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

( Tián Luó )

别名: 田中螺 , 大田螺 , 黄螺

田螺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利水;止渴;解毒。主小便赤涩目赤肿痛;黄疸脚气浮肿消渴痔疮疔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适量,取涎或捣敷。
性味:
味甘;咸;性寒
归经:
肝;脾;膀胱经
各家论述:
1.《别录》:汁:主热赤痛,止渴。
2.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3.《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热疮
4.《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
用药禁忌:
1.《本草经疏》: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2.《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
2.生肌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thiamine),核黄素(riboflaivine),烟酸(nicotinic acid),维生素a等。
性状:
以干净无泥。完整不破碎者为佳,干燥的田螺。全体已缩入螺壳内,螺壳圆锥形,外面灰裼色,有光泽,质脆易碎。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库、河沟、池塘及水田内,常以宽大的足部在水库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缓流的小溪内。
资源分布:1.本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原形态:
1.中国圆田螺,贝壳大,外形呈圆锥形,其高度大于壳口高度。壳顶尖。体螺层膨大。贝壳表面光滑无肋,具有细密面明显的生长线,有时在体螺层上形成褶襞。壳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呈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外唇简单,内唇上方贴覆于体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厣角质,为一黄褐色卵圆形薄片,具有明显的同心圆的生长纹,厣核位于内唇中央处。
2.中华圆田螺,贝壳大,呈卵圆形,壳质薄而坚实。壳高50mm,宽40mm。螺层6-7层,各层表面膨大,螺层在宽度上增长迅速,螺旋部较短而宽;体螺层特别别膨大;壳顶尖锐,缝合线深。壳面呈绿褐色或黄褐色。壳口为卵圆形,周缘经常具有黑色的框边。外唇简单内唇肥厚,遮盖脐孔。脐孔呈缝状。
来源:
药材基源: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2.cipangopaludina carthayensis(heude).
采收和储藏:春季至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净,鲜用。
出处:
出自1.《药性论》。
2.《本草经集注》。

田螺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清热,利水,止渴。主治小便赤涩痔疮浮肿等症。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性味:
甘、咸,寒。
附方:
热性的小便不通:用田螺5枚,葱白2两,食盐5钱,同捣烂,用锅炒热,以布缠裹慰脐。
痔疮:用田螺适量,捣烂敷患处,一日数次。
肝热眼红痛田螺数个,先漂净后,用清水再漂,取吐出的涎点眼,或捣螺肉汁点眼亦可。
耳炎、火眼:将田螺厣拨开,放入冰片黄连末少许,将田螺水滴入耳内或眼内。
子宫下垂大田螺7个,用水漂净,去盖,将明矾红糖(适量)塞入,待螺体化水,取其液加冰片外擦。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来源: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田螺viviparus chinensis (gray),以外壳入药。

