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火上炎

( xiaoerweihuoshangyan )

别名: 口腔溃疡 , 急慢性咽炎 , 扁桃体炎 , 牙龈炎

中医

简介:
多因胃有积热,或外感温邪入胃化火,或阴虚生火,上逆咽喉,外干唇龈及口舌。
病机:
多因胃有积热,或外感温邪入胃化火,或阴虚生火,上逆咽喉,外干唇龈及口舌,致使胃经所及处红肿,溃烂,疼痛,或呕吐食物与痰涎,常见于口疮乳蛾喉痹牙痛汗证呕吐呃逆疾病中。
治疗:
治疗法则:  解毒泻火,清胃养阴。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清胃汤;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升麻10克、生地10
克、丹皮10克。以上诸药,水煎,视年龄大小,取汁100~250毫升,少量多次,于食前喂服,以防呕吐乳食,最好不加糖,宜凉服。
2.加减变化:兼有风热未尽者,加竹叶5克、连翘10克、芦根30克;以咽部红肿为主者,加玄参10克、板蓝根10克增强清热利咽之功;咽痛明显者,加马勃5克、
山豆根10克增强散邪消肿作用;有淡黄脓液者,加菊花10克、甘中黄10克、蚤休10克增强清热解毒的力量;引起颈部、耳下痰核者,可加夏枯草15克、橘核10克、桔梗5克,不仅有清热疏肝之力,还可散结通瘀以利痰核消散;滞颐者,加赤苓10克、灯心草10克通利小便,取导赤散之意;呕吐者去升麻黄连以姜汁炒,并加竹茹10克、姜半夏l0克,加强清热和胃降逆的功效;若有大便秘结腑实不通者,宜用大黄5~10克,后下,或另煎,或泡汁兑入药中服,待腑实通利后,再入药同煎,以清肠腑积热;汗出周身因于热者,加连翘10克、胡黄连3克,以汗为心液胃热炎炎,热迫汗出,故兼清心经郁热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胃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可选加北沙参麦冬石斛花粉知母等维护胃阴虚火自平。
(二)外敷药物:本证除全身症状外,局部红肿溃烂是主要表现,加强局部外用吹、涂之剂、是不可缺少的有效治疗方法。一般红肿,可用冰硼散吹喉散;局部有化脓溃烂者,可用锡类散金黄散绿袍散梅花点舌丹涂于局部。 
(三)雾化吸入银花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煎水50毫升,加入鱼腥草注射液20毫升,雾化吸入,每次15分钟,每日2次,五天为一疗程。初发者用一疗程,复发可用2~4疗程。
(四)饮食疗法
(1)绿豆鸡蛋饮鸡蛋一个,绿豆适量。绿豆洗净,冷水浸泡10~20分钟,以砂锅或铝锅煮沸3~5分钟,以未熟绿豆之沸水,冲入打好的蛋糊中饮用。每日早晚各一次,一般3天即愈。此方适用于复发性口腔炎,多属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者;脾胃虏寒,滑泄者忌之。
(2)番茄汁:有清热生津作用,取番茄数个,剥皮去籽,用洁净纱布绞挤汁液。将番茄汁含口内并接触面,每次含数分钟,一日数次。
(3)羊乳:湿润补虚作用。用羊乳缓缓地滴入口中溃疡处。用于虚火上炎口疮
施治要点:
(一)辨明虚实至关重要,一般说新病属实,久病属虚,或虚中有实。属实者红肿
明显,疼痛较剧烈,呕吐急迫,汗出肤不冷,是清胃汤之治疗范围。属虚者红不明显,疼痛缓和,汗出肤冷而无汗臭,且多维持时间长或反复发生,可以沙参麦冬汤为主加减变化,虚中见实者以上两方加减化裁即可。切不可以“炎症”而概用寒凉。
(二)全身用药,到达局部病所的药力有限,故需配合局部用药,才能提高疗效,有轻症者,只需局部用药就可取效。但又不可勿视局部病变是全身疾病的反映,而置全身于不顾,特别是反复发作的疾病,应考虑多为素体不足证之外在表现。
(三)胃火上炎证,呕吐食物、痰涎,如属来势急迫,呕吐如喷,伴有高热,应仔细诊察,是否疫疠的初期,当重用清解降逆之品,如合用清瘟败毒饮之方药,谨防热毒内闭,发生闭、脱之证。
针灸:
1.针刺:选用合谷内庭曲池为主穴,配天突少泽鱼际穴。亦可选用少商、商阳浅刺出血,配尺泽人迎天突太渊关冲合谷浅刺轻旋。
2.耳针放血:在耳轮一、轮二、轮三区,用三棱针刺入l~2分深,放出1~2滴血。也可在耳壳背部的小静脉上,稍稍刺破,放血2~3滴。
3.耳穴埋针:在耳廓扁桃区,咽喉区,选取压痛点,埋王不留行籽,每日指压2~3次,每次10~20分钟。
4.灸脐法:艾绒或加入其他药物丁香吴茱萸附子细辛等,做成长15厘米、直径1.5厘米的艾条,对准脐部进行悬灸,一般距皮肤2厘米左右,连续灸5~10分钟,以皮肤潮红感觉热痛为度。也可用雀啄灸,每日一次,注意防止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