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燥症

( yanganzaozheng )

别名: 神水将枯 , 神气枯瘁

中医

简介:
眼干燥症属于中医学神水将枯”证,又称“神气枯瘁”。《眼科大全》谓本病:“目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泽”,“睛不清而珠不莹润”。道出了本病的特点。
病机:
病机多为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不足,精气不能上承,失所养;或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耗灼津液;或椒疮邪毒久郁,客于眼络,窍道瘀阻,泪液减少,因失濡润而致。
诊断:
本病虚证多见。如患椒疮后而眼干涩,泪液减少者,为椒疮邪毒瘀滞;如眼干夜盲羞明眨眼,伴脾虚症状者,多为脾胃虚弱;如眼干灼热,伴阴虚证者,则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1.椒疮邪毒瘀滞
证候;椒疮后期,眼干涩少泪,畏光刺痛黑睛生翳,目珠无华,舌红少苔,脉数。
辨析:①辨证:以椒疮病史,眼干少泪,黑睛生翳为辨证要点。②病机椒疮邪毒久瘀,窍道闭阻,泪液分泌减少,失濡润,故眼干涩少泪,畏光刺痛,黑睛生翳,目珠无华。舌脉之象为内热之征。
2.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证候:双眼干涩,目珠无华,夜盲羞明眨眼,或黑睛旁有泡沫状物,甚至黑睛受累,呈灰白色,伴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形体瘦弱,舌淡,脉弱。
辨析:①辨证:以眼干夜盲目珠无华及脾虚见症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故腹胀便溏:气血生化不足,无以奉养,则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眼干夜盲目珠无华,甚至黑晴受累;舌淡脉弱亦为脾虚之征。
3.虚火上炎
证候:眼干灼热,怕光,睛无华,兼见形体消瘦,口鼻干燥,午后潮热,大便干燥,舌红,脉细数。
辨析:①辨证:以眼干灼热,兼阴虚见症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阴虚内热,消灼津液虚火上炎,则眼干灼热失所养则睛无华;形体消瘦,潮热便秘,舌脉之象均为阴虚内热之征。
治疗:
本病虚多实少,治疗上以补虚为主。可给予养阴清热,健养脾胃等治疗。辨证选方如下:
1.椒疮邪毒瘀滞
治法:清热养阴。
方药:甘露饮(《陶氏小儿方论》)加减。生地9g,熟地9g,石斜9g,天冬12g,麦冬12g,黄芩9g,茵陈9g,枳壳9g,枇杷叶24g,甘草6g。
2.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治法:健脾和胃,补养气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加减。当归12g,白芍12g,熟地15g,党参15g,白术12g,云苓12g,炙甘草6g,肉桂6g,五味子6g,远志6g,陈皮12g,生姜10g,大枣5枚,黄芪15g。
3.虚火上炎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减。知母10g,黄柏10g,熟地15g,当归12g,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12g,泽泻12g,天冬12g,寸冬12g,石斛12g,甘草3g。
中药:
1.补中益气丸,每服1丸,每日3次。本方补中益气升阳,用于本病脾虚气陷证。
2.蚕砂君子丸,每服6g,每日3次。本方补中益气理气和胃,用于本病脾胃虚弱证。
3.杞菊地黄丸,每服1丸,每日2次。本方滋补肝肾,益精明,用于肝肾阴虚者。
针灸:
先刺攒竹、承位、迎香,待微生眵泪时,再刺少泽、后谿、阳谿等穴。隔日刺。

西医

简介:
眼干燥症为一症状学名称。正常情况下结膜的润泽和光滑表面,靠泪腺,副泪腺分泌的泪液的滋润,和结膜组织本身粘液的分泌。当由于全身病或结膜组织本身的病变使滋润结构破坏时,则出现结膜干燥现象。其特点为结膜失去正常润泽性,变为干燥与混浊。
病因:
1.上皮性结膜干燥症:本病是全身性营养紊乱,维生素a缺乏的眼部表现。
病因:维生素a摄入量不足,或胃肠道吸收功能不良,以致维生素a不能被充分吸收与有效利用;或由于消耗性疾病将维生素a过度消耗等均可造成维生素a缺乏。
2.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病因:引起这类结膜干燥的原因有:①当结膜上皮细胞层和结膜下组织因病变而被破坏,如严重的沙眼瘢痕、白喉结膜炎结膜天疱疮、结膜化学伤或热烧伤、x线照射后,由于广泛瘢疤形成,使泪腺导管被瘢痕所阻,副泪腺及结膜杯状细胞被破坏,以至泪液和粘液不能湿润眼球。②各种原因所造成的眼睑闭合不全使角膜和结膜长期暴露也可发生干燥。
3.干燥性结膜角膜炎
病因:与自身免疫机理失调有关,好发于闭经前后妇女。
病理:
病理改变:早期结膜杯状细胞消失,上皮细胞呈玻璃样变,有时可见色素沉着,后来上皮细胞变平增厚,细胞核消失,呈角化改变。
诊断标准:
1.上皮性结膜干燥症:结面表面干燥,呈细鱼鳞状外观,不透明,失去弹性,睑裂相应的球结膜部位可见三角形白色蜡样变性,称结膜干燥斑(bitot氏斑),眼球转动时,球结膜易成皱襞。
2.实质性结膜干燥症:侵及结膜全层,被瘢痕组织所替代,如沙眼烧伤等。
3.干燥性角结膜炎(sjogren syndrome):多见于中老年绝经期妇女,角结膜干燥,泪液减少,视力下降,同时口腔,鼻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吞咽及咀嚼困难,结膜囊有稠厚的粘液状胶样分泌物,呈卷丝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证实,副泪腺、腮腺、唇粘膜的粘液腺萎缩和结缔组织增生。
凡具备1~3项之一即可诊断。
体征:
1.上皮性结膜干燥症:本病是全身性营养紊乱,维生素a缺乏的眼部表现。
症状:干燥、异物感、畏光、夜盲
体征:球结膜失去正常的弹性,表面呈现细鱼鳞状的外观,在与睑裂相应的球结膜部位上,即近角膜缘处,可见一三角形白色蜡样区,是为结膜干燥斑(bitot氏斑)。经过一定时间的演变,尚可在下穹隆部结膜上发现色素沉着现象。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角膜软化症(见第五章角膜软化症部分)。

