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
( wanguanzhonghezheng )
西医
简介: |
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压所表现出的临床症候群称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 |
病因: |
大多数原因不清,可能与内分泌的改变有关,如常发生在停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此外,腕管内腱鞘囊肿、脂肪瘤等新生物的压迫,腕部骨折脱位、改变了腕管的形状,都可使正中神经受压。有的还合并于类风湿关节炎或腱鞘炎,也有与外伤劳损有关的,如腕过力劳动之后而发病。 |
发病机理: |
腕管是位于腕掌侧的一个骨纤维性通道,8块腕骨远近两排呈弓形排列为腕骨沟,腕横韧带桥架之上,其外侧端起于舟状骨和大多角骨,内侧附着于豌豆骨和钩骨。腕横韧带是由腕部深筋膜增厚形成,其长宽各约2.5cm。厚约0.1~0.2cm。在腕管内通过的肌腱有屈拇长肌腱、指深屈肌腱、指浅屈肌腱共9条,正中神经亦从此通过,它位于掌侧肌腱和腕横韧带之间。腕管内的肌腱、神经排列的十分紧密,无空余之处,而且构成腕管的组织坚韧,无弹性,任何原因引起的腕管内的压力增高,都可使正中神经受压引起功能障碍。 |
体征: |
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患手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或刺痛,以中指为著。疼痛可向肘、肩部放射,容易被误认为是颈肩痛,疼痛在夜间或清晨出现较多。活动或甩手后可减轻。有时产生运动障碍的症状,如拇指无力,动作不灵便等。临床特殊体征有:①tinel征阳性。②屈腕试验阳性。 |
体检: |
检查时,可发现正中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感觉迟钝,但感觉完全丧失者很少见。运动表现为拇指外展和对掌力减弱,病程长者,可有大鱼际肌萎缩,检查时须从侧面观察,两侧对比才能发现。临床特殊体征有:①tinel征阳性:用手指轻叩腕管正中部位之正中神经,患者正中神经分布的手指有放射性触电样刺痛感。②屈腕试验阳性:屈腕同时压迫正中神经1~2分钟,麻木感加重,疼痛可放射至食指、中指,此试验若双侧对比,更有助于诊断。 |
电诊断: |
电生理检查可发现终末潜伏期延长或潜伏期速率减慢,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也有改变。 |
影响诊断: |
x线检查:对于有骨折脱位的患者,拍片有助于诊断。 |
鉴别诊断: |
一、颈椎病: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区不单在手指,前臂也有感觉减退区。运动、腱反射也出现某一神经根受压的变化。但屈腕试验,腕部叩诊试验均为阴性,而颈部体征则为阳性。 二、多发性神经炎:常是双侧发病,不局限于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也受累,呈手套状之感觉麻木区。 |
治疗: |
一、非手术治疗: (一)固定方法:可选用休息腕部或夹板短期固定,待症状缓解后去除。 (二)局部封闭:以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和1%奴佛卡因2ml作腕管内封闭。每周1次,三次为一疗程。注射时,由掌侧腕横纹近侧、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呈30°夹角斜向远端刺入,深达腕管内。 二、手术治疗: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疑有新生物压迫或腕部骨折脱位的病例,可以手术切除腕横韧带,减压。在腕部作一弧形切口,将掌长肌腱拉向尺侧,暴露腕横韧带及正中神经。切除腕横韧带后,常见正中神经局部充血并失去正常光泽,腕管内的一段神经可变细,其近端可呈现梭形膨大。神经与肌腱滑膜常有粘连,需行松解术。切除腕横韧带进行减压方能彻底,否则,只切开腕横韧带,症状往往得不得缓解,而且容易复发,并且还应探查腕管底有无新生物或骨性隆起,以便根治。 |
