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

( duohanzheng )

中医

简介:
中医把出汗作为重要的辨证依据,白天多汗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盗汗,多是阴虚所致。热病辨证,伤寒恶寒发热无汗表实,有汗为表虚。阳明经热有大汗出等。多汗症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多汗症,前者可根据中医辨证治疗,后者多汗见于手足、前额、腋部、外阴等处,多属肺胃热盛,或湿热郁蒸,或阴虚火旺等所致。
诊断:
1.表虚不固
畏寒,肢冷,食少,自汗不止,多属全身性多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证属先天禀赋不足,表虚不固所致。
2.湿热熏蒸
渴而不欲饮,口淡乏味而粘,心烦易怒,四肢沉重或见关节疼痛,小便短少,女子带下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沉缓。证属湿热蕴阻,熏蒸肌肤,迫津外泄。
治疗:
一、辨证选方
1.表虚不固
治法: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30g,防风白术党参麻黄根各9g,浮小麦15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2.湿热熏蒸
治法:滋阴敛汗。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5g,山药白芍浮小麦牡蛎、茯芩各12g,丹皮泽泻山茱萸各6g,糯稻根须9g,水煎服,日服3次,每日1剂。
二、外治法
1.明矾、葛根各15~30g,研末煎汤,每日浸洗患部(手足)半小时。
2.黄芪、葛根各30g,荆芥9g。先热熏后温洗半小时,每天1~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3.麻黄根50g,煅牡蛎100g,研极细末,外扑。
4.麻黄根牡蛎各20g,龙骨赤石脂各15g,研极细,装大布袋中,外扑多汗处。
5.郁金适量,研细末,加茶水调敷出汗处。
6.鲜白萝卜600g(切片),明矾15g,加水2500ml,煎30~40分钟去渣取汁,浸洗手足部20分钟,每日洗2次。主治手足多汗症
中药:
六味地黄丸,每服6g,日服2次。玉屏风丸,每服6g,日服3次。防风通圣丸,各服6g,日服3次。归脾丸,每服6g,日服2次。

西医

简介:
多汗症是指患者有明显的出汗过多。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的症状之一。多汗症一般是指局部性的多汗
病因:
本病大多是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怖、焦虑、愤怒所引起。其机理有:①由于神经损伤或由于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而产生多汗;②由于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使它对正常强度的神经和非神经性刺激的出汗反应增加。多汗症也可发生在一些遗传综合征,如spanlang-tappeiner综合征、rillen-day综合征、schafer综合征、franceschetti-jadassohn综合征等。
体征:
局部多汗常见于掌、跖、前额、腋下、外阴等处,对称发生,其中以掌、跖部最为常见,称为掌跖多汗症。患者多为青少年,局部汗珠可呈点状不停的滴流,情绪激动时尤为明显。患者常伴有未稍血液循环机能障碍,如手足皮肤湿冷,青紫或苍白,易发生冻疮等,可能亦与汗腺神经功能增强有关。跖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致使足底表皮浸渍发白,尤以趾间最明显,严重时可引起水疱、糜烂或角化过度,妨碍行走。由于汗液分解,可产生特殊的臭味。跖部长期汗液浸渍,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引起足癣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由于该部皮肤薄嫩,经常潮湿摩擦,易发生擦烂性红斑,伴发毛囊炎等。有的同时伴有臭汗症
此外,交感神经任何部位的损害均可引起局限性多汗症,此种多汗症多为一侧或局限于某一小片部位。发生在遗传综合征的多汗症常合并有其它的先天性异常。
治疗:
一、内服药
1.镇静药:如氯丙嗪,口服,小儿每次0.5~1mg;成人每次12.5~50mg,1日2~4次。安定,口服,小儿5岁以上,1~2.5mg/次,1日3次;成人2.5mg~10mg/次,1日1~2次。利血平,口服,每次0.125~0.25mg,1日1~3次。谷维素,口服,每次10~20mg,1日3次。三溴片,口服,5岁以上儿童,每次0.3g;成人每次0.3~0.9g,1日3次。苯巴比妥,口服,小儿1~2mg/kg/次,每日2~3次;成人15~30mg/次,1日2~3次,对情绪性多汗症常有效。
2.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口服,小儿0.01mg/kg/次;成人0.3~o.5mg/次,1日3次。复方颠茄,口服,成人每次1~2片,每日2~3次。普鲁苯辛片,口服,小儿2mg/kg/日,分4次;成人15~30mg/次,1日3~4次。均可适当应用,具有暂时性效果,但应注意其副作用。
二、外用药
1.0.5%醋酸铝溶液,5%明矾溶液或5%鞣酸溶液,每日1次浸泡,每次15~20分钟。
2.3%~5%福尔马林溶液,10%鞣酸溶液,20%氯化铅溶液局部涂搽掌跖部,每日1~2次。
3.掌跖部用乌洛托品粉或足粉搓搽,每日1次。应防止局部过于干燥,脱屑及皲裂
三、物理疗法
对严重的掌跖多汗症可考虑用浅层x线照射,以抑制汗腺分泌。
四、其它疗法
腋部多汗症可在腋部行激光,电离子或手术治疗(具体方法见臭汗症治疗)。
中西医结合:
因大多数多汗症和精神紧张、恐怖、焦虑有关,部分患者是因全身性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结核病、脊髓炎、植物神经紊乱等均可引起全身、局部或半侧多汗,故应首先寻查原因,予以相应治疗。因精神因素引起者,可在给予西药镇静药的同时,局部采用中药浸泡、熏洗或外搽。也可在服用中药的同时采用西药外涂。足部多汗可用乌洛托品3.og,硼酸3.og,枯矾3.0g,滑石粉1.0g,氧化镁1.og,混匀研细,外扑局部,每日1次。

