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后

( qiuhou )

定位: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主治:眼部疾病
功效:益目。
针灸方法:针法: 让患者闭目上视,然后用手指向上轻推眼球,轻轻掀起下眼睑,在眼球和下眼眶之间小心下针,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注意血管和眼球。
释义:该名称指明本穴位的位置在眼球之后。

“球后” 相关论述

[定位] 在面部,当眶下缘外四分之一与内四分之三交界处。
[解剖] 在眼轮匝肌中,深部为眼肌;浅层有面动、静脉;布有面神经颧支和眶下神经、结状神经结和视神经,深层有眼神经。
[主治] 疾。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早期白内障,近视
[刺灸法] 沿眶下缘从外下向内上,向视神经孔方向刺0.5~1寸。

【概述】
球后视神经炎为视神经中轴的炎症,主要是侵犯视神经乳头黄斑纤维束。本病远近视力都明显减退,甚至完全失明,常伴有眼球转动时疼痛,头痛和眼眶深部纯痛。
【手穴治法】
(一)针刺疗法
选穴:新都穴。
操作;垂直进针,针尖稍斜向掌面,刺入深度可达0.5~1.5寸,用捣针式上下提插,一次操作2—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资料:据山西省稷县妇幼保健站更认介绍,穴在第三、四指间,指蹼背面赤白色交接线中点。针刺后病人有抽、麻、胀、热感,自指蹼、手背、前臂、上臂、肩部、颈部、耳后达眼区。遇有针感不明显可退针微偏向第三或第四掌骨仍上下提插即能“得气”。若仍然感传迟纯,可诱导留针10~15分钟,再提插作捣,针感即会产生。举2例。
病例:张某某,男,41岁。于1972年11月22日晚急诊。
双目微有光感,经检查确定为急性球后视神经炎,入院后即针双侧“新都穴”,经上下均匀提插,针感以热流出现,顺上述途径渐渐传导双眼,视力立即好转,提插持续5分钟起针后做试验,左眼视力恢复到眼前手动、右眼一尺指数。针刺1个疗程,双眼视力恢复达1.5,痊愈出院。
选穴:二明。
操作:针沿指关节横纹斜刺0.3~0.5寸,针感局部和手指麻木。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期间休息3天。
(二)电针疗法
选穴:二明、眼点。
操作:用1寸毫针作电极,针刺以上穴位后,接通电疗仪,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决定电流量大小,每日1次,每10次为1疗程。


经外穴名。在眶下缘的外1/4与内3/4交点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及颧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和眶下动、静脉。主治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炎近视,青光眼,玻璃体混浊,内斜视等。直刺,嘱病人眼向上看,固定眼球,朝视神经孔方向刺1-2寸。勿用强烈手法。出针后轻轻压迫局部1-2分钟,以防出血。

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的原因
·多发性硬化
·病毒感染
·颞动脉炎其他类型动脉炎(脉管炎)
·化学中毒(如铅中毒甲醇中毒
·转移性视神经肿瘤
·母牛初乳过敏反应
·脑膜炎
·梅毒
·葡萄膜炎
·动脉硬化
球后视神经炎为眼球后段视神经的炎症,本病多为单眼发病。
多种原因可引起球后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是常见原因,但很多情况也可激发球后视神经炎,有时病因难以查明。
球后视神经炎可引起迅速视力下降,眼球转动时有疼痛感。但眼底视神经检查可正常或仅有轻微改变。
大约半数球后视神经炎可于2~8周内自行好转,但有时中心视野长期模糊不清。本病有复发性,多发性硬化患者更易复发,每一次复发均可加重视力损害。视神经损害也可是永久性的。在罕见病例,球后视神经炎反复发作可导致完全失明。治疗取决于病因,一般可采用激素治疗,有时也可不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