“腕管综合征” 相关论述
【概述】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管内肌腱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增生,使腕管相对变窄,压迫正中神经和血管,而引起手指麻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此综合征多由腕部外伤如骨折、脱位、扭挫伤、慢性劳损等因素所引起。局部无肿胀、x线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按压腕关节和尽量背伸腕关节症状加重。
【手穴治法】
(一)小针刀疗法
将患者前臂平放在铺有消毒巾的桌面上,让病人尽量背伸腕关节,医生用拇指按压患者腕横韧带部,对准压痛点、用2%的龙胆紫标记,常规皮肤消毒,皮下注入2%普鲁卡因2~4毫升,先用小针刀的三角刀刺入刀下,皮口约0.5厘米,同时做局部切痕,切开后用弯钩刀在切痕处平行刺入患处,当到达腕横韧带部,将针尾抬高,与皮肤表面成45°角,目的是使刀尖接触腕横韧带,避免伤及正中神经。慢慢地向远侧进行钩割,同时可听到腕横韧带的“喳喳声”即出针。腕部疼痛,麻木症状立即消失,感觉松快,握拳有力。刀口压迫止血,不用缝合,以消毒敷料外敷2天。周氏曾用此法治疗20例,有17例症状、体征消失,3例症状减轻。(周游新中医,—199123(5)—33)
(二)穴位注射疗法
选穴:病变部位。
操作:按穴位注射疗法操作,用1毫升1次性注射器,抽取2%的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指针按压疗法
选穴:合谷、阳谷、腕骨、中渚。
操作:患者将患手放于桌面上,医者用拇指指尖,由轻至重,对准穴位,点按,每日数次,点按后轻轻揉搓局部1~2分钟。
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所引起的桡侧三个半手指的麻木、疼痛、乏力为主的症候群称腕管综合征。
本病是神经受压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双侧对称发生。常与腕部外伤、腕骨骨折畸形愈合、月骨脱位、腕关节及手部劳损、腕部腱鞘囊肿、脂肪瘤压迫等有关。与内分泌紊乱亦有关。故多见于妊娠、哺乳、绝经期的妇女,或由风湿、类风湿等引起,病情发展1~2年达高峰,病程较缓慢。祖国医学认为劳伤痹痛,血气凝滞,则皮肉肿痛,筋骨挛折,肿硬麻木,属郁闭瘀结之象。
临床表现:手指僵麻痛(麻为神经受压,痛为炎症刺激)。患者常自诉麻痛向肩部、肘部放射。拇指活动无力,晨起或睡后疼痛明显,甩手片刻后可使疼痛缓解,劳累后加重。寒冷刺激后则有手指不灵活的感觉。正中神经分布区(桡侧三个半手指)皮肤感觉迟钝、完全丧失感觉者少见。病程长者,可有大鱼际肌的萎缩。屈腕试验阳性,叩击试验阳性。肌电图检查大鱼际肌出现神经性变化。
(一)心理调养法
首先要对病情有全面的了解,弄清发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疏导,使病人解除顾虑、协助患者自行排除内心的障碍,嘱咐患者多参加各种集会、社交活动和串亲访友,分散注意力,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和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起居调养法
本病发生后应注意休息,同时患手应避免劳累、提重物,睡觉时患手要垫高,防止手腕部受压,要注意手腕部保温,避免感受风、寒、湿邪。
(三)功能锻炼调养法
1.伸臂钩臂
平立,左臂自左肩上方伸向背后,并尽量上提,掌心向背,诸指紧贴同侧肩胛内侧,下身不动,上身半向左转,同时右手仿穿云掌势向左上方伸出,然后钩掌向面部,两眼注视掌心,数30个数。上身转正,将右手收回至胸前,再沿右侧胸廓自右肩上方移至后背,上身半向右转,同时左手向右上方伸出,钩掌,与左同姿同数。
2.转体旋臂,翻掌运臂。
3.牵手摇腕
用健侧手牵拉患侧手指,动作要轻揉,间断牵拉约5分钟,然后患侧腕部轻轻作旋转运动,每次作20次,再向反方向旋转运动,每次做20次。
4.手指练习(目的是练习精细动作,促进功能恢复)。