田螺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利水。治热结小便不通黄疸脚气水肿消渴痔疮便血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①《别录》:"汁:主热赤痛,止渴。"
陶弘景:"煮汁疗热,醒酒,止渴。"
③《本草拾遗》:"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结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腹结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④《纲目》:"利湿热,治黄疸;捣烂贴脐,引热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气淋闭;取水搽痔疮胡臭,烧研治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取涎涂或捣敷。
性味:
甘咸,寒。
①《别录》:"汁:大寒。"
崔禹锡食经》:"味咸,小冷,无毒。"
③《品汇精要》:"味甘,性寒,无毒。"
归经:
①《本草求真》:"入膀胱、肠、胄。"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用药禁忌:
①《本草经疏》:"病非关风热者不宜用。"
②《本经逢原》:"过食,令人腹痛泄泻,急磨木香酒解之。"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肾脏性腹水
取鲜田螺(去壳)2~3只洗净,和食盐3茶匙捣烂,摊于约9x9厘米的玻璃纸上,敷于脐上,外以纱布覆盖。每日1次,以腹水消失为止。治疗4例,治前腹围为85~94厘米,尿检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经5~7天治疗后,腹围减至68~86厘米,尿蛋白、红细胞等亦相继减少或转阴。3例显效,1例因中途停药未愈。
②治疗宫颈癌放疗后坏死
取食用田螺数只,洗净,除去螺盖,倒伏于清洁容器内1夜,即可得浅绿色水液,加冰片细末调成稀糊状备用。待阴道冲洗、拭去宫颈局部坏死组织后,即将冰片田螺糊剂涂敷于坏死面,再用带线棉球塞于阴道内。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3个疗程以上。治疗14例,基本痊愈4例(阴道坏死组织消失,全部呈现新鲜肉芽,空洞变浅至消失);好转8例(坏死组织减少,部分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无效2例。
化学成分:
可食部每100克约含水分81克、蛋白质10.7克、脂肪1.2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3.3克,又含钙1357毫克、磷19l毫克、铁19.8毫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维生素a130国际单位。
附方:
①治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螺二枚,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医钞类编》)
②治黄疸病:田螺肉一、二十个,作剁酒服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③治水气浮肿田螺大蒜车前草。研为膏,作大饼覆腹上,水从便旋而出。(《稗史》)
④治水肿田螺不拘多少,水漂,加油一盏于水内,其涎自然吐出,取晒干为末。每服不过三分;酒调下,水自小便下,气自大便出,肿即消,再服养脾胃药。(《保元方》)
⑤治酒毒肠风下血大田螺五个,洗净,仰顿火上烧,以壳白肉干为度,碾为细末,只作一服,热酒调下。(《百一选方》)
⑥治噤口痢,封脐引热下行:田螺肉捣碎,入麝香少许,盒脐内。(《丹溪心法》)
⑦治眼痛:真珠黄连田螺中,良久汁出,取以注目中。(陶弘景
⑧治内痔外痔肿痛:大田螺一个,以冰片中,仰放盏内,少顷水流出,取搽痔疮上。(《外科十法田螺水)
⑨治大肠脱肛,脱下三、五寸者:大田螺二、三枚,将井水养三、四日,去泥,用鸡爪黄连研细末,入厣内,待化成水,以浓茶洗净肛门,将鸡翎蘸扫之,以软帛托上。(《德生赏经验方》)
⑩治一切疔肿:田螺一个,以好冰脑二片,放在螺内化为水,点上。(《普济方》)
⑾治瘰疬溃破:田螺连肉烧存性香油调搽。(《医林集要》)
生境分布:
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螺壳圆锥形,高约达5~7厘米。壳顶略尖,螺层6~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很大;壳口卵圆形,边缘整齐;厣角质,卵圆形,褐色,上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纹。体柔软,头部呈圆柱形,前端有突出的吻;吻前端腹面有口,其基部有触角1对,能稍作伸缩性活动。雄性的右触角较左侧的粗而短,顶端有生殖孔开口,成为交接器。靠近触角基部外侧的隆起处有眼。足位于头部下方,形大,跖面广阔,前端略成截状,后端圆,足背面中央隆起呈圆柱状,与头、壳轴肌和内脏囊相连。头和足能缩入螺壳,缩入后其厣即将螺壳封闭。
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泽及水田等处,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以多汁的水生植物的叶及藻类为主要食料。寒冷期钻入泥土中休眠。
本动物的壳(田螺壳)、厣(田螺厣),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来源:
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的全体。夏、秋捕取。
出处:
药性论》《本草经集注》原名田中螺

“田螺” 相关论述

气味」肉:甘、大寒、无毒。壳: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饮水(日夜不止,小便频数)。用田螺五升,在水一斗中浸一夜,渴即取此水饮用。每日换水及田螺一次。用田螺煮食饮汁亦可。
2、肝热目赤。用大田螺七个,洗净,在水中养去泥秽。换水一升,再次浸洗,取出放碗中加盐少许。从壳内吸自然汁点眼
3、烂弦风眼。治方同上,但以铜绿代盐。
4、酒醉不醒。用水中螺蚌加葱豉,煮食饮汁,即解。
5、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用田螺一个、盐半匙,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6、噤口痢。用大田螺二个,捣烂,加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待热气下行即思饮食。
7、脱肛(脱出三、五寸)。用大田螺二、三个,在井水中养三、四天,去泥,以黄连粉填入壳内。先作浓茶洗净肛门,然后用鸡乞求蘸壳内水汁,兴在脱肠上,随好以软布慢慢将肠头托入。
8、反胃呕噎。用田螺洗净,养水中去泥,取出晒至半干,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藿香汤送下。用田螺烂壳研服亦可。
9、水气浮肿。用大田螺大蒜、四前子等分。捣在膏,摊贴脐上,水排出,肿即消。
10、痔漏疼痛。用田螺一个,放入片脑一分,取汁水搽患处。搽前用冬瓜激发洗净痔漏。又方;用田螺一枚,针刺破后,加入白矾末,埋藏一夜,取出,以螺内汁水涂患处,立能止痛。
11、腋下狐臭。用活田螺一个,塞入巴豆仁一粒,待壳内有水汁流出,即以搽患处。照此方坚待,狐臭可以断根。
12、瘰疬溃破。用田螺连肉烧存性,调香油涂搽。
13、疔疮恶肿。用田螺一个,塞入冰片,取汁水点上。
壳:
1、心脾痛。用田螺壳在松柴火为烧过,研为末,以乌沉汤、宽散之类调服二钱,此方名“水甲散”。
2、小儿头。用田螺壳烧存性,调清油涂搽。
3、小儿急惊。用多年的田螺壳烧灰。加麝香少许,水调匀,灌服。

