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瘤

( yidaosuliu )

别名: 胰岛B细胞瘤

西医

简介:
胰岛素瘤,是由胰岛产细胞生成的或癌,少数为增生,由于分泌胰岛素及(或)胰岛素原过多引起反覆发作性低血糖,病程较长,如及早诊治可获痊愈。
病理:
据世界大系列综述分析,此大都属良注(约84%),少数为癌与增生,且以单个占大多数(83%),约13%为多个,约有4%见于 i型多内分泌腺瘤病体直径可< 0.5cm也可> 5.ocm,其中 87%为0.5—5cm,均等分布于胰头、体及尾部。中国所见,大致与国外相似。此大都呈灰白色或紫红色,质较正常胰组织为软,表面不平,血供丰富,但有时体小而深藏于外分泌胰组织中,手术时难以搜寻。良性者大都在胰腺内,异位者罕见;有癌肿者,常向肝及淋巴结等转移。细胞大致分4类,典型尸细胞中有典型产颗粒,分泌胰岛素最多;其次为部分典型。细胞、部分为不典型产细胞,其中含a、d细胞颗粒,分泌胰岛素较少;第三类为不典型细胞,分泌胰岛素更少,但胰岛素原较多;第四类无颗粒,系癌肿样细胞,但亚微结构示高功能活动,其分泌物可能主要为胰岛素原或其类似物。总之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分泌功能5分化程度有关,分化愈成熟者分泌胰岛素愈多,愈不成熟者愈少,但同时可能有其他分泌功能。又此种细胞分泌胰岛素系属自主性,即既不受高血糖刺激也不受低血糖抑制,故虽血糖降至2.2mmol/l(10mg/dl)以下时,仍有胰岛素分泌;正常人周围血循环内胰岛素中约有5%一48%(一般人15%)为胰岛素原,此分泌胰岛素原的百分率高于正常,故临床上测血浆胰岛素时可不明显增高。
诊断标准:
胰岛素瘤的诊断标准:
1.发作性低血糖症候群,常在清晨空腹发作,或在饥饿、体力消耗状态下发作,发作次数随病程延长而增多。
2.低血糖发作时注射葡萄糖或进食可立即中止发作,故常有体重增加。非发作期可无临床症状。病程较久者可有精神紊乱、癫痫发作、记忆力及智力减退等。
3.发作时血糖0.3,或空腹血糖(mg/dl)/胰岛素(μu/ml)比值
4.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显示高分泌曲线,与血糖不呈同步性分泌。
5.饥饿试验、d860(甲磺丁脲)及胰高糖素刺激试验可诱发低血糖发作。
6.胰腺ct检查或选择性胰动脉造影有时可发现肿瘤病灶。肿瘤较小或β细胞增生者则无阳性发现。
诊断依据:
诊断依据有下列6点:
(l)典型征群:伴多次空腹低血糖,低达2.75mmol/l(50mg/dl),发作时可给葡萄糖(口服或静注)而终止。
( 2)禁食试验:当禁食12——18h后约有2/3病例血糖降至 3.36mmol/l(60mg/dl)以下(静脉血浆真葡萄糖),24——36h加运动时几乎全数病例发生低血糖症,静脉血浆真葡萄糖为2.2mmol/l(< 40mg/dl)伴典型征群,有症状后即应终止此试验。如72h禁食而不发生低血糖症且血糖不低于3.36mmol/l(60mg/dl)者可除外此的诊断。
(3)血清胰岛素(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人空腹血清胰岛素为5—30 n u/ml(平均约20 uu/ml以下),但肥胖者、妊娠期、用女性避孕药、二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体型)、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等均可使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上升。因此需反覆测定同一病例、同一标本的血糖及胰岛素,如血糖明显降低< 2.75mmol/l(<50mg/dl)而胰岛素仍高者可疑为本症。必要时加做下列试验:①口服100g葡萄糖后作胰岛素释放试验,如高峰>150uu/ml者为阳性。②静脉注人25g葡萄糖作胰岛素释放试验,如高峰>150uu/ml亦为阳性,但这两种糖耐量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的结果分析时应除外二型糖尿病肝病等,且结合血糖水平考虑意义。③静脉注射1g甲苯磺丁脲(d860)后测胰岛素高峰如>120 uu/ml为阳性。④口服亮氨酸150mg/kg体重,测血清胰岛素>40uu/ml为阳性。⑤静脉注射胰升糖素 1mg后 5 min如血清胰岛素>250uu/ml者为阳性,但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有时呈假阳性,必须注意。