(1)患侧拇、食、中、环、小指分别做360°划圈运动。
(2)用拇指分别按压食、中、环、小指远节、中节、近节部位。
(3)患侧手作握拳,伸展动作,每次作30次,循续渐进。
(4)用患手捡米粒。
(四)推拿调养法
局部不易过重过多地施用手法,以减少已增加的腕管内压。
(1)点穴法:在患肢痛点,以及内关、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等穴施用点穴法,每次1分钟,动作宜轻。
(2)顿筋法:在腕关节拔伸下,摇晃8次,屈腕伸腕,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握患手四指,摇晃后迅速上下抖动腕关节,继而在腕关节压痛点部位轻揉。
(3)理筋法:术者左手握住患腕,右手拇食二指捏住患手拇指末节,向远心端迅速拔伸,以发生弹响为佳,依次拔伸食、中、环、小指,以上手法可每日做1次。
(4)腕屈伸法:患者坐位,术者左手拇指中指夹于患侧腕之两侧,右手食指、中指夹患侧拇指近节,同时拇、食指握余四指牵引,并徐徐向掌侧屈腕至最大限度,左手拇、中指对抗按压推滚尺、桡骨茎突部,伸屈腕关节数十次。
(五)气功调养法
1.调身(姿势)
(1)坐式:端坐在方凳上,足着地,腿分开同肩宽,躯干与大腿呈90°。双手掌心向下放膝盖上或握拳放小腹前,上颌收回,垂肩含胸,口眼微闭,舌抵上腭。
(2)站式:两脚分开,宽与肩齐,脚尖稍向内,膝微屈,含胸,腰挺直,两臂抬起,手与肩平,肘比肩低,两手相距约1市尺,手心相对如抱大球,两手指屈曲作握球状,眼口微闭。
2.调心(入静)
(1)意守法:意念高度集中于身体某一点,常用的意守丹田或气海(脐下1寸3分),意守时要排除杂念,但不要过分用意,而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松静自然。
(2)随息法: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只留意于腹式呼吸的起伏,但不可加意指挥,以便形成意气和一,达到入静。
3.调息(呼吸)
(1)顺呼吸法:吸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呼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膈肌上下移动幅度大,腹肌前后运动量大,逐渐练成腹式呼吸。
(2)逆呼吸法:吸气时膈肌上升,腹部内凹,呼气时膈肌下降,腹部外凸。运动的幅度和强度较大。
(六)药物调养法
1.内服药
(1)治宜祛风通络:内服大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2)治宜消肿止痛:内服回生第一丹,每次1.2克,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
2.外用药
(1)外敷:在局部外贴宝珍膏或万应膏。
(2)外洗:将防风3克,荆芥3克,川芎3克,当归6克,苍术10克,丹皮10克,川椒10克,苦参15克,黄柏6克,甘草6克,水煎,熏洗患腕。
(七)针灸调养法
1.毫针刺法
主穴:大陵、上八邪。
配穴:内关、外关。
方法:以大陵为主,针尖向腕管内刺入,中强刺激,不留针。必要时加上八邪、内关或外关,以加强刺激。
2.皮肤针疗法
在患侧腕上约2横指处,做环状叩刺,叩刺宽度约2厘米,以局部充血为宜。
3.艾灸法
将一端燃着的艾条靠近皮肤,对准患腕疼痛明显处,至局部皮肤发红,然后距皮肤半寸处固定,熏灸10~20分钟,每日1次。
(八)磁疗调养法
目的在于消炎、消肿、缓解疼痛。
(1)电磁法:应用低频交变磁场,脉冲磁场,将磁头置于病变部位,磁场强度500~1000高斯,每次治疗20分钟,每日1次。
(2)旋转法:将旋转磁疗机的磁头置于病变部位,磁场强度1000~1500高斯,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
(九)局部封闭法
用强的松龙0.25毫升加2%奴夫卡因2毫升混合液注射,以药液注入腕横韧带内为宜。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腕管综合征,又称腕部正中神经受挤压症。是由于腕管内正中神经受到挤压所引起的手指麻木等神经症状,临床并非少见。但其诊断上易被疏忽,或被误诊为风湿病、末梢神经炎,而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