主要原料:大田螺20个,黄酒40克。
制作方法:大田螺养于清水中漂去泥,取出螺肉,加入黄酒拌和,放入清水中炖熟。
效用说明:清利湿热,适宜于因湿热内蕴而引起的黄疽、小便不利湿热蕴结而导致的疗脚气等症。


汁饮疗热、醒酒、压丹石。不可常食。〔证〕


泻热
味甘大寒。利湿清热,止渴(消渴)醒酒,利大、小便(能引热下行。熊彦诚病前后不通腹胀如鼓,众医莫措。遇一异人曰∶此易耳,奉施一药。即脱靴入水,探得一大螺,曰∶事济矣。以盐和壳捣碎,帛系脐下一寸三分,曾未安席,砉然暴下。归访异人,无所见矣。
董守约以香港脚攻注,或教捶数螺系两股,便觉冷气趋下至足,即而亦安)。治香港脚黄胆,噤口毒痢(用螺少加麝,捣饼烘热,贴脐下,引热下行,自然思食),热赤痛(入盐花,取汁点之),搽痔疮狐臭


甘,大寒。无毒。泻热利湿,止渴醒酒。治香港脚黄胆,噤口毒痢,解热赤痛,狐臭


性冷。无毒。生水田中,及湖渎岸侧;如桃李大,类蜗牛尖长。色则青黄,采于夏秋。浊酒煮熟,挑肉食之。利大小便,消浮肿甚捷;去脏腑热,压丹石尤良。仍治香港脚上冲,小腹急硬;更驱肝热上拥,两目赤疼。醒酒殊功,消渴立效。烂壳多取,烧末汤吞。
反胃胃寒,涩遗精精滑。卒暴心痛,服下即除。 又大海螺,汁亦明目。


原名白袍。
野荒田中白田螺壳(三钱,洗净研末,水飞儿茶(一钱) 冰片(二分)
此方专治肺疳,光亮而硬,或牙龈腐烂,色白,吹之即愈。

味甘,性大寒。其肉视月盈亏,有冷积人勿食。小者名螺蛳性味相同。
清明后其中有虫,不可食用也。细长者名海蛳,味咸性寒,肉绿色。

【方歌】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疱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
【注】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法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疱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又将疱皮剪去,宜用石膏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盖贴,内服解毒泻脾汤。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服甚效。
方剂解毒泻脾汤
组成:石膏(〔火段〕)牛蒡子(炒,研)
防风黄芩苍术(炒)甘草(生)
木通山栀(生,研)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
【方歌】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苔术草通栀,田螺疱起宜煎服,清热疏风又去湿。
又方: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加车钱子、牛膝各一两。见面部颊疡

产于水田之中,禀水土之明气,故汁大寒,性甘无毒,以珍珠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点目痛神效,以寒能除热也。解一切有余之热,故能止渴醒酒,治噤口痢疾矣。用活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做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又治小便不通腹胀如鼓,田螺二枚,盐半七生捣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
田螺肉。利大小便,消浮肿甚捷,去脏腑热,压丹石优良。仍治香港脚上冲,小腹急硬,更驱肝热上壅,两目赤痛。醒酒殊功,止渴立效。烂壳主反胃胃寒,涩遗精精滑,卒暴心痛,烧末汤服并除。
又大海螺汁亦明目。

《心法》曰∶田螺 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 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皮浓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治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 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再将剪去,宜用石膏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膏贴,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服甚效。(《金鉴》)
陈实功曰∶田螺 ,乃脾经风湿攻注,多生手足,忽如火烧,随生紫白黄 ,不久渐大,胀痛不安,用针挑破,泄去毒水,太乙膏盖。如挑破又生者,解毒泻脾汤。(《正宗》)

误吞田螺,鲠喉不下,死在须臾活鸭以水灌于鸭子喉中,少顷将鸭倒悬,令鸭吐出涎水,与患者服之,其螺自化。

田螺无毒性寒过,专治双眸赤热多,肉敷热疮反胃壳,汁能醒酒渴同科。
热赤痛,取黄连末纳其中,良久汁出,用以注目。肉,冷。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肿。
多食发寒湿气、痼疾。碎其肉敷热疮。烂白壳,烧为灰,主反胃胃冷,去卒心痛,止失精,消痰,敷下疳,火用之。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利大小便,除腹中结热,香港脚上冲,手脚浮肿,解酒过多,喉舌生疮,压丹石热。不可常食。又螺狮、海螺用同。

