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

( jiuke )

别名: 急性气管炎 , 慢性气管炎 , 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

简介:
久咳肺咳时日已久,或反复发作者。久咳多由暴咳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而成,以长期咳嗽,咯痰为主症的肺脏慢性非特异性疾病
类证:
1;哮病:以发作性哮鸣、气喘为特征,一般先哮、喘而后咳嗽,缓解后可无症状,一般无慢性咳嗽病史。
2.肺络张:有咳嗽、咳吐大量粘痰或脓痰的特点,或有反复大小不等的咳血史,支气管造影可以确诊。
3.肺胀:病程长,气喘胸中胀闷之症突出,有桶状胸,唇指紫暗等症。
4.肺痨肺痿肺痈肺癌尘肺等肺脏疾病:经x线或其他
查可发现肺部的特异性病理改变。
治疗:
(一)辨证论治
急性发作期可参暴咳进行辨证论治
1.痰湿阻肺证: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而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晨起时咳甚痰多,胸闷,脘痞舌苔白腻,脉濡滑。化痰燥湿。苍白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寒饮停肺证:咳嗽气急,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色白,或吐白色泡沫痰,恶寒无汗,苔白,脉浮紧。温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3.痰热壅肺证:咳嗽,气粗息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粘色黄,胸胁胀满,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清热化痰止咳。清金化痰丸加减。
4.肺气(亏)虚证:咳嗽声低,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咯痰稀薄,自汗畏风,咽喉不利舌质淡红,脉弱。补肺益气。补肺汤加减。
5.肺脾气虚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痞闷,食少腹胀,四肢倦怠,咳声低沉,气短神疲,畏风自汗,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弱。补脾益肺。六君子汤加黄芪冬花贝母等。

“久咳” 相关论述

深师》疗新久咳嗽唾脓血,连年不瘥,昼夜肩息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四两一方二两) 桂心(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四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日三,数用有效。忌海藻菘菜、生葱等物。
又疗新久咳嗽。前胡丸方。
前胡(六分) 乌头(炮二枚) 桔梗干姜(各二分) 桂心(八分) 蜀椒(八分汗)
上六味,捣筛,蜜和如樱桃大一丸。含化,稍稍咽之,日三。又疗久咳,昼夜不得卧,咽中水鸡声欲死者,疗之良。忌猪肉、冷水、生葱。(并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疗新久咳嗽款冬花煎方。
款冬花干姜(为末) 芫花根(熟熬为末各二两) 五味子紫菀(各三两)
五味,先以水一斗煮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纳芫花干姜末,加白蜜三升,合投汤中,令调于铜器中,微火煎,令如饴,可一升半。服枣核大含之,日三服,曾数用,甚良。忌蒜、面、腥、腻。(《深师》同,出第十八卷中)

