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血管病

( jisuixueguanbing )

西医

简介:
脊髓血管病系指脊髓血供障碍所引起的脊髓损害,其发生率远比脑血管病低。
病因: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多由节段性动脉闭塞引起。如远端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夹层动脉瘤引起的肋间动脉或腰动脉闭塞,胸腹腔疾病结核肿瘤脓肿,胸腹部手术如胸廓改形术、胸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或不慎将不溶性造影剂注入脊髓动脉,均可引起脊髓的梗死。青年人的脊髓缺血多与感染或血管畸形有关。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畸形性脊椎关节炎,脊椎骨折、脱位,椎管内肿瘤等病变刺激或压迫推动脉、根动脉或脊髓动脉均可引起脊髓缺血。但很多病例找不到原发病灶,难以肯定其原因。
2.出血性脊髓血管病
分硬脊膜外、硬脊膜下、脊髓蛛网膜下腔和脊髓内出血,以后两者多见。如有血肿形成,可造成脊髓压迫。病因以脊髓动静脉畸形多见,其次为肿瘤、感染、血液病、中毒和动脉瘤。偶为腰穿或针刺损伤所引起。妊娠分娩、负重、咳嗽可为诱因。
3.脊髓血管畸形
系先天性脊髓血管发育异常,在畸形血管团内有动脉和静脉直接相通。大多位于硬脊膜下脊髓外,少数位于髓内或硬脊膜外。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的10%—40%。
诊断标准:
脊髓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1. 脊前动脉血栓
①发病突然,剧烈的神经根性疼痛和下肢瘫痪休克期过后,与病变髓节相应肢体呈周围神经元性瘫痪,病变水平以下肢体呈中枢性神经元性瘫痪
②早期有二便障碍和深浅感觉分离。
③腰穿脊髓腔通畅,脑脊液正常或蛋白和红、白细胞增多。
④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脊髓损害。
2.脊髓出血
①突发剧烈的腰背痛,可沿神经根放散,随即出现横贯性脊髓损害症状。
②发病前常有剧咳或无力。
③脑脊液血性,可有不同程度梗阻。
诊断依据: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本病诊断困难,应与急性脊髓炎、脊髓出血、肿瘤多发性硬化鉴别。高分辨ct和mri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特别mri可在发病2—6h就显示异常。
2.出血性脊髓血管病
因被脑脊液稀释,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很少形成血肿其他三种出血则易形成血肿.因此椎管造影都有部分或完全阻塞和占位征。高分辨ct对诊断有帮助。mri的t1为低信号,t2图为高信号。怀疑有血管畸形时,应做选择性脊髓血管造影。
3.脊髓血管畸形
少数有背部皮肤血管痣或相应部位的血管杂音,有助诊断。外伤妊娠发热、饱食、姿势改变、运动等可诱发本病发作或症状加重。腰穿多数正常,脑脊液蛋白含量稍增高。脊柱平片多数正常,少数有椎弓根增宽,椎体侵蚀。脊髓造影阳性率在90%以上,可见蚓状充盈缺损。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能显示畸形血管。mri轴性或矢状面图象示病灶区信号强度锐减。附近水肿区t1和t2延长。但mri不能显示供应和回流血管。因此不能取代脊髓造影和脊髓动脉造影。
体征: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血管闭塞部位、程度和原因决定脊髓缺血性病的症状。一般起病急,脊髓症状在几小时内达高峰,有的在数日内逐渐起病和加重,或行走时无力,休息后恢复正常(脊髓间歇性肢行)。由于脊髓血供的特点,中胸段最易发生缺血,表现为胸或上腹部带状疼痛,两下肢运动、感觉和尿便障碍。颈髓梗死则出现四肢运动、感觉障碍,高位颈髓缺血尚可有跌倒发作和延髓症状或手部肌肉萎缩(假定位征)。腹主动脉损害时两下肢无力或瘫痪,臀肌缺血,活动时引起髂部痛。此外,脊髓缺血亦可局限于半侧或只有脊髓前动脉闭塞的症状。前者表现为脊髓半切综合征,后者除瘫痪和尿便障碍外,还有分离性感觉障碍,即痛温觉消失,触觉存在。腰穿蛛网膜下腔无阻塞。脑脊液清亮或略带黄色,蛋白量增多。
2.出血性脊髓血管病
(1)硬脊膜外出血:硬脊膜与椎骨粘连疏松,其间充满静脉丛,故易发生出血。起病突然,有剧烈背痛,数小时后出现截瘫,排尿障碍。少数病程发展可长达数月。
(2)硬脊膜下出血:很少见。可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多见于下胸段。表现同硬脊膜外出血。
(3)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以突然腰背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痛和kernig征阳性为特征。出血量大时可流入颅内引起头痛项强。脊髓受损症状轻微或无,可恢复不留后遗症。
(4)脊髓内出血:可发生于脊髓的任何部位。除前述病因外,还可由脊髓空洞症的异常血管破裂引起。突然发病,剧烈背痛,沿神经根放散,很快出现横贯性脊髓损害或脊髓休克征。如出血局限,可只出现节段性感觉障碍。
3.脊髓血管畸形
临床上分三型:①单纯型:多见。好发于成人,由1根扩张、迂曲的血管和1—2根供应动脉构成,血流缓慢。②团块型:呈丛状血管团,有1—数支动脉和静脉与之相连,血流较快。③青年型:常见于青少年,有多支大的供应动脉,畸形血管充满椎管,血循环快,静脉扩张。
临床表现多变,起病急缓均有,早期诊断困难。约80%病人以背痛起病,伴运动或感觉障碍。约9%的病人以括约肌和性功能障碍起病。部分病人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2/3的病程进行加重,1/3波动发展,但最终造成肢体瘫痪和尿便障碍。
4.脊髓动脉瘤
罕见。常与脊髓血管畸形、主动脉狭窄共存。亦可与颅内动脉瘤脑动脉纤维肌肉发育不良脑血管畸形共存。动脉瘤多位于脊髓前动脉,少数在脊髓后动脉。好发于颈段,胸和腰段次之,壁常有先天或后天结构异常。
临床表现为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压迫症。发病可急可缓,在有主动脉狭窄者还可有问歇性跛行。脑脊液含血或黄染、蛋白质增高。椎管造影可见充盈缺损。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可确诊。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肢体肌力、感觉基本恢复,括约肌功能恢复,生活自理,并发症治愈。
2.显效:肢体肌力、感觉和括约肌功能改善,并发症基本控制。
3.好转:肢体肌力、感觉略有改善。
4.无效:病情无变化。
治疗: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治疗以血管扩张剂、脱水剂、激素和神经营养剂为主,防治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轻症治疗后可恢复,重症则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2.出血性脊髓血管病
有椎管阻塞者应紧急作椎板切除减压,清除血肿,并酌情处理原发病。
3.脊髓血管畸形
治疗以手术为主,可切除畸形血管或作供应动脉结扎、畸形血管部分切除。人工栓塞法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术疗效与术前脊髓损害的程度有密切关系。因此争取在未发生脊髓不可逆损害前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4.脊髓动脉瘤
治疗以手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