2.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症状:难以忍受的干燥感和畏光。
体征:早期结膜表面暗淡无光,组织变厚并趋向角化,以致外观如干燥的皮肤样,虽有眼泪,也不能使其湿润。结膜上皮皱缩、干燥、角化。结膜变化的同时,角膜也受累,上皮干燥、混浊,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对于眼睑闭合不全时,引起局部性结膜干燥与暴露性角膜炎。暴露部位睑、球结膜充血、干燥、角化和增厚。

3.干燥性结膜角膜炎
症状:自觉双眼干燥或有烧灼感,如同时伴有口、鼻、咽等处粘膜干燥症状称sjogren综合症。
体征:初发病时,角膜光滑或仅有稀少干燥斑点,但滴荧光素后,裂隙灯下可见到荧光素泪膜不完整。睑裂部角膜表面上皮脱落,染色阳性,分泌物呈特殊粘液条或粘团状,不易拭脱,以后发现上皮性角膜炎及前弹力层下点状或钱状混浊,大量血管翳侵入角膜周边部,视力下降,病程较长者可并发丝状角膜炎,顽固性角膜溃疡睑球粘连
实验室诊断:
干燥性结膜角膜炎:泪液溶菌酶电泳测定结果,证明溶菌酶含量下降,schirmer试验泪液分泌功能定量测定;虎红染色>十十,荧光素染色十。结膜下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涎腺造影示弥漫状、直径>1mm、而大小不一的斑点状阴影。
鉴别诊断:
1.慢性结膜炎:自觉症状有眼痒,异物感,易流泪,分泌物增多,眼干涩,不易睁开,结膜轻度充血,有时在外眦有白色泡沫。而干性结角膜炎分泌物为粘性分泌物,可拉成长长细丝,多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久治无效,泪液分泌减少,结膜干燥,尤其有口舌干燥及关节炎者。
2.结膜上皮角化症:属于原发的结膜上皮角化现象,是少见的病变,它一般多局限于发生于一小区域的结膜上皮,往往在睑裂部的球结膜上。临床表现为角化区域的上皮变白,干燥增厚能推动,表面易结痂而脱落,与巩膜无粘连,无炎症现象。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
2.好转:症状减轻。
治疗:
1.上皮性结膜干燥症全身治疗的原则是改善一般的营养状况,防止角膜继发感染。食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干,及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口服鱼肝油,如有消化不良或胃肠道疾病患者,可肌肉注射维生素a或ad,5天一次,连续5~10次。其它维生素类也应同时补充。局部治疗应滴用鱼肝油滴剂,同时应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点眼,严重者结膜下注射,以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角膜溃疡和角膜软化,并要滴阿托品散瞳。
2.实质性结膜干燥与sjogren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为了减少痛苦,可频繁滴入生理盐水,各种泪液替代液如人工泪液,甲基纤维素,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钠等,或用抗生素眼膏。用电烙封闭泪小点,以减少泪液流出,亦有人施行腮腺管移植术,对改善症状有一定好处。近年来有用亲水性软角膜接触镜,但效果尚不确切。严重的泪液功能失调伴有持续性上皮缺损,甚至出现角膜基质溶化时,可作睑缘缝合手术。
3.对于眼睑闭合不全所致的眼球干燥,可行眼睑成形术。一旦睑裂闭合不全得到矫正,结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中西医结合:
结膜干燥症,是一种由结膜组织本身的病变引起结膜干燥现象,其病因多种多样,严格说来,本病是某些病的局部症状,而非一种病。根据本病的病因及病变的不同性质,结膜干燥症大体分为上皮型和实质型,此外还有sjogren氏综合征。上皮型即为角膜软化症的前驱,治疗要给予浓缩鱼肝油和维生素a,局部点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加强营养,食用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中药以健脾补中为原则,给予人参养荣汤参苓白术散加减;如为实质型结膜干燥症,应用人工泪液或鱼肝油滴剂点眼,或作腮腺管移植等手术,同时配合中药辨证选方,对部分病人可改善症状;对sjogren氏综合征,可用人工泪液、素高捷疗点眼,对封闭泪点、配戴亲水软性接触镜,中药辨证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