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

( jianzhouyan )

别名: 五十肩 , 肩关节周围炎 , 冻结肩 , 漏肩风 , 肩痹 , 冻肩 , 肩凝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肩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的肢体痹病疾病
病机:
中医认为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气血虚损,筋骨失于濡养,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而致。日久则筋脉粘连,不能活动。故气血虚损,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为外因
诊断:
一、诊断:
1.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或老年人,女多于男。左肩多于右肩。常于肩部受寒后发病。
2.肩部疼痛,渐进性加重,昼轻夜重,并可向颈、耳、肩胛及前臂和手放射。肩关节上举,后伸时疼痛加剧,肩部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3.肩部肿胀不明显,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
二、辨证:
1.风寒湿阻证:肩关节冷痛,活动受限,患处沉重,遇寒痛增,得温痛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紧。
2.血虚寒凝证:肩关节冷痛,得温痛减,遇寒加重,肩部活动受限,头晕眼花,面色淡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细。
3.瘀血阻络证:肩关节刺痛固定,疼痛拒按,入夜尤甚,活动受限,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
类证:
1.项:无肩关节活动受限之症,其肩部疼痛多与头颈部疼痛共存,无肩周明
显压痛点。
2.三:肢体肌肉关节游走性疼痛,不局限于肩关节,血沉、抗“o”增快。
治疗:
一、内治法,采用辨证论治
1.风寒湿阻
治法:祛风除湿,温经通络。方药:风邪偏胜者,用川羌防风汤加减;寒邪偏胜者,用麻桂温经汤加减;湿邪偏胜者,用薏苡仁汤加减;邪从热化者,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2.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通络,调和营卫。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肝肾亏损
治法:益肝肾,温经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4.筋骨损伤
治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方药:十三太保方加减。
二、手法治疗:详见‘推拿按摩’栏。
针灸:
选取肩髎极泉肩前曲池为主穴,臂膀,巨骨天宗为配穴,用捻转提插手法。
推拿:
慢性期可用推拿按摩手法。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作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腕部,作牵拉、抖动、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上举、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施行以上手法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宜。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主要是通过被动运动,使粘连松解,增加运动范围。若经以上治疗无效,可在全麻下进行手法松解。方法是在硫贲妥钠静脉麻醉后,术者一手按住肩部,另一手握住上臂,使肱骨头内外旋转,然后慢慢外展肩关节。整个过程中可感到肩关节粘连撕开声。手法由轻到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操作中手法要轻,禁用暴力以防造成肩部骨折或脱位。手法完毕后,行关节腔穿刺,抽出关节内积血,并注入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术后三角巾悬吊上肢,第二天即开始肩部活动练习、约持续2~3个月。

西医

简介:
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的障碍,故又称冻肩。是一种多病因性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早期肩部酸困疼痛,中期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障碍,晚期症状逐渐缓解,并有自愈倾向。全部病程大约为1~2年左右。多为单侧发病。左侧多于右侧。
病因:
