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

( liuchan )

别名: 胎漏 , 胎动不安 , 滑胎 , 堕胎 , 小产 , 胎死不下 , 暗产

西医

简介:
妊娠在28周以前终止,胚胎或胎儿由子宫腔排出者,称为流产。当胚胎或胎儿尚无独立生存能力,未使用任何人工方法而因某种原因自动脱离母体排出者,属自然流产发生妊娠12周以前的,称早期流产发生在12周以后的,为晚期流产
病因:
流产的原因众多,可概括为:
(1)遗传因素:基因异常为自然流产的最常见原因,早期流产时染色体异常者占50%—60 %。染色体异常可表现为数目异常(如单体、三体、多倍体)及结构异常(如断裂、缺失、易位、倒位)。染色体异常的胚胎多数被自然淘汰而流产,极少数发育成畸形胎儿,甚至出生后存活。
(2)外界因素:化学物质(如铜、有机汞、铅、ddt、烟雾)、物理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噪音)可直接作用于胚胎、胎儿或通过胎盘间接损害胚胎、胎儿。
(3)母体因素:①全身性疾患加急性传染病时,高热可引起子宫收缩,细菌毒素或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危害胎儿。②严重贫血营养不良时,可致胎儿缺氧、影响胎儿生长发育。③生殖器官疾患,如各种类型的子宫畸形、子宫发育不良、宫腔粘连、粘膜下子宫肌瘤,可影响胎盘的形成与功能;子宫颈闭锁不全或深撕裂时,因不能承受宫腔内压,易致胎膜破裂而发生晚期流产,④内分泌失调,如卵巢黄体功能不足,致使蜕膜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影响胚胎发育。
(4)免疫因素:孕期中母体免疫抑制因子(如封闭抗体)产生不足,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以致胎儿遭受免疫排斥而流产
(5)血型不合:母儿血型不合可使胎儿发生免疫性溶血而死亡,常致晚期流产
(6)父方因素:如菌精症,可干扰孕卵着床,感染胚胎而导致流产
人群:
流产好发于年龄较大的妇女,35~44岁者占31%。
诊断标准:
流产诊断标准:
1. 先兆流产:生育年龄妇女妊娠后(28周以前)阴道少量出血,下腹轻微疼痛;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显示胎动、胎心。
2.难免流产妊娠后,阴道出血超过月经量,下腹痛加剧;子宫与孕周相符或稍小,子宫颈口已开大;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
3.不全流产阴道少量持续或大量出血,下腹痛减轻,有部分组织排出;子宫较孕周为小,子宫颈口扩张或有组织堵塞;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
4.完全流产阴道出血少或无,腹痛消失,组织全部排出;子宫稍大或正常,子宫颈口闭;妊娠试验阴性。
5.稽留流产:有类似先兆流产史,胚胎已死2月以上未排出;子宫小于孕周,宫颈口未扩张;妊娠试验阴性;b超无胎心胎动。
6.习惯性流产:有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史。
7.感染性流产流产或感染同时存在,即流产急性盆腔炎表现。
诊断依据:
1.先兆流产阴道少量流血,少于月经量,伴有轻度腰酸腹痛。妇科检查:宫口未开,羊膜未破,子宫大小符合孕月。
2.难免流产: 阴道出血量超过正常月经量,下腹痛加剧。妇科检查:宫口开大,有时可见胎囊堵于宫口或羊水流出,继续妊娠已不可能。
3.不全流产:在难免流产的基础上胎儿已排出,部分或全部胎盘尚潴留在宫腔内,使子宫不能很好的收缩,可发生各种程度不等的出血。妇科检查;宫口开大,可有胎盘组织堵于宫口。
4. 完全流产:在先兆流产与难免流产的基础上,胎儿胎盘完全排出于子宫外,腹痛消失,阴道出血短期内减少或停止,宫口闭合,子宫很快缩复正常。
5.过期流产:指胚胎死于宫内8周以上未能排出者。妇科检查:子宫小于孕月,妊娠试验阴性。
6. 习惯性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
7.感染流产:在流产过程中引起宫腔感染。胎儿及胎盘等排出后的感染为产后感染腹痛阴道血色暗黑、有异味,体温升高达 38℃以上。妇科检查:盆腔、宫体、附件部位有压痛,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
发病:
本病多起病急,病人常就诊于急诊室。
体征: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停经一段时间后,出现阴道流血和阵发性下腹痛,早孕反应可有可无。早期流产时,绒毛与子宫底蜕膜的联系尚不牢固,常先有阴道出血,然后出现腹痛。出血由于绒毛和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引起,而腹痛由于宫腔积血刺激子宫收缩所致;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完全形成,往往先有腹痛,尔后阴道流血。流产有其发展过程,根据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作出相应诊断。
