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关节炎

( huanongxingguanjieyan )

别名: 关节流注 , 疽病

西医

简介:
化脓性关节炎是指关节组成部分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儿童多见,婴儿、青少年次之,成年人少见。好发于膝、肩关节。髋关节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较常见于婴幼儿,其他关节罕见。
病因:
本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感染途径常为细菌的血行传播至关节腔,也可由附近的病灶蔓延而来或外伤后细菌经伤口直接感染所致。
人群:
多见于儿童。
病理:
可分为原发于滑膜者和继发于邻近骨端骨髓炎者。如婴儿时期患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股骨上端骨髓炎穿破股骨头、颈扩散到髋关节腔,形成髋关节炎,就是继发于骨端骨髓炎的化脓性锻关节炎的典型例症(见"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条)。原发于滑膜的急性血源性关节炎的致病菌,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主要病理改变如下:滑膜充血、肿胀、炎性分泌物与关节液混合,关节膨胀,并有少量纤维素沉着在关节滑膜表面,此即为浆液性关节炎。如滑膜不仅充血,而感染明显,关节液混浊度增加,并有大量纤维素沉着者,则称为浆液纤维性关节炎。感染严重,关节滑膜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少量红细胞渗出,小血管发生栓塞和坏死,关节分泌液内有大量白细胞,浓稠、混浊色黄,即为典型的化脓性关节炎。坏死和退变的白细胞释出的溶解酶,溶解关节面软骨,直至侵蚀破坏软骨下骨质。由于关节内压力增高,压迫破坏滑膜直至穿破关节囊和皮肤,形成窦道,可长期不愈。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较金黄色葡萄球菌者发展快,关节破坏亦快,故关节内分泌物为血性渗出液。
病理生理:
由于滑膜和关节软骨面的炎症反应,渗出、肉芽组织增生以及关节软骨面的溶解、破坏,后期容易引起关节粘连,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障碍及出现关节强直;儿童骨端破坏吸收、发生病理性脱位。
发病:
起病急骤。
病史:
患者可能曾有其他部位的感染病灶,或近期有外伤史。
体征:
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食欲减退,高热、恶寒,体温达38.5℃~40℃,出汗,脉搏快速。
2.关节处疼痛、红肿、皮温增高,关节部位明显压痛,活动时疼痛加剧,肌肉紧张。患肢不能负重,受累关节呈痉挛性屈曲。晚期则有关节畸形、病理性脱位、窦道或关节强直等后遗症。较浅表的关节如膝、肘、踝关节等,局部红、肿、压痛,关节积液较明显;位于深部的关节如髋关节,因周围有较厚的肌肉,早期皮肤常见明显的发红,但局部软组织常肿胀,关节处于屈曲、外展、外旋位,使关节翼较松弛以减轻疼痛,并常有沿大腿内侧向膝部内侧的放射性疼痛;肩关节化脓性感染时,患肢常处于半外展位,肩部肿胀。
影响诊断:
x线表现:早期仅可见到关节周围软组织阴影扩大或关节囊影鼓胀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内渗液多时,可出现关节脱位,稍后可见附近骨质疏松关节软骨面破坏后则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骨面毛糙;当软骨下骨质感染时,可有骨质破坏和增生。感染严重时,出现广泛的干骺端骨髓炎,并有死骨形成,关节发生病理性脱位。晚期,病变愈合后,关节有纤维性或骨性融合、间隙消失,有时可见骨小梁跨越关节面,邻近骨质有硬化。
实验室诊断:
关节穿刺液可为浆液性、血性、混浊或脓性,随病变的阶段不同而不同。关节液内含白细胞、脓细胞和格兰氏阳性球菌。
鉴别诊断: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变部位在干骺端,压痛在干骺端;关节部位无压痛、肿胀。
2.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多为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反复发作病史。白细胞计数较化脓性关节炎低,关节液内无脓细胞和细菌,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增高。抗风湿药物治疗后症状可以缓解。
3.关节结核:单纯性骨结核穿破关节形成全关节结核时,体温升高,关节肿痛加剧,但全身症状较化脓性关节炎轻。关节液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茵。
4.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全身情况较好,体温稍高,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血沉正常,发病2周可痊愈。
预后:
