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头痛

( juetoutong )

别名: 真头痛 , 高血压脑病

中医

简介:
以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显著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痛病类疾病
病机:
厥头痛指因风阳上窜,气血上逆,扰乱清阳所致。
类证:
1.出血中风:其意识障碍、偏瘫较重而持久,头痛较轻,脑脊液多为血性,头部ct可见出血灶密度增高。
2.偏头风头痛虽剧烈,但以反复发作,或左或右,来去突然为特点,发作前常有头晕、幻觉等预感,无血压增高。
3.脑瘤:病情非来去突然,呈进行性发展,血压一般不高,头部ct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
(一)辨证论治
1.风阳暴亢证:突然发作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视物模糊,烦躁不宁,肢体麻火、震颤抽搐,或见昏迷,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有力。平肝熄风。镇肝熄风汤加减。
2.肝火炽盛证:头痛剧烈,眩晕呕吐,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清肝泄火。龙胆泻肝汤加全蝎等。
3.风痰上攻证: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嗜睡神疲,行走不稳,呕吐痰涎,苔腻,脉弦滑,祛风化痰、平冲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厥头痛” 相关论述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后取足少阳阳明”,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四《厥病篇》,又见《甲乙经》卷九第一。自“厥侠脊而痛”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自“厥侠脊而痛”至“腘中血络”,见《甲乙经》卷七第一中篇。又自“厥胸满面肿”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三。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足阳明太阳
应有问答,传之日久,脱略故也。手足阳明及手足太阳皆在头在面,手太阳络心属小肠,此等四脉失逆头痛,面胕起若肿及心烦,故各取此四脉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灵枢》“太阳”作“太阴”。又按:“足阳明太阳”,据本注应作“手足阳明太阳”。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足厥阴脉属肝络胆,上连目系,上出额,与肾脉会于颠,故气失逆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厥阴主悲泣。视头动者,视之时头战动也。脉反盛者,络脉盛,可先刺去取血,后取厥阴输穴疗主病者也。
平按:《甲乙》“头脉痛”,无“头”字;“善泣”作“喜泣”。注“肾①脉”恐系“督脉”之误。
①“肾”,萧本原作“贤”。盖传写之误,今据文义改。

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
贞,竹耕反。贞贞,头痛甚貌。手少阴心脉起心中,从心系目系足少阴脉贯脊属肾,上贯肝入肺,从肺出络心,故心气失逆,上冲于头,痛贞贞。头是心神所居,故先取心脉输穴,后取肾脉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贞贞”《甲乙》作“员员”,下无“头重”二字,注:“《灵枢》作贞贞。”又:注“贯肝入肺”,袁刻“肺”误作“脉”。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足太阴脉与足阳明合也,足阳明循头面左右,动在客主人及太迎,皆脾气所至。脾神是意,其脉足太阴,所以太阴气之失逆,意多善忘,所痛在神,按之难得。可取头面左右足阳明动脉,后取足太阴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甲乙》此段在“厥头痛,贞贞”之上,“太阴”作“太阳”,注云:“亦作。”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足少阳胆脉起兑眦,上抵角,下耳后,其支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故足少阳气之失逆,头痛甚,耳前后脉涌动者,有热也。可刺去热血,后取足少阳疗主病者。
平按:《甲乙》“头痛甚”作“痛甚”;“脉涌有热”作“脉骨热”;“泻出”作“先泻”;“足少阳”作“足太阳、少阴”。

厥头痛,项腰脊为应,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足太阳脉起目内眦,上额交颠入络脑,还出下项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故足太阳气之失逆,头痛,项先痛,腰脊相应,先取足太阳上天柱之穴,后取足太阳输穴,疗主病者。
平按:《素问》、《甲乙》此段在“厥头痛头痛甚”之上;“项”作“先项痛”三字;“应”下有“先”字。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头痛脑痛既甚,气逆,故手足冷至节,极则死也。

头痛不可取于输者,有所击坠,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即刺,不可远取也。
取输难愈,故曰不可。又有击坠留血,可以近疗,可即刺之,不可取其远输者也。
平按:“输”《灵枢》作“腧”,《甲乙》作“俞”。“血”上,《灵枢》、《甲乙》有“恶”字。“内伤”《灵枢》作“肉伤”。“可即刺”《灵枢》“即”作“则”,《甲乙》“刺”下有“之”字。

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除也。
头痛有不可刺者,此为大痹在头,恶其日作。作,发也。刺之可令少愈,不可除也,谓寒湿之气入脑以为大痹故也。
平按:《甲乙》“恶”下有“风”字。“除”《灵枢》、《甲乙》作“已”。

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手足少阳、阳明在头面左右箱,故手脉行近头,足脉行远头。所以头之左箱半痛者,可刺左箱手之少阳、阳明,然后刺右箱足之少阴、阳明。右亦如之也。
平按:《甲乙》无“半”字。

厥侠脊而痛至项,头沉沉然,□□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
头目项及腰脊腘,足太阳脉所行,故生病腘中也。
平按《灵枢》“项”作“顶”;“”作“□□”。《甲乙》“至项,头”作“主头项”;“沉沉”作“□□”;“□□”作“□□”。

胸满面肿,唇思思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
此皆足阳明脉所行,故取足阳明输疗主病者。
平按:“唇思思然”《灵枢》作“唇漯漯”,《甲乙》作“肩中热”。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
手足清者,手少阴足少阴通,故手足冷,取足少阴输疗主病者也。
平按:《甲乙》“不能言”作“不言”;“清”上有“微”字。“清”据注训“冷”,应作“凊”为允,本书下篇作“凊”。