(1)先兆流产(threatenedabortion):凡生育年龄妇女,停经后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有轻微腹痛腰酸及下坠感,检查宫颈口闭,子宫增大与停经周数符合,妊娠试验阳性。
(2)难免流产(inevitableabortion):一般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此时腹痛逐渐加剧或阴道流血增多,或有阴道流水,检查宫颈口己扩张,有组织物堵塞或有水流出,或见胎膜囊膨出,子宫停经周数符合或较小。
(3)不全流产(incompleteabortion):一般多从难免流产发展而来。此时部分胎盘组织已排出,或胎儿已排出,胎盘尚在子宫腔内,致使子宫不能很好收缩而阴道出血持续不止,甚至引起休克
(4)完全流产(completeabortion):胚胎或胎儿、胎盘已完全排出,此时,阴道流血逐渐减少,腹痛消失,检查子宫颈口多已关闭而子宫缩小。
此外,流产尚有两种特殊情况:
(1)稽留流产(missedabortion):指胚胎或胎儿宫内死亡2个月后仍未自然排出。妊娠诊断肯定,曾有先兆流产症状或无,之后妊娠反应消失,妊娠试验转为阴性,子宫不再长大或反而缩小,无胎动,检查子宫停经月份小2个月以上,质地不软,子宫颈口闭。
(2)习惯性流产(habitual abortion):指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参见“习惯性流产”条)
鉴别诊断:
1.首先本病的各种流产类型之间应当互相鉴别、其症状、体征,已如前述,此不余赘。
2.异位妊娠:宫内妊娠流产应与异位妊娠鉴别,二者均有妊娠反应,阴道流血及腹痛,但异位妊娠破裂,起病即出现一侧下腹剧烈、撕裂样的疼痛,阴道出血量少、点滴状色暗,常伴有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比例的失血性休克。宫颈举痛,摆痛,后穹窿饱满,亦有触痛,子宫稍大或正常,宫旁或子宫直肠窝有时可触及软性包块,触痛明显,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子宫内膜有蜕膜样变但无绒毛。b超提示子宫稍大,宫腔内弥散分市的杂乱光点反射,但无妊娠囊环,腹腔有内出血时,脐周或脐上可见肠管回声反射。
3.妊娠合并子宫颈糜烂或息肉出血;本病应与先兆流产作鉴别,二者均伴有阴道少量出血,但本病血色较鲜红,不伴有腹痛。妇科检查见宫颈有糜烂或息肉,并于该处有活动性出血,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b超查子宫壁与胎膜间不存在无回声区。
4.功能性子宫出血:无排卵性子宫出血的部分患者有闭经史,但闭经后无妊娠反应、阴道流血量多于先兆流产。出血期一般下腹疼痛症状不明显。检查子宫大小正常,或稍大,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查,无妊娠子宫特点,患者基础体温呈单项型,若在出血前1~2天行诊断性刮宫,内膜多呈增生期病理改变。
5.子宫肌瘤:当子宫肌瘤发生玻璃样变或囊性变时,子宫变软,需与妊娠子宫鉴别。子宫肌瘤的好发年龄为40~50岁,无闭经史,常有月经过多或不规则阴道出血史。当出现囊性变时,虽质地变软,但肌瘤软硬感觉不一致。妊娠试验阴性,b超显示肿物与子宫不可分。肿块轮廓多不规则,呈结节状。
6.绒毛膜癌:本病与各种流产的共同点在于两者均为生育年龄妇女,有阴道出血及子宫增大的病史。但绒毛膜癌多继发于葡萄胎、足月产、流产、或异位妊娠后,并有转移灶出现。如阴道转移灶破溃可出现阴道出血;肺转移时可有喀血、胸痛、憋气等;脑转移时可出现头痛呕吐抽搐、偏瘫等。妇科检查:子宫增大,柔软,形状不规则,或可触及双侧卵巢黄素化囊肿;阴道转移时可见紫兰色结节,病理检查见滋养层细胞高度增生,无绒毛结构。
疗效评定标准:
流产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
(1)先兆流产:①症状消失,妊娠继续。②妊娠试验阳性,超声检查胎心存在。
(2)难免、不全流产过期流产:①胚胎组织全部排出或滞留的胚胎组织全部排出。②症状消失。
(3)习惯性流产:本次妊娠能继续。
(4)感染性流产:①胚胎组织排空。②症状及体征消失。③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2.无效
(1)先兆流产:①症状不减,妊娠中断。②妊娠试验由阳性转阴性,超声检查无胎心。
(2)习惯性流产:本次妊娠仍未成功。
治疗:
流产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流产的形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治法。
1.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的使妊娠继续,一般应做如下处理:
(1)一般处理:解除思想顾虑,卧床休息,足够营养,避免引起子宫收缩的刺激因素,如性交、便秘腹泻,重复的阴道检查。
(2)药物治疗:可用安宫黄体酮2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鲁米那0.03日3次口服;维生素e30~50mg,日3次口服。
