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统血

( pibutongxue )

别名: 便血 ,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 , 崩漏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衄血 , 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尿血

中医

简介:
本证多由劳倦内伤,或某些侵性疾病的后期阶段,导致脾气亏虚,中气下陷脾阳虚弱而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而成。
病机:
本证多由劳倦内伤,或某些侵性疾病的后期阶段,导致脾气亏虚,中气下陷脾阳虚弱而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前后二阴,或外渗于肌肤而成。其病位在脾,日久可出现心脾两虚。证属虚证,以气虚阳虚为主。
治疗:
治疗法则:  补脾益气,摄血归经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归脾汤加减黄芪15克、白术10克、茯神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5克、木香5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生姜6克、大枣3枚。本方能养心健脾、益气补血,故适用于脾虚气弱、不能摄血者。(2)补中益气汤黄芪15克、炙甘草6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本方能调补脾胃,升阳益气,适用于中气下陷而不摄血者。(3)黄土汤干地黄10克、白术10克、附片6克、黄芩3克、阿胶10克(另包烊化)、炙甘草6克、灶心土30。本方能温阳健脾止血,适用于脾阳虚而不摄血者。
2.加减变化:鼻齿、肌出血时选用方(1)酌加侧柏叶10克、茅根12克、藕节10克等以止血便血可用方(3)加炮姜10克温阳止血白及粉15克以收敛止血便血不止,尚可加三七粉10克、花蕊石15克以化瘀止血尿血用力(2)加龙骨牡蛎金樱子各12克以固涩止血;若尿中有血块,宜加三七生蒲黄各10克、琥珀粉(冲服)15克以行瘀止血月经量过多,崩漏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阿胶15克、艾叶8克、炮姜10克以温经止血,加乌贼骨血余炭、茜草炭、仙鹤草旱莲草各10克等固涩止血。若出血最多,病人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为气随血脱之危重证候,当急用独参汤(人参15~30克)益气固脱,待病情缓解后,再辨证论治。若气虚衄血不止,可用别直参6克,加童便一盅冲服
(二)胃内喷洒中药法
1.复方五倍子液:以五倍子15克、诃子5克,加水适量煎至30毫升,加明矾5克煮沸过滤,留取上清波加甘油3毫升,放冰箱内备用。
2.复方马勃液:将马勃100克,用水浸泡2小时后,加水至1000毫升,煎煮至300毫升时加入大黄50克,再煎至200毫介时取汁,用四层纱布滤过,加入甘油15毫升以延缓鞣酸分解,置冰箱内保存。此法适用于呕血便血者(血压稳定在80毫米汞柱以上)。操作方法:通过纤维胃镜找到出血病灶后,由活检钳孔插入塑料管,抵达出血部,固定旋钮位置,经管喷洒复方五倍子液或复方马勃液,5~10毫升,进行局部止血
(三)饮食疗法
(1)红枣30枚,煎汤连枣服。可常服,能补益脾胃。
(2)大枣4份、藕节1份,将藕节水煎至粘胶状,再加入大枣同煮,每天吃适量大枣,可健脾益胃止血
(3)花生衣50克、红枣50克,水煎服。治肌衄
(4)活鲫鱼l尾(约4、5寸长)去肠杂,腹内纳入当归10克、血竭3克、乳香3克,泥封烧存性,研成细末,用温黄酒送服。每次3克,1日2次,治脾不统血血崩。(五)静脉注射疗法生脉针(或参麦注射液)由人参麦冬、亦可加入五味子制成静脉注射液,每次30~5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毫升,静滴。每日l~2次,适用于气不摄血和气两虚之出血。
施治要点:
(一)脾不统血之出血,乃属虚证,寒证,由气(阳)不能统摄而成。故治疗上应以益气而固血为要,归脾汤乃主治之方,人参为大剂应用之药,征临床上,适于出血,血色鲜明,或略兼紫块者之虚证。若是血色晦暗者为血寒归经,还须兼以炮姜炭,或大剂理中温之;或加肉桂行之。此外,在临床临证时,还切不可见血便责之火热,而妄投苦寒之品,那么就不异于雪上加霜,后果不良。
(二)脾不统血,临床见症颇多,表现不一,在上者,吐、咳、齿鼻衄,在下者,尿血便血、以及崩漏者。治疗大法,虽为益气以摄血,然而随转山血部位的不同,而选择恰当的引经药,以期获得更佳的效果,如在上者引之于牛膝,在下者升之于柴胡升麻等。肺胃出血常先白大肠出血多用地榆槐花尿血小蓟崩漏加艾叶等。
(三)治疗出血,止血为第一要法,但血既离经,又易产生瘀血瘀血不去,新血难生,血亦难止,所以在选方用药时,除益气补脾之外,还宜选择一些止血而不留瘀的药物,如三七蒲黄茜草根花蕊石等之类。
针灸:
1.针灸:取隐白关元足三里脾俞、隔俞等,中等刺激,每日1次(隐白、关元加艾灸)。
2.耳针:取脾、肾上腺等,1日1次,每次10~15分钟。

“脾不统血” 相关论述

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脾具有统摄血液的功能,使血液循经运行,若脾阳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临床上,多种慢性出血的病症,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若见舌淡,脉细以及脾虚症状的,常用“补脾摄血”、“引血归脾”的方法治疗。多见于贫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病。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脾的病理。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血。常用归脾汤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