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炎

( jingdongmaiyan )

别名: 颈动脉痛

西医

简介:
颈动脉炎也称为颈动脉痛,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的无菌性炎症。本病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少数病例可反覆发作。
病因:
至今未明。一种学说认为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远端小动脉痉挛和近端大动脉扩张、组织水肿而引起疼痛。这些反应常与病人的体质和精神因素有关。另一种学说认为是病毒感染性炎症。还有一种学说根据在病理切片中发现颈动脉壁有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对激素治疗有效,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群:
多见于20—50岁,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
诊断依据:
触诊对本病的诊断起决定作用,先将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可触到条索状增粗的颈总动脉。用手指沿颈总动脉走行作滑动性按压,在按压和滑离血管时都有痛感。压痛以上中部为最明显。上述各部疼痛及颈动脉触痛最具特征,且单侧多于双侧。与颈部淋巴结炎甲状腺炎颈椎病等不难鉴别。
体征:
临床表现主要是颈部疼痛、颈动脉增厚和触痛,也可有咽痛咽干和头、面、耳、眼、胸、食道等处的多发放射性痛,少数病人有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咽痛、咽部炎症并不明显。头痛常限于顶部、面部或枕部,也可扩大到半个或整个头部。有时在鼻腔内、鼻翼、眼部、眼眶或颜面的深部有阵发性刺痛。耳痛一般为阵发性深部剧痛,疼痛范围可涉及耳前、耳后和耳下各区。颈痛有牵拉痛、酸胀痛或阵发性刺痛,可向枕部、同侧头面部或肩背部放射,当头部活动、咀嚼、吞咽讲话和咳嗽颈痛加重。头晕可伴有脑胀、眼花、摇晃不稳。仅少数病人在头颈突然转动或在某种体位时有短暂的旋转感,伴发恶心呕吐、出汗、步态不稳、走路偏斜或跌倒等症状。颈动脉炎,体温一般多在37.5℃左右,偶有39℃高热者,血象变化不明显,健康状况良好。
治疗:
抗生素治疗无效。应控制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展和解除血管痉挛。急性期口服少量泼尼松类激素或阿司匹林有效,保泰松可作为辅助药物。慢性病例需加用烟酸、妥拉唑林等解除血管痉挛。对久治不愈和病情重者加用氢可的松(1ml内含25mg)和中药丹参注射液(2ml),可在痛点的颈动脉上作鞘内注射,可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