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茴香

( Cánɡ Huí Xiānɡ )

别名: 贡牛 , 郭鸟 , 黄蒿 , 马缨子 , 小防风

藏茴香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理所开胃;散寒止痛。主脘腹冷痛呕逆消化不良疝气痛;寒滞腰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各家论述:
1.《西藏常用中草药》:芳香涩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2.《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驱风祛寒,健脾开胃。治寒滞腰痛胃寒呕逆
毒性:
毒性葛缕酮予小鼠灌胃,测得半数致死量1.3±0.lml/kg,动物先出现兴奋(举尾、惊厥),死于呼吸停止。给大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1.64g/kg。如在前2小时先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制剂、维生素 c(400mg/kg),或葡萄糖(2g/kg),可对抗葛缕酮(口服4g/kg)的致死作用,给犬缓慢静脉滴注,则葛缕酮的致死量为0.34g/kg(心率慢,血压下降)。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无寒证者忌。
药理作用:
1.平喘作用:gong蒿子油成葛缕子油(carawayoil)主要含d-葛缕酮,有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法);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法),但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则无效,故对咳嗽中枢并无作用。
2.抗菌作用:葛缕子油在体外无抑菌作用,但也有报告,葛缕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并有某些抗真菌作用,高浓度(1∶1000以上)能杀牛肝蛭虫。
3.对胃肠道作用:葛缕子油有健胃、驱风作用,葛缕酮口服对兔小肠有兴奋作用。
4.其他作用:葛缕酮予大鼠口服,可增加尿中维生素 c的排泄虽,此乃由于维生素c存肝脏中的生成增加(葛缕酮并非维生素 c的前身)。单独给予葛缕酮,对大鼠尿中葡萄糖醛酸约的排出量并无显着影响:如同时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类制剂,则尿中葡萄糊醛酸及维生素c较对照组皆有显着增加,因此葛缕酮可能促进葡萄糖在肝中形成维生素c。维生素 c与肝脏中凝血酶元的生成有一定关系,长期给予大鼠葛缕酮,可对抗香豆精类引起的出血。此外,种子提取物给兔灌胃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增加,吗啡则能对抗此种利尿;新鲜种子中还曾提出一种植物凝集素,只对人的红细胞有作用,对牛、羊者则无。葛缕酮还有某些利胆作用;给兔口服0.1-0.2ml/kg对心电图无影响。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主要成分有葛缕酮(carvone),柠檬烯(limonene),二氢葛缕酮(dihydrocarvone),d-二氢香苇醇(d-dihydrocarveol),l-异二氢香苇二醇(l-isodihydrocarvediol),d-紫苏醛(d-perillaldehylde),d-二氢蒎脑(d-dihydropinol),脂肪油中含棕榈酸(palmitic acid),油酸(li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1]。根含镰叶芹醇酮(falcarinoloen),油酸(oleic acid),镰吉芹二酮(fal-carinione).花的挥发油主要含α-蒎烯(α-pinene),3-蒈烯(3-carene)。
附方:
胃寒呕逆:藏面香配肉桂干姜陈皮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炮制:
净制:除去木质、叶及杂质。切制:割取全株、打下种子、筛去灰屑 。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林缘、河滩草丛中或高山草甸。
资源分布:分布于薄弱、华北、西北及四川醅等地。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cm。全株无毛。根圆柱形,肉质,长10-25cm,径5-10mm。茎上部分枝。其生叶及茎下部叶的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略短于叶片,二至三回羽状深裂,叶片轮廓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3cm,末回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3-5mm,宽约1-3cm,具宽叶鞘,边缘膜质,白色或粉红色。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总花梗长5-8cm;无总苞片,稀1-3,线形;伞辐5-10,长1-4cm;无小总苞片,偶有1-3,线形;小伞形花序有花5-15,花杂性,无萼齿,花瓣白色,或带淡红色;花柱长约为花柱基的2倍。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2-2.5mm,成熟后黄褐色,果棱明显,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2。花、果期5-8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葛缕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rum carvi l.
采收和储藏:7-8月割取将成熟果实的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其杂质,备用。
出处:
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藏茴香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芳香健胃,驱风理气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驱风法寒,健脾开胃。治寒滞腰痛胃寒呕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性味: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性温,味微辛。"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温,味甘辛。"
归经: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肾、胃经。"
毒性:
葛缕酮予小鼠灌胃,测得半数致死量为1.3±0.1毫升/公斤,动物先出现兴奋(举尾、惊厥),死于呼吸停止。给大鼠灌胃,半数致死量为1.64克/公斤。如在前2小时先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制剂、维生素c(400毫克/公斤),或葡萄糖(2克/公斤),可对抗葛缕酮(口服4克/公斤)的致死作用,给犬缓慢静脉滴注,则葛缕酮的致死量为0.34克/公斤(心率变慢,血压下降)。
药理作用:
①平喘作用
蒿子油或葛缕子油主要含d-葛缕酮,有平喘作用(豚鼠组织胺法);对小鼠有镇咳作用(氨水法),但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引起的咳嗽则无效,故对咳嗽中枢并无作用。
②抗菌作用
葛缕子油在体外无抑菌作用,但也有报告,葛缕酮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并有某些抗真菌作用,高浓度(1:1000以上)能杀牛肝蛭虫。
③对胃肠道作用
葛缕子油有健胃、驱风作用,葛缕酮口服对兔小肠有兴奋作用。
其他作用
葛缕酮予大鼠口服,可增加尿中维生素c的排泄量,此乃由于维生素c在肝脏中的生成增加(葛缕酮并非维生素c的前身)。单独给予葛缕酮,对大鼠尿中葡萄糖醛酸的排出量并无显著影响;如同时腹腔注射葡萄糖醛酸类制剂,则尿中葡萄糖醛酸及维生素c较对照组皆有显著增加,因此葛缕酮可能促进葡萄糖在肝中形成维生素c。维生素c与肝脏中凝血酶元的生成有一定关系,长期给予大鼠葛缕酮,可对抗香豆精类引起的出血。此外,种子提取物给兔灌胃有利尿作用,尿中氯化物的排泄增加,吗啡则能对抗此种利尿;新鲜种子中还曾提出一种植物凝集素,只对人的红细胞有作用;对牛、羊者则无。葛缕酮还有某些利胆作用;给兔口服0.1~0.2毫升/公斤对心电图无影响。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称藏茴香油3.5~7%,油中主要成分为d-葛缕酮50~60%和d-柠椽烯等。
附方:
胃寒呕逆藏茴香肉桂干姜陈皮煎汤服。(《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草原、山沟、河滩及山坡等处。分布东北、华北、西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态: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全体无毛。主根圆柱状,肉质。茎直立,上部分枝。叶矩圆形或宽椭圆形,2~3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披针状条形或条形,长2~3毫米,宽1~3毫米;叶柄长5~8厘米,具宽叶鞘,基部抱茎。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总花梗长5~8厘米;无总及小总,残有总苞片1~3,小总苞片数个,都为线形;伞幅8~16;花白色或粉红色,小形;萼片5,极小;花瓣5,长不及1毫米,内弯;雄蕊5;心皮五角形。双悬果长圆形,具棱线及油槽。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蕡蒿果实。秋季采收果实或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去杂质。
出处:
《中国药植图鉴》

藏茴香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芳香健胃,驱风理气。治胃痛腹痛小肠疝气
用法用量:
1~2钱。
性味:
微辛,温。
生境分布:
甘肃、西藏。
来源:
伞形科藏茴香carum carvi l.,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