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中

( jizhong )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上腹部疼痛;腹泻黄疸;血痰;便血痔疮癫痫;腹部疼痛、腹胀腰脊强痛、腰部强直
功效:健脾和胃; 健腰; 祛湿。
针灸方法:针法直刺0.5 - 1寸.
灸法艾炷灸3 - 5 壮或艾条灸 5 - 10分钟。 古籍禁用!
释义:〖别名〗神宗脊俞
〖名解〗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

“脊中” 相关论述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疾,脱肛便血癫痫
[配伍] 配足三里中脘腹胀胃痛;配上巨虚下巨虚腹泻痢疾;配鸠尾大椎、丰隆治癫痫;配肾俞、太溪治腰膝痛;配至阳阳陵泉胆俞黄疸
[刺灸法] 斜刺0.5~1寸。

穴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别名神宗脊俞。属督脉。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主治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痔疮脱肛癫痫等。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大椎,在第一椎上陷中陶道,在大椎下节间。 身柱,在第三椎下节间。 神道,在第五椎下节间。 至阳,在第七椎下节间。 筋缩,在第九椎下筋间。 脊中,在第十一椎下节间。不灸。 悬枢,在第十三椎下节间。 命门,在第十四椎下节间。 腰俞,在第二十一椎下节间。 长强,在脊 端。

大杼,在项后第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陷中风门,一名∶热府,在第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肺俞,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对乳引绳度之。 心俞,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膈俞,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肝俞,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一云∶在椎节中。) 胆俞,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脾俞,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脾俞无定所,随四季月应病,即灸藏输是脾穴。 胃俞,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三焦俞,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肾俞,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大肠俞,在第十六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小肠俞,在第十八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膀胱俞,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中膂俞,在第二十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白环俞,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一寸半。 上 ,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挟脊两旁。 次 ,在第二空,挟脊陷中。 中 ,在第三空,挟脊陷中。 下 ,在第四空,挟脊陷中会阳,在尾骨两旁。

附分,在第二椎下,附项内廉两旁各三寸。 魄户,在第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神堂,在第五椎下,两旁各三寸。 ,在肩膊内廉,挟第六椎下,两旁各三寸。 膈关,在第七椎下,两旁各三寸。 魂门,在第九椎下,两旁各三寸。(《外台》作十椎下。) 阳纲,在第十椎下,两旁各三寸。(《外台》作十一椎。) 意舍,在第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
(《外台》作九椎下。) 胃仓,在第十二椎下,两旁各三寸。 肓门,在第十三椎下,两旁各三寸。 志室,在第十四椎下,两旁各三寸。 胞肓,在第十九椎下,两旁各三寸。秩边,在第二十一椎下,两旁各三寸。

十一椎下,俯而取之。《铜人》针五分,得气即泻。禁灸,灸之令人腰伛偻
风痫邪,黄疸腹满不嗜食五痔便血温病积聚下利小儿脱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