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壳

( Shā Rén Ké )

别名: 砂壳

砂仁壳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
用法用量:
3~6g,入煎剂宜后下
性味:
辛,温。
归经:
归脾、胃、肾经
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 的干燥成熟果实的果壳
备注:
(1)性味、功效与砂仁相同,但温性略减,力较薄弱。

砂仁壳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中国医学大辞典》:"功用与砂仁同,而较为平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研撒。
附方:
①治热壅上焦咽喉疼痛:缩砂壳烧灰存性,研束,水调服之。(《证治要诀》)
②治口吻生疮:缩砂壳,煅,研,擦之。(《简易方论》)
性状:
①春砂壳
为植物阳春砂的干燥果壳,半椭圆形或半卵圆形,囊间裂开呈对合状,外表棕褐色,密具短刺状的突起,基部有果柄残痕或连有总果柄。内表面淡棕色,可见显明的维管束。质轻,有香气。
②缩砂壳(《简易方论》)
为植物缩砂的干燥果壳。外表黄棕色至灰棕色,密被片状突起,余与阳春砂壳同。
来源:
为姜科植物阳春砂缩砂果壳
出处:
中药志

“砂仁壳” 相关论述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amonumvillqsumlouv.或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或缩砂a.xanthioideswall.的成熟果实。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否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症。
砂仁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良药,对于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呕吐泄泻等症,常配合白朮陈皮等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常配合陈皮厚朴木香等同用;对于脾虚气滞,可与党参白朮等同用。
2.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
砂仁辛温入脾,能温中止泻,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多与温中祛寒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
3.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又能安胎,故适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症。临床上用治胎动不安,常配合白朮苏梗等同用;治妊娠恶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处方用名】缩砂仁、西砂仁(产国外,质较差,去壳,打碎用)、春砂仁、阳春纱(产广东阳春县者,质佳。春砂仁,附去壳者;阳春砂,附带壳者。打碎用)、砂全壳砂(带壳的西砂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入汤剂后下
【附药】1.砂仁壳:即阳春砂或缩砂的果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同,但温性略减,力较薄弱。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2.砂仁花:即阳春砂的干燥花。功用及用量同砂仁壳
【按语】1.砂仁气味辛温,气味芳香化湿而能行气,故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温中而能止泻,故治寒湿为患,大便泄泻。更有行气安胎之功,能治胎动、恶阻诸症。以其入脾胃肾经,故为中下焦寒湿气滞要药。
2.前人临床处方应用熟地黄又恐其滋腻妨胃,每以砂仁拌用,诚有补而兼行之利,维亦可另用佐之,不必拘于相拌而施之。
方剂举例】香砂六君汤(《医方集解》):木香砂仁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
【文献摘录】《珍珠囊》:「治脾胃气结治不散。」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本草经疏》:「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
「若咳嗽多缘肺热,则此药不应用矣。」
本草汇言》:「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散,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玉揪药解》:「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阴而化谷,呕吐泄泻皆良,咳嗽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酸腐,利下气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谓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