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

参考:脓疱疮 , 外耳湿疹

“黄水疮” 相关论述

黄水疮,又称滴脓疮天疱疮,是一种发于皮肤、有传染性的化脓性皮肤病。《外科正宗·黄水疮》云:“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出现脓疱、脓痂:多发于夏秋季节,好发于儿重,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易在托儿所,幼儿园或家庭中传播流行。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
[病因病机]
夏秋季节,气候炎热,湿热交蒸,暑湿热海客于肌肤.以至气机不畅、汗液疏泄障碍,湿热毒邪壅遏,熏蒸肌肤而成;若小儿机体虚弱,肌肤娇嫩,腠理不固,汗多湿重,调护不当,暑湿毒邪侵袭,更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反复发作者,湿热邪毒久羁,可致脾虚失运。
[诊断]
好发于头面、四肢等暴露部位,也可蔓延全身。
皮损初起为散在性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水疱,形如米粒至黄豆大小,迅速化脓混浊变为脓疱,周围绕以轻度红晕,脓疱开始丰满紧张,数小时或1—2天后脓液沉积,形成半月状脓现象,此时,疱壁薄而松弛,易于破裂,破后露出湿润而潮红的糜烂面,流出黄水,干燥后形成黄色脓痂,然后痂皮逐渐脱落而愈,愈后不留疤痕。若脓液流溢他处,可引起新的脓疱。
自觉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皮损广泛而严重者,可伴有发热、畏寒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常可引起附近饕核肿痛,易并发肾炎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病程长短不定,少数可延至数月。
[鉴别诊断]
一、水痘多见于冬春季,发病前常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皮损为绿豆黄豆大小、形态较一致的水疱,向心性分布,化脓与脓痂轻微,索侵及粘膜。
二、,脓窝疮常因虱病疥疮湿疹虫咬性皮炎等染毒而成,脓疱壁较厚,破后凹陷成窝,结成厚痂。
[辨证论治]
一、内治
(一)暑湿热蕴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伴有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
辨证分析:夏令暑湿热邪熏蒸,蕴结于肌肤,故见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暑为阳邪伤津耗液,则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为暑湿热蕴之象。
治法:清暑利湿解毒
方药:清暑汤加减。热重烦躁者,加黄连山栀等以清热除烦;大便于结者,加生大黄以泻滞导热。
(二)脾虚湿蕴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伴有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
辨证分析:脾虚失运,湿热内生,熏蒸肌肤,故见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脾虚失运,则食纳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为脾虚湿蕴之象。
治法:健脾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食滞不化者,加槟榔、焦三仙以化气行滞。
二、外治法
(—)脓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适量煎水湿敷或外洗。
(二)脓液少者,用三黄洗剂加入5%九一丹混合摇匀外搽,每天3—4次。
(三)局部糜烂者,先用明矾溶液洗去脓痂,再将冰硼散撤于患处。
(四)脓痂厚者,选用青黛黄柏、苍术研细末,植物油调匀外涂。
[预防与调摄]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2.有痱子瘙痒性皮肤病,应避免搔抓,及时治疗。
3.婴儿室、托儿所及幼儿园如发现本病患儿应立即隔离,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
[结语]
黄水疮相当于西医的脓疱疮。其特点是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的脓疱、脓痴。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季,可并发肾炎败血症,应与水痘脓窝疮相鉴别。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利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渗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黄水疮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夏秋二季。是由于夏秋暑湿邪毒入侵,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而成。初期为绿豆黄豆大散在的红斑或水疮,迅速变为脓疮,壁易破,流出脓水,露出潮红的糜烂面,随后结成蜡黄色或灰黄色痂,自觉瘙痒,附近淋巴结肿大,伴发热口渴。
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一)
处方:头发灰9克,枯矾6克,冰片1.5克。
用法:三药分研极细末,混合装瓶备用。将面用温盐水或温水洗净,再用适量香油将药调成糊状,涂于面上,不用包扎,每日2~3次。
(二)
处方:黄柏、白芷各3克,文蛤煅、雄黄枯矾各6克,冰片轻粉各3克。
用法:上药除冰片外,先研为极细粉末,后入冰片,稍研即可。每日1次,用麻油调敷患处,至愈为度。
(三)
处方:石青散,由陈石灰(火缎)60克,青黛6克组成。
用法:将二药放入乳钵中研细。先将患儿头发剃去,用5%盐水洗净,然后拭干头皮,再用菜子油石青散搽患处,每日2~3次,以愈为止,7日为1疗程。
(四)
处方:笋壳(新竹箨)。
用法:烧存性,研细末,以麻油调涂患部,调涂前要先将患部洗净。
(五)
处方:蚕豆种皮(豆子的壳)。
用法:炒焦,研粉,用麻油调涂,每日2次。
(六)
处方:小蓟叶。
用法:捣烂,涂在上,干了就换,一直到好了为止。
(七)
处方:盐炒吴茱萸5克,海螵蛸4克,川黄连3克,硼酸粉3克,枯矾2克,硫黄1.5克,冰片0.5克。
用法:上药研成极细末,用芝麻油或蓖麻油调成稠糊状。先剃光局部毛发,以松节油或煤油洗去局部污垢,再以75%酒精局部消毒,将此药膏直接敷于病变处约2厘米厚,外盖敷料并以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轻症2~3日换药1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黄水疮毛囊炎
(八)
处方:细辛100克,五倍子200克,冰片2.5克。
用法:前二药共研极细末,加入冰片研匀,贮瓶备用。先用苦参熬汁洗净患处,将药末敷满面(不用敷盖),每日换药1次,待黄水已净、瘙痒消失即停止换药,痂皮自落。

