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袢综合征
( mangpanzonghenzheng )
别名: 腹痛 , 腹泻 , 血虚
西医
简介: |
盲袢综合征是指小肠各种病变特别是术后导致肠内容物淤滞和细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征。以营养障碍、腹泻、体重减轻、维生素b12缺乏和巨细胞性贫血等表现为其临床特征。从广义上说,凡有小肠结构或功能障碍而导致肠内容物的淤滞和细菌的过度繁殖也属于本病的范畴,如肠狭窄、慢性梗阻、小肠憩室等。 |
病因: |
盲袢是其主要原因,从外科领域里所遇到的盲袢综合征多是因肠管的端~侧或侧~侧吻合术、旷置和短路手术所致。 |
发病机理: |
由于盲袢的存在,肠内的细菌随肠内容物的淤滞而停留在盲袋内过度繁殖而阻碍了维生素b12的吸收和水解结合胆盐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此外,由于细菌某种蛋白酶的作用使肠枯膜刷状缘膜内的酶失去活性、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细菌还可使脂肪酸羟化,形成不吸收的羟化脂肪酸导致肠上皮损伤而影响水钠的吸收,并引起腹泻及肠粘膜糜烂出血、严重者发生穿孔或肠瘘。 |
病史: |
有肠道手术史,肠道憩室等。 |
体征: |
1.肠吸收不良:轻者仅有轻度腹泻,重者有严重的水泻、脂肪痢。因肠道吸收不良而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体重下降。维生素b12缺乏而有巨细胞和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此外尚有低钙血症、骨软化、低蛋白血症、营养性水肿及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出血倾向。 2.部分性肠梗阻:在肠狭窄或盲袢形成的病例中往往有部分性肠梗阻的表现,腹痛、腹胀,肠型及肠鸣亢进。但病人仍能进食及排便,甚至排便次数增多,常为含有不消化的食物。 3.并发症的表现:由于盲袢中或憩室中肠内容物的淤积膨胀、细菌的繁殖和感染、可引起溃疡、出血或破溃形成穿孔和肠瘘,形成相应症状和体征。 |
影响诊断: |
x 线钡剂检查:可了解手术情况如盲袢、憩室及肠狭窄等。 |
实验室诊断: |
1.schilliag试验:口服维生素b12后尿排出量低于正常。 2.14c木糖呼吸试验:对诊断盲袢综合征较简单可靠。由于盲袢内细菌大量繁殖、可迅速将14c标记的木糖由胆盐分解出来而被吸收入血循环,60分钟即可在呼吸中测得14c的量较正常明显增加、甚至达10倍以上。此测法不受饮食与肾功能的影响。而其他原因引起的吸收不良或正常人均无此现象。 |
鉴别诊断: |
1.恶性贫血:主要通过schilling试验进行鉴别。口服维生素b12后尿排出量低于正常而给予内因子后恶性贫血尿维生素b12排出量增加而盲袢综合征无改变。给病人口服四环素3~5天后盲袢综合征者尿维生素b??排出量可接近正常而恶性贫血则无改变。 2.吸收不良:通过x线造影检查及14c木糖呼吸试验即可鉴别。 |
并发症: |
小肠溃疡、出血、穿孔和肠瘘。 |
治疗: |
本病的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内科疗法和外科疗法。 1.支持疗法:首先改善全身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给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辅以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肌注维生素b12。必要时也可经胃肠外途径补给上述物质。 2.内科治疗:对非外科情况所引起的盲袢综合征则主要依靠内科治疗。在上述支持疗法的基础上,使用肠道抗菌剂:头孢立新每次口服0.25~0.5g,每日4次。灭滴灵0.2~0.4每日3~4次。也可使用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霉素等,疗程1~2周。必要时可隔2~4周再给予一个疗程。有时症状可得到几个月的缓解,但有时也较快复发,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3.外科处理:对外科情况引起的盲袢综合征应进行手术治疗,如盲袢、内瘘、肠憩室等。方法如下: (1)对侧侧吻合形成盲袢或侧侧吻合短路将梗阻病变旷置者,可切除吻合口及盲袢或吻合口及梗阻病变而改为对端吻合,如梗阻病变不能切除,可将输入肠袢在吻合口远端切断,并将断端内翻缝合、使肠内容物不再向梗阻部位运行。 (2)如为内瘘,需切除内瘘,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如为外瘘,可行外瘘切除或闭合。有盲袋者切除盲袋。 (3)如为憩室,单发者可切除憩室或根部埋入缝合。如多发者,若憩室聚积于一处,可行肠切除对端吻合。如散发性多发憩室,可将大的憩室切除,小的不予处理。 |
中西医结合: |
盲袢综合征治疗应分三个方面,即支持疗法、手术疗法及恢复期的治疗。 一、支持疗法 对这类病人应首先改善全身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及贫血。可给高蛋白及低脂肪饮食,并可输入鲜血,口服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中医治疗以辨证施治为主。有慢性腹泻者健脾止泻,常用方剂如参苓白术散。血虚,营养不良给气血双补,常用方剂如八珍汤。 二、手术治疗期 有外科情况如内瘘、肠盲袢、肠憩室时应立即手术治疗,并继给支持及对症处理。此时中医治疗以通里攻下为主,常用方剂如大承气汤。取自"六腑以通为用"之说。 三、恢复期治疗 这个时期以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补益气血,常用方剂如八珍汤,成品药可用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