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庭

( shenting )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癫痫;焦虑;眩晕心悸失眠头痛;流涕;恶心;戒断综合症;呼吸困难;紧张;角弓反张;视力模糊;出汗;抽搐;狂躁。
功效:驱风; 清热; 开窍; 潜服肝阳上亢安神效果极强。
针灸方法:针法平刺0.3 - 0.5寸, 或针刺出血.
灸法艾炷灸3 - 5 壮或艾条灸 5 - 10分钟。
释义:〖别名〗天庭
〖穴义〗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名解〗神,天部之气也。庭,庭院也,聚散之所也。神庭名意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及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的会聚之地,故名神庭
备注: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交会穴

“神庭” 相关论述

[定位]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解剖] 在左右额肌之交界处;有额动、静脉分支;布有额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泪出,翳,雀目鼻渊鼻衄癫狂痫证角弓反张
[配伍] 配行间泪出;配囟会中风不语;配兑端承浆癫痫呕沫;配水沟寒热头痛、喘渴、不可视;配太冲太溪阴郄风池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失眠等病症。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发际。属督脉督脉足太阳、阳明之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布有额神经分支和额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眩晕惊悸失眠鼻渊癫痫等。沿皮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真诰》云∶面者神之庭,发者脑之华。心悲即面焦,脑减则发素。《太素经》云∶一面之上,常欲得两手摩拭之使热,高下随形,皆使极匝,令人面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所谓山泽通气,常盈不没。又云∶勤而行之,手不离面,乃佳。

面总图(图缺)
甲乙)一名面王.(甲乙鼻柱上端.(甲乙陷中.(入门)准头.(类经)禁灸(甲乙
按 .诸书或作 .外台.作 . 以音通用. 又同.无异义.下仿此.王.外台.作玉.资生.作上.聚英.医统吴文炳.大成.作正.大全.作土.盖写误.
水沟甲乙)一名鼻人中.(肘后)一名鬼宫.一名鬼客厅.(千金)一名鬼市.一名人中.(千翼)鼻柱下.人中.直唇取之.(甲乙陷中.(类经鼻柱下.沟中央.(神应)
按聚英.医统.大成.作近鼻孔非是.医学纲目曰.口含水突处.七种类稿曰.人居天地之中.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此穴居中.故云若.曰人有九窍.自人中而上皆双.自人中.而下皆单.故云此则可名为窍中.又老子释略曰.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天地间人中是也.
兑端千金)唇上端.(甲乙)上唇中央.尖尖上.(入门)
甲乙兑端.作壮骨.字误.目录.又作兑骨明堂.作颐前下唇之下.开口取之.是承浆穴不可从.大全曰.唇珠上.珠字无谓.此强作歌括之弊也.
龈交素问)唇内齿上.龈缝中.(甲乙)龈缝筋中.(资生)
齿上.类经.作上齿千金外台无中字.金鉴.大成. 作龈.义同.内经集注曰.龈交穴.一在唇内齿下龈缝中.盖上古以龈交有二.督脉龈交入上齿任脉龈交入下齿也.以上下之龈齿相交.故名龈交.未知据何书.不可从.卢复医种子曰.蜀僧慧融.入淅.游会稽.针佝偻人.使之卧.取龈交骨节渐伸.寻愈.此穴乃督之井也.脊中骨节.属督脉所辖.气机一透.骨自然伸.似玄门河车法.能开关交会.可至长生.况一伸骨节乎.
斯法书不从载.慧融.静中悟出.
承浆甲乙)一名天池甲乙)一名鬼市.(千金)一名悬浆.(资生)一名垂浆.(圣济)颐前唇之下.开口取之(甲乙)唇下宛宛中.(肘后)下唇之下.(千金)下唇棱下.(明堂陷中.(发挥)

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二七壮,止七七壮。禁针,针则发狂,失睛。
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疾风痫,目上视不识人头风目眩,鼻出清涕不止,泪出。惊悸不得安寝,呕吐烦满寒热头痛,喘渴。
歧伯曰:『凡欲疗风,勿令灸多。缘风性轻,多即伤,惟宜灸七壮,至三七壮止。』张子和曰:『肿、翳,针神庭上星,顖会,前顶,翳者可使立退,肿者可使立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