【病因病理】腕管位于腕部掌面,由腕关节掌侧横韧带(宽约1.5~2厘米,长约2.5~3厘米)与背侧的8块腕骨组成的凹面一起构成骨性纤维管。管内有正中神经和拇长屈肌腱及4个手指的指深、浅屈肌膝通过。正常情况下,屈指肌腱在腕管内滑动不会影响正中神经,但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生肥厚,腕管内肌腱及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水肿、增生等,导致腕管相对狭窄,挤压正中神经,而引起手部疼痛、麻木和知觉异常等。挠神经和尺神经因在腕管之外,所以并无桡、尺神经受压症状。
【临床表现与诊断】
1.本病主要症状为伤肢掌面侥侧正中神经支配区三个半手指感觉过敏、麻木、刺痛或烧灼样疼痛。一般在夜间、劳动后或温度增高的症状加重,气候寒冷时,伤侧手指发、凉、发绀及活动不利。夜间睡眠时,病人喜将患手伸出被子外,或不时甩动,以求舒适感。〕
2.检查可见病久者可有大鱼际肌肉萎缩,拇指不能完成对掌动作,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叩击腕管部或内关穴处的正中神经,可出现手部挠侧掌面三个半手指放射性触电样刺痛感。腕关节掌屈90度,半分钟后可出现手部症状加重。指压腕管或被动背伸腕关节,则出现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放射性疼痛。
x线检查,部分病例可有陈旧性挠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或腕部关节炎改变。肌电图检查,可提示大鱼际肌出现神经变性反应。
【鉴别诊断】如果符合正中神经的障碍,还要进一步查明神经受累的平面高度。 若在腕管以上受累,则前臂的挠侧腕屈肌和拇、食、中三指的指深屈肌和指浅屈肌应有不同程度的麻痹。因拇,食、中三指屈曲的动作表现虽在腕管以下,但其动力的肌腹却在腕管以上,而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受压的部位在腕管,其前臂的正中神经并不受侵害,所以,上述三个手指虽有感觉障碍而无运动障碍。若为颈椎病的神经根受压,其表现之麻木区不单在手指,往往前臂也同时有痛觉减退区,腱反射也出现与某一神经根受压相一致的变化,如颈5、6神经受压,桡骨膜反射和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此外,多发性神经炎的症状,常表现为双侧性,且不局限在正中神经,尺神经和饶神经均受累,呈手套状之感觉麻木区。
【治疗】
(一)手法治疗
1.原则温经通络,疏通狭窄,消炎止痛。
2.施术部位伤肢腕部上下,以掌面为主。
3.取穴内关、外关、配阳溪、曲池、合谷、极泉。
4.施术手法揉。压、搓、动。
5.时间与刺激量每次治疗15至20分钟,新伤隔日1次,陈伤每日1次。一般用中等刺激量,不宜过重、过猛。
6.手法操作(分以下四个步骤)
(1)按摩俞穴痛点法病人取仰卧位。术者立或坐于伤侧,用指拨檄泉,点揉曲池、阳溪穴,捏拿合谷,对压内关、外关穴,揉压腕部痛点。
(2)推揉前臂三阴法病人取仰卧位。术者坐于伤侧,用一手掌自腕部向上推、揉至肘窝部的前臂三阴经路线2至3分钟。
(3)揉搓腕横韧带法病人仰卧或坐位。术者用拇指、手掌或鱼际揉腕关节3至5分钟(以腕部掌面为主);继之,一手托住腕关节背侧面,另手大鱼际横搓腕横韧带部2至3分钟。
(4)动腕分掌牵指法病人仰卧或坐位。术者双手握拿伤肢的腕掌部,掌屈、背伸、尺偏、桡偏及旋转活动腕关节数次;继而,向两侧分掌3至5次,并分别牵动手指各关节,操梳手指手背结束。
(二)其它疗法
1.醋离子导入或热敷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2.封闭疗法醋酸氢化可的松12.5毫克加百分之2普鲁卡因1毫升,作大陵穴封闭,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以上疗法无效,或针刺手指痛觉消失,或痛剧者,可动员其手术减压,切除腕横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