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血虚

( xinganxuexu )

别名: 不寐 , 贫血 , 心悸 , 贫血性心脏病 , 眩晕 , 风心病 , 虚劳 , 肺心病 , 痉病 , 神经官能症 , 慢性肾炎 , 月经病 , 白血病

中医

简介:
本证为心肝两脏血液亏虚,机体失其充养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常因内伤劳倦,心营耗伤,子盗母气,肝失所藏;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成长期出血,或素体血虚,或失血,或产后,使肝无所藏,则血不养心;或久病营血耗损,心失所养,肝失所藏,而致心肝血虚
病机:
本证为心肝两脏血液亏虚,机体失其充养所表现的虚弱证候。常因内伤劳倦,心营耗伤,子盗母气,肝失所藏;脾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成长期出血,或素体血虚,或失血,或产后,使肝无所藏,则血不养心;或久病营血耗损,心失所养,肝失所藏,而致心肝血虚。本病病位在心、肝两脏,常可影响脾脏,而致脾虚失运。
治疗:
治疗法则:  补血养肝,宁心定悸。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补肝汤加减:当归72克、白芍12克、川芎6克、熟地10克、酸枣仁12克、麦冬10克、丹参12克、木瓜10克、柏子仁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肝血虚,偏心血不足者。(2) 酸枣仁汤加味:酸枣仁15克、知母12克、朱茯苓10克、川芎6克、甘草6克、白芍12克、枸杞15克、生地10克、阿胶珠10克、炙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肝血虚,偏于肝血不足者。以上方药,煎取汁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自汗乏力甚者,于基本方(1)中加炙党参20克、煅龙牡各30克以益气固表;若兼见脾虚食少体倦者加入子参15克、白术10克、莲肉15克以健脾益气。若兼见心悸不宁可于基本方(2)中加丹参10克、桂元肉12克、生龙牡各15克,镇心安神。若兼见胁痛隐隐者于基本方(1)中加香附10克、郁金12克、玫瑰花10克以疏肝解郁;伴心脏阻,胸痛甚者加全瓜蒌20克、降香10克、枳壳12克、川芎6克以宽胸定痛、活血通脉;若兼见血虚生风筋脉失养,四肢微微颤抖,头晕目眩于基本方(1)中加天麻10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地龙10克。
(二)饮食疗法
(1)可用人参粥鸡汁粥枸杞粥何首乌粥等。
(2)百合30克煎水后去渣,将药液适量加入桂元肉,小火炖开后,酌加冰糖,喝汤服元肉。另用大枣10~15个,粳米100克,煮粥,可供早晚餐服。本粥有补气血,健脾胃的作用,对胃虚食少,气血不足者有辅助治疗作用。
施治要点:
(一) 心肝血虚患者临床常见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此为胃不迎纳,脾失运化所致。在治疗时有必要加入健脾益气之品,如炒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莲肉15克、山药15克、广木香6克等以资充气血生化之源,促进心肝阴血的充盈。
(二)用补血养肝,久治不效,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要注意从补肾着手。可加用三组药物以提高疗效。其一,滋肾养髓药用熟地菟丝子、枸杞、补骨脂等;其二,“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药用紫河车鹿胶龟胶、鱼鳔胶等;其二,少佐活血化瘀如丹参益母草赤芍泽兰等。结合辨病,前二组药物,能促进骨髓干细胞发育正常——即培育良好的种子;少佐活血化瘀,可以扫除微循环障碍。临床证实足确有良效的。
(三)在治疗心肝血虚时,特别是大失血所致者,要加用补气药如炙党参炙黄芪山药扁豆等,因气能生血,补气即可补血
(四)心肝血虚是母子两脏的病变,二者互为因果。病理情况下,心血不足在前,子盗母气可致肝血亦虚;或肝血虚衰在先,母病及子心血亏耗。所以,在临床治疗时,一定要辨清注证,找出主要病机,进行调治,可获满意疗效。
针灸:
取主穴心俞肝俞膈俞足三里,配穴阴郄三阴交行针补法得气留针15~20分钟,提插捻转2~3次。
推拿:
膈俞肾俞心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轻揉上述各穴,每次25~3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