2.难免流产:当诊断确立后,应立即或尽早使胚胎、胎盘组织完全排出、早作刮宫,仔细检查刮出物是否完全,促进子宫收缩,避免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3.不全流产:诊断确立后立即行刮宫术,必要时补液、输血,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刮出物需送病理检查。
4.完全流产: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注意抗感染帮助产后调护及善后处理。
5.过期流产:原则是尽早排空子宫,注意检查凝血功能。对子宫小于3个月者直接行钳刮术,术前备血,术时注射宫缩剂,减少出血。若子宫大于孕3个月时,可采用人工引产术,待胎儿、胎盘排出后,必要时行清宫术。如果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则可静脉注射纤维蛋白原,静脉注射肝素,或输新鲜血等,待凝血功能改善后行引产或刮宫。
6. 习惯性流产
(1)夫妇双方中有染色体异常者,最好以后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妊娠,一旦妊娠,应进行超声诊断,或羊水检查。发现异常即终止妊娠
(2)一旦确诊妊娠,应积极保胎,而且治疗期必须超过以往发生流产的孕月。
(3)黄体功能不足者,应尽早应用黄体酮预防治疗。
(4)子宫畸形者,应在未孕前先行矫治手术,术后避孕一年。
(5)宫颈内四松弛者,应在未孕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若已妊娠则最好在孕12-20周行子宫内口缝扎术,术后定期随访,预产期前提早入院待产,孕足月时有临产先兆,或拟做剖宫产时拆除缝线。若缝合后有流产征象,治疗失败,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严重撕裂。
7. 感染性流产:如果流血不多,可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刮宫。如果流血量多,或抗生素未能控制感染者,则可一方面静脉给抗生素。一方面用卵圆钳将宫腔内容物钳出,尽量控制出血,不宜用刮匙搔刮宫壁,以免感染扩散,术后联合尽量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子宫严重感染,不易用药物控制者,必要时可考虑切除子宫
防治要点:先兆流产阶段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可口服维生素e30—50mg/d、酌情应用镇静药物。黄体功能不全者,可短期肌注黄体酮20mg/d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20001u/d。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口服甲状腺素0.03—0.06g/d。治疗期间应作绒毛膜促性腺激索连续测定、b型超声检查以监护胚胎或胎儿情况。可确诊为难免流产或不完全流产,应及早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以免大量失血和继发感染。完全流产,无需特殊处理,但若未见排出物,或虽见排出物不能肯定是否已完全排出时应尽早清理宫腔以保证流产完全。胎死宫内日久后,由于胎盘释放促凝物质进入母血循环可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此,应及时诊断,及早清除妊娠物。
中西医结合:
准确地统计流产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法办到,在已经确认的妊娠者中流产发生率占15~20%。而有时流产被误认为是月经过多、或月经过期而未加注意。在早期流产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频率较高,因而医生对先兆流产患者持保胎疗法的态度日趋淡漠。但是综合国内报道:以中药补肾为主治疗先兆流产的案例,有效率为91~99%,而且尚未发现保胎成功的婴儿发育异常或畸形。对习惯性流产,其染色体异常以中药补肾可获得疗效。因此对先兆流产、特别是切盼胎儿的患者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为适宜。一、中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先兆流产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据四诊合参、辩证分析,分别治以补肾固冲、补气养血、清热安胎之法,采用中药煎剂,每日2~3次口服,多可达到安胎目的。若中药服后一周内仍漏血不止,或腹胀痛不易控制者,可酌加黄体酮10~20mg,日一次肌注。能够起到促进蜕膜生长,并抑制子宫收缩的作用。血止3~5天后停药;可每口配合口服维生素e,每次15mg 1日3次。有利于孕卵发育。二、刮宫术后的中药调理对于确诊为难免流产,不全流产过期流产病的处理原则,应尽快帮助患者排除宫腔内容物一实行刮宫术。术后病人体质比较虚弱,容易感受邪气而生瘀。因此对于产后多虚多瘀的病理机制,应治以补气养血祛瘀生新之法,可选用加参生化汤,1日3次水煎口服,有利于调整恢复脏腑功能,促进子宫复旧。