《病源》肺感于寒,微者则成咳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凡五脏皆有咳嗽,不已则各传其腑,诸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寒气聚于胃而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变面浮肿气逆故也。(出第十四卷中)
深师》疗五脏咳积年,剧则上气不得卧,喉中如有物,医所不疗。五愈丸方。
桂心 细辛干姜白前甘草(炙各三分) 蜀椒(汗) 代赭通草款冬花芫花(熬各一分) 伏龙肝紫菀牡蛎(各二分熬)
上十三味,捣筛,以饴糖和之,捣令调和。如枣核一丸含之,稍稍咽其汁尽,复含,令胸中热为候。不知,以意加之。其久病重者,昼夜二十余丸,若一岁咳者,一月愈,十岁咳者,百日愈。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等。
又疗三十年咳。芫花煎方。
芫花(二两) 干姜(三两末之)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芫花,取三升,去滓,纳姜末,加蜜一升合煎之如糜。一服如半枣,日三。不知加之。一方不用干姜,取芫花汁蜜和煎令可丸,服如梧子三丸,日三。
又疗三十年咳,气奔上欲死,医所不疗。海藻丸。褚仲堪方。
海藻(三分) 麦门冬(五分去心) 昆布干姜细辛文蛤 桂心 蜀椒(汗各二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杏仁许,夜卧一丸,着舌上,稍稍咽汁尽,更着一丸。忌生葱、生菜等。
又疗三十年咳嗽上气短气久冷,五脏客热,四肢烦疼,食饱则剧,时有发,甚不能行步,夜不得卧,多梦。香豉丸
香豉(四分熬) 杏仁(二分去尖、皮、两仁,熬) 紫菀(三分) 桂心(三分) 甘草(八分炙) 干姜(二分) 细辛(三分) 吴茱萸(二分)
上八味,捣筛,蜜和。服如梧子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葱、生菜
又疗三十年上气咳嗽。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六分) 桂心(四分) 紫菀(六分) 杏仁(四分去尖、皮、两仁,熬) 附子(二两炮) 藜芦(四分) 干姜(六分) 甘草(七分炙) 细辛(六分) 防风(八分) 芫花(六分熬) 蜀
上十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稍加,日三服。忌生葱、辛、咸、醋、猪肉、冷水、海藻菘菜生菜狸肉等。(一方十四味,此方忌酢,恐有茯苓)又疗三十年咳逆上气咽喉如水鸡鸣,或唾脓血,师药不能疗者方。
香豉(三升熬) 蜀椒(一升汗) 干姜(一斤) 猪肪(三斤)
上三味,捣筛,纳肪中,以水五升,合豉等物熟煎。每以二合服之,大效。
又疗三十年咳嗽。七星散方。
蜀椒(汗) 桑根白皮芫花根皮款冬花紫菀代赭细辛伏龙肝(各一两)
上八味,捣为散,取作七星聚,聚如扁豆大。以竹筒口当药上,一一吸咽之,令药入腹中。先食讫,即服药,日三服。后三日不瘥,复作七聚,以一脔肉炙令熟,以转展药聚上,令药悉在炙肉中,仰卧, 咀炙肉汁,令药力歆歆,皆毒螫咽中,药力尽,吞肉,前后所疗皆不至,食肉便愈。若不愈,复作如初法,必愈乃止。羊牛鹿肉皆可用,勿用猪肉。忌生菜。(《千金》、《延年》不用椒与芫花根,余同,并出第十八卷中)
千金》疗三十年咳嗽
蜜(一斤) 生姜(二斤取汁)
上二味,先秤铜铫知斤两讫,纳蜜复秤知斤两,次纳姜汁,以微火煎,令姜汁尽,惟有蜜斤两在止。旦服如枣大含一丸,日三。禁一切杂食。
又疗三十年咳方
紫菀(二两) 款冬花(三两)
上二味,为散。先食饮服一钱匕,日三,七日愈。(张文仲、《古今录验》、《深师》又疗三十年咳方
百部根(三斤)
上一味,捣取汁,煎之如饴。以温粥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深师》方,白蜜二升,更煎五六沸,服三合,有验。
又疗久咳不瘥方
兔矢(四十九枚) 胡桐律(一分) 砂(三分)
上三味,捣筛,蜜和为丸。服如梧子三丸,令吐冷物尽则瘥。(并出第十八卷中)
延年》疗久咳不瘥方
猪肾(一具去脂膜) 椒(二十八颗开口者)
上二味,取肾一颗,上作十四孔,取椒纳孔中,两肾总着二十八颗了,以水缓煮令熟,割破细切,啖之令尽,有验。(张文仲处,出第五卷中)
崔氏疗积年咳,喉中哑声方。
芫花根白皮(六分切,熬令焦黑) 贝母(十二分) 款冬花(六分) 百部根(八分切,熬)杏仁(十分去尖、皮,熬) 皂荚(四分去皮、子,炙) 五味子(六分) 蜈蚣(半枚炙) 桑白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一服五丸,日再服,加至十五丸,煮枣汁送之。(出第六卷中)
《必效》疗咳嗽积年不瘥者,胸膈干痛不利方。
紫菀(一大两) 杏仁(四十九枚去两仁、尖、皮,熬) 酥(一大合) 蜜(一大合)
上四味,紫菀杏仁各别捣,先煮酥、蜜,搅令和,纳紫菀杏仁研,破块煎十余沸,药成,出瓷器中。每日空腹服一弹丸,细细含咽之。忌酒、面及猪肉等。凌空道士得此方传,效不复可言。
又方:莨菪(二分以水淘去浮者,水煮令牙出,焙干,炒令黄黑色) 酥(一鸡子许) 大枣(七枚)
上三味,铛中煎令酥尽,取枣去皮食之,日二。
又方:生姜(五两) 饧(半大升)
上二味,取姜刮去皮如 子切之。置饧中,微火煎姜使熟,食使尽则瘥。段侍御用之极效。
又方:款冬花
上一味,和蜜,火烧。含取烟咽之,三数度则瘥。
又方:取莨菪子三指撮,吞唾咽之,日五六度,光禄李丞自服之,极神效。(并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疗人三十年寒冷咳逆上气麻黄汤方
麻黄(八分去节) 蜀椒(四分汗) 细辛(三分) 本(二分)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两仁者,碎)
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日三。忌生菜
又许明疗人久咳欲死方
取浓榆皮削如指大,去黑,克令如锯,长尺余,纳喉中。频出入,当吐脓血则愈。
香豉丸上气,三十年咳气,久寒冷,脾中客热变为冷方。
食茱萸(一两) 甘草(一两) 香豉(二十枚) 细辛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熬各一两) 紫菀(二两)
上六味,捣筛为末,别捣杏仁如膏,乃纳末搅令匀,蜜和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
不知,增之至五丸,暮卧时含十丸,着咽喉中咽之。忌海藻菘菜生菜。(出第十九卷中)