轻的化脓性关节炎或浆液性关节炎可借助于机体自身抵抗力和抗生素治疗,促使关节内浆液性渗出液早期吸收,滑膜炎消退,关节功能可恢复正常。但发病急,病变发展快者.虽经用包括抗生素的全身治疗,需时长达数周之久炎症才被吸收,其关节功能不可能完全恢复。倘全身抵抗力低,细菌毒力大,或是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发展更快,虽有效的全身和局部治疗,关节内病变亦难消退,发生粘连,影响关节功能。如果关节软骨被溶解吸收,露出骨端,关节囊变厚,失去弱性,则关节可成僵硬或骨性融合。且常并发畸形。
治疗:
对疑有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均应选用大剂量广谱抗生素肌内注射,和补充全血或液体。同时早期进行关节穿刺吸引和注入抗生素。倘在1-2d内无效,即使脓液稀淡,也不宜继续,可使用套管针穿刺冲洗吸引。倘关节感染破坏严重,关节内脓液不易冲洗吸引出,即自关节囊上、下端各放入一适当宽度的橡皮条进行开
放引流。为使关节囊口敞开,可将关节囊切口缘分别间断缝于筋膜,包扎伤口,用皮肤牵引或人字石膏固定,按期换药。
一、急性期治疗:
1.早期足量有效抗生素,并根据关节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时间不能过短,症状消失后,根据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后才能停药。
2.全身支持疗法:对儿童和重症病人,注意降温、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失衡。输血、补充高蛋白饮食,增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3.局部固定:卧床休息,患肢牵引,限制活动,减少关节腔内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或矫正畸形。
4.关节内抗生素注射:吸出脓液并局部注入抗生素或局部连续冲洗吸引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较小而浅表的关节,可每日作一次关节穿刺,尽量吸出关节内液体,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彻底干净后,向关节内注入敏感抗生素(青霉素溶液20~40万u,链霉素溶液0.5g或其他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等),直至不再有渗出液为止。对较大的关节如膝、肩关节,经关节穿刺证实有关节积液或脓后,选择两个穿刺点用套管针(特制套管针或胸腔穿刺、腹腔穿刺用的套管针)作关节穿刺。若关节液少,可先注入生理盐水,使关节鼓胀。套针进入关节腔后拔出针芯,经套管各插入一根直径约3mm的塑料管或硅胶管,将套管退出,用丝线将塑料管缝扎固定于穿刺孔皮缘。一管作滴入管,每日滴入抗生素溶液或无菌生理盐水2000~3000ml;另一管作吸出管,连接于连续负压吸引装置。连续冲洗吸引,并使关节腔保持一定的液体充盈,避免发生关节粘连。如此连续冲洗、直至炎症完全控制。一般1周左右拔管。
5.关节切开引流木:经关节穿刺,关节闭式冲洗疗效不佳时;髓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由于肌肉丰厚,套管针穿刺不易成功,并易引起骨髓炎;儿童骨骺破坏,影响肢体发育者,均应及时切开引流。切开吸尽脓液,用大量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后,在关节内放置抗生素,术后关节固定在功能位。或者在病灶内放置两根直径约3mm的塑料管或硅胶管作闭式连续冲洗吸引。也有在病灶内放置庆大霉素珠链及引流条、缝合关节囊、全层关闭切口,留置庆大霉素珠链末尾1~2颗于切口外,一颗颗连续按时拔出。切口一期愈合。
二、恢复期治疗:局部炎症消退后,关节尚无明显破坏(一般在发病3周左右),应鼓励病人逐渐锻炼关节功能,配合理疗、按摩、湿敷,以防关节内粘连和强直。有关节脱位半脱位者,可用持续皮牵引复位。后期x线片显示关节骨面已被破坏及增生,关节强直已不可避免时,用石膏绷带固定于功能位,使其在功能位强直
三、后遗症的治疗措施:
1.关节粘连:由于关节内外粘连,关节面完整但运动受限者,可用医疗体育及按摩以逐渐恢复其关节活动范围。如果位置不佳,或影响工作者,可在麻醉下以慎重的手法、拉开粘连。
2.关节强直:可根据病人的职业,畸形程度及强直部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坚固不痛的关节强直位置好,对工作影响不大者,不必作特殊治疗;坚固不痛的关节强直,位置不良者,可在关节外作截骨矫正术;关节强直不坚固而有疼痛者,可作关节融合术,必要时作关节成形术;陈旧性病理脱位者,在手术复位时并作关节融合术。这些手术必须在炎症完全消退后至少6个月才能进行,否则由于局部抵抗力降低,未被消灭的细菌可能复发、扩散。因此,在手术前、术中、术后均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中西医结合:
治疗思路与方案: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有效的抗生素疗法及局部和手术治疗。
1.辨证论治:急性期应清热解毒,活血通络;脓已成尚未溃破之时应清热解毒、托里透脓:后期益气化瘀、通经活络。
2.外治法:早期外敷金黄膏、或芙蓉膏溃疡期用九一丹八二丹药线引流,收口期用生肌散太乙膏盖贴。
3.大剂量应用抗生素:在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选用有效抗生素。