“流产” 相关论述

病人常有停经和早孕反应,流产的主要症状是阴道出血和腹痛停经后有阴道出血,在妊娠3个月以内的流产阴道出血伴随流产全过程,量可多可少或有血块。晚期流产时,胎盘已形成,流产早产及足月产相似,一般出现血不多,有羊水流出,或胎儿排出,或胎盘排出。伴有阵发性腹痛,为痉挛性或坠胀感,早期流产先有阴道出血后有腹痛。晚期流产先有阵发性腹痛,后有阴道出血。下腹部可触到子宫或触不到。去医院妇科检查,确定流产不同的类型及时处理。可作尿妊娠试验及超声波检查。

流产又称坠胎,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一般而言,胎死即有信号发出,但为时已晚,因此追寻其超早期先兆——各种坠胎先兆潜证,将有利于早期纠正……

天津张姓妇年二十六岁,流产之后胃脘满闷,不能进食。
病因 孕已四月,自觉胃口满闷,倩人以手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脐,遂至流产
证候流产之后,忽觉气血上涌充塞胃口,三日之间分毫不能进食。动则作喘,头目眩晕,心中怔忡脉象微弱,两尺无根。
诊断 此证因流产后下焦暴虚,肾气不能固摄冲气,遂因之上冲。夫冲脉原上隶阳明胃府,其气上胃气即不能下降(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是以胃中胀满,不能进食。治此等证者,若用开破之药开之,胀满去而其人或至于虚脱。宜投以峻补之剂,更用重镇之药辅之以引之下行,则上之郁开而下焦之虚亦即受此补剂之培养矣。
处方 大潞参(四钱) 生赭石(一两轧细) 生怀山药(一两) 熟怀地黄(一两)玄参(八钱) 净萸肉(八钱) 紫苏子(三钱炒捣) 生麦芽(三钱)
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方解 按方中用生麦芽,非取其化食消胀也。诚以人之肝气宜升,胃气宜降,凡用重剂降胃,必须少用升肝之药佐之,以防其肝气不舒麦芽生用原善舒肝,况其性能补益胃中酸汁,兼为化食消胀之妙品乎。
效果 将药煎服一剂,胃中豁然顿开,能进饮食,又连服两剂,喘与怔忡皆愈。

