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性肠梗阻

( huichongxingchanggengzu )

别名: 肠结

中医

简介:
蛔虫聚积成团,堵塞肠道,导致腹痛呕吐腹胀便闭者是为肠结
诊断:
证候:腹笥凸起,多在脐周,阵发腹痛,甚者绞痛异常,按之硬坚,但移动无定,或起伏聚散蠕动,烦躁不安,肢冷厥逆。过去曾有吐蛔史,或阵发性脐周痛按之缓解病史。
辨析:蛔虫聚肠中,闭阻气机故腹凸起而绞痛异常;蛔虫窜动故移动无定,虫扰于内故烦躁不安;气机闭阻则肢冷而厥逆
治疗:
本病治疗当以安蛔、散结、驱虫为大法,并结合辨证,依据机体虚实灵活运用。如果虫动腹痛势急,则暂安之伏之,痛缓后驱之杀之,虫下后调之补之。如果病人体虚,暂不能驱虫者,当先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然后驱虫,或驱虫扶正并进。
一、辨证选方
治法:泻下杀虫,行气散结。
方药:蛔结痧方:川椒雷丸炙甘草各10g,百部槟榔各12g,吴茱萸当归各6g,山楂20g,生菜油150ml。若蛔结甚者加入大承气汤呕吐重者加生姜半夏旋覆花代赭石,或乌梅丸与通便条(详见后专方验方)合用;腹痛急而剧烈者,急饮米醋50ml;气虚党参中寒炮姜附子;热重加银花黄芩、生石膏。
二、专方验方
1.驱蛔承气汤:处方:大黄后下)、芒硝后下)、槟榔川楝子木香苦参各9g,乌梅15g。用法:加水400ml。煎成150~200ml。成人1次,小儿分三次服。
2.生植物油:方法:生豆油,或花生油,或香油,成人200~250ml,儿童80~150ml,加温至20℃,口服或由胃管注入,为防止呕吐,在1小时内分次口服或胃管注入为好。
3.生丝瓜子(黑的有效,白的无效):剥壳取仁嚼烂,空腹温开水送服,或将丝瓜子捣烂装入胶囊内服用,成人每日服40~50粒,儿童服30粒,每日一次,连服2天。
4.贯众15g,水煎服。
5.鲜苦楝根皮:取内层白皮30~60g,(干品减半儿童酌减)水煎服,可酌加红糖以校口味,连服三天。
6.食醋60g加温水60g,顿服,或醋中加花椒少许,加热煮开后,除掉花椒顿服。
三、其他疗法:用10%庶糖液500ml通过肛管经乙状结肠点滴,此法有引虫下行,解除梗阻之作用。
中药:
1.追虫九或化虫丸,或乌梅丸。每次1~2丸,每日2~3次,乌梅丸偏以温脏安蛔,追虫丸化虫丸偏以驱蛔。
2.通便条。方用细辛皂角各12g,蜂蜜120g。取蜂蜜煎至滴水成珠为度,将药研细,加入搅拌,趁热制成长约5厘米,直径1 厘米的栓剂,用塑料薄膜包装备用。每次1~2条,塞入肛门,使用次数视病情而定,一般一次即可。
针灸:
针制:取穴足三里天枢中脘内关阳陵泉。痛剧配迎香四白,均用强刺激,频捻,或用电针。

西医

简介:
蛔虫性肠梗阻是指因蛔虫积聚成团引起局部肠管痉挛而致的肠腔堵塞。
地区:
农村发病率较高。
人群:
多见于2~10岁儿童。
发病机理:
驱虫治疗不当常为发病诱因。蛔虫性肠梗阻部位多为小肠,回盲末端最多见。病初多为不完全性、单纯性肠梗阻,若梗阻时间长久,肠管持续痉挛可致完全梗阻或发生坏死穿孔。如蛔虫过多,可致堵塞肠段发生扭转以致坏死。
诊断依据:
根据即往多有肠蛔虫病史,发病前有不适当的驱虫治疗,临床表现为脐周阵发性腹痛呕吐,一般腹胀不显著,亦无腹肌紧张,腹部常扪及可变形的条索状团块,即可做出判断。
体征:
根据病理变化不同可分为蛔虫性肠堵塞和蛔虫肠扭转两种类型。
一、蛔虫性肠堵塞
1.症状:主要为脐周阵发性腹痛,发作时哭闹不安。间歇期一切如常。腹痛常伴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时有胆汁甚至蛔虫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2.体征:多无明显腹胀,腹肌亦不紧张,常可扪及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之条索状肿块,可活动,可变形。肠鸣音正常或亢进。当发生肠坏死或穿孔时可发生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体征。
二、蛔虫肠扭转
1.症状:此型较少见,多表现为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症状,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早期即可有中毒症状及休克,烦躁不安,精神萎糜,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脉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
2.体征: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不对称腹胀,早期肠鸣音亢进后期减弱。腹腔穿刺可抽出血性不凝固液体。
影响诊断:
一、蛔虫性肠堵塞
腹部x线检查可见肠管胀气及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亦可见到蛔虫积聚阴影,肠穿孔时可见游离气体征象。
鉴别诊断:
1.粪块性肠梗阻:多发生于体弱无力的老年人、重病后或习惯性便秘者,由于肠管张力低下致粪便成块造成堵塞,直肠指诊可触及粪块存积。
2.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腹部可触及蜡肠样包块,压痛、大便多为果酱样血便。钡灌肠可显示杯口状充盈缺损。
3.结石性肠梗阻:一是胆石性肠梗阻,多有胆道疾病史,胆石通过胆总管进入肠腔,另一种是肠结石性肠梗阻,结石多因有机物(如果皮、植物纤维)为核心沉积无机盐而形成,腹部x线可见结石阴影。
治疗:
一、一般治疗
包括禁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胀明显时可行胃肠减压。亦可用654-2等解痉剂解除肠痉挛以利蛔虫团松散缓解腹痛
二、驱虫治疗
可用驱蛔灵(枸橼酸呱嗪)、肠虫清、左旋咪唑等口服。亦可用驱蛔承气汤煎水口服或胃管注入。
三、氧气驱虫
氧气可改变蛔虫生活条件,影响其新陈代谢,蛔虫在纯氧中1小时即可死亡,随之虫团松散解除梗阻。给氧量按每岁100~150ml,成人每次200~300ml,由胃管注入,约30分钟注完,2~3天后可重复使用。一般无不良反应。
四、高渗盐水直肠滴注法
2%盐水,温度40~50℃,用量为5岁以下用300ml,10岁以下用500ml左右。经肛管注入直肠,约15~30分钟注完,效果良好。
五、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①蛔虫肠扭转;②凝有肠坏死或肠穿孔或有腹膜炎体征者;③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手术方式:剖腹后在肠外用手法将蛔虫团分开驱入结肠内,若蛔虫数量过多可行小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切开取虫,取净蛔虫后横形缝合。若有多个蛔虫团尽量挤到一处减少肠壁切口,尽量避免污染腹腔。若有肠扭转坏死可行肠切除、肠吻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