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

( Nán Guā )

别名: 瘌瓜 , 阴瓜 , 麦瓜 , 番南瓜 , 番瓜 , 倭瓜 , 北瓜 , 金冬瓜 , 冬瓜 , 伏瓜 , 金瓜 , 饭瓜 , 老缅瓜 , 窝瓜 , 番蒲

南瓜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解毒消肿。主肺痈哮证痈肿;烫伤;毒蜂螫伤
用法用量:
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归肺;脾;胃经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2.《纲目》:补中益气
3.《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4.《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用药禁忌: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1.《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
2.《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化学成分:
果含瓜氨酸(citrulline)[1],粗氨酸(arginine),天冬酰胺(asparagine),胡芦巴碱(trigonelline),腺嘌呤(adenine),维生素(vitamin)b和c,葡萄糖(glucose),蔗糖(sucrose),茂聚糖(pentasan)[2],甘露醇(mannitol)[3]等。还含α-、β-胡萝卜素(carotene),β-胡萝卜素5,6-环氧化物(β-carotene-5,6-epoxide),β-隐黄质(β-cryptoxanthin),叶黄素(lutein),蒲公英黄素(taraxan-thin),玉蜀黍黄质(zeaxanthin),黄体呋喃素(luteoxanthin),异堇黄质(auroxanthin)[4]。又含葫芦苦素b(cucurbitacinb)[5].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培温暖气候。不耐高温、不耐低温、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宜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的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春播于2-3月,播前各子经浸种、催芽,按行株距2m×0.6m开穴点播,每穴施基肥5-10kg,下种2-3粒,出苗后每穴定苗1株。育苗移栽法:春播于2-3月,在保温苗床上,用营养钵育苗,待瓜苗长3-4片真叶时,按上法移栽定值。
田间管理 苗期经常松土除草,施1-2次速效性提苗液肥,后再施1次养蔓肥。结果期,重施1-2次重肥。阴雨天,应辅以人工授粉。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duch. ex poir. [c.pepo l.var.moschata duch. ex lam.]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采收成熟果实,一般钽用。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南瓜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
①《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②《纲目》:"补中益气。"
③《医林纂要》:"益心敛肺。"
④《中国药植图鉴》:"煮熟用纸敷贴干性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患处,有消炎止痛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蒸煮或生捣汁。外用:捣敷。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有小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早收者甘,温;晚收者甘,凉。"
归经:
入脾、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胃二经。"
②《本草求真》:"入脾、胃、肠。"
③《本草再新》:"入心经。"
用药禁忌: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①《纲目》:"多食发脚气黄疸。"
②《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临床应用:
南瓜生食可以驱蛔:成人每次1斤,儿童半斤,两小时后再服泻剂。连服2天。试治10例,6例驱出蛔虫,最多的达百余条,最少2条。
化学成分:
果肉含瓜氨酸20.9毫克%、精氨酸、天门冬素、胡芦巴碱、腺嘌呤、胡萝卜素、维生素b、抗坏血酸、脂肪2%、葡萄糖、蔗糖、戊聚糖及甘露醇等。
附方:
①解鸦片毒:生南瓜捣汁频灌。(《随息居饮食谱》)
②治火药伤人及汤火伤:生南瓜捣敷。(《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肺痈:南瓜一斤,牛肉半斤。煮熟食之(勿加盐、油),连服数次后,则服六味地黄汤五至六剂。忌服肥腻。(《岭南草药志》)
生境分布:
栽培于屋边、园地及河滩边。全国各地均有。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藤本。茎长10馀米,全体被刚毛。茎呈五角棱,中空,节略膨大。单叶互生;通常阔卵形,近于圆形或心脏形,或有时浅裂作五角形,长约15~30厘米,先端尖,基部深心脏形,叶缘略呈波状弯曲,具不规则的小齿牙,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稍硬的茸毛;叶柄比叶片稍长,圆筒形,中空,叶腋侧边生一卷须,长与叶柄相等,上部5歧,卷须腋生一幼枝条。花单性,腋生,雌雄同株,黄色;雌花柄比雄花柄短粗;雄花的萼管短或几缺,多毛,萼片长,直立,常于顶端扩大而成叶状,先端反卷,花冠钟状漏斗形,裂片具皱纹,向外反卷,花丝顶端连合,蜜腺盘肥厚;雌花萼管在子房上部平出,花冠漏斗四形,有假雄蕊3,蜜腺盘肥厚,子房下位,花柱直,柱头二纵裂。瓠果大型,扁圆形、长圆形或卵形,形状大小每因品种不同而异;果皮一般暗绿色或绿白相间,成熟时赤褐色;果梗坚硬,呈五角形,表面有深纵沟,基部稍膨大。种子多数,扁平,椭圆状卵形,淡黄白色,边缘粗糙或不粗糙。花期6~7月。果期8~9月。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果实。夏,秋果实成熟时采收。
出处:
滇南本草
备注:
本植物的根(南瓜根)、茎(南瓜藤)、茎卷须(南瓜须)、叶(南瓜叶)、花(南瓜花)、瓜蒂南瓜蒂)、果瓤(南瓜瓤)、种子南瓜子),种子在果实内萌发的幼苗(盘肠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南瓜” 相关论述