肩周炎病因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肩部软组织的退变:如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等。退变使肩周组织充血、水肿、肥厚,组织缺乏弹性,而限制了盂肱关节的活动。②肩部创伤:如肩部骨折、脱位及软组织损伤,一方面肩部软组织损伤出血,另一方面由于治疗的需要,又必须做较长时间的肩部固定,使肩部组织产生炎症,形成粘连。③长期劳损:可造成肩部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又可加速其退变。④内分泌紊乱:此类病人大多发生于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可引起肩周组织充血、肿胀,加重病变的进展。⑤感受风寒:寒冷的刺激亦可加剧肩周的无菌性炎症过程。肩周炎发生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人群:
肩周炎在临床多见于50岁左右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病理:
肩周炎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广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盂肱关节囊纤维层退变、硬化、收缩,滑膜层肥厚,从盂肱关节造影可以说明关节容积减小,手术探查亦可发现关节囊收缩,下部皱襞闭锁。②喙肱韧带、肩胛下肌腱变成粗而短缩的索条,妨碍肱骨的外旋活动。②肌腱袖短缩,把肱骨头与肩胛盂紧拉在一起,使肱骨头的旋转活动受限。④关节囊滑膜粘连在相对应的骨骼上,使肱骨外展受限。⑤肩峰下滑囊闭锁,将肌腱袖粘连于肩峰下面,使肩外展受限。⑥肱二头肌长头腱与结节间沟粘连,影响肩部活动。肩周炎病理变化是一个由轻到重,由局部到广泛的渐进性过程。早期主要发生关节囊,表现为关节囊收缩、硬化;在后期则波及到关节囊以外的软组织,呈现出普遍的胶元纤维的退行性变,使组织失去弹性、硬化和短缩。其病理变化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关节囊及周围的软组织最终都受到侵犯。②病变的发展并不一致,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同等程度的病理变化。③病理变化的进行可以逆转。肩周炎病理过程可分为三期:急性期:病理变化主要是肩周组织无菌性炎症,组织充血、肿胀、渗出,临床症状以肩痛为主;粘连期:主要表现为胶元纤维变性粘连,临床症状表现为肩部活动受限;缓解期:大约需1~2年,此期炎症渐被吸收,粘连松解,临床表现症状逐渐减轻,甚至自愈。
诊断标准:
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
1.多为中年人或老年人,多继发于肱二头肌腱鞘炎,或上肢外伤
2.肩部疼痛:开始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睡于患侧。疼痛可向颈、耳、肩胛、前臂和手放射。
3.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外展、内旋、外旋为明显,严重者不能做穿衣、梳头、洗脸等动作。
4.体征:肩部肿胀不显,肩前肩后、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以结节间沟处为明显;可见三角肌萎缩;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特别是外展、上举、外旋和内旋。
5.x线检查:常规摄片无特殊发现,后期可见肩部骨质疏松,无骨质破坏,可在肩峰下见到钙化阴影。
诊断依据:
本病为慢性病,病程长,发病慢,多无外伤史,年龄多在50岁左右,以进行性加重的肩痛和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体征主要集中在肩部,没有感觉改变。
发病:
肩周炎呈慢性发病,常因上举外展活动引起疼痛始被注意,亦有疼痛较重进展较快者。
病史:
多数无外伤,少数有轻微外伤
体征:
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到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上肢外展,外旋及后伸活动时疼痛加重,夜间疼痛较重,影响睡眠。急性期不敢侧卧于病侧肩。穿上衣时耸肩或肩内旋时均增加疼痛。不能梳头洗脸,患侧手不能模背,肩部受凉后亦可使疼痛加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病程长可引起肌肉萎缩。有时因并发上肢血循环障碍或血管痉挛而出现前臂与手部肿胀、发凉以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肩部前、后肩峰下及三角肌止点等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更为明显。肩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及内、外旋更为严重。
体检:
肩前、后方、肩峰下、结节间沟、三角肌止点处常有压痛,而以结节间沟压痛最为明显。肩关节活动障碍在早期仅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和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如不能梳理头、穿衣服等。
影响诊断:
x线检查肩周炎是软组织病变,所以x线检查多属阴性,对直接诊断无帮助,但可排除骨与关节疾病。有时可见骨质疏松,冈上肌腱钙化,或大结节处有密度增高的阴影。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襞消失等改变。
鉴别诊断:
