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

参考:赤小豆

“赤豆” 相关论述

主要原料:赤小豆约5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先用砂锅把赤小豆煮烂,然后加入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稍煮即成。
效用说明:小便,通乳汁。适宜于水肿病,包括急、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以及产妇乳汁不通等症。

主要原料:鲤鱼1条(重约1000克),赤小豆100克,陈皮7.5克,草果7.5克,精盐5克,葱、姜各10克,鸡汤500克,味精、胡椒粉适量。
制作方法:草果去皮,陈皮切丝,赤小豆洗净。鲤鱼刮去鳞,除去内脏,洗净,将草果陈皮赤小豆塞入鱼腹,再将鱼放入大海碗内,加调料及鸡汤,上屉蒸1—1.5小时。熟后拣出葱、姜、草果陈皮赤小豆,即可食用。
效用说明:健脾化湿,利水消肿。适宜于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以及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症。

原料:赤小豆50克,陈皮6克,辣椒6克,草果6克,活鲤鱼1尾(约1000克)。
制作: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把赤小豆陈皮辣椒草果塞入鱼腹内,再将它放入盆内,另加适量生姜、葱、胡椒食盐,灌入鸡汤,上笼蒸制。待鲤鱼蒸熟后,另将葱丝和绿色蔬菜用开水略烫。投入鱼汤中即成。
功效:健脾益气,利水消肿。适用于消渴水肿小便频数等症。

味甘酸性平。同鲤鱼 食,令肝黄,成消渴。同米煮饭及作酱,食久发口疮。驴食足轻,人食身重,以其逐精液,令肌瘦肤燥也。

【基原】为豆科植物赤豆赤小豆种子
【异名】赤小豆红豆
性味归经】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功效】利水除湿,消肿解毒
【应用】
1.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3kg,煮去汁,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2.脾阳不振水肿消长反复,以腰下为甚:赤小豆30~50g,粳米100g,白糖适量。(《遵生八笺》)
3.瘾疹瘙痒赤小豆荆芥穗等份为末,鸡蛋清调食。(《本草纲目》)
【按语】
时常用于煮赤豆汤、赤豆粥或研成细沙作豆沙馅,加工成各种食品。民间赤豆汤用来补血,与红枣桂圆同煮。赤豆叶、花、芽均可为药。叶能涩小便,治疗小便频数之症。赤豆花主治痢疾伤酒头痛疔疮丹毒等证。赤豆芽主治便血妊娠胎漏
【参考文献】
1.《内经》:“主下水,排痈肿脓血。”
2.《药性论》:“能令人美食;末与鸡蛋白调涂热毒痈肿通气健胃。”
3.《本草纲目》:“辟瘟疫,治产难,下胞衣,通乳汁,和鲤鱼黄雌鸡煮食,并能利水消肿”、“此药治一切痈疽及赤肿,不拘善恶,用水调之,无不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