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 shiwangmojingmaizhouweiyan )

别名: 云雾移睛 , 萤星满目 , 目衄 , 暴盲 , 青年复发性玻璃体出血

西医

简介:
由于常发生于青年,并有反复玻璃出血的特征,故又称青年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其特点是视网膜周边部血管阻塞性病变,尤以静脉明显,血管周围白鞘,毛细血管闭塞,新生血管和反复玻璃体出血。约有90%病人为双眼发病,可一先一后,轻重不同,也可同时发病。
病因:
一般认为是结核感染或病灶感染的过敏反应,也有人认为是脉络膜结核性过敏反应而波及视网膜,除结核外有人认为与buerger病有关,但后者影响视网膜血管发炎者少见。此外,也有人认为本病与面部病灶有关,如牙齿脓毒病灶中耳炎鼻窦炎,或身体其它处有感染灶等,有不少病人原因不明。
人群:
发病年龄以20~30岁者多,平均27岁,好发于男性,约占80%。
诊断标准: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诊断标准:
1.多见于30岁以下,双眼先后发病,反复发作,病程长。
2.初发时眼前有炊烟样黑影飘动或红视,大量出血时,视力突然下降,甚至光感。
3.严重者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瞳孔区呈现微红光反射。轻者视网膜周边部静脉分支受累,有串珠样不规则曲张,血管壁有白色渗出物形成白鞘,静脉分布附近视网膜有大小不等出血灶。反复出血者新旧病灶同时存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机化组织增生,进入玻璃体,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炎,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最终导致眼球萎缩失明
4.荧光造影,视网膜静脉病变周围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
体征:
早期病变在视网膜周边部,患者可无自觉症状,发作前数月可有飞蚊症及视物轻度模糊,发作时突然视力剧降而就诊。晚期视网膜和玻璃体内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可引发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体检:
眼底:早期在视网膜周边部,小静脉呈现管径不规则,两侧伴白鞘,在病变小静脉附近,可见大小不等的白色或灰白色,边缘不清的渗出物。视网膜有圆点状、火焰状或不规则出血及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腔大量积血致视力突然降低或完全丧失,并可继发青光眼。
影响诊断: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多数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变细,微动脉瘤、血管曲张、新生血管形成和荧光素渗漏,出血区为荧光遮盖。
实验室诊断:
全身检查:胸部x线检查,结核菌素试验,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等。
鉴别诊断: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①多见于单眼发病的中老年病人;②视力障碍逐渐加重,视乳头充血水肿,常被出血遮盖;③静脉高度迂曲、扩张,出血多为放射状分布;④荧光血管造影见静脉充盈迟缓和血管壁荧光素渗漏。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①常有全身症状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等症状,血糖高、尿糖阳性;②多双眼发病;③早期视网膜后极部可有串珠状微血管;④不规则灰白色或黄白色、边缘清楚的点状渗出;⑤荧光造影:早期可见毛细血管闭锁区,晚期小动脉分支闭锁,荧光素渗漏。
3.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1976年伊藤等首先报告了初发症状为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血管呈明显自鞘化的小儿葡萄膜炎,称为树枝状视网膜血管炎。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但门屋等(1986)报道有成人病例。病因不明,多认为与病毒感染等引起视网膜血管炎症反应有关。心玉等(1988)报告:例见单疱病毒1型抗体效价明显升高,本病用大量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好。
疗效评定标准:
1. 治愈:症状控制,出血及渗出基本吸收,视力部分恢复。行玻璃体手术后创口愈合,玻璃体腔出血和混浊基本清除,视力部分恢复。
2. 好转:炎症状况稳定,出血和渗出部分吸收。经玻璃体手术者,创口愈合,玻璃体积血和混浊部分清除。
治疗:
1.一般治疗:突然大量的玻璃体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包扎双眼或戴针孔眼镜限制眼球活动,半坐位让血液沉于玻璃体下部。
2.病因治疗:增强全身抵抗力和抗结核治疗,无论是否发现活动或陈旧性结核病灶,可试用一段时间的抗结核治疗。链霉素0.75g/日肌注,异烟肼100mg,每日3次,口服。也可行结核菌素脱敏疗法,以减轻复发程度,有活动性肺结核者禁用,其它部位如耳、牙、鼻窦等有病灶者应当去除。
3.辅助药物治疗:口服止血、活血中药,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路丁等。三七片2片,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c片200mg,每日3次,口服。芦丁片40mg,每日3次,口服。
4.出血静止后可用酶制剂和钙制剂,如透明质酸酶、尿激酶、复方菠萝酶、安妥碘等以促进出血的吸收。透明质酸酶:1500u肌注,每日1次,或球后150u/每日1次;尿激酶10000u加生理盐水静滴,每日1次或100u溶于0.5ml生理盐水球后注射每日1次,10次一个疗程;复方菠萝酶片4片,每日3次口服;安妥碘针0.4,每日1次肌注。
5.皮质类固醇:疗效不能确定,全身或局部均可试用。
6.激光治疗:机理是破坏无灌注区视网膜组织,阻止新生血管因子的产生,闭塞新生血管以杜绝出血源,破坏视网膜脉络膜之间的屏障,使营养物质能从脉络膜毛细血管血中弥散至视网膜,从而改善网膜营养。激光为氖激光光斑大小为100~5001l,时间为0.1~0.2秒,隔周治疗一次,每次不超过一个象限,5次一疗程。
7.手术治疗:对出血长期不能吸收者,可行玻璃体切割术,一般出血6个月不能吸收者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术,如发现有视网膜脱离则何时发现,何时手术。
中西医结合: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以视网膜和玻璃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眼病,常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西医常规治疗为止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采用甲基睾丸素、激光光凝固、玻璃体切割术等西医新疗法。中医则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和眼底出血情况而分别施治,针对病因,出血期配以凉血止血,后期配合活血化瘀法。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复方丹参合尿激酶,维脑路通合三七等新疗法,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相关论述