妊娠不够28周,胎儿体重不到1000g,尚未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因某种原因使其妊娠中断者,称为流产发生妊娠12周以前称为早期流产发生在12周以后称为晚期流产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0~18%。流产不仅影响妇女健康,甚至可因急性出血或严重感染而威胁妇女生命。
一、病因
(一)胚胎(或胎儿)因素
1.胚胎发育异常 为早期流产最常见原因,染色体异常所致的流产约占50~60%。
2.胎盘异常 由于滋养层发育不全,胎盘绒毛变性,或胎盘附着位置过低等,可使胎儿胎盘循环障碍,导致流产
(二)母体因素
1.急性传染病,可因病原体或毒素经胎盘侵入,造成胎儿死亡,或因高热,中毒引起宫缩导致流产;2.严重贫血或心衰,致胎儿缺氧死亡;3.内分泌失调,如黄体功能不全,致蜕膜发育不良,影响孕卵发育;4.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肌瘤或畸形,也可妨碍胚胎发育;5.有时可因子宫颈内口松弛,不能承受增大的胎儿胎囊压力,致晚期流产;6.强烈的精神刺激、外伤或性交也可引起流产,但常诱发因素,主要多系胚胎本身缺陷所致。
(三)外界因素 可导致流产的有毒物质有镉、铅、有机汞、ddt及其他放射性物质等。这些有毒物质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胎儿体细胞,也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造成流产
(四)免疫因素 母体妊娠后由于母儿双方免疫不适应而导致母体排斥胎儿以致发生流产。现已发现的有关免疫因素有配偶的组织相容性抗原、胎儿抗原、血型抗原、母体细胞免疫调节失衡、孕期中母体封闭抗体、母体抗父方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抗体缺乏等。
(五)母儿血型不合 母儿血型不合者常引起晚期流产,例如abo血型及rh血型不合者。
二、病理
流产时的病理变化多数是胚胎及胎儿先死亡,然后底蜕膜出血,或胎盘后出血,形成胎盘血肿。犹如异物刺激子宫,使之收缩排出胚胎及胎儿。有时底蜕膜海绵层出血坏死或有血栓形成也会促使胎儿死亡。子宫收缩使宫颈扩张,出现阴道流血及妊娠产物部分排出。早期妊娠时,胎盘绒毛发育不成熟,未紧密种植在子宫蜕膜,故流产妊娠物易从子宫壁剥离完整排出,在妊娠8~12周时,胎盘绒毛已发育良好,密切连接于蜕膜,故流产妊娠物不易从子宫壁剥离,排出常不完全。妊娠12周以后,胎盘已完全形成,流产时往往先有腹痛,然后排出胎儿、胎盘,有时由于底蜕膜反复出血,凝固的血块包绕胎块,形成血样胎块,时间久后,血红蛋白被吸收即形成血肉样胎块,有时胎儿被挤压,形成纸样胎儿,胎儿钙化后即称为石胎。
三、临床分类及其特征
根据患者就诊时的情况,流产可分为下列几种,实际是一般流产的发展过程(图86)。
(一)先兆流产 早期先兆流产主要表现为停经一段时间后有早孕反应,以后有阴道流血,量少,色红,持续时间数日或数周,无痛或有轻微下腹疼痛,伴腰痛及下坠感。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符合,经过治疗及休息后,如胎儿存活,一般仍可继续妊娠
(二)难免流产 指流产已不可避免,一般多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此时阴道流血增多,腹痛加重,羊膜已破或未破。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在颈口内可见羊膜囊堵塞,子宫停经月份相符或略小。
(三)不全流产 指部分胚胎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一般都是从难免流产发展而来。此时由于子宫腔内有胚物残留,子宫不能很好收缩,而流血不止,甚至因出血过多致休克。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扩张,见多量血液自颈口内流出,有时见胎盘组织堵塞在子宫颈口或部分组织已排出在阴道内,部分仍留在宫腔内,一般子宫小于停经月份,但有时宫腔内充满血块时,子宫仍可增大如停经月份。
(四)完全流产 指胚胎已全部排出。由于胚胎已排出,故子宫收缩良好,阴道流血逐渐停止或仅见极少量,腹痛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略大或正常大小,阴道内仅见少量血液或流血已停止。
流产的过程发展如下:
[imgz]fuchankexue082.jpg[alt]流产各阶段示意图[/alt][/img]
图86 流产各阶段示意图
(五)过期流产 指胚胎在子宫内死亡已超过两个月,但仍未自然排出者。如时间不足2月者,称胚胎发育终止或胚胎死亡。患者主诉有停经及早孕反应,前段时间可曾有先兆流产的症状,以后子宫却不再增大或反而缩小。如已至妊娠中期,孕妇未感腹部增大,无胎动,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子宫妊娠月份小2个月以上,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
(六)习惯性流产 指自然流产连续产生二次或二次以上者。其临床特征与一般流产相同。早期的原因有黄体功能不全、精神因素、垂体功能不足、染色体异常、精子缺陷等。晚期最常见的原因是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子宫肌瘤母儿血型不合等。
四、诊断
(一)病史 必须询问患者有无停经史和反复流产的病史,有无早孕反应,阴道流血,如有阴道流血,应追问流血量及其持续时间,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阴道有无水样排液,阴道排液的色、量、味,有无组织排出等。
(二)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全身情况,有无贫血,测量血压、脉搏、体温等。妇科检查应在消毒情况下进行。检查时操作要轻柔,以免加重症状;注意子宫颈口是否扩张,有无组织堵塞,羊膜囊是否膨出;子宫位置、大小是否停经月份相符合,有无压痛等;双侧附件有无包块。
(三)辅助检查
1.可测定hcg、hrl、孕酮、雌二醇,如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提示滋养细胞及胎盘功能不足,可能流产。临床上常用hcg测定,判断胚胎胎儿预后。
2.b超检查 流产时,可用b超观察有无胚囊及胎心胎动,确定胚胎是否存活,鉴别流产类型及某些流产原因,以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五、鉴别诊断
流产必须与功能性子宫出血、输卵管妊娠葡萄胎子宫肌瘤等进行鉴别。此外还应鉴别各种类型的流产,以便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
各种类型流产的鉴别诊断

