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热

( yingwure )

西医

简介:
鹦鹉热为鸟的传染病,病原为鹦鹉热衣原体,人感染后以肺炎发热为特征。
病因:
鹦鹉热衣原体含rna和dna,具氨基糖酸的细胞膜,只能在细胞内生长。病原体寄生于以鹦鹉为主的130余种鸟、禽类中,如鸡、鸭、鸽、火鸡及孔雀等,于血、组织及粪中可查见。人经吸入污染鸟粪、羽毛粉尘或通过伤口而感染,人间传播少见。
发病机理:
病原通过上呼吸道进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繁殖后,经血流散播至肺,肺泡有炎症细胞浸润、水肿和小量出血。重者有肺组织坏死,粘稠的粘液可阻塞支气管。脾常肿大,肝有局灶性坏死,中枢神经系统、胸膜、心脏、消化道、肾及肾上腺等亦可累及。
诊断标准:
1.有密切接触禽鸟史。
2.起病急、寒战高热、剧烈头痛、乏力、肌痛和关节痛发热持续1~3周不等。重症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呼吸道症状有干咳,继以粘液性或带血丝痰。重者有胸痛、气急、紫绀,肺部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症阴影。偶可并发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3.取痰、血接种鸡胚,可分离到衣原体。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血清抗体效价呈4倍增长。
体征:
潜伏期7-14d或更长。隐性感染或轻型流感样多见。中等或严重感染者发病急,伴寒战、高热、相对缓脉头痛、乏力、食减肌肉关节疼痛,四分之一病例有鼻出血斑疹。约一周左右出现咳嗽,咳少量粘液痰或血痰。消化道症状有恶心呕吐黄疸等,伴氮质血症渗出性胸膜炎、脑炎、心脏受累等均少见。重症有谵妄、木僵,伴缺氧、紫绀和呼吸窘迫等。
影响诊断:
肺部体征与×线所见不成比例,体检仅闻少许罗音或无异常发现。×线可见多种形状阴影,浸润阴影从肺门向外分布,下叶较多,有时可见粟粒样结节或明显实变,可有少量胸水。
实验室诊断:
确诊有赖于发病2-3周后在大单核或巨噬细胞中找到小球样lcl(levinhal-coles-linie)包涵体。双份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效价增加4倍者有诊断价值;假阳性偶见于性病肉芽肿病、布氏杆菌病立克次体病。病原体存在于急性期病人血液和感染后数周乃至数年的支气管分泌物中;标本接种鸡胚及小鼠或组织培养中,可获病原体。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各种肺炎肺结核伤寒布氏杆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粟粒性结核等相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隔离期满(起病后2~3周),症状消失;并发症治愈。
预后:
轻症患者无需用药,重症可导致死亡。
治疗: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病死率大为降低。四环素有效,成人一般每日2-3g,分次服用,疗程6d;青霉素也可采用,每日200万u,10d为一疗程。

“鹦鹉热” 相关论述

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 的主要宿主是禽类,所以提出了另一个病名称鸟疫 (ornithosis),以示该病的传染源不限于鹦鹉科鸟类,而包括家禽和野禽在内的诸多鸟类。其次宿主为人类以外的哺乳动物,人只是在接触这种动物后才会受到感染。人类有无原发性的鹦鹉热感染问题,尚在争论之中。但人类的鹦鹉热作为一种养禽业的职业病已被医学界所公认。
人类在接触鹦鹉热原体的传染以后即可获得感染。但是潜伏期往往难以确定,因为和禽类或哺乳动物的接触有时是很短,有时是经常性的,一般认为6~15天之间,个别病例的潜伏期可长达近40天。本病呈急性发病,患者发冷、喉痛、头痛、不适、体温38℃左右,若出现脉速,则意味头预后不良。初发症状很象流感。少数病例可逐渐发作,在开始1周内仅有不同程度的头痛,颇似普通感冒。随着病情发展,患者不安、失眠、甚至谵妄,严重者出现昏迷。全身中毒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胰腺炎、迅速死亡,从肺脏中分离到鹦鹉热衣原体。但是,典型病例临床表现为非典型性肺炎干咳、少量粘液,有明显铁锈色,个别主诉胸痛。白细胞稍低。衣原体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可使患者恶心呕吐、甚至出现黄疸、少尿。严重病例可累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表现为心肌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脑炎等症状,可在心肌炎患者心肌内的巨噬细胞中检查到包涵体。一般有心脏损害病例同时有肺炎出现,病死率也高。严重感染患者多在发病2~3周时死亡。在抗生素未闻世之前,本病暴发流行病死率达20%。目前已降至1%以下,且多数为老年人和幼儿。临床上根据症状,有鸟粪接触史即可初步诊断。不过鉴于临床病情变化很大,必须有实验室的辅助以明确诊断。
鹦鹉热衣原体在鸡胚卵黄囊及hela细胞、猴肾细胞培养中易于生长,并能感染小鼠发生肺炎腹膜炎或脑炎而致死。
鹦鹉热衣原体还能产生一种红细胞凝集素,能凝集小鼠和鸡的红细胞。这种凝集素为卵磷脂核蛋白复合物,其作用可被特异性抗体及ca++所抑制。
病原体分离可采取患者血液或痰液。痰液宜加链霉素处理。注射至小鼠腔及鸡胚卵黄囊内,接种动物常于7~10天内死亡。剖检后取脾、肺、肝等涂片涂色,查看有无衣原体及嗜硷性包涵体。结果阳性时,再进行血清学鉴定。
血清学试验患本病后常可检出特异性抗体升高。补体结合抗体在体内维护时间较长,可在病初期及后期采取双份血清标本进行试验。
如后期血清比早期血清抗体滴度高4倍或以上,则有诊断意义。此外,还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

鹦鹉热是由鹦鹉衣原体所致的一种罕见肺炎。这种病原菌主要存在于鹦鹉、长尾小鹦鹉和情侣鹦鹉等鸟类,但亦可见于鸽子、鸣鸟、鸡和火鸡等。通常由于吸入受感染鸟类的羽毛和粪便粉尘引起人类感染。亦可由于被感染的小鸟啄伤发生病原体传播,罕见的情况下,病原体可随咳嗽飞沫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鹦鹉热主要是宠物商店或家禽饲养场工作人员的职业病。
感染后1~3周左右,患者出现发热寒战、乏力和食欲减退。最初为干咳,以后可咳出绿色痰液。发热持续2~3周,然后逐渐消退。病情可轻可重,视患者的年龄和肺部病变范围而定。
血液抗体检测是明确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鸟的饲养者和主人应避免接触病鸟羽毛和笼舍中的粉尘。应要求进口商用四环素对易感鸟类治疗45天,通常可消除病原体。
鹦鹉热患者应用四环素治疗,疗程至少10天。患者康复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重症患者。未经治疗的严重患者,病死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