本病又称eales病,多见于青年男性,常两眼先后发病。自觉症状主要为视力突然减退。有的患者在开始数日内感觉视力轻度模糊或有类似飞蚊幻视症状。随后,视力在短期内降至只辨认手指,甚至只存光感。发病轻者可无症状。
一、病理及临床表现
眼底在玻璃体有大量积血时不能看到,只见黑色或轻度红色反射。玻璃体出血吸收后,才能看见本病的主要改变,但玻璃体常遗留或多或少的不规则条索状、膜状或尘状混浊。周边视网膜呈现不同程度的扩张、充血、管径不规则和纡曲,邻近的视网膜上有火焰状或不规则形状出血,在小静脉壁上或附近可见到白色结节状或不规则渗出。当病变进行时受侵犯的小静脉愈来愈多,并且逐渐波及大支。有时大支先受侵犯。病变附近的小动脉偶然亦有同样病变。有的病例在活动期可合并脉络膜视网膜炎。在出血后几周内,视网膜出血、渗出等病变常自行好转。但在病变未完全吸收之前,又可出现新的出血。反覆发病的过程中,往往发生机化与新生血管增殖,形成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并可导致继发生视网膜脱离
二、病因
尚不确切。文献记载在病变区找到过结核杆菌。我国不少本病患者全身有过结核病史,旧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故可能与结核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脓毒病灶如扁桃体、口腔感染、皮肤脓肿等也与本病有关。其他原因如糖尿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结节病、麻见病、内分泌失调以及蛔虫病、钙及维生素c缺乏等均曾报道与本病发病有关。
三、治疗
在眼底急性出血时,应休息少活动。卧床时宜高枕。服用钙剂、维生素c、路丁及安络血等药物。由于本病有复发倾向,激素应用可有暂时抑制病变反应,对整个病程没有效果。详查全身如有病灶立即治疗。对结核患者作抗结核治疗。对旧结核菌素(ot)高度敏感者,可谨慎地用ot脱敏治疗。北京协和医院曾用抗结核或ot脱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中医中药亦可应用。在急性出血阶段,宜以清热凉血为主要治则,如槐花藕节旱莲草女贞子山栀连翘等。在出血稳定后可适当加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桃红四物汤。在慢性恢复期可选用昆布海藻决明子等助其玻璃体混浊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