《集验》疗久患气嗽,发时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欲绝方。
麻黄(去节) 杏仁(去尖、皮、两仁者,碎) 紫菀(各三两) 柴胡橘皮(各四两)
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一剂不瘥,频两三剂,从来用甚验。(张文仲同,出第四卷中)
备急》疗久咳奔喘,坐卧不得,并喉里呀声气绝方。
麻黄(去节) 干苏叶 橘皮(各三两) 柴胡(四两) 杏仁(四两去尖、皮、两仁者,碎
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服两剂必瘥,甚效。(张文仲同,出第三卷中)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为橐钥,司人呼吸。秉质清虚,不容纤物。因而无论内外之邪,皆能影响肺脏正常功能而致咳嗽。凡外邪袭人所致之咳,先宜速散其邪,治之尚易。而内伤久咳,往往诸药鲜效,殊费医家踌躇。盖人身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宜处动态平衡之中。一旦失却平衡,或因木过旺而乘肺侮金;或因土太弱而生化不足;或因火盛烁金;或因水寒射肺。诸如此类,皆能导致肺病咳嗽,缠绵不已。当于对证之治咳方中,求其五脏六腑、阴阳气血之平,则内气调而咳嗽愈矣。略举数例于下:
例一 女干部徐某,于豆蔻之年得气管炎,入冬辄咳呛不已。中年自部队转到地方,始有机会邀余为治,每数服必效,咳止后可保一冬不发。至1972年春节前一周咳嗽又作。服药三帖已效,谓春节务须走亲访友,要求迅速止咳。余细勘其脉,左尺独细而沉,遂于原方中加熟地12g、,三服咳即止。不惟春节未发,开春后亦未复作。1973年夏,为根治计,在某医院行冬病夏治之法。入冬咳嗽更甚,断其肺中有热,药多吃方效。患者闻言不悦,遂不畏跋涉,去草药店求一“名医”诊治。余视其方,为肃肺降气化痰止咳之药,兼以较多清热解毒之品。所虑清热太过,难免遗殃。先后数诊竟服四十余剂。咳虽得愈,而脘胀纳呆、胃中发凉之证生矣。余谓君病原由冬病夏治,以热药敷贴肺俞,致肺中伏热而作咳。此非冬病夏治之过,乃医家不善择治之所致也。清肺固是,过剂则败胃伤中矣。予香砂六君汤,数帖寻愈。
例二 同事谢某之女,二十余岁。十年前患顿咳,每晨起必咳数十声。数年后发作渐频,至诊时则一日四、五发,深以为苦。服药不少,效亦乌有。余察其脉左大略弦,右寸独强。舌无异常。是肺肝蕴热。为疏一方:生黄芪15g、桑白皮12g、地骨皮12g、杏仁9g、川贝母9g、甘草1.5g、黛蛤散9g、(包)枇杷叶9g、(包)黄芩9g、三帖咳止大半,十帖全解。
例三 一日偶过友人家,见其未婚妻咳嗽声频,于是细诘病情。谓咳嗽已经年余,在某名老中医处诊治一年,服药几无虚日,然咳嗽终未少减。视其方尽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品。察其舌则苔白腻。显是药过度,反致痰湿留中。所幸年富胃强,纳谷虽减而中焦未败。余细诊其脉,右寸独见浮涩,他脉尚平。疑其始由外感而治不如法,遂致迁延不已。今外感之脉尚在,是邪未解散,而病仍在肺卫,并未深入于里。
患者病发之时,必先喉痒,痒甚则咳作,是邪欲透发之征。用药当助其宣散始为合辙。前治过用滋腻寒凉,致苔白脉涩,正宜借用王孟英杏蔻橘桔之剂,以开其肺而达其邪。方用:
苦桔梗9g、陈皮6g、蔻仁3g、光杏仁9g、荆芥9g、甘草3g、淡豆豉9g、象贝母6g、生谷芽12g、先后二诊,方未改动,服药七帖,药到病蠲。倘若阴凝之药再投,必入损症之门而痊愈无望矣。罗谦甫曰:“活人之道将与相,一旦在已权非轻。”为人司命者,可不慎欤!
以上三例中:
例一素属肾阴亏损,其左尺脉常见细弱,甚至不应。故于止咳治标方中加熟地以滋肾水,使金水相生,则五脏气平,而肺气自复,咳嗽自止也。
例二为肝火犯肺、肺肝热炽。久之必损肺气。若清肺泄肝、降逆止咳,不益肺气效必不捷,是以重加黄芪,使金旺气充则制木有权,元气来复则阴火退位五脏无偏颇,邪火自消而咳自止也。
例三乃外邪袭肺,误服滋腻凉润,填塞肺窍而致闭门留寇,邪达无路。不开其肺则金气壅而不平,是故治以开肺达邪,外邪散则肺金安和,五脏自调而咳止矣。