方用
雄黄防风煎汤,洗之即愈。

病名。指生于皮肤的一种脓疱性疾病。亦名滴脓疮。见《外科正宗》卷四。该病为脾胃湿热内生,外受风邪而成。症见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变为混浊,基底红晕,随即变为脓疱,患处痛痒难忍,搔破黄水淋漓,甚者蔓延成片,直至水干后结痂而愈。该病多发生于小儿头面、耳、项等处,重者可延及全身各处。治宜祛风胜湿,清热凉血热毒偏盛者,可内服升麻消毒饮苍术黄连;风邪偏盛者服消风散湿热重者服平胃散黄芩黄连外治热重者可用青蛤散青黛散外敷;湿甚者用碧玉散三石散外敷。相当于脓疱病

【方歌】黄水疮粟米形,起时作痒破时疼,外因风邪内湿热黄水浸淫更复生。
【注】此证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宜服升麻消毒饮,热甚外用青蛤散敷之,湿盛碧玉散敷之即效,痂厚用香油润之,忌见水洗。
方剂升麻消毒饮组成:当归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栀子(生)
羌活白芷红花防风甘草(生)升麻桔梗每味用二钱为大剂,一钱五分为中剂,一钱为小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生头面,减去归尾、红花
【方歌】升麻消毒却风湿,归芍银花蒡翘栀,羌红花防草桔,黄水浸淫服渐失。
又方:青蛤散(见鼻部鼻〔匿〕
碧玉散(见面部燕窝疮

申斗垣曰∶黄水疮又名滴脓疮。(《启玄》)
陈实功曰∶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倾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内飧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异功散搽之。(《正宗》)
冯鲁瞻曰∶面上耳边生疮,时出黄水浸淫不愈,名曰香瓣。(《锦囊》)
凡初起细,手少动之即破,毒水流入何处,即生大水泡,即为黄水疮,此热毒郁于皮毛也。当以汤洗之。(《秘录》)

四味异功散松香(炼老) 生矾枯矾银粉
等分研细。先将 猪汤或米泔水熬洗,去净,拭干秽水,干则麻油调搓,湿则干掺。
面上黄水疮
酸枣荆芥 羊胡(各 灰存性,一钱) 铅粉(五钱)
研细,先以槐条煎水洗净,将药敷上,其自好。
洗法(岐天师)
雄黄防风(各五钱)
水十碗,数滚去渣,取汁洗即愈。
又方 铅粉用菜油调涂磁盘内,多卷纸卷点着合熏,时时搅匀待遍黄听用。将剥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雄猪胆一个,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

申斗垣曰∶黄水疮又名滴脓疮。(《启玄》)
陈实功曰∶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延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内飧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用蛤粉散,或四味异功散搽之。(《正宗》)
冯鲁瞻曰∶面上耳边生疮,时出黄水浸淫不愈,名曰香瓣。(《锦囊》)
凡初起细,手少动之即破,毒水流入何处,即生大水泡,即为黄水疮,此热毒郁于皮毛也,当以汤洗之。(《秘录》)