流产类型病 史妇科检查妊娠试验
出血量腹痛组织排出子宫颈口子宫大小
先兆流产
难免流产
不全流产
完全流产

中→多
少→多
少→无
无或轻
加剧
减轻



全排出

扩张
扩张或有物堵塞或闭
妊娠周数相符
相符或略小
小于妊娠周数
正常或略大
+
+或-
+或-
+或-

六、处理
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首先应重视孕期保健与卫生,预防流产发生。一旦出现流产的症状,则应根据流产的不同类型,给予积极而恰当的处理。
(一)先兆流产 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阴道检查操作要轻柔,根据情况酌情使用对胎儿危害小的镇静药物。黄体酮只适用于黄体不全或尿孕酮水平低的患者,用20mg肌注1/日。并可给叶酸5mg口服3/日,维生素e每日口服30~50mg,以促进胚胎发育。甲状腺机能低下的患者每日口服甲状腺素0.03~0.06g。除了休息和服药外,更重要的是给孕妇精神安慰,安定情绪,解除思想顾虑,生活有规律,加强营养等。
(二)难免流产及不全流产
以上两种类型,诊断明确后立即刮宫,尽快清除宫腔内容物,可同时肌注或静滴催产素,以促进宫缩,减少出血。如出血多,甚或伴有休克症状者,应输液输血,纠正休克。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治疗贫血。刮出物应送病理检查。
(三)完全流产  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四)过期流产 诊断确定后尽早排空子宫。胎儿死亡过久,释放促凝物质进入血循环,容易并发dic,术前应检查凝血功能,如有异常则纠正后再清宫。术前给乙烯雌酚,以提高子宫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并备血,术中注射催产素以减少出血。
(五)习惯性流产 应作全面检查,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六)流产合并感染 可发生败血症血栓性静脉炎中毒性休克dic等严重后果,应予重视。治疗原则是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清宫,出血量多,或抗生素未能控制感染时,可在抗感染同时清宫子宫严重感染者,必要时切除子宫

流产又称小产妊娠不到7个月,因各种原因中止妊娠者,称为流产。任何场地都可发生流产。临床常见的流产类型有: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完全流产、完全流产等。对流产处理处理不当,轻则造成贫血盆腔炎不孕症等,重则因出血造成严重后果而死亡。
症状及处理

