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掌

参考:天南星 , 漏篮子 , 蒟蒻 , 魔芋

“虎掌” 相关论述

味苦温。
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生山谷。
吴普》曰:虎掌神农雷公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立秋九月采之(《御览》引云,或生太山,或宛朐)。
《名医》曰:生汉中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虎掌,瓜属也。

释名虎膏、鬼。
气味」苦、温、有大毒
「主治」
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开失散”或“破棺散”。
2、小儿惊风。用一两重的天南星一个,放酒中浸透。取出,安新瓦上,周围用炭火炙裂。放冷,出火毒。研为末,加朱砂一分。每服半钱,荆芥汤调下。每日空心服一次。午时再服一次。此主名“坠涎散”。
3、口眼斜。用天南星(生)研为末,自然姜汁调匀。病在左,敷右侧;病在右,敷左侧。
4、角弓反张。用天南星半夏,等分为末,姜汁、竹沥灌下一钱。同时烘炙印堂
5、痰迷心窍(心胆被惊,神不守舍恍惚健忘妄言妄见)。用天南星一斤,先掘一土坑,以炭火三十斤烧红,倒入酒五升,渗干后,把天南星安放在内,用盆盖住,勿令走气。次日取出研为末,加琥珀一两、朱砂二两,共研细,以生姜汁调面将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煎人参石菖蒲汤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寿星丸”。
6、吐泄不止,四肢厥逆,甚至不省人事。用天南星研为末,每服三钱,加枣二枚,水二盅,煎取八成,温服。无效,可再服。此方名“回阳散”。
7、小儿解颅囟门不合,鼻塞不通)。用天南星炮过,去皮,研为末,加淡醋调匀摊布上,贴囟门,再把手烘热,频频在囟门处摩熨。
8、下颚脱。用天南星末,调姜汁涂两颊,一夜即能使关节处长原。
9、喉风喉痹。用天南星一个,挖空,放入白僵蚕七枚,纸包煨熟,研为末,姜汁调服一钱。病重者灌下,吐涎即愈。此方名“如圣散”。
10、身面疣子。用醋调天南星末涂搽。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
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近道亦有,极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尔,方药亦不正用也。(敦煌本《新修》卷十,《大观》卷十,《政和》二四六页)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
蜀漆为之使,恶莽草。近道亦有,极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耳,方药亦不正用也。
〔谨案〕此药,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茎,茎头一叶,枝丫夹茎。根大者如拳,小者若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根,犹大于半夏二、三倍,但四畔无子牙耳。陶云虎掌似半夏,也即由跋,以由跋半夏,释


《御览》卷九百九十
神农雷公∶苦,无毒岐伯桐君∶辛,有毒。或生太山,或宛朐。立秋九月采。

山谷近道有之。其苗一茎,茎头一叶,五六出如爪,根似大半夏,四周生芽如虎掌。味苦,微寒,有大毒。主利水道,除下湿,风眩目转,心腹寒热结气,疝瘕肠痛积聚伏梁筋痿拘缓。汤泡七次,火煨。
蜀漆为使。畏莽草

虎掌_图缺)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除下湿,风眩。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陶隐居云∶近道亦有。形似半夏,但皆大。四边有子如虎掌。今用多破之或三、四片尔。
方药亦不正用也。唐本注云∶此药是由跋宿者。其苗一茎,茎头一叶,枝丫(音鸦) (古协切)
茎。根大者如拳,小者如鸡卵,都似扁柿,四畔有圆牙,看如虎掌,故有此名。其由跋是新根,犹大于半夏二、三倍,但四畔无子牙尔。陶云虎掌似半夏,即由跋,以由跋半夏,释由跋苗,全说鸢尾南人至今犹用由跋半夏也。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其茎端有八、九叶,花生茎间。根周遭有芽,然若兽掌也。吴氏云∶虎掌神农雷公∶苦,无毒。歧伯、桐君∶辛,有毒。立秋,九月采。药性论云∶虎掌,使,味甘。不入汤服,治风眩目转,主疝瘕肠痛,主伤寒时疾,强阴
图经曰∶虎掌,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其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回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残取根,以汤入器中,渍五、七日,汤冷乃易。日换三、四遍,洗去涎,曝干用之。或再火炮。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江州有一种草,叶大如掌,面青背紫,四畔有芽如虎掌,生三、五叶为一本,冬青。治心痛寒热气,不结花实,与此名同,故附见之。

味苦,温、微寒,有大毒。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萎,拘缓,利水道,除下湿,风眩。《药性论》云∶使。味甘。能治风眩目转疝瘕肠痛伤寒时疾,强阴蜀漆为之使。恶∶莽草。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采,阴干

微寒,有大毒.除下湿,风眩.生汉中及宛朐.二月、八月采,阴干.(蜀漆为之莽草.)
本经》原文∶虎掌,味苦,温.主心痛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缓,利水道.生山谷.

