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炎

参考:湿痰流聚皮下

“淋巴结炎” 相关论述

【病因和病理】致病菌从损伤破裂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或从其他感染性病灶,发足癣等处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管腔内有细菌、凝固的淋巴液和脱落的细胞。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的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上肢、乳腺、胸壁、背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感染引起腑部淋巴结炎;下肢、脐以下腥壁、会阴和臀部的感染,可以发生腹股沟部淋巴结炎;头、面、口腔、颈部和肩部感染,引起颌下及颈部的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急性淋巴结炎的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临床表现】急性淋巴管分为网状淋巴管炎和管状淋巴管炎。丹毒即为网状淋巴管炎。管状淋巴管炎常见于四肢,崦以下肢为多,因为它常并发于足癣感染。
管状淋巴管炎可分为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炎,在伤口近侧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炎不出现红线,但患肢出现肿胀,有压痛。两种淋巴管炎都要以产生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轻者仅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和略有压痛,并常能自愈。较重者,局部有红、肿、痛、热,并伴有全身症状。通过及时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由于瘢痕和组织增生,可遗留一小硬结;炎症扩展至淋巴结周围,几个淋巴结可粘连成团;也可以发展成脓肿。此时,疼痛加剧,局部皮肤变暗红、水肿,压痛明显。
【预防】及时处理损伤,治疗原发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及足癣感染等。
【治疗】主要是对原发病灶的处理。本病早期作抗炎治疗。急性淋巴结炎已形成脓肿的,应作切开引流。

急性淋巴管炎是细菌自皮肤或粘膜小伤口侵入淋巴管所引起的感染。伤口常在手指或足趾,在前臂或小腿部出现一条红线,局部有红、肿、痛、热的急性感染特征,分别向肘窝、腋窝或腘窝、腹股沟淋巴结处蔓延,引起该处的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口腔感染(如牙龈炎龋齿)、咽喉或头面部感染可直接引起颌下或颈淋巴结肿大。感染严重的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及时处理小伤口和原发感染灶,如手指刺伤和足癣等。局部不要挤压和按摩,以免炎症扩散,同时可减少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发生。早期用热毛巾敷可帮助炎症的消散,每次15~30分钟,每天3~4次。加用抗菌药物

不少家长常因孩子颈部或腹股沟等处有一粒粒肿块而去医院门诊检查,其中多数经医生诊断为淋巴结炎
淋巴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淋巴结炎多数在局部皮肤或深部由细菌感染之后引起相应部位的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发炎,例如龋齿继发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时颈部淋巴结发炎,手指外伤感染后该侧腋下淋巴结发炎,所以当某处淋巴结肿大和疼痛时往往可以找到相应部位的炎症。有时原发部位的炎症还不太明显,而其附近的淋巴结炎却非常明显。
慢性淋巴结炎往往由反复发作感染或因慢性感染所引起。例如一侧口腔有龋齿的反复感染,该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但压痛不明显。夏季头部有痱子反复感染,两侧枕部淋巴结肿大。因淋巴肿瘤或恶性肿瘤转移的结果,导致慢性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较少见,当怀疑到这种情况时需要作淋巴结的活体检查(即手术切除淋巴结送化验)或者淋巴结穿刺液的涂片检查。

张某某,女,24岁
【初诊】
该患者就诊时发烧九天,体温波动于38.5℃~39℃之间,颌下有一5cm× 5cm大小之肿物,西医诊为“急性颌下淋巴结炎”,用青霉素、四环毒效果不佳。现患者发热不退,仍觉恶寒,面色黯黄,颌下有一包块,大如鸡卵,质地坚硬,按之疼痛,皮肤不红,护之亦不灼手,咽喉红肿而痛,纳谷不甘,大便三日未解,脉沉弦而数,按之有力,舌红苔白根腻。此属火郁三焦,少阳枢机不利,气血壅滞而成,拟升降散加散。
白僵蚕3克(为末,冲服),蝉衣6克,片姜黄10克,生大黄6克,柴胡6克,金银花10克,皂角刺5克,黄芩10克,苦桔梗6克,生甘草6克,三付。
【二诊】
药后热退身凉,诸症霍然,顽下肿物仅有枣核大小,唯食纳不甘,乏力。以竹叶石膏汤益胃汤加减收功。
【按】:颌下核起而肿痛,伴发热恶寒,咽红肿痛,大便秘结,是感时邪毒气,俗称时疫疙痞是也。症属热壅于内,三焦不利,气血壅滞,结聚而不得发越也。故升降散疏利气机,流行血气,加柴芩疏解步阳枢机金银花清热解毒皂角刺破结,桔梗甘草清咽利膈。服药三付,不仅热退身凉,而且颌下肿块消散大半。升降散之善治时疫消肿散结,历用不爽,亦在于先生善于加减化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