先兆流产阴道流血,下腹微痛,下坠感、腰酸安静休息,禁房事,在医生指导下保胎。肌肉注射黄全酮2mg/次,3次/日,停出血1周后停用;口服维生素e20mg/次,3次/日,连续口服2周;保胎丸,1丸/次,2次/日,连服2周
难免流产阴道流血超过1个月,有血块,腹痛加剧,有羊水应送医院处理
不完全流产有部分胚胎组织随血排出,腹痛剧烈速送医院治疗
完全流产胚胎组织随血排出,出血和腹痛逐渐减少和消失医师检查,无特殊疾病后,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不需特殊处理

流产(自然流产)是指在妊娠20周以前,由于某种非人工因素引起胎儿脱离母体排出。死胎是指妊娠20周以后,胎儿在宫内死亡。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死亡称为死产。
胎儿在妊娠任何阶段出生,只要有自动呼吸和心跳,就是活产。如果这个婴儿随后发生死亡,称为新生儿死亡。大约有20%~30%的孕妇在妊娠头20周出现过少许阴道出血或子宫收缩,其中大约有一半以自然流产告终。
大约85%的自然流产发生妊娠头12周内,常常与胎儿畸形有关。另外15%的流产发生妊娠13~20周,其中2/3是由于母亲本身的因素,另1/3原因不明。很多研究表明,情绪障碍与流产似乎没有明显关系。
流产术语
早期流产
妊娠12周以前流产
·晚期流产妊娠12~20周流产
·自然流产 非人力的原因妊娠自行终止,发生流产
·人工流产 采用医学措施终止妊娠
·先兆流产妊娠头20周出现流血或下腹阵挛性疼痛,提示胎儿有流产的危险
·难免流产腹痛和流血加重伴有子宫颈口扩张,提示流产已不可避免
·不完全流产妊娠物只有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
·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完全排出体外
·习惯性流产 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
·过期流产 胚胎在宫内死亡达4周以上,仍未排出体外
·感染性流产 在流产前、流产时或流产后,宫腔内妊娠发生感染
引起流产的母亲因素
·子宫异常
·子宫颈组织薄弱(子宫颈功能不全),随子宫长大,而扩张
·甲状腺功能减退
·糖尿病
·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感染
·使用可卡因
·损伤
·营养不良
【症状和诊断】
流产前可能出现或多或少的阴道流血或阴道排液。子宫收缩引起下腹阵挛性疼痛。如果流产不可避免,阴道流血、排液和疼痛加剧,直到宫腔内妊娠产物部分或全部排出。
【治疗】
如果子宫腔内的妊娠物已被全部排出(完全流产),无须进行特殊处理。如果只排出了部分妊娠物(不完全流产),应施行吸刮术(见第241节)排空子宫
如果胎儿死亡,但仍稽留在子宫腔内(过期流产),应该用吸刮术排出妊娠物。在晚期过期流产中,也可以使用催产素类药物,引起子宫收缩排出宫腔内容物。
如果在妊娠头20周内,发生阴道流血和下腹阵挛性疼痛(先兆流产),孕妇卧床休息是有益的,常常可以减轻症状。避免性交,尽管性交与流产没有确切的关系。一般不用激素治疗,因为用激素常常无效,并有可能引起出生缺陷。特别是心脏和生殖器官的畸形。例如,母亲用过合成雌激素己烯雌酚的女性胎儿,以后在她的发育阶段可能发生阴道癌。
子宫颈内口过早扩张可以引起先兆流产。宫颈内口过早扩展常常是因为宫颈结缔组织薄弱、松弛、功能不全。子宫颈内口松弛可采用外科手术(环扎术)缝合封闭宫颈口,分娩之前再拆除。
感染流产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宫腔内的妊娠物必须立即被排除,并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胎儿在子宫内尚未发育到可能存活的阶段而妊娠就此中断的,称为流产发生在怀孕12周前,属早期流产发生在12~28周的为晚期流产
阴道流血和下腹疼痛是流产的两大主要表现。孕后出现阴道流血和腹痛,虽然属病态,但不一定就此流产流产有它一定的发展过程。倘若阴道流血很少,下腹痛轻微或仅感腰酸下坠,这只是流产的先兆。若孕妇身体健康,胚胎-胎儿发育正常,及时采取安胎措施,通常能扭转病势。
稳定情绪、绝对卧床休息对于先兆流产患者来说最为重要。另外,口服些镇静剂,像苯巴比妥0.03克或安定5毫克,每天3次;维生素e30毫克,每天3次。至于是否需要肌肉注射黄体酮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以提高孕妇体内孕酮水平,应由医生决定。
引起流产的原因很多,有胚胎-胎儿方面的,也有母体方面的,还有外来因素。除非孕卵本身异常,或存在孕妇接触有毒物质、母儿免疫不适应或血型不合、母体患有生殖器官或全身性疾病其他原因,流产还是可以避免的,关键在于:
1.注意孕期卫生,包括合理的全面营养、充分休息、不过度操劳、不剧烈运动、不抱过重的小孩、不提重物、避免下腹撞击和不行房事。
2.及时治疗急性感染性疾病
3.怀孕4个月前,尽量避免腹部手术。如果非施行手术不可,则手术前后应采取安胎措施。
4.屡次流产者,应在再次妊娠前进行全面检查以探索流产原因。如未曾检查或找不出明显原因而确定已再次妊娠后,可口服胎盘片、叶酸以促进胚胎发育,维生素f则可安胎

