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汗症

( chouhanzheng )

别名: 体气 , 狐气 , 狐臭 , 腋臭 , 胡臭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腋下乳晕、脐部、外阴等处亦可发生)汗液有特殊臭气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病因:
其因多为禀赋所具,或湿热内郁,薰蒸于外所致。
病机:
狐臭是因先天所得,或后天所染,均为血气不和,湿热蕴积。
治疗:
一、辨证选方
根据患者的见症,常可分为湿热内蒸型,胃火炽盛型和湿浊下注型,分别采取清利湿热、清热泻火和利湿化浊之治法。常选方有:
1.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生地、当归各9g,柴胡泽泻木通各6g,车前子茵陈、煅龙牡各12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利湿热
2.白虎汤二妙丸加减:生石膏30g,知母、黄柏各12g,甘草栀子各6g,大黄3g,苍术4.5g,麦冬20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热泻火,养阴除湿。
3.正气汤加减:炒知母、黄柏各12g,炙甘草6g,生栀子萆薢各9g,滑石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利湿化浊降火。
4.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生地、熟地各15g,黄芪30g,黄连6g,黄芩、黄柏各12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功能:清热养阴,固表止汗。
二、外治疗法
1.密陀僧散雄黄硫黄蛇床子各6g,密陀僧3g,轻粉1.5g,研末外扑患部。
2.防风、白芷各15g,北细辛川芎各7.5g,研细末外扑患处。
3.枯矾30g,蛤蜊壳(煅)15g,樟脑15g,共研细末外扑患处。
4.干葛200g,明矾25g,煎水外洗。
5.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细末,装于布袋中,外扑。
三、专方验方
1.当归龙胆草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30g,大黄芦荟各15g,木香4.5g,柴胡川芎各12g。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g,日服3次。
2.生黄芪15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浮小麦各9g,水煎服。
3.黄芪白术防风、生苡仁、桂枝白芍糯稻根炙甘草各等份。研末,每次6g,开水冲。
4.茵陈240g,泽泻30g,猪苓茯苓白术各3g,桂心2g,研细末,每服3g,日服3次。
5.糯稻根60g,红枣10枚,水煎服。
6.浮小麦30g,麻黄根9g,水煎服。
中药:
当归龙荟丸,每服6~9g,日服2~3次。清胃黄连丸,每服6~9g,日服2~3次。玉屏风丸,每服6g,日服3次。

西医

简介:
臭汗症是指带有臭味的汗而言,可分为全身性臭汗症与局部性臭汗症两种,前者往往是一种和种族有关的生理现象,也可见于卫生习惯不良,服食某种食物如葱蒜、芥末或某些药物麝香等,在个别人中可产生臭汗。后者以腋臭和足臭较为常见。此外腹股沟及其它汗液不易蒸发的皱襞部位亦可产生局部汗臭。一般臭汗症指局部臭汗症,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由细菌分解皮肤表面的秽物所引起的,臭汗症常与多汗症伴发。大汗腺多分布于腋窝乳晕、脐窝、肛周、外阴及外耳道。其所发生的臭味是由于该部位的各种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阳性细菌及需氧性白喉杆菌等)与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质起作用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及氨所致。由于大汗腺在青春期受内分泌腺影响才开始活动,故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开始发生,青壮年时期较为严重,到老年时候可减轻或消失。
病因:
腋臭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父母一方有腋臭,子女约有1/2为患者;父母双方均有腋臭,子女约2/3有腋臭。父母有腋臭但本人未获得遗传,其后代也就不再有遗传。女性较多于男性。
体征:
局部臭汗症多见于多汗、汗液不易蒸发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足部、肛周、外阴部、脐部及女性乳房下等处,而以腋部及足部臭汗症最为多见。
腋部臭汗症腋臭,俗称为狐臭,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尤甚,常开始于青春期,青壮年明显,女性多见,轻重不等,老年时可减轻或消失,常有遗传。多数患者外耳道有柔软耵聍,少数患者的外阴、肛门乳晕等部位也可散发此种特殊臭味。
足部臭汗症常与足部多汗症伴发,为足底和趾间散发出的刺鼻的臭味,尤以夏季及洗脚不勤时更甚。
治疗:
一、外用药物
1.溶液:如0.1%新洁尔灭溶液,0.5%新霉素,1%三氯醋酸,2%酪酸及5%~10%福尔马林溶液任选一种,每日1~3次,涂于患部。西施兰夏露,昆明湖夏露及腋康露等亦可按说明涂搽患部。
2.酊剂:10%乌洛托品酊,20%三氯化铝无水乙醇等,局部涂搽,每日1~2次。
二、注射疗法
1.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即用硫酸铝2g,1%~2%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1g,美兰1g,甘油10ml,蒸馏水加到100ml。注射后轻轻按摩数分钟,使药液扩散,如1次治疗不彻底,可间隔1个月后再次注射半量。
2.消痒灵注射液:将其与1%普鲁卡因按1:1比例配制,每侧用量20~30ml。
3.95%酒精注射液:将95%酒精60ml,达克罗宁10ml和1%普鲁卡因20ml混合后每侧注射15~20ml。或用1%普鲁卡因先局部浸润麻醉后,再注入酒精与托可品混合液(95%10~15ml,阿托品0.5~1mg混合。)
4.3%苯酚溶液:用20ml将其与等量1%普鲁卡因混合后注射,每侧15~20ml。
三、激光疗法
用理发推子推去腋毛(约保留0.3cm长)局部常规消毒,1%普鲁卡因浸润麻醉,采用co2激光器,对准毛囊逐点烧灼,每次烧约2~3秒钟,使全部毛孔烧灼后,用镊子拨除腋毛,外涂龙胆紫,无菌包扎。
四、电离子治疗仪治疗
术前准备同激光治疗,麻醉后用电离子治疗仪之针头沿腋毛生长方向插入皮肤0.3~0.5cm,通电2~3秒钟,待每一毛孔均作完后,拨除腋毛,无菌包扎。
五、x线放射疗法
用有浅部x线照射腋毛区,每周1次,每次150伦琴,共10次。此法现已少用。
中西医结合:
1.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
2.外治:外用密陀僧散或加枯矾粉搽之。亦可用碘椒酊或3%~10%甲醛溶液等涂搽。
3.手术治疗:腋臭气严重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或刮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