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性失音

( yibingxingshiyin )

别名: 暴瘖 , 癔病性失语症 , 功能性失音 , 肝郁失音

西医

简介:
癔病性失音是因突然精神刺激而产生超限抑制致突然失音,是一种以癔病为原因的暂时性发音障碍,为癔病的喉部表现。
病因:
癔病引起。
人群:
青年女性多见。
诊断标准:
1.起病急,常有明显精神刺激史。
2.突然失语,仅有“嘘嘘”耳语声,咳嗽和哭笑时发声正常,表情缄默。
3.声带色泽形态无异常,吸气时能外展,发音时声带不能靠拢中线,但咳嗽时能靠拢。
诊断依据:
作出本病的诊断前应详细了解病人有无精神受到刺激的病史有无癔症史。检查时必须详细观察喉的各处,有无声带小息肉、声门下肿瘤或环杓关节的病变。对有器质性病变可疑者应密切观察,直至完全排除为止,不可轻易作出癔症失声的诊断。
病史:
一般均有情绪激动或精神刺激的病史,如过度悲哀恐惧忧郁、紧张、激怒等。
体征:
1.发病突然,在明显的精神刺激时发作,如恐惧忧伤、悲痛、忿怒、情绪过度激动。身体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月经不调妊娠期其他全身性疾病等也是发病的诱因。
2.突然失音,不能发音或仅作耳语或摇头示意不能说话;但咳嗽、哭笑声音正常,呼吸不受影响,有时偶尔发音正常,遇到刺激后又不能发音,
体检:
间接喉镜检查见声带色泽、形态正常,吸气时声带能外展,两侧对称。声带内收不完全,因而声门关闭不全,有时表现声带颤动,偶见声带能互相靠拢,但很快又立即分开。当嘱病人咳嗽、发笑时可见声门关闭很好,发音正常。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语声恢复;声带靠拢中线,声门闭合全。
2.好转:语声短暂恢复,不久又失语。声带短暂靠拢中线,不久又不能靠拢,声门复闭合不全。
治疗:
1.暗示疗法:经详细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为癔病失语时应和病人谈心,认真对待,说明本病肯定会治好,树立病人信心,然后用暗示治疗,如间接喉镜检查时故意用力触动病人舌部,使其感觉疼痛,分散病人不能发音想法的注意力,病人可立即发出声音。另外。在颈前皮下注射盐水,并告诉病人此乃特效药。边注射边嘱病人数1、2、3、4……。或针刺合谷,边捻针边嘱病人数1、2、3、4……。无意中恢复发音。
2.理疗也有一定效果,在颈前皮肤用共鸣火花治疗,治疗同时与病人谈话,并鼓励病人大声说话。
3、对情绪激动者可口服地西洋(安定)2.5mg或利眠宁10mg等镇静药物。
中西医结合:
西医认为精神身心不稳定者,在情感波动等诱因下常引发此病,治疗原则是使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行暗示疗法,井同时配合服用镇静剂、维生素、理疗等。癔病性失音属中医暴瘖范畴,为内伤虚弱之症,治则是养血宁心、疏肝理气、解郁开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应在建立患者治愈信心的基础上,施用中西医的暗示疗法,如针灸、强感应电刺激、直接喉镜、环杓关节拨动等。然后用中药施治,以巩固治疗效果,中药内治可选用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加味等。

“癔病性失音” 相关论述

张某,女,38岁,农民,1988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之前,因与邻居发生口角,第2天清晨起床发现失音,不能发声,急去医院检查,诊断为“癔病性失音”,经用西药、中药、针灸、诱导等方法治疗均无效。现病人心烦急躁,夜寐不安,纳食不佳,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大便干结,舌红起刺,苔白且干,脉弦滑且数。证属肝经郁热,气机不畅。治阻调畅气机,清泻肝经郁热之法。饮食宜清淡。处方:蝉衣6克,僵蚕10克,片姜黄6克,大黄1克,柴胡6克,黄芩6克,川楝子6克,苏叶梗各6克,茅芦根各10克,焦三仙各10克,水红花子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
据其爱人转述,患者囤欲病速愈,第1天连服两剂,昨上大便泄泻5~6次,便物奇臭难闻,夜寐较安。第2天起床发出咳嗽声,并能说出话来,5剂服完,声音完全恢复正常,余症皆除。再以上方7剂,以固其效。
【按】:本患者素有肝经郁热,加之与邻居发生口角而致肝气郁结气机闭塞不通,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而致喑。赵老用升降散加味,以升清降浊,宣散郁结,调理人体之气机升降。方中咀蝉衣透散郁热之邪;姜黄行气散郁;僵蚕轻浮升阳,清热解部,化痰散结;大黄攻积导滞。再配以柴胡黄芩川楝子、苏梗舒调气机,清肝经郁热;茅芦根、苏叶宣肺利咽;焦三仙、水红花子健脾和胃。诸药相伍,三焦气机宣畅,内郁之邪自能外达,声音亦自复。诸症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