(4)刺激试验:①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有口服法及静脉法,已如上述。②甲苯磺丁脲刺激试验,经口服2g甲苯磺丁脲(约 2 g nahco。同服)后测定血糖下降曲线,如最低值为基值的35%以下(即下降>65%)者为阳性,或绝对值<165 mmol/l(30mg/dl),或低血糖持续达180min者亦为阳性,但如有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时应立即终止此试验。同时测血清胰岛素,如峰值>120uu/ml亦为阳性,亦可作甲苯磺丁腺1g静脉法。③胰升糖素试验(同上)有假阴性,约46%。④亮氨酸试验(同上),有假阴性26%。
( 5)抑制试验:给胰岛素每 kg体重 0.1u/h,注射前后测血清c肽,正常人将下降>50%,且伴低血糖回应,此患者则不受抑制,对于自动注射胰岛素而伪造低血糖症者亦可以此法鉴定,可发现c肽受明显抑制。
体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反覆发作性低血糖症,大多见于清晨早餐前(约5——6点钟),也见于午饭、晚饭前,可能与餐后低血糖症不易区别。病情轻重不一,有时颇轻微,发作时间很短暂,有时可严重,呈痛大发作表现,临床上常误诊。也可误诊为其他器质性脑部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脑瘤;如有发热者可误诊为脑炎、脑脓肿、脑膜脑炎。轻症病例则与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不易鉴别。肿瘤体积较小,常无明显体征,病人往往多食以防低血糖症发生,故一般较肥胖。久病者智力可低下。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低血糖发作消失;血糖及胰岛素测定及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恢复正常。
预后:
经切除后,疗效良好,但长期低血糖引起的脑细胞损害不易恢复,恶性有转移者预后不良。
治疗:
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定位用腹主④脉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腔动脉,选择性造影术或术中甲苯胺蓝注射有帮助,但对于难以定位或腺瘤未搜及者可考虑胰次全切除术。术前还可用二氮嗪(diazoxide)300--600mg/24h,分3次口服,以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加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以消除其纳水储留。也可用其地抑制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心得安)、氯丙嗪等,此组药物亦可用于有癌肿转移而未能根治者。癌肿可治以破坏产细胞的链佐星(链脲霉毒但此药的毒性很大,仅作为术后的辅助化疗。此切除的可靠佐证是血糖上升,约于切除后半小时即能发现,故术中必须经常测血糖以鉴定疗效。

“胰岛素瘤” 相关论述

胰岛素瘤胰腺肿瘤的一种罕见类型,它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水平的一种激素。
只有10%的胰岛素瘤是恶性肿瘤。
【症状】
胰岛素瘤的症状由低血糖引起,发生于病人数小时未进食时,最常见于清晨空腹时。症状类似于各种精神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包括头痛精神错乱、视力异常、肌肉无力、烦躁不安以及病人性格的改变等。低血糖达一定程度时甚至可引起意识丧失、惊厥和昏迷。也可出现类似焦虑症发作的症状,包括头昏、虚弱、四肢发抖、心悸、出汗、发怒和神经紧张。
【诊断和治疗】
胰岛素瘤的诊断困难,常需要病人住院,在严密监视下,空腹至少24小时,有时甚至空腹达72小时后,出现低血糖症状,此时抽取血液检查其血糖浓度和血胰岛素水平。若结果显示出血糖浓度很低和很高的胰岛素水平,则提示胰岛素瘤的存在。然后必须准确将肿瘤定位,可用ct和超声波扫描检查,但有时仍需行外科手术探查才能定位肿瘤
胰岛素瘤的治疗是外科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