医苟能知其理,并知哿物之性,则虽寻常各物,无在而非药物也。曩者宰闽之安溪,其俗朴野,视宫如神明,一日有执香而踵门者,吏曰“此其家有病人,而来求药者也。”不必问其何病,亦不必定是药物,随意与以食物,习俗如是,仿佛如求仙方然,其愚真可嗤。余姑讯何病?则曰久咳,喜饮。因思久咳则无庸开泄,适席间有梨,予以二枚,嘱其煎服而愈。以熟梨能润肺燥也。
又进京在船遇一友,患咳不畅,友曰“登舟才咳,苦于有医而无药。”余曰“是不难。”诊之脉浮数,舌[苔]薄黄,症属风温,因嘱其取包南货之干箬叶,煎一大盂,服之而咳畅,以是物辛凉泄肺也。
又一次夏令晋京,遇一新学家,赚舱中人多气热,另卧舱面,谓可得空气,天明时发热恶寒无汗,困惫甚,茶房扶之下,与余商同一舱,询其欲服药否?渠曰“奈船中无药何?”余曰“是不难。”症属风寒,因嘱其取白兰地[酒]一大杯,和以薄荷酒一小杯,温而服之,盖被取汗,亦应手而愈。以两酒合服,辛温发表也。
此三事近于游戏,均无足述,拉杂书之,聊助谈资云尔。

证名。咳嗽经久不愈。出《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认为由肺虚极所致。《万病回春》卷四则认为久嗽多属肾气亏损,火炎水涸。《医方集解》:“久嗽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要开郁润燥。其七情逆者,顺气为先;停水宿食者,分导为要;气血虚者,补之敛之。”《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认为久咳属虚属郁。气虚者,宜补中益气汤血虚者,宜阿胶四物汤;血虚火盛,喘咳声嘶者,宜芩连四物汤;气血两虚者,宜宁肺汤;虚劳嗽,痰热渴汗者,宜滋阴清化丸;虚劳咳血痰喘者,宜五汁膏;虚劳嗽一二声,无痰,夜则发热,过则冷,睡多梦者,宜劫劳散火郁于肺,咳则有声无痰者,宜桔梗汤湿痰内郁,痰出则咳少止,少顷又咳者,宜加味二陈汤;咳久伤脾,满面生者,宜人参蛤蚧散久咳失音者,宜杏仁膏清肺汤久咳失气者,宜劫嗽丸久咳面目浮肿者,宜葶苈散久咳不止,诸药不效者,宜噙化丸立效方久咳成痨者,宜保和汤久咳经年,百药不效,余无他症与劳嗽异者,宜百部膏乌梅膏;痰郁火邪在中,成干咳嗽者,症极难治,先用开剂,宜逍遥散,重加桔梗,后用补阴之品,宜《本事鳖甲丸熟地当归白芍麦冬阿胶茯苓之属。

款冬花干姜芫花根各二两 五味子紫菀各三两
先以水煎三味取三升半,去滓纳芫花干姜,加白蜜三升,合投汤中,令调,于铜器中微火煎如饴,可一升半,服枣核大含之,日三服。曾数用甚良。忌蒜、面、腥、腻。

