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癣

参考:婴儿湿疹

“奶癣” 相关论述

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常发于婴儿颜面部。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出液减少,肤红减退,为好转的现象。本病即“婴儿湿疹”。


病名。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乳癣胎癣、胎(疒敛)。多因婴儿禀性使风湿热毒蕴留肌肤而发,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证见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疒敛),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疒敛),为偏于湿热者。治疗当辨证:风热盛者,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相当于婴幼儿湿疹。此外,有发于女子乳晕湿疹。俗谓之为奶癣者。


病名。发于婴儿的一种湿疮。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乳癣胎癣、胎(疒敛)。多因婴儿禀性使风湿热毒蕴留肌肤而发,好发于婴幼儿之头面部,或可延展于其他部位。证见其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疒敛),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疒敛),为偏于湿热者。治疗当辨证:风热盛者,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外治: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相当于婴幼儿湿疹。此外,有发于女子乳晕湿疹。俗谓之为奶癣者。

陈实功曰∶儿在胎中,母食五辛,喜飧炙 ,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治以文蛤散。(《正宗》)
吴半千曰∶小儿初生奶癣,类乎癞。初起手足,次延腹背,缠绵不已。用僵蚕不拘多少,去嘴研末,煎汤浴之,或一日一次,毒必发生,然后用青黛散搓之。
《心法》曰∶此证初生头顶,或生眉端,痒起白屑,形如疥癣,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即干 。有误用汤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津淫,延及遍身,即成湿 。干用润肌膏,湿用黄柏头末,滑石和匀干掺,痒甚者用乌云膏。

文蛤文蛤(四两) 轻粉(五钱) 点红川椒(二两)
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研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搓,乳母戒口为妙。
又方
川贝母(去心) 金银花(各等分
共为末,炼蜜为丸。每重一钱,白汤调下。
又方
大枫肉 黄柏(各五钱) 蛇床子(二钱五分) 枯矾雄黄(各一钱) 轻粉(一钱三分)
共为末。腊猪油调搓。
小儿奶癣及满头遍身黄水疮,白面不拘多少,香油拌匀作ht ,火烧成性为末,再用真香油调搓。
青黛散
青黛黄柏枯矾雄黄百药煎硫黄(各等分
共研细。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搓,以愈为度。
又方 如意草捣烂涂之。
乌云膏松香二两,硫黄一两研匀,香油拌如糊,摊南青布上半指浓,卷成条,线扎紧,再用香油泡一日取出。刮去余油,以火点着,一头朝下,用粗碗接之,布灰陆续剪去,将滴下油浸冷水中一宿出火毒,搓之。
奶癣并卷皮火。
鸡蛋(七个,煮老,去白,炒取油) 杭粉(三钱)调搽。
又方 子滚水泡透,去 只以汤洗之。
又方
雄黄(一钱) 食盐(一分)
共研细,麻油调搓。
奶癣多生耳后,令伊芳母嚼白米成膏涂之。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爆,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以文蛤散治之,或解毒雄黄散,甚则翠云散妙。
文蛤
文蛤散用点胡椒 二味将来同炒焦
加上轻粉香油婴儿奶癣实时消
文蛤(四两) 点红川椒(二两) 轻粉(五钱)
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碾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搽,奶母戒口为妙。
解毒雄黄散(见血风疮门)
翠云散(青缸汁调搽,见杨梅疮门)

张仲宝方极验。
白胶香碾为极细末,酸浆水调敷,不过一、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