4.关节灌洗:作关节穿刺,吸尽关节内液体,用灭菌生理盐水冲洗关节,并注入抗生素,每日1次。
5.局部制动,可用持续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患肢于功能位,减轻疼痛,防止病理性脱位及畸形。
6.切开引流术:关节切开引流术后冲洗并缝合关节翼及皮肤,并灌注抗生素。
7.全身支持及功能锻炼。

“化脓性关节炎” 相关论述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为化脓性细菌引起的关节急性炎症。血源性者在儿童发生较多,受累的多为单一的肢体大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及肘关节等。如为火器损伤,则根据受伤部位而定,一般膝,肘关节发生率较高。
一、病因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致病菌多为葡萄球菌,其次为链球菌。淋病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则很少见。细菌侵入关节的途径可为血源性,外伤性或由邻近的感染病灶蔓延。血源性感染亦可为急性发热的并发症,如麻疹猩红热肺炎等,多见于儿童。外伤性引起者,多属开放性损伤,尤其是伤口没有获得适当处理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邻近感染病灶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可直接蔓延关节
二、病理
细菌侵入关节后,先有滑膜炎,关节渗液,关节有肿胀及疼痛。病情发展后,积液由浆液性转为浆液纤维蛋白性,最后则为脓性。当关节受累后,病变逐渐侵入软骨及骨质,最后发生关节僵硬。关节化脓后,可穿破关节囊及皮肤流出,形成窦道,或蔓延至邻近骨质,引起化脓性骨髓炎。此外,由于关节囊的松弛及肌肉痉挛,亦可引起病理性脱臼关节呈畸形,丧失功能。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期主要症状为中毒的表现,患者突有寒战高热,全身症状严重,小儿患者则因高热可引起抽搐。局部有红肿疼痛及明显压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关节液增加,有波动,这在表浅关节如膝关节更为明显,有髌骨漂浮征。病人常将膝关节置于半弯曲位,使关节囊松弛,以减轻张力。如长期屈曲,必将发生关节屈曲挛缩,关节稍动即有疼痛,有保护性肌肉痉挛。如早期适当治疗,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逐渐消失,如关节面未被破坏,可恢复关节全部或部分功能。
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在疑有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病人,应作血液及关节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x线检查在早期帮助不大,仅见关节肿胀;稍晚可有骨质脱钙,因软骨及骨质破坏而有关节间隙狭窄,晚期可发生关节骨性或纤维强硬及畸形等,有新骨增生现象,但死骨形成较少。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应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区别。
四、治疗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处理,以保全生命与肢体,尽量保持关节功能。
全身治疗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同,如为火器伤,应做好初期外科处理,预防关节感染。
局部治疗包括关节穿刺,患肢固定及手术切开引流等。如为闭合性者,应尽量抽出关节液,如为渗出液或混浊液,即用温热盐水冲洗清亮后,再注入抗菌素,每日进行一次,如为脓汁或伤后感染,应及早切开引流,将滑膜缝于皮肤边缘。关节腔内不放引流物,伤口亦可用抗菌药物滴注引流法处理,或局部湿敷,尽快控制感染。
患肢应予适当固定或牵引,以减轻疼痛,避免感染扩散,并保持功能位置,防止挛缩畸形或纠正已有的畸形。一旦急性炎症消退或伤口愈合,即开始关节的自动及轻度的被动活动,以恢复关节的活动度,但亦不可活动过早或过多,以免症状复发。
总之。如治疗及时,效果较好,尤其在小儿,关节功能恢复较好;反之,如果治疗不及时,不适当,则可引起关节广泛破坏,形成畸形,终至关节功能完全丧失。

(一)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hematogenous pyogenicosteomyelitis)
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血行感染所引起。细菌常停留在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引起炎性改变,逐渐形成许多小脓肿,破坏骨小梁。脓液可突破骨皮质而在骨外膜下扩散,还可向骨髓蔓延并在该处形成脓肿。脓液对骨膜有刺激及破坏作用而产生骨膜反应,由于炎症使血管栓塞或脓液将骨膜抬起,都可使所供应骨质的血液断绝而坏死,形成死骨。骨膜反应虽然可使骨膜增厚,但仍可被脓液侵蚀、破坏、形成窦道,小死骨及脓液都可经窦道排出(图2-49)。总之,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过程中,骨质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急性期以骨质破坏为主,慢性期则以骨质增生为主。