(蚌)清热利水
田螺(专入膀胱肠胃)。味甘大寒。产于水田。性禀至阴。故能引热下行。凡人患赤痛。只取田螺。以珍珠黄连末纳入良久。取汁点神效。以寒能除热也。且治噤口痢疾。用活大田螺二枚捣烂。入麝香三分。作饼烘热。贴脐间半日。热气下行。即思食矣!至治(熊产诚)小便腹胀如鼓。只取田螺一枚。盐匙。连壳捣碎。敷脐下一寸三分。即通。并能止渴醒酒。以除余热。此虽止属外治。亦见其性引下行之力耳!

田螺 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 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疼。
【注】此证多生足掌,而手掌罕见。由脾经湿热下注外寒闭塞,或因热体涉水,湿冷之气蒸郁而成,初生形如豆粒,黄 闷胀,硬疼不能着地,连生数 ,皮浓难于自破,传度三五成片湿烂;甚则足跗俱肿,寒热往来,法宜苦参菖蒲、野艾熬汤热洗,次用线针将挑破,放出臭水,加味太乙膏贴之。又将剪去,宜用石膏轻粉等分研末撒之,仍以加味太乙膏盖贴,内服解毒泻脾汤。更有经年不愈者,系下部湿寒,以金匮肾气丸常服甚效。
田螺 图(图缺)
解毒泻脾汤
石膏( ) 牛蒡子(炒,研) 防风黄芩苍术(炒) 甘草(生) 木通山栀(生,研各一钱)
水二盅,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服之。
【方歌】解毒泻脾芩蒡子,风膏苍术草通栀,田螺 起宜煎服,清热疏风又去湿。
加味太乙膏(见溃疡门)
金匮肾气丸(即桂附地黄丸车前子牛膝各一两。见面部颊疡

泻热.
味甘大寒.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能引热下行、类编载、熊彦诚病前后不通腹胀如鼓、遇一异人曰∶此易尔、即入水得一大螺、曰∶事济矣、以盐和壳捣碎、帛系脐下一寸三分、即砉然暴下、归访异人、不见矣.)治香港脚.(仇远稗史载、董守约以香港脚攻注、或教捶数螺、系两股、便觉冷气趋下、至足而安.)黄胆.噤口毒痢.(用螺加少麝、捣饼烘自然思食.)热赤痛.(入盐花、取汁点之.)搽痔疮狐臭.敷瘰溃破.(连壳烧存性香油调搽.)

以水多灌鸭口,少顷将鸭倒提,接取流出之涎,饮下即化。(并治螺蛳梗喉,万不可伤鸭命)

田螺(图缺)
甘寒降热能明目.利水通淋解酒酲.治香港脚之上攻.点痔疮而止痛.(田螺甘寒无毒.生于水中.故功专清热利水.性能引热下行.治香港脚上冲.疗热赤痛.解酒治.外敷内服.均有神功.皆取肉用耳.)

将鸭一只,以水灌之。少时,将鸭倒悬,令吐涎与病患服之,即化。

甘大寒,利湿清热,能引热下行,通二便,治毒痢目赤痔疮

味甘大寒.入手足太阴阳明厥阴经.功专利湿清热.止渴醒酒.利大小便.腹胀大小便不通.以盐少许.与螺捣烂.用帛系脐下一寸三分.即便通胀消.若香港脚以之系两股.冷气下趋至足即愈.点目赤亦妙.以壳 研.油调搽痔疮狐臭.瘰 溃破.用螺加麝少许.捣饼烘热贴脐下.治黄胆噤口毒痢

捣烂,涂结硬痰核,涂命门,通小便,入冰片,如入膏内煎,必预敲碎其壳,以防油爆,爆则近人受烫沾衣。

味甘大寒,清热止渴,利水消肿。捣烂入麝涂脐,能通小便

田螺(图缺),味微咸,性大寒。解酒毒,止呕吐恶心反胃
(附单方) 治单腹胀疼,良效。
田螺(一个) 葱头(三个) 麝香(二分)共捣烂填脐内,上用帕束定,过一宿,以利为度。
(又方) 治腋臭方。
田螺(一个) 冰片二分 将田螺捣烂入磁器内,入冰片。隔一宿化为水,将水搽两腋下,臭自止。此方治好数十人,两腋体臭气立效。
──条本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