一、肩部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此类患者都有明显外伤史,可查到原发损伤疾患,发病较突然。恢复程度一般较本症差。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病虽有肩臂部放射痛,但在肩部往往无明显压痛点,肩部活动正常,并且有感觉及腱反射的异常。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2.好转: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3.有效:肩部疼痛有所减轻,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
4.无效: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无改善。
预后:
慢性病程需数月,有时可长达1-2年之久,但可以自愈。预后良好。
治疗:
一、非手术疗法:
(一)药物治疗:口服水杨酸制剂或其他消炎止痛药,常和其它方法配合使用。
(二)局封治疗:可选用1%奴佛卡因10ml加醋酸氢化可的松25mg作痛点封闭或作关节腔内注射,一周一次,共2~3次。
(三)理疗:超短波,红外线、磁疗及中药离子导入等可使用,有解痉止痛,消除炎症,粘连吸收的作用。
(四)练功疗法:详见‘康复’栏。
二、手术疗法:肩周炎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或移位术:肩周炎病人经长期、有计划保守治疗症状未改善者,而临床检查病变主要位于肱二头肌长头腱,可做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或移位术。手术中,如肱二头肌长头腱无明显退变,可将其从盂上结节附着处切断,从关节内抽出固定至喙突。如肌腱已发生严重退变,则将其固定于肱骨结节间沟内。
(二)喙肱韧带切断术:正常上臂外展活动必然同时伴有肱骨头的外旋,以使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步调一致。严重肩周炎病人,由于上臂长期处于内旋位,使喙肱韧带挛缩而限制了肱骨头的外旋,影响其外展功能。若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喙肱韧带切断术,可望改善上臂外展外旋功能。手术方法:沿三角肌胸大肌沟作肩关节前内侧弧形切口,长约6~8cm,纵形分开三角肌,显露喙突,在喙突基部外侧可找到喙肱韧带,用力外旋上臂,可见该韧带挛缩紧张,限制肱骨头外旋。确认后在紧靠喙突处将其切断,上臂外展外旋功能立即改善。然后按上述方法逐渐活动肩关节,直至正常为止。
康复:
在疼痛能忍受的范围内,积极有计划地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活动,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疼痛亦逐渐减轻。应反复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锻炼方法是作主动的肩前、后上举、外展和内外旋转各方向运动,逐渐增大运动幅度。可用健手直接或通过棍棒、滑轮和绳索或其他器械帮助患肢作肩关节各方向的助力运动。用手指沿墙向上爬, 以帮助肩前屈或外展。也可将患侧前臂搁在高台上轻轻下蹲或轻轻弯腰,以进行被动的肩外展、外旋运动。最后作放松的上肢前后左右摆动运动。运动以引起轻度疼痛为度,可1日多次反覆进行。肩旋转功能恢复最迟,应特别注意锻炼。功能锻炼和推拿或理疗结合进行,可使疗效进一步提高。

“肩周炎” 相关论述

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肩关节疼痛、活动障碍,并除外骨质本身疾患者称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有“冻结肩”、“五十肩”、“肩凝症”、“漏肩风”之称。祖国医学属于“痹症”范畴。
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疾病。中年以上,尤其50岁左右发病者最多,可能有轻微外伤史,过度劳累或感受寒冷的病史,发病缓慢、无全身症状,局部亦无红肿热等症状,亦有因为颈椎病而继发颈性肩周炎者。本病多与老年人体弱、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骨失于濡养有关,加上劳损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致使经脉不通、气血凝滞、外邪郁结,“不通则痛”。筋肉挛缩,活动受限,严重者软组织萎缩粘连,肩关节功能严重障碍。
临床表现:本病初起以疼痛为主,属炎症瘀滞期,局部充血、肿胀、缺血痉挛、纤维变性或疤痕形成。继为冻结僵凝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肩部疼痛性质为酸痛、钝痛,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加重。严重者疼痛可放射到同侧上臂、前臂,甚至颈、枕部,夜间疼痛加重。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以肩关节外展、上举及内、外旋运动受限最严重。故患者不能梳头,穿衣伸袖困难。晚期多伴有三角肌萎缩。x线检查一般骨质无异常改变,个别可见肱骨大结节骨皮质硬化及大小结节部海绵质骨萎缩。关节囊造影可见关节囊有粘连现象。
(一)心理调养法
本病因病程长、疗效慢,因此要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其主观能动性,配合治疗,加强练功活动,增进疗效。