四味异功散
松香(炼老) 生矾枯矾银粉
等分,研细。先将 猪汤或米泔水熬,洗去净,拭干秽水,干则麻油调搽,湿则干掺。
面上黄水疮
酸枣荆芥 羊胡(各 灰存性,一钱) 铅粉(五钱)
研细。先以槐条煎水洗净,将药敷上,其自好。
洗法(岐天师)
雄黄防风(各五钱)
水十碗,敷滚去渣取汁洗,即愈。
又方 铅粉用菜油调涂磁盘内,多卷纸板点着合熏,时时搅匀,待遍黄听用,将剥去搓上,立愈。
又方(周氏抄方) 雄猪胆一个,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
又方 松香研细,真麻油调搽。
又方 银粉井水调涂碗底,以艾团烧烟熏转绿色,刮下研细,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搓。

黄水疮粟米形,起时作痒破时疼,外因风邪内湿热黄水浸淫更复生。
【注】此证初如粟米,而痒兼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随处可生。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宜服升麻消毒饮,热甚外用青蛤散敷之,湿盛碧玉散敷之即效,痂浓用香油润之,忌见水洗。
黄水疮图(图缺)
升麻消毒饮
当归赤芍金银花连翘(去心) 牛蒡子(炒) 栀子(生) 羌活 白芷红花 防风甘草(生) 升麻桔梗每味用二钱为大剂,一钱五分为中剂,一钱为小剂。水二盅,煎八分,食远热服
生头面,减去归尾、红花
【方歌】升麻消毒却风湿,归芍银花翘蒡栀,羌红花防草桔,黄水浸淫服渐失。
青蛤散(见鼻部鼻
碧玉散(见面部燕窝疮

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因内餐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宜蛤粉散搽之必愈。
蛤粉散
蛤粉散黄水疮 脓水沿开痒痛当
石膏黄柏轻粉 水调敷上实时光
蛤粉石膏( ,各一两) 轻粉黄柏(生研,各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调搽,冬月麻油调亦好。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黄水疮痒痛脂水亦效。

黄水疮又名滴脓疮,言脓水所到之处,即成也。治法宜∶内服除湿清热之药,佐以凉血之剂。方用∶
茯苓三钱 苍术荆芥蒲公英各二钱 防风黄芩半夏各一钱 当归五钱
水煎服四剂。外用∶
雄黄防风各五钱 荆芥苦参各三钱
水煎汤,取二碗,洗即愈。

蚕豆壳瓦上焙,研末,加黄丹少许,香油调敷。或花椒硫黄枯矾韭菜根,同生猪油捣,火烘搽。

屋内陈吊灰、门窝灰各一钱,冰片半分,香油调搽。

黄水疮(图缺)
一名滴脓疮水到处即成.亦是脾经湿热.治宜除湿清热凉血等药治之.外宜玄粉散.看干湿搽之即愈.方见后.

脓窠者,大如黄豆,黄脓起泡,痛甚。起时先从水泡作痒,后变脓泡。乃肺经有热,脾经有湿,二气交感而成。治当清热散风、凉血除湿,如四妙汤加防风荆芥,或凉血消风散;外搽普济丹,或蛇床子散,或一扫光;若不痒而痛者,以生大黄二两,生石膏一两,研末,麻油调搽,兼戒口味,自愈。
黄水疮者,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热毒郁于皮毛,暴感湿热;或内餐湿热之物,致风动火生而发。当内服祛风、凉血、清热之药,外以汤洗之,用蛤粉散搽之;有用雄猪胆一个,入黄柏一两浸,焙干为末,掺之;或用井花水调搽,殊妙。

大枫子肉二两 枯矾四两 樟脑三钱 蛇蜕(烧,存性)五分 露蜂房(烧,存性)五分
共为末,入地沥青四两,水银五钱,同研成膏搽之。

松香二两为末入葱,管内,用线扎定,水煎融去葱,候干。外∶黄丹水飞)一两 无名异一钱(炒) 官粉一钱(炒) 轻粉三分(炒)
共为末,香油调搽神效。

宫粉松香、共研末。灯盏油调涂之。

湿热与血气相搏.其初生碎小.后有脓汁.浸淫.用雄黄雌黄川乌各一两.松香三钱.为末.乱发一团.烧灰存性.猪油六两熬化.再入三味煎至发消尽.以绵滤去渣.入二黄.搅匀盛器.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