香豉(熬)四分 杏仁(去尖皮)二分 紫菀 桂心各三分 甘草(炙)八分 干姜二分细辛
上为末,蜜和丸如梧子,服四丸,日三,不知增之,能含嚼,咽汁亦佳。

诃子一两(去核) 杏仁一两(去皮尖) 通草二钱
共锉。每服四钱,煨姜五片水煎,食远服

猪板油 蜂蜜 米糖各四两
成膏,时时噙化一匙妙。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肺为橐籥,司人呼吸。秉质清虚,不容纤物。因而无论内外之邪,皆能影响肺脏正常功能而致咳嗽。凡外邪袭人所致之咳,先宜速散其邪,治之尚易。而内伤久咳,往往诸药鲜效,殊费医家踌躇。盖人身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宜处动态平衡之中。一旦失却平衡,或因木过旺而乘肺侮金;或因土太弱而生化不足;或因火盛烁金;或因水寒射肺。诸如此类,皆能导致肺病咳嗽,缠绵不已。当于对证之治咳方中,求其五脏六腑、阴阳气血之平,则内气调而咳嗽愈矣。略举数例于下:
例一 女干部徐某,于豆蔻之年得气管炎,入冬辄咳呛不已。中年自部队转到地方,始有机会邀余为治,每数服必效,咳止后可保一冬不发。至1972年春节前一周咳嗽又作。服药三帖已效,谓春节务须走亲访友,要求迅速止咳。余细勘其脉,左尺独细而沉,遂于原方中加熟地12g,三服咳即止。不惟春节未发,开春后亦未复作。1973年夏,为根治计,在某医院行冬病夏治之法。入冬咳嗽更甚,断其肺中有热,药多吃方效。患者闻言不悦,遂不畏跋涉,去草药店求一“名医”诊治。余视其方,为肃肺降气化痰止咳之药,兼以较多清热解毒之品。所虑清热太过,难免遗殃。先后数诊竟服四十余剂。咳虽得愈,而脘胀纳呆、胃中发凉之证生矣。余谓君病原由冬病夏治,以热药敷贴肺俞,致肺中伏热而作咳。此非冬病夏治之过,乃医家不善择治之所致也。清肺固是,过剂则败胃伤中矣。予香砂六君汤,数帖寻愈。
例二 同事谢某之女,二十余岁。十年前患顿咳,每晨起必咳数十声。数年后发作渐频,至诊时则一日四、五发,深以为苦。服药不少,效亦乌有。余察其脉左大略弦,右寸独强。舌无异常。是肺肝蕴热。为疏一方:
黄芪15g 桑白皮12g 地骨皮12g 杏仁9g 川贝母9g 甘草1.5g 黛蛤散9g (包)  枇杷叶9g (包)  黄芩9g 
三帖咳止大半,十帖全解。
例三 一日偶过友人家,见其未婚妻咳嗽声频,于是细诘病情。谓咳嗽已经年余,在某名老中医处诊治一年,服药几无虚日,然咳嗽终未少减。视其方尽是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品。察其舌则苔白腻。显是药过度,反致痰湿留中。所幸年富胃强,纳谷虽减而中焦未败。余细诊其脉,右寸独见浮涩,他脉尚平。疑其始由外感而治不如法,遂致迁延不已。今外感之脉尚在,是邪未解散,而病仍在肺卫,并未深入于里。患者病发之时,必先喉痒,痒甚则咳作,是邪欲透发之征。用药当助其宣散始为合辙。前治过用滋腻寒凉,致苔白脉涩,正宜借用王孟英杏蔻橘桔之剂,以开其肺而达其邪。方用:
苦桔梗9g 陈皮6g 蔻仁3g 光杏仁9g 荆芥9g 甘草3g 淡豆豉9g 象贝母6g 生谷芽12g 
先后二诊,方未改动,服药七帖,药到病蠲。倘若阴凝之药再投,必入损症之门而痊愈无望矣。罗谦甫曰:“活人之道将与相,一旦在已权非轻。”为人司命者,可不慎欤!
以上三例中:
例一 素属肾阴亏损,其左尺脉常见细弱,甚至不应。故于止咳治标方中加熟地以滋肾水,使金水相生,则五脏气平,而肺气自复,咳嗽自止也。
例二 为肝火犯肺、肺肝热炽。久之必损肺气。若清肺泄肝、降逆止咳,不益肺气效必不捷,是以重加黄芪,使金旺气充则制木有权,元气来复则阴火退位五脏无偏颇,邪火自消而咳自止也。
例三 乃外邪袭肺,误服滋腻凉润,填塞肺窍而致闭门留寇,邪达无路。不开其肺则金气壅而不平,是故治以开肺达邪,外邪散则肺金安和,五脏自调而咳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