本经下品
气味】苦温,有大毒
【主治】主心腹寒热结气,积聚伏梁,伤筋痿拘挛,利水道
【核】曰∶出汉中山谷,及冤句、安东、河北州郡,近道亦有之。四月生苗,高尺余。
独茎上有叶如爪,一窠生八九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青褐色。结实如麻子,熟便白色,自落布地,一子只一窠。九月叶残取根。但初孕之根,仅如豆大,渐长者似半夏而扁,年久者始圆及寸,大如鸡卵。周匝生芽,三四枝,或五六枝,圆如指顶,宛若虎掌。冀州一种,呼天南星,二月生苗,高一、二二、八月采根,似芋而扁,与 相类,人多误采,了不可辨。但 茎斑花紫,南星根小肌腻,炮之易裂为别。然南星虎掌,同类而异种。其根大者,周匝亦有圆芽,但不若虎掌茎叶似爪,五出分列也。江州一种,草虎掌,叶大如掌,面青背紫,三四叶为一本,经冬不凋,不结花实,根之四畔,亦有圆芽,名象虽同治疗迥别。修事,取重一两者,气专力倍。
用治风痰,生用须温汤洗净,再以白矾作汤,或皂角煎汁,浸二三日,每日一换,浸足暴干。熟用,择黄土地上,掘一小坑,深五六寸,先以炭火烧红,次用好酒沃之,乃安虎掌于坑内,上以瓦盆覆定,灰泥固济,过夜取用。设急用,用湿纸包裹,埋糠灰火中,周匝绽裂,便可用矣。一法∶以酒浸一宿,用桑柴火蒸之,尝令洒酒入甑内,令气猛。一伏时取出,竹刀剖开,味不麻舌为度。一法以生姜杵碎,和黄泥包虎掌煨熟,去泥焙用。若造曲用,生姜汁,及矾作汤,和虎掌末作小饼子,安篮内,楮叶包盖,俟上有黄衣生,取晒收之。造胆星法∶将虎掌研末,腊月取黄牯牛胆汁和匀,纳胆囊内,悬系有风处,干之,年久弥佳。蜀漆为之使。恶莽草
先人云∶名色性气,合属燥金;味苦气温又得火化,为肺金之用药也。与易称 万物令燥者合其德,当治风,第可平诸疾生风,不可平风生诸疾,以非真实燥故。其治诸暴强直,支痛里急筋缩 戾,平以虎掌,风从燥已矣。
【 】曰∶命名虎掌,不独茎叶根 形相似也,虎力在掌,故主寒热气结积聚伏梁,以及心腹,若探囊耳。盖掌用在筋,且风生从虎,故主厥阴风木,变生筋主为病,以致筋痿挛拘也。风行水涣,故并利水道
厥阴变眚,则风木之化不行焉。虎啸风生,从其类也。风感水受,水道乃行,故利水道。)

虎掌(图缺),生汉中山谷及冤句,今河北州郡亦有之。初生根如豆大,渐长大,似半夏而扁,累年者其根圆及寸,大者如鸡卵。周匝生圆芽二、三枚或五、六枚;三月、四月生苗,高尺余;独茎上有叶如爪,五、六出分布,尖而圆;一窠生七、八茎,时出一茎作穗,直上如鼠尾;中生一叶如匙,裹茎作房,旁开一口,上下尖,中有花,微青褐色;结实如麻子大,熟即白色,自落布地,一子生一窠。九月苗残取根,以汤入器中,渍三、七日,汤冷乃易,日换三、四遍,洗去涎,曝干用之。或再火炮。今冀州人菜园中种之,亦呼为天南星。江州有一种草,叶大如掌,面青背紫,四畔有芽如虎掌,生三、五叶为一本,冬青。治心痛寒热气。
不结花实,与此名同,故附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