[imgz]fangshezhenduanxue051.jpg[alt]化脓性骨髓炎蔓延途径示意图[/alt][/img]
图2-49 化脓性骨髓炎蔓延途径示意图
x线表现: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hematogenous pyogenicosteomyelitis)
(1)早期:约24h内,仅见患处软组织肿胀,即皮下脂肪与肌肉层间界线模糊并有许多白线贯穿两层之间。当骨骼表现正常时,常要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图2-50)
[imgz]fangshezhenduanxue052.jpg[alt]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软组织肿胀[/alt][/img]
图2-50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软组织肿胀
(2)发展期:约在发病后10d左右,在干骺端内见骨小梁轮廓模糊或由脓肿造成的许多小而不规则的透光区。破坏区逐渐扩大,累及骨干甚至另一干骺端,在骨皮质及骨松质内造成多数不规则的破坏区。严重者可产生病理性骨折。在骨内病变发展的同时,可见骨皮质外面散在的平行型骨膜反应,并逐渐在患区周围形成一完整的厚度不均匀的包壳、密度仍低于骨皮质。有时可形成死骨,长条形骨块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楚,密度较高(图2-51)
[imgz]fangshezhenduanxue053.jpg[alt]股骨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程各阶段改变[/alt][/img]
图2-51 股骨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程各阶段改变
a.股骨下端干骺端内病灶 b.病变扩展到全骨干有平型骨膜反应 c.骨膜增生明显骨破坏更多 d.骨膜增生更多,形成包壳,骨干出现大块死骨
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是急性期的延续。两期间无明显分界。临床上已无急性表现,病变也由破坏为主转变为增生为主。
(1)骨质增生及破坏同时存在,以增生为主。骨内密度不规则地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在骨质增生中,常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骨质破坏区。
(2)骨膜增殖,骨(包壳)的密度较急性期时更大,厚薄不一或呈不规则形,最后与骨皮质融合,致使患骨增粗,轮廓不整齐。
(3)死骨存留。死骨的特点是大而表浅,多为长条形,其长轴与骨干平行。小的死骨可经窦道排出体外;大的则需手术摘除。
(二)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traumatic pyogenic osteomyelitis)
凡因外伤,细菌直接侵入骨内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统称之外伤性化脓性骨髓炎。其病理变化与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相似。由于伤口的引流作用,使骨内感染不致在骨内及骨膜下广为扩散。x线片上可见病变范围小,包壳的长度及厚度都比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小,骨内的坏死及增生程度也轻。病变部位可有死骨及金属异物(图2-52)。
[imgz]fangshezhenduanxue054.jpg[alt]肱骨火器性骨髓炎。有局限性骨质增生[/alt][/img]
图2-52 肱骨火器性骨髓炎。有局限性骨质增生1.金属异物 2.死骨
(三)慢性骨脓肿(brodie氏脓肿)(chronic abscess ,brodie’s abscess)
是一种局限性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儿童及青年较为常见。脓肿大都局限于长骨的干骺端,以胫骨上下端及桡骨的下端多见。脓腔逐渐为肉芽组织所代替。一般是由于致病菌的毒力小或是机体的敏感性不高所致。其x线再现为长骨干骺端中心部位的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缘较整齐,周围有一环形骨质硬化带。破坏区中很少有死骨,偶尔可见有小死骨。由于脓肿一般位于骨的深部,所以附近无骨膜反应,亦无周围软组织肿胀或窦道形成。
(四)化脓性关节炎(pyogenic arthritis)
为化脓性细菌侵犯关节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多为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经血液进入关节所致,也可由外伤、软组织感染及化脓性骨髓炎蔓延而来。其x线表现为:
