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小便不通

( chanhouxiaobingbutong )

别名: 产后尿潴留

中医

简介:
以产后小便潴留膀胱,难以排出或点滴而下,小腹胀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产后疾病
病机:
产后小便不通多因滞产膀胱受压,或产时用力过度,耗伤气血,膀胱气化失司所致。
类证:
1.产后小便淋痛:以小便频急涩痛,欲出未尽为特征,每天排出尿总量一般正常,尿常规检查有红、白细胞。
2.小便生成障碍所致尿少或无尿:特点为无尿可排,故腹软无胀急疼痛感。
治疗:
辨证论治
1.气虚不运证:产后小便不通,欲解不下,小腹胀急疼痛,食少懒言,语声低微,面色少华,舌淡,脉缓弱。补气升提。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茯苓通草
2.肾阳气虚证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腰酸膝软,面色晦暗,精神疲倦,下肢微肿,畏冷肢凉,舌淡胖,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温补肾阳济生肾气丸加减。
3.肝郁气滞证: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烦躁不宁,胸胁胀痛,情志抑郁,舌淡红,苔薄微黄,脉弦。疏肝理气木通散加减。
4.瘀热内郁证产后小便不通,点滴而下,尿黄短涩,小腹胀急疼痛;口渴心烦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清热化瘀。化阴煎加减。
5、热敷疗法:可用食盐炒热,加麝香少许,外熨脐腹之间。
针灸:
针灸疗法:针刺取中极三阴交阴陵泉,用补法,体虚可加灸关元气海,1次/日。耳针疗法膀胱穴,留针30分钟。
推拿:
推拿疗法:可推拿关元穴,并间断向耻骨联合方向推拿

“产后小便不通” 相关论述

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或闭塞不通,小腹胀急疼痛者,称为“产后小便不通”。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产后尿潴留,以初产妇、难产、产程长及手术助产者多见,是产后常见疾病之一。
[病因病机]
小便的正常排出,有赖膀胱气化的调节,膀胱气化不利,可致小便不通。常见分型有气虚肾虚气滞血瘀
一、气虚
素体虚弱,产时劳力伤气,或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以致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二、肾虚
禀赋薄弱,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振气化失司,膀胱气化不利,致令小便不通
三、气滞
产后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常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四、血瘀
多因滞产,膀胱受压过久,气血运行不畅,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
[辨证论治]
产后小便不通有虚、实之别。治疗时,虚者宜补气温阳以化之,实者宜疏利决渎以通之。
一、气虚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精神萎靡,气短懒言,面色咣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则产后小便不通;脬中尿液滞留而不得下行,则小腹胀急疼痛;气虚中阳不振,故精神萎靡,气短懒言;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舌淡,苔薄白,脉缓弱,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生津宣肺行水
方药举例:补气通脬饮(《女科辑要》)。
黄芪麦冬通草
方中黄芪补益脾肺之气,气旺则水行;麦冬养阴滋液;通草甘淡利小便。全方共奏益气生津利尿之功。
若汗多不止,咽干口渴者,酌加沙参、葛根以生津益肺;伴腰膝酸软者,酌加杜仲巴戟天补肾壮腰膝。
二、肾虚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宁,腰膝酸软,面色晦黯,舌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
证候分析:素体肾虚,因产肾气受损,肾阳不振,不能化气行水膀胱气化不利,故令小便不通;尿蓄膀胱不得出,故令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宁;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肾虚失养,则腰膝酸软。面色晦黯,舌淡,苔薄润,脉沉细无力,尺脉弱,为肾阳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温阳化气行水
方药举例: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附子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牡丹皮、官桂、川牛膝熟地黄
方中附子、官桂温肾助阳;熟地山药山茱萸补肾滋阴茯苓泽泻车前子牛膝利水通溺;丹皮泻肾中伏火。诸药合用有补肾阳,益肾阴,助气化,通小便之功效。
腰痛甚者,酌加巴戟天、炒杜仲续断补肾强腰;小腹下坠者,酌加黄芪党参升麻以益气升阳。
三、气滞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痛,情志抑郁,或胸胁胀痛,烦闷不安,舌象正常,脉弦。
证候分析:因产后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致清浊升降之机壅滞,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不通,尿液潴留,久之则小腹胀痛;肝气郁滞,失其条达,故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烦闷不安。舌象正常,脉弦,为气滞之征。
治疗法则:理气行滞,行水利尿。
方药举例:木通散(《妇科玉尺》)。
枳壳槟榔木通滑石冬葵子甘草
方中枳壳槟榔理气行滞,气行则水行;木通滑石冬葵子利水通小便甘草和中。
诸药合用有理气行滞,调畅气机,通利小便之效。
四、血瘀
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刺痛,乍寒乍热,舌黯,苔薄白,脉沉涩。
证候分析:因难产,产程过长,膀胱受压,气血循行受阻,瘀血阻滞,气机不畅,则膀胱气化不利小便不通;尿潴膀胱不得出,则令小腹胀满刺痛;瘀血内阻,阴阳乖格,故乍寒乍热。舌黯,苔薄白,脉弦涩,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养血活血,祛瘀利尿。
方药举例:加味四物汤(《医宗金鉴》)。
熟地白芍当归川芎蒲黄瞿麦桃仁牛膝滑石甘草、梢木、香木通
方中熟地白芍养血缓急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蒲黄桃仁牛膝活血祛瘀止痛;木香通气机;瞿麦滑石木通、草梢通利小便

