痒
[临床表现]
外阴瘙痒症的临床特征是瘙痒自阴蒂开始,然后波及小阴唇,甚至扩散到整个阴部,阵发而作,或持续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安,有的波及整个肛门,或夜间剧痒不堪,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尚有其它疾病的伴随表现。
[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原发疾病。由疾病所致的外阴瘙痒,积极防治原发疾病,如糖尿病、尿失禁、肛瘘等,就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病症的发生
2.保持外阴清洁卫生。平素应勤换内裤,便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少用盆浴,不与她人共用浴盆、浴巾,注意性卫生,性生活后及时排尿等,这样有利于保持外阴清洁卫生,防止霉菌、滴虫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可以有效地预防本症。另外,有二便失禁者,应及时清洗大、小便,避免尿、粪浸渍外阴而致痒。
3.避免机械及化学药品刺激。对外有刺激的药品、化学品,如新洁尔灭、升汞、肥皂、橡胶制品等尽量少用或不用,内裤宜穿全棉制品,不用化纤织布制作内裤。另外,应避免器械损伤,性生活节制有度。
4.多食维生素制品及其食物。老年妇女常因维生素缺乏导致外阴瘙痒,故平素可服些维生素制品及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鱼肝油、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e、金维他、红萝卜橘子、萍果、梨等。
5.保持心情舒畅。平素心情舒畅,不抑郁动怒,有助于预防精神因素所致的外阴瘙痒
6.药物保健。素体肝肾阴亏之人,常服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素体肝经郁热之人,常服逍遥丸或丹栀逍遥散有助于预防本病症的发生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由全身或局部病变引起的外阴瘙痒,应积极祛除病因,如抗霉菌、抗滴虫治疗,糖尿病的治疗,及时补充维生素,矫治变态反应,调整胃肠功能等,为治疗本病症的根本措施。
2.对症治疗。外阴瘙痒严重者,口服扑尔敏4毫克或异丙嗪25毫克,每日3次,或静脉推注10%的葡萄糖酸钙10毫升。对更年期或绝经后的患者可用乙烯雌酚0.5毫克,每日1次。连服10~14天。
3.局部治疗。急性期用3%的硼酸溶液湿敷,渗出多时用1%醋酸铅溶液湿敷,瘙痒重者,加用3%~5%苯佐卡因霜或复方薄荷酚软膏涂擦,每日2次;慢性瘙痒,表皮苔藓化或有皲裂者,用0.25%醋酸氟轻可的松霜,或0.025%地塞米松冷霜,每日涂擦2~3次有效;更年期或绝经期瘙痒用1%~2%丙酸睾丸酮软膏有效。
4.中医辨证论治湿热下注,表现为外阴瘙痒带下量多、色黄气臭者,可选用萆藓渗湿汤加减(萆薢15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苡米30克、土茯苓3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白藓皮15克、芜荑10克、鹤虱10克)以清利湿热,杀虫止痒;肝肾阴虚,表现为外阴干涩瘙痒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者,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6克、黄柏10克、生地12克、泽泻10克、枣皮10克、丹皮6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当归10克、白藓皮15克、制首乌15克、地肤子15克)以滋肾降火,养血润燥
5.中药外洗疗法。运用中草药煎汤外洗,具有良好的祛湿、杀虫、润燥、止痒的作用。
(1)蛇床子川椒明矾黄参百部各10~15克,煎汤趁热熏洗,每日1次。阴痒破溃者去川椒
(2)透骨草15克、蒲公英马齿苋紫地丁防风独活艾叶各10克、甘草6克,煎汤熏洗,每日1次。
(3)陈鹤虱330克、苦参威灵仙、归尾、蛇床子狼毒各15克,煎汤熏洗,临洗时加猪胆汁2个更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用于因霉菌、滴虫所致的外阴瘙痒有效。有外阴溃疡者禁用。
(4)大蒜4头切片、鲜小蓟120克,水煎温热外洗有效。
6.单方验方。某些单方验方据证选用内服外用治疗本病症有良效。
(1)用生莱菔汁(白萝卜汁)浸湿纱布(勿用棉花),纳阴道中,每2小时换1次,有解毒、杀虫、止痒之功。
(2)蕺菜20克,加水500毫升,熬至250毫升,分3次空腹服,每日1剂,同时用吸管吸以上药汁滴于阴痒部位,每日2次,1个月为3疗程,用后阴痒可全止。
(3)黄柏30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
(4)大蒜2头,去皮捣碎,加水煎汤外洗局部,每日2~3次.
