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疹

( chuzhen )

中医

简介:
本病是出疹是指皮肤出现高出肤面的红色或红白色疹点的症状。
病因:
常见于风疹麻疹奶麻,皮肤疾病湿疮药毒疥疮土风疮血风疮血疳疮、经前隐疹妊娠风疹等,以及烂喉丹痧等多种外感温热病中。
病机:
多因风热风湿疫毒等邪外侵,蕴郁肌肤所致。
诊断:
临床对以出疹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出疹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皮肤出现高出肤面的红色或红白色疹点,形如麻粒、粟米,多伴有皮肤瘙痒,可发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一般应与不高出皮肤的发斑相鉴别。
2.出疹常见于皮肤科疾病,以皮肤症状突出,全身症状可不明显为特点,常见疾病有湿疮、疡、疥疮、痱、瘾疹、风土圆癣阴癣松皮癣日晒疮等,备有症状特征。
3.麻疹出疹前常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等症。风疹以低热,耳后及枕后?核肿大为特点。水痘出疹多有水疱,亦有发热
4.因食物、药物、虫毒或其他物质过敏、侵袭或中毒所致出疹,如漆疮药毒粉花疮、食鱼蟹中毒、野屎风、水毒沙虱病、恶虫叮咬等,一般可通过病史询问而明确诊断,且多伴有瘙痒、风团、水肿等症。
5.温热类、疫病疾病而导致出疹者,一般有新起发热等全身症状,出疹并无痒痛,常于检查时所发现,常见病种如烂喉丹痧春温疫斑热、温毒发斑等。
6.除皮肤科专科检查外,必要时可考虑作免疫试验等检查,如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嗜碱性粒细胞脱粒试验、巨噬细胞游走抑制试验、白细胞组织胺试验等。
治疗:
辨证论治
1.风袭表疏证:恶风自汗出疹呈针头样或豆大,色淡,瘙痒,或为风团,反复发作,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疏风解表、调和营卫玉屏风散桂枝汤加减。
2.风毒表证:发病急骤,皮肤红疹,游走不定,瘙痒灼痛,伴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解毒清瘟败毒饮加减。
3.风热郁滞肌肤证:出疹色红,或风团色淡红或红,遇热或汗出易起,瘙痒剧烈,心烦口渴,恶风微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疏风清热。消风散加减。
4.湿毒蕴结肌肤证:皮肤出疹,可并见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等改变,瘙痒口苦口干,苔腻色黄白,脉弦滑。祛湿解毒龙胆泻肝汤加减
5.火毒蕴结肌肤证:皮疹泛发全身,色红,瘙痒甚或有烧灼感,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干,脉洪数。清热解毒。皮炎汤加减。
6.虫毒侵袭肌肤证:有感染虫毒病史,皮疹常发生在虫毒侵袭处,局部瘙痒甚或疼痛。杀虫解毒。10%~20%硫黄软膏外搽。
7.肌肤失养证:发疹不息,疹色淡同于肤色,绵延数月至数年,常于衣被增减时瘙痒剧烈,精神疲惫,面色少华,夜寐不安,舌质淡,苔薄,脉弱。益气养血、祛风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8.瘀滞肌肤证:皮肤出疹紫暗,面色黯黑,肌肤甲错爪甲不荣,大便干结,舌质暗,苔薄,脉涩。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

“出疹” 相关论述


凡妇人怀胎出疹,不可与寻常同论,须以安胎清热为主,使胎无犯,而麻易没也,宜四物汤,加条芩白术艾叶砂仁。如胎气上冲,急用苎根艾叶煎汤,磨槟榔少许,服之即安。

孕妇出疹,当以四物加减而加条芩艾叶,以安胎清热为主,胎不动而麻自愈矣。
热毒蒸胎,胎多受伤,但胎虽伤而母实无恙也。盖疹与痘不同,痘宜内实,以痘当从外解,故胎落而母亡,疹宜内虚,以疹当从内解,故胎落而母存,虽然,与其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两全之为愈也。且古人徒知清热以安胎,不思疹未出,而即以清热为事,则疹难出而内热愈深,是欲保胎,反足以伤胎也,宜清扬表散则疹出而热自清,继以滋阴清解,则于疹于胎,两得无碍,不安胎而胎自安矣。且艾果、砂仁,性温而香,肺气大伤之后,复当香燥之药,咳嗽喘促,皆能动胎,水涸金枯,何能长养,徒存安胎之名,确有损胎之实,张不敢遵贤之成法而害后人之生命也。