论曰产后气血俱弱,津液虚少,将温过度,热入膀胱,气脉内燥壅塞不通。始则淋涩。甚则不通,令人少腹绕脐胀痛。气满于内,亦令胞转,治法使气得通则愈。
治产后小便不通泽泻散
泽泻(锉二两) 井泉石(半两研) 车前子(洗焙干) 赤茯苓(去黑皮锉) 当归(切炒各
上七味捣罗为散,每服一钱匕,蜜汤温调下,食前,日再服。
治产后小便不通烦闷。滑石汤方
滑石当归(切焙) 木通(锉各一两) 冬葵子(炒) 黄芩(去黑心) 麦门冬(去心焙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空心食前服
治产后小便不通。木通汤方
木通(细锉) 黄芩(去黑心) 石苇(去毛各一两) 榆白皮(细切) 冬葵子(炒各二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前日二。
治产后小便不通葵根汤方
葵根(二两洗锉) 乱发灰(半两) 大黄 桂(去粗皮) 滑石木通(锉) 当归(锉炒各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食前日再。
治产后小便不通。发灰汤方
乱发(烧灰) 车前子大黄(锉炒) 桂(去粗皮) 当归(切焙) 滑石(各一两)冬瓜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二夜一。
治产后小便不通黄芩汤方
黄芩(去黑心) 瞿麦(取穗) 当归(切焙) 冬葵子(炒) 木通(锉各一两)
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产后小便不通车前子汤方
车前子(洗焙) 瞿麦(取穗) 当归(切焙各一两) 黄芩(去黑心洗) 郁金(各半两锉)
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日二。
治产后小便不通。葵子汤方
葵子(炒) 石膏(生碎) 滑石(各一两) 贝齿(四枚) 阿胶(炒令燥半两)
五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日三。
治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当归汤方
当归(切焙一两) 白芷(锉微炒) 紫葛 芎 (各半两) 白茅根胡荽(各三分)
上六味细锉,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葱白五寸,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食后夜卧。
治产后小便秘涩,小腹疼痛。榆白皮散方
榆白皮(锉) 木通(锉炒) 黄芩(去黑心) 葵子(炒各半两) 芎 芍药(炒)滑石
上八味,捣研为散,每服二钱匕,浓煎木通汤调下。

病证名。指产后尿闭,小腹胀急疼痛,甚至坐卧不安。即产后尿潴留。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素体虚,产时劳力伤气,或产程过长,或产时产后流血过多,气随血耗,脾肺气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或因素禀元气不足,复因分娩损伤肾气,以致肾阳不足,不能化气行水,水停膀胱;或因产后情志不畅,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清浊升降失调,以致膀胱不利小便不通脾肺气虚者,小便不利,小腹胀急,精神萎靡,言语无力,舌淡脉弱,治宜补气润肺,佐以行水,方用补气通脬饮(见产后小便不利条);若肾虚者,兼见小腹胀满而痛,腰部酸胀,坐卧不安,面色晦暗等,宜温阳益肾,化气行水,方用肾气丸气滞者,兼见小腹胀痛,精神抑郁,两胁胀痛等,方用木通散(见产后小便不利条)。并可配合导尿等中西医结合措施。

因产动气气冲于胞,胞转屈辟,不得小便故也。亦有小肠本挟于热,因产水血俱下,津液竭燥,胞内热结,则小便不通也。然胞转则小腹胀满,气急绞痛;若虚热津液竭燥者,则不甚胀急,但不通。津液生,气和,则小便也。

产孕集》曰∶产后小便不通腹胀如鼓,闷乱不醒。盖缘未产前,内积冷气,遂致产时尿胞运动,用盐于脐中填平,用葱白捣一指浓,安盐上,以艾柱饼上灸之,觉热气入腹内,实时便通,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