1. 早期关节内有化脓性炎症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有充血及水肿,表现为软组织厚于健侧,层次不清。关节囊因关节内积液而膨胀,脂肪层被推移呈弧形。偶尔可见关节间隙轻微增宽,应与健侧对照,才不会漏诊。
2.关节间隙狭窄化脓性细菌进入关节后首先引起的滑膜炎。渗出液内含有大量中性白细胞。白细胞死亡后所释放出的大量溶蛋白酶、很快地溶解关节软骨。根据关节软骨被破坏的程度,常于发病后短期内出现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完全消失。
3.关节面改变关节软骨被破坏后,即可进一步破坏软骨下骨质。最早出现在关节面的相互接触部分,即负重部分。表现为关节面模糊和不规则。继而形成较大的破坏区,形成死骨。由于机体的修复作用,破坏区周围因骨质增生而密度增大,关节边缘有唇样骨质增生。当骨小梁贯穿关节间隙以联接两侧骨关节面时称之骨性强直
4.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严重时可引起脱位或半脱位

化脓性关节炎是一种滑液和关节组织的感染性疾病
感染通常由细菌经血流到达关节引起,但也可因注射、手术、损伤等因素造成。不同的细菌均可引起关节感染,但引起感染的细菌类型还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感杆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最常感染婴儿和儿童,而引起淋病的淋球菌、金葡菌和链球菌又易造成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细小病毒和引起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乙型肝炎的各种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龄人的关节。慢性关节感染通常由结核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症状】
婴儿通常出现发热、疼痛和烦躁等表现,不愿主动活动感染的关节,因活动会引起疼痛,在儿童和成年人,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关节感染,症状常突发,表现为关节红肿、发热、有触痛或活动引起剧痛、畏寒、发热关节内液体增多引起关节的肿胀和僵直。
最常受累的关节是膝、肩、腕、髋、手指和肘关节等。真菌或分枝杆菌(引起结核等感染的细菌)引起的感染一般症状较少。大多数由细菌、真菌和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仅累及单个、偶尔为数个关节。比如,引起莱姆病的细菌最常感染膝关节,而淋球菌和病毒则可同时造成多个关节感染。
【诊断】
如果不尽早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关节可在数天内毁损。为此,一旦怀疑关节感染,应尽早进行一些诊断性试验,例如,可抽取关节液化验或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关节液细菌培养,可明确引起感染的细菌种类,但如果病人近期使用了抗生素,细菌培养则会出现阴性结果。此外,莱姆病淋病梅毒细菌很难从抽取的关节液中培养成功。
医生应要求病人经常作血液检查,因为致病菌通常出现在血液中。病人的粘液、脑脊液和尿液中也可检出细菌,有助于确定感染源。
【治疗】
一旦疑及关节感染,即使实验室检查还没有确定感染细菌之前,就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首先可使用广谱抗生素。一般先静脉给药以保证足够的药物能到达感染的关节。一般不采用抗生素直接注射入关节。如果抗生素使用得当,症状会在48小时内得到缓解。
为了防止脓液损坏关节,可采用关节穿刺抽吸脓液来阻止脓液的聚积。穿刺很难到达的关节,可采用插管引流脓液。如果穿刺或插管引流均不成功,则可采用关节镜(一种可直接通过内窥镜观察关节内情况的设备)或手术引流关节脓。用夹板制动关节可缓解疼痛,理疗可预防关节僵硬和永久性功能丧失。
真菌引起的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物,结核菌感染常需联合使用抗生素,而病毒感染通常可自行缓解,只需对症治疗疼痛和发热
单一的抗生素对控制人工关节引起的感染是不够的。一般在大剂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数天后,需手术置换感染关节

化脓性关节炎多见于儿童和婴儿,青少年次之,成人少见。男多于女,最常见于髋、膝关节,其次为肩、肘和踝关节。
发病早期,关节轻度或中度肿胀。疼痛亦不剧烈,局部稍热,有波动感。关节不能伸直,全身反应不大。继续发展时,体温可升高到40~41℃,关节疼痛剧烈,不能活动。较表浅的关节,如膝、肘、踝关节,局部有明显红、肿、热和压痛,关节积液也较明显。但髋关节位置深、周围有较厚的肌肉,早期皮肤常无明显发红。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并常有沿大腿内侧向膝内侧的放射痛。婴幼儿往往诉说不清,故早期诊断很困难。因此,家长若发现儿童有关节肿胀并发热时,应及时就诊。新生儿如有躁动不安,原因不明的啼哭和患肢肌痉挛不能活动等,应高度怀疑并请专科医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