凡孕妇出疹,恐热毒内蒸而胎受伤,当以清热安胎而兼解散之剂,使胎无虞而疹易解也。故曰疹与痘不同,痘宜内实,若胎落而母亡;疹宜内虚,故胎去而母存。虽云胎去而母存,孰若子母两全之为妙。业是者当识此。
一孕妇出疹,热甚而触动其胎,胎堕而去血过多,疹虽没而燥热烦喘,昏愦闷绝。余谓血脱也。当益其气,以理中汤而苏,又以人参一两当归五钱阿胶炮姜荆芥艾叶,又随症调理愈。
一孕妇出疹,热极烦闷。医以清热安胎之剂,而热甚。余谓《心鉴》曰∶凡孕妇发疹,热极不退者,内实故也。必下其胎,坠胎下疹,即随热内解,母命可存。否则热甚喘胀子母难全。不从余治,果如而毙。
一孕妇疹出热盛,小腹痛而漏血。余谓热盛触动其胎。以升麻葛根汤加荆芥紫苏条芩当归川芎阿胶白术陈皮砂仁治之,血止愈。亦有不同前治,胎堕而子母俱亡,或子亡母存。
产妇疹不易出,热甚而去血不已。余谓产后气血不足,不能拘毒尽外解。以麻黄葛根汤加当归阿胶荆芥白芷人参治之,血止疹尽透,调理而愈。
一娠妇疹不易出,热极闷乱,喘胀。余谓疹热危剧,必不能两全,宜下其胎,胎去而母存矣。以表散而兼堕胎药,其胎堕下疹透热退而愈。
一妊妇疹出热盛,堕胎难产。余以鱼胶三寸烧灰存性,麝香一分,共研末,好酒调下即产。若难之甚,横生逆产,用鱼胶一尺制如前法,虽其胎立下但不能活矣。
一妇人疹后咳嗽夜热早凉,面白少神,肌瘦唇赤。咸谓气血不足,用八珍汤不效。余审其疹后房劳不慎,用六味地黄汤合生脉散,又独处百日愈。
又一妇疹后房劳不慎,渐为虚怯枯涸告毙。
发斑
斑者,斑如锦纹,红色而无头粒也。乃热毒郁遏,煎熬阴血,血得热而不解,浮于肌肉为斑,足阳明主之。《活人书》曰∶伤寒下之太早,热气乘虚入胃,故发斑;下之太迟,热留胃中,亦发斑;阳症用热药过多,胃热焦烂亦发斑。有内伤气极虚,火游行于外亦发斑也。斑色红活者顺,赤斑热毒盛也,青斑黑斑者逆也。治法清解为上,不可表汗,若汗之重,令开泄,更增斑烂也。《病机》曰∶斑疹固有阴阳轻重,皆从火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阳症可清热化斑,阴候宜调中温胃。