厥而腹响响然多寒气,腹中荥荥,便溲难,取足太阴
腹胀多寒,便溲不利,皆是足太阴脉所为,故取之也。
平按:“响响然”《甲乙》作“膨膨”二字。“荥荥”《灵枢》作“□□”,《甲乙》作“□□”,注云:“音最,《九墟》作荥荥。”注“太阴脉”,“脉”字袁刻脱。

简称“厥头痛”。因肝气失调而引起的一类内伤性的头痛症。其中,因怒气伤肝,肝气上逆,上冲于脑而发作的头痛,称“肝逆头痛”,疼痛常以左侧为甚,并伴有胁痛;若平素胃气虚寒,以致肝胃不和肝气夹胃中寒渴之气上冲厥阴经脉,症见头巅头痛、四肢厥冷、呕吐涎沬的,称“厥阴头痛”。

论曰膈痰厥头痛者,谓膈上有痰,气不下行,复感风寒风痰相结,其气厥逆。上攻于头,故令头痛也,亦有数岁不已。连脑痛者。盖风寒在于骨髓也。
风痰气厥,攻击头痛胸膈不利呕逆食少,玉露丸方
半夏(汤洗七遍为末用姜汁和作饼子焙) 白附子(炮) 天南星(炮各二两) 龙脑(研一分) 白矾
五味,以前三味捣罗为末,研入白矾脑子令匀,煮生姜汁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风痰气厥,头疼昏眩,菊花散
菊花(一两) 白附子(炮三分) 防风(去叉半两) 甘草(炙一分) 枳壳(去瓤麸炒三分)
五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以腊茶调服。不计时候。
风痰气厥头痛。心胸壅滞。喘满恶心牛黄铁粉丸
牛黄(研一钱) 铁粉(研一两半) 水银沙子 半夏(生) 天南星(炮各一两) 腻粉(研一分) 粉霜
上一十味,捣研为细末,拌匀,煮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以生姜汤下,临卧服,如要动利,服二十丸。更看脏腑虚实加减。
风痰气厥头痛。利胸膈,进饮食,化痰丸
半夏(汤洗去滑别捣取末二两)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 丹砂(细研各一两) 槟榔(煨锉半两)
上六味。除半夏外,捣研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煮前半夏末,作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风痰冲头痛,利咽膈。和胃气,进饮食,去风气犀角半夏丸方
犀角(生镑) 木香桔梗(锉炒各半两) 半夏(汤洗七遍去滑焙二两) 天麻人参(各一两) 丹
上九味。捣研为细末,拌和匀,以生姜自然汁。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淡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风痰攻击。头痛恶心,胸膈烦满咽干多渴,乳香丸
乳香(一两以姜自然汁一盏煮乳香令软于乳钵内研细滤去滓入面少许银器内慢火熬成膏半夏(汤洗七遍焙二两) 铁粉(研水飞过) 丹砂(研水飞过) 铅白霜(研各一两) 天南星(半两生用) 皂荚白皮(锉二分)
上七味,除乳香膏外,捣研为细末。拌和再研匀,以乳香膏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十五丸。以生姜薄荷汤下,食后服
风痰气厥。攻击头痛。痰逆恶心,退风壅化痰金犀丸
金薄(三十片) 犀角(镑一两) 龙脑(研一钱) 麝香(研一分) 丹砂(研水飞过二两)) 胆南星(一两) 半夏(二两洗去滑焙) 天麻(半两) 白矾(一两枯过) 丁香(一分)
上一十味,捣研为细末,拌和再研匀,入煮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以温生姜汤下,不计时候。
治胸膈风痰气厥上攻,头痛呕吐痰饮。芎 汤方
独活(去芦头旋复花防风(去叉) 本(去苗土) 细辛(去苗叶) 蔓荆实(各一两) 石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生姜二片,荆芥三五穗,水一盏,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稍热服之。
风痰壅盛胸膈不利,攻击头痛天南星丸
天南星(炮) 半夏浆水浸三日切作片焙) 白附子(炮各一两) 木香(一分)
上四味、捣罗为末,以生姜汁搜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食后生姜汤下。
风痰气厥头痛目眩,旋运欲倒。四肢倦怠,精神不爽,多饶伸欠,眠睡不宁。 麝香天麻丸
天麻(酒浸一宿焙干) 芎 防风(去叉各一两) 甘菊花(三分) 天南星(一个及一两者先用白
上六味。捣研为末、拌匀。炼蜜和丸,如鸡头实大,每服一丸细嚼。荆芥汤下。不拘时候。
风痰气厥头痛呕吐痰涎。天南星丸
天南星(用韭汁煮软切作片焙干半斤) 芎 (三两) 香墨(烧研半两)
上三味。捣研为末,以白面煮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不计时候治痰饮呕逆。头目不利,前胡饮方
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人参半夏(汤洗七遍去滑) 枇杷叶(炙
上七味。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姜七片,煎取七分,去滓温服。食后良久服。

病证名。厥,逆乱之意。头痛因手经气冲逆所致,名为厥心痛。《灵枢·厥病》:“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由上可知,厥头痛可有不同的兼症,可以判析其属于何经之逆乱,而确立治法。《内经》以后大多采用针药并用之治法。参见头痛、厥冷头痛条。

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若手足寒冷至节即死。

厥头痛者,肝火厥逆,上攻头脑也。其痛必在巅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虽太阳之脉,亦上额交巅,然太阳头痛,必恶风寒,而厥阴头痛,必多眩晕,或厥逆抽掣也。
龙荟龙(方见厥聋。) 加甘菊、羚羊角,气实便坚者用之;虚者宜生地、羚羊角甘菊麦冬之类滋之清之,使肝柔则厥自已。
青丸
黄连一味,吴茱萸汤浸一宿,为末粥丸。
泻青丸
当归(去芦,焙) 龙胆草川芎栀子大黄(煨) 羌活防风(去芦,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鸡豆大,每服一丸,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