(二)起居调养法
本病发生后应注意休息,注意起居寒暖,避免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居住,避免风扇直吹肩部。凡活动要养成防伤习惯,如推、拉、托、捦动作时,防止用力过猛,中年以后病人活动时要注意防止过快、过量。
(三)功能锻炼调养法
鼓励患者多做肩部功能锻炼,如肩外旋、肩上举、肩外展、展旋等,方法如下:
(1)肩外旋:屈肘90°端拳贴身,拳心向上,肘尖作力支点(站立靠墙、仰卧靠床、坐靠背椅),作内外摆动。
(2)肩上举:仰卧或靠背椅练习,两手相嵌或不相嵌,利用肢体重量加上地心引力,使患肢手臂举过头顶,用健肢带动患肢更易收效。
(3)肩外展:双臂伸直向侧方平举,然后向上方举动,一次手心向上,一次手心向下,反复练习数十次。
(4)擦汗:屈肘,翻臂肘尖朝上,做肘向前额擦汗动作,反复数十次。
(5)爬墙:双臂伸直上举,胸部靠墙,双手掌面扶墙,患肩手指摸到的高度做好标记,逐步向上移动,每日循序渐进。
(6)展旋:患臂伸直外展平举,然后向后下方弧形旋转,反复练习数十次。
施行以上方法时,常引起局部不同程度的疼痛,要向患者解释,注意用力适度,以能忍受为宜。
(四)药物调养法
1.内服药
(1)急性炎症期:治宜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用麻桂温筋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5剂为1疗程。
方剂麻黄8克,桂枝8克,红花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甘草6克。
(2)慢性冻结期:治宜行气、活血、止痛,用舒筋活血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7剂为1疗程。
方剂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当归12克,续断12克,青皮5克,牛膝9克,杜仲9克,红花6克,枳壳6克,五加皮9克。
2.外用药
(1)肢凉冷痛者,用乌头50克研磨细末,用醋调匀,外擦疼痛部位。
(2)外用药过敏者,可用紫草油局部外涂。
(3)也可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虎骨膏局部外敷。
(五)推拿调养法
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有良好的作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手法种类较多,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适用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疼痛,肌痉挛。另一类是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囊粘连等。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推拿法:用拇指指腹或大小鱼际于病变部位按压、推拨,或用拇指与余四指配合将肌肉拿起反复操作多次。
(2)理筋手法: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动5~6次,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各5~6次,然后按摩肩前肩后及肩外侧。继之,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引、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者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
(3)适用于关节粘连或纤维化。按照患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做相应的活动,用力由轻到重,范围由小到大,反复操作多次,必要时用摇法抖法,有利于粘连的松解。
(六)针灸调养法
1.毫针刺法
主穴:肩髃、肩窌、臂臑巨骨曲池肩外俞阿是穴等。
配穴:天穴、肩内陵、四渎
方法:每次选主穴3~5个,配穴1~2个,中、强度刺激,待局部有酸、麻、胀、痛感时留针。10分钟捻针1次,半小时起针,每日1次。
2.耳针疗法
主穴:肩区敏感点。
配穴:皮质下、神门
方法:穴位选准后用针柄或探棒用力按压使留有压迹,然后用75%酒精消毒,等干燥后进行针刺。选用28号0.5寸毫针,对准敏感点快速刺入1分多深,每10分钟捻转运针1次,留针1小时,隔日1次,15天为1疗程。
3.艾条灸
艾条的一端燃着,先靠近皮肤,以后慢慢提高,直到病人感觉舒快时就固定在这一部位(一般在距皮肤半寸处),连续熏5~10分钟,至局部发红为止。艾灸部位一般选取肩部疼痛点。
4.药物离子穴位透入法
药物:用10%草乌头生物碱。
用法:采用3~5毫安直流电治疗机,负荷电流量根据病人耐受度适当掌握,电极多用0.3~0.5毫米厚的铅片制成,将10%草乌头生物碱直接洒于浸湿的布垫上,将布垫放在肩部阿是穴上,再将电极板附于上,对称部位放置另一极板,然后进行透入。治疗一般隔日1次。本法具有透入部位药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无痛苦,疗效好等优点。每次治疗30分钟。
(七)拔罐调养法
取穴:肩外俞肩髃臑俞