费氏建中曰∶一友朱良老,其阃怀娠六月,出疹于隆冬,躁乱不宁,燔热如火。道中一友以宽气养血安胎为主,佐以甘桔牛蒡蝉蜕荆芥疏肌透发。三朝疹非不透,热终如火,烦渴不已,嗽而增喘,彻夜无眠,至五日不惟不寐,并不能就枕,不惟喘急,并不能出声,面如土色,睛直视,手指厥冷,渴想西瓜六脉绝无,影响其娠,追下小腹,痛楚难禁,身无安放,立刻可毙,举家但顾,得母无恙足矣。余殆无药,惜其未得一对病之剂,觉有不忍,为热肠所迫,以大黄五钱,石膏一两,滑石生地各七钱,炒黑麻黄三分,佐以赤芍丹皮牛蒡荆芥地丁木通甘桔,以芦笋煎汤代水,二剂后诸证稍缓。遍觅一大西瓜,陆续以济其渴,又二剂其疹又透,诸证减半,而娠不追下矣。前方减麻黄仍以二剂,面颜顿转,喘定而得伏枕,热渴亦杀大半,娠即安然,但咳嗽不止,前方去大黄赤芍丹皮石膏滑石及半,加元参花粉黄芩金银花二剂,热渴俱平,胃气大开。遽垂毙重证,幸而复生,尚须调理,见安和而遂弗药。越数日后娠复不安,但不追下,饮食减半,复有余热,口内生,以消斑快毒汤减蝉蜕丹皮赤芍金银花天花粉佐以消疳散吹之全愈。是证所用汤剂据常格,胎前所大忌者,而得既保其母,并安其娠,见有病病受,不第无损于胎,正见所以安之之妙。疹与痘虽异,其所异者惟气虚痘耳,若烈毒之证原同一轨,令是证但留其母犹畏大黄等味,利畏害并存,尚费踌躇,竟尔子母俱全,凡志医者可不深思,而潜玩也耶。
消斑快毒汤 治痘有夹疹夹斑,肤红如醉者此汤主之。
连翘元参 生地 牛蒡子木通蝉蜕丹皮荆芥黄连甘草地丁赤芍 极热者加大黄 加灯心二十茎。
解毒散痘疹牙疳
薄荷(五分) 儿茶(一钱) 冰片(一分) 人中白(三钱 ) 天花粉(一钱) 生甘草(五分) 飞青黛(一钱) 黄连(五分) 西牛黄(一分) 珠子粉(二分) 雨前茶(五分) 硼砂(一钱)
研极细,以无声为度,先以浓茶拭净方吹。
上编曰述古下。

一忌荤腥煎炒
疹初出时以至出净之日,俱忌食荤腥即素菜亦忌煎炒,恐荤腥煎炒能助胃火,昔人云∶荤痘素疹。诚哉是言也。
二忌恣食生冷米粥
疹初出时以至出透之日,未免口渴烦躁,想饮冷水不妨少与饮些,以解其烦渴,然不可多饮,若土产荸荠甜秋梨甘蔗汁及柿饼有霜者亦不妨间与食之,虽生吃无妨,切不可与米饮粥汤,及糕饼糖饴面食枝圆蜜饯之类,食之恐助毒火。倘觉饥饿则用开水煮饭,滞小半钟调匀稀薄,温服少食,淡食为宜。
三忌风寒
出疹之时必须谨避风寒,若不避忌,风寒外束,疹即收回,要其再出甚为难矣,慎之慎之。
四忌房帏厌秽
人家生儿产女当出疹之时,各宜小心加意,谨慎洁净内外,勿使秽污恶浊气息触犯出疹之人,一或犯之多致不救。

温病得汗而愈,便不出疹。不得汗,则木火内郁出疹出疹有吉有凶。由于阴液续生而血热外达,所出之疹与出汗同,吉疹也,疹出则病愈。由于阴液内竭,热灼血干,所出之疹,凶疹也,疹出则病加。吉疹色红而正,凶疹色赤而黑。但色黑固然是凶,色红亦有凶者。中气将脱,表里分离,荣卫无归则疹出而红,疹虽已出,人亦不活,此色红未可为吉也。疹出而黑,阴气已绝,故凶。然热极亡阴阴气但能续复,外出之疹虽黑,内竭之阴已生。仍可转凶为吉。
其实诊断温病之吉凶,全不在出疹之关系,全在腹泻腹泻,胸紧不胸紧。如腹泻胸紧,便伏死机。缘人身之气,阳位在上,而根于下,位在下,而根于上,腹泻不减,则阳根亡于下;胸紧不减,则根亡于上,是以人死。
世人谓疹不出,则温邪之毒必攻心而死,尽都认为温病是外来温邪入了人身作病。与认为寒气变温,藏于肌肤,至春始发之故。温病原理,非明了造化的圆运动不能知道,又何怪乎。温病出疹,乃温病结果上的事,其原因并不在于疹。叶天士治温病,谓宜速速透斑透疹,亦认为外来温邪入了人身为病,要赶紧把外来之邪透出耳。不然则亦认为温是内伏着去年的寒毒。伏毒二字,王叔和之遗祸也。王叔和是搜集仲圣《伤寒杂病论》原文的功臣。他于医理,完全是门外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