流产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育龄已婚妇女遇有月经过期而出现阴道流血时都应想到有流产可能,应去医院检查。
根据不同情况的处理方法1.仅有少量阴道流血或伴有轻度腰酸者多为先兆流产,经安胎药和卧床休息胎儿多数能保住。
2.阴道流血超过7天或流血量多于月经者常难以保住。若伴下腹阵痛或羊水流出则流产难免;若大量出血则必是流产不全。这两种情况均应行刮宫术。
3.胚胎物徘出,出血和下腹痛缓解,经医生检查证实为完全性流产者,可免于刮宫,不需特别处理。
4.检查证明宫内胚胎已死亡而迟迟不排出超过3周以上者,可影响凝血功能而致流产时大出血,应先去医院用药物做好防大出血准备后再行刮宫。
5.连续三次自然流产(也即习惯性流产)者再次怀孕前应尽量先查清致流产的原因(如染色体异常、自身免疫疾病母儿血型不合以及子宫颈内口过松等),针对病因治疗,方能正常怀孕分娩
为预防和避免流产,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急性传染病待痊愈后一段时间方可怀孕。慢性病病人应治疗到病情稳定并经专科医生认可后才能怀孕;
(2)流产因生殖器官疾患所致者,应矫治生殖器官疾病后再怀孕;
(3)知道有孕后应避免接触镉、铅、有机汞等重金属、含毒有机物或放射线等,还应避免与预防细菌感染;
(4)早孕期(孕12周内)除注意饮食卫生和避免过分劳累外,一定要避免过分紧张,保持情绪稳定以利安胎。
还应注意,医生认为应作刮宫术时,病人不宜拖延,以免造成失血过多(甚至休克、死亡)和影响今后生育的内生殖器炎症,须知大多数流产掉的胚胎都是有先天缺陷的,属于自然淘汰之列。

妊娠于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小于1000克,身长短于35厘米者,称为流产发生于孕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12~28周者称为晚期流产。若处理不及时常可因大出血而危至生命。
流产的主要症状为停经阴道流血及腹痛,有组织排出,孕卵异常是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占60%以上,其次是母体、免疫因素等。
现场急救
1.阴道流血量不多,伴轻微腹痛,有闭经史,早孕反应尿妊娠试验阳性,基层单位有条件可进行妇检,如子宫大小与闭经相符,无流水,宫口末开,确诊先兆流产,宜保胎治疗。原则:
(1)绝对卧床休息;
(2)应用镇静剂;
(3)内分泌治疗用黄体酮;
(4)维生素e治疗,严密观察。
约60%病人经适当治疗均有效。
2.阴道大量出血,阵缩变剧,腹部剧痛有块物排出,出血不停,可能为不完全流产,有条件可先应用宫缩剂,保留块物即刻转院处理以防大出血引起休克,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