方法:患者坐位或侧卧位(患肩在上),用内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挟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烧一下再抽出,速将罐子罩在应拔的穴位上,即可吸住)置罐于穴位上,留罐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本法具有祛风、行气、活血作用,结合其他疗法效果显著,且简单易行。
(八)磁疗调养法
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消炎、镇痛,促进功能恢复。
(1)电磁法:应用低频交变磁场或脉动电磁场,将磁头置于肩部,每次治疗时间为15~2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耳磁法:应用直径是1~3毫米的磁珠,磁珠的表面磁场强度在300~500高斯,贴敷于肩部敏感点、皮质下、神门耳穴上,10天为一疗程。
(九)局部封闭法
对于肩部顽固性疼痛或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者可用此法。
选取明显痛点用当归注射液0.5~1毫升,或0.5%普鲁卡因5毫升加强的松龙25毫克局部封闭,每周1次,连续2~3次。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俗称“五十肩”、“漏肩风”、“冰冻肩”等,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属于中医“痹证”范围。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早期肩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夜晚、气候变冷、局部受寒时加重,影响正常睡眠。晚期肿痛减轻,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肌肉萎缩,重则肩关节僵直,不能梳头、摸背、系腰背和刷牙洗脸。由于肩部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受到外伤、或长期劳损,引起无菌性炎症、变性,肩关节内外粘连发生疼痛,导致肩关节正常活动受限。中医认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筋失所养,风寒湿邪侵入机体,致肩部筋脉气血阻滞而成。
为防止肩关节僵凝,应及早治疗本病。中医治疗可达到舒筋活血、滑利关节效果。
(一)起居调养法
(1)注意肩部保暖防寒,防止受凉、受潮湿。
(2)适当进行肩关节活动练习。
(3)在急性发作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止痛、镇静剂。
(二)药物调养法
1.常用验方
(1)黄芪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生姜三片,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若气虚,停黄芪,加党参血虚当归鸡血藤;寒甚则加川乌防风;湿盛加玉米威灵仙;血淤加丹参赤芍外伤田三七苏木;痛甚加元胡、乳香没药鸡血藤麻木木瓜乌梢蛇
(2)土鳖虫6克,乌梢蛇5克,全当归10克,炙甘草4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中成药
(1)舒筋活血丹,每次3~5片,每日2次。
(2)独活寄生丸,每次9克,每日2次。
(3)天麻丸,每次2粒,每日2次。
(三)针灸调养法
(1)以双侧阳陵泉为主穴,配肩贞肩前、肩髁、合谷足三里等穴,中等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
(2)取穴为肩髃肩前肩后天宗臂臑曲池。每次选其中3~4穴。针刺时,嘱患者侧卧,医者左手持酒精灯,右手持火针柄,针头向下,在灯焰上烧红后迅速刺入穴内5分至1寸深,并即刻敏捷退针,然后用干棉球揉按针孔。若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外展、后伸者,加用毫针针刺对侧条口承山;痛剧者,加用毫针针刺同侧扶突。多数患者针后即感显效。隔日1次,6次为1疗程。
(四)按摩调养法
先捏压肩部肌肉,使逐渐放松,然后用手指掌侧按揉肩井曲池肩贞肩前诸穴,并用滚法按摩肩肌、三角肌、肱二头肌处各5分钟,同时患者配合作上举、外展、外旋、内旋等活动,每日1~2次。
(五)体育调养法
肩周炎治疗操。站立,据具体情况选其中几节或全套练习。
(1)两手同握一根木棒,两臂用力经前向上举。
(2)两手同握一根木棒,两臂用力向左右摆动(重点向患侧摆动)。
(3)两手在身后握棒,两臂反复用力后举。
(4)患臂屈肘,用掌心摸后颈部,注意身体保持正直。
(5)两臂交替由下方用手背摸背部,越高越好。
(6)两手十指交叉相握,置于颈后,尽量使肘向后引,反复进行。
(7)两手在腰背部相握,手背贴背部,尽量提起两臂,然后放下,反复进行。注意身体保持正直。
(8)面向墙,用患手逐渐向上扶摩。
(9)手拉滑轮器。
(10)用手转动车轮,活动肩关节。
(六)其他调养法
(1)取肩、肩关节、锁骨等穴,配神门、镇静、皮质下、肾上腺等耳穴,找出穴位敏感点,常规消毒,将圆形绿豆置于0.8厘米2的胶布中间,对准所取耳穴贴压,重按压片刻后,嘱患者自行按压5~7次,每次每穴1~3分钟,3日更换1次.
(2)斑蝥适量。取局部压痛点及肩井肩髃肩贞肩髎穴。斑蝥研成粉末,贮瓶备用。使用时取胶布一块,中央剪成黄豆大的小孔,小孔对准穴位贴紧,然后把斑蝥适量放入小孔中,另换用一块胶布盖上。每次选1~3个穴位,每次敷灸半小时至2小时。
(3)威灵仙60克,研末捣成糊状,敷贴肩部压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