“多汗症” 相关论述

多汗症(出汗过多)可累及全身皮肤,但通常局限在手掌、足跖、腋窝或腹股沟。受累皮肤常为粉红色或为苍白色,严重时皮肤出现皲裂、鳞屑和浸渍,特别是足部。有时,受累部位发出难闻臭气(臭汗症),它是由细菌和酵母菌分解汗液和浸渍的皮肤产生的。
焦虑时手足湿冷是正常反应,发热时大量出汗也是正常的。然而,经常全身大汗淋漓应引起重视,因为这可能是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或是控制出汗的神经系统异常的征兆。如果是甲状腺功能或血糖异常,血液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
手掌、足跖或腋窝大量出汗可用氯化铝溶液在夜间涂敷,有一定疗效。患者先擦干有汗的部位,然后涂上溶液,用塑料薄膜覆盖。第二天早上去掉薄膜并洗净涂药部位。有些人需要每天涂药两次,通常病情可在一周内缓解。如果溶液刺激皮肤,应除去塑料薄膜。
乌洛托品溶液也有助于控制大量出汗。水电离子透入法,是用一种弱电流作用在出汗部位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如果这些治疗对严重出汗无效,可手术切除腋下的汗腺。心理咨询或抗焦虑药物可缓解焦虑引起的出汗。
为消除臭味,必须保持受累部位清洁,消除引起臭味的微生物。每天用含洗必泰或其他抗菌剂的液体肥皂洗澡并涂敷氯化铝复方制剂,有些人需剃除腋毛。有时要用抗生素软膏或有抗生素的洗剂(如克林霉素或红霉素)除臭。

汗液的分泌受交感神经控制,多汗反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无汗提示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无汗大都由器质性病变所造成,例如颈交感神经病损可引起同侧面部不出汗,并伴有同侧上眼皮轻度下垂和瞳孔缩小;脊髓横贯性脊髓炎病人出现神经症象的体表部位大都不出汗,因此常因散热障碍而导致体温增高,这些部位的表皮营养状态也差,容易发生褥疮
凡出现无汗症状都应就医明确病因和处理方针。多汗症由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很少,大都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表现,应避免精神紧张与心理不安,少食麻辣食品;大量出汗后宜补充水份与盐份。
(蔡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