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

原料:南瓜花2g、佩兰2g、绿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后饮用。
功用:清湿热,消肿毒。

葫芦科蔓生藤本植物南瓜又称番瓜倭瓜饭瓜,它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尤其是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量在瓜类中都较高。
现代研究发现,人体缺乏微量元素钴是导致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每公斤南瓜中钴的含量高达126毫克,居各类粮食、蔬菜的首位。因此经常服食南瓜,能增加体内胰岛素释放量,促使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正常化,对降低血糖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南瓜中的纤维素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进入人体后,可以和多余的胆固醇粘结在一起,排出体外,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起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南瓜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润肺化痰、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效用。
【应用实例】
1.烫伤:生南瓜捣烂外敷。
2.蛲虫病:将生南瓜子120克去皮研碎,开水调服,每日2
次,每次1汤匙,连服7天。
3.呃逆南瓜蒂4个,水煎服,连服3~5次。
4.糖尿病南瓜250克,煮汤服食。每天早晚餐各1次,连服1个月。
5.肺癌南瓜藤1500克,水煎服。常代茶饮
6.乳腺癌:将南瓜蒂烧炭存性,研为末。每次2个量,用黄酒冲服。早晚各服1次。
7.蛔虫症:南瓜子仁略炒,研成细末,拌白糖适量,温开水送服。
8.产后乳少:生南瓜籽15~18克取仁,捣泥,开水送服。每天1次,连服3~5天。
9.痔疮南瓜子1000克,煎水熏洗,每日2次,连熏数天。
10.小儿疳积南瓜叶500克研末(晒干),每次用20克,蒸猪肝服。
11.牛皮癣:鲜南瓜叶捣烂外搓。
12.习惯性流产:将南瓜蒂放瓦上烧灰存性,研末,自受孕两月起,每个月1个,拌入炒米粉内同食。

味甘性温。多食发香港脚黄胆。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忌与猪肝赤豆、荞麦面同食。

【基原】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实。
【异名】饭瓜倭瓜
性味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温中平喘,杀虫解毒
【应用】
1.哮喘冬季严重者:南瓜五个去籽,入锅内煮成粥,布包绞汁,再入锅煮至一半,加鲜姜汁60g,麦芽1500g,慢火熬膏每晚服150g,重者早晚服2次。(《中医效方精选》)
2.肺痈牛肉250g,南瓜500g,煮熟食(不加油盐),连服数次后,服六味地黄汤5~6剂,忌肥腻。(《岭南草药志》)
3.蛔虫病:每人每次吃生南瓜子250g以上,儿童按此量酌减,连服2天。(《江西医药》1961年)
【使用注意】
凡患气滞湿阻之病,忌服。
【按语】
老熟南瓜,果实含淀粉、钙、铁、胡萝卜素。嫩南瓜维生素c及葡萄糖较丰富。南瓜品种较多,各地名称有异,功用相似。南瓜子驱虫外,尚有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甘,温,无毒。补中益气。”
2.《滇南本草》:“横行经络,利小便。”
3.《随息居饮食谱》:“凡时病症,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瓜菜)助湿胀脾滞气
南瓜(专入脾胃肠)。味甘气温。体润质滑。食则令人气胀湿生。故书载此品类之贱。食物之所不屑。凡人素患香港脚。于此最属不宜。服则湿生气壅。黄胆湿痹。用此与羊肉同食。则病尤见剧迫。惟有太阴湿土口渴舌干服。差见其有益耳。至经有言补中益气。或者津枯燥涸。得此津回气复。以为补益之自乎!否则于理其有不合矣。

种出南蕃故名
甘温有毒。
发明 至贱之品,食类之所不屑,时珍既云,多食发香港脚黄瘅。不可同羊肉食,令人气壅,其性滞气助湿可知。何又言补中益气耶,前后不相应如此。

补气
甘温.补中益气.(时珍曰∶不可同羊肉食、令人气壅.)

甘温,补中益气,同羊肉食则壅气。

味甘温.入手太阴经.功专补中益气.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瓜蒂一个烧存性研末.拌炒米粉食.每日一个.食数次.治胎滑奇效.

一名女瓜,俗名饭瓜。味甘温平,充饥甜美。多食,滞气损人。

南瓜(图缺),一名麦瓜。味甘、平,性微寒。入脾胃二经,横行经络,分利小便,胃中有者,吃之,令人气胀呃逆,发肝气疼,胃气疼者,动气,不宜多吃。
南瓜,味甘,性温。主治补中气而宽利。多食发脚疾及瘟病,同羊肉食之,令人滞气
──模板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