(5)四季葱50克、火硝6克,水煎成汤,棉花蘸洗数次即愈。
(6)阴痒有皮肤破损时,用蛤粉3克、冰灯0.3克,共研细末,香油调和外敷,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或将药末外撒患处,同样有效。

老年妇女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外阴瘙痒,甚至坐卧不安的疾病。中医属于“阴痒”范围,认为由于湿热下注肝经郁热和血虚生风所致。其发病与卫生不佳、感染性分泌物刺激、药物过敏、化学性刺激、外阴皮肤病、阴道炎子宫颈炎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黄疸有关。老年人由于阴道分泌物少,由于外阴皮肤在老年性退化过程中结缔组织皱缩、硬化、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亦能引起痒感。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阵发性外阴瘙痒,局部可见红肿、抓痕或继发感染,一般无皮损。发痒部位大多在阴蒂和小阴唇附近,可波及大阴唇、会阴肛门,一般白天轻,夜晚重。
由于外阴瘙痒可影响生活、工作,所以需进行治疗,自我调养尤为重要。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外阴卫生,切忌搔抓,忌用肥皂,不用热水洗烫。内裤要宽松,最好用棉布。
(2)睡觉时盖被不要太厚过热。
(3)有感染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4)保持精神舒畅,忌烦怒、悲痛、激动等情绪变化。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苦参汤主治阴痒蛇床子60克,苦参60克。水煎,先取汁半碗内服,将余汁加温熏洗。
(2)花蛇狼毒汤:花椒蛇床子狼毒白矾各30克,煎水,熏洗。
(3)鲜樗树皮外洗治阴痒:鲜樗树皮100克,白矾60克,食醋250毫升。先将樗树皮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沸约20~30分钟,滤去药渣,继将白矾食醋加入滤液中,再煮沸20~30分钟,倒入盆中即可。趁热熏洗,1日2次。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2次。
(2)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
戒烟酒及辛辣或过敏食物。饮食宜清淡而富营养。
(四)针灸调养法
(1)针灸法①针灸取穴以局部为主,辅以远端穴。分3组,可交替应用。第1组是止痒穴(耻骨联合旁开2厘米,左右各1)、蠡沟关元。第2组是曲骨阴廉三阴交。第3组是次髎委阳支沟。②针刺手法是,针止痒穴选4寸毫针,沿皮向会阴部斜刺,轻轻捻转,不做提插,使局部有酸胀痒感为佳。针关元宜快速进针得气后,行中等频率的提插捻转,使针感向外阴部放散。针曲骨用2.5寸毫针向下斜刺,使有兴奋感为度。在针刺的同时,用艾条在局部施温和灸,使有温热感为度。针灸余穴,遇病程短、痒甚者用泻法,刺激量要大,多针少灸;病程长,反复发作,局部症状不甚者用补法,多灸少针。一般留针30~60分钟。10次为1疗程,第1疗程后休息3天,进行第2疗程。
(2)取阴廉曲骨会阴穴,捻转进针,中度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天或隔天1次,4次为1疗程。
(五)其他调养法
(1)绿豆压耳法①取穴:外生殖器、尿道、内分泌。②操作法:用探棒找出穴位敏感点,以75%酒精擦洗耳廓皮肤,将圆形的小绿豆置于0.7×0.7平方厘米的方块胶布中间,对准所选取耳穴贴压,边缘压紧,按揉至局部有酸、困、胀、麻感为度,每日自行按压10余次,每次每穴2分钟左右,3日更换1次。
(2)大蒜外洗方:大蒜2头,大蒜去皮捣碎,加水熬汤,每日局部浸洗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