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痰阻肺

( hantanzufei )

别名: 急性支气管炎 , 慢性支气管炎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医

简介:
本证属寒属实,多由外感风寒失治,或肥人痰盛之体,罹感寒邪;或中阳不足,气不化津,寒痰内生所致,使寒邪与痰交并壅阻气道,而出现寒痰扰肺,肺失宣降;或寒痰结聚,肺气交阻,胸阳不振。可表现咳嗽哮证喘证肺胀胸痹疾病
病机:
本证属寒属实,多由外感风寒失治,或肥人痰盛之体,罹感寒邪;或中阳不足,气不化津,寒痰内生所致,使寒邪与痰交并壅阻气道,而出现寒痰扰肺,肺失宣降;或寒痰结聚,肺气交阻,胸阳不振。可表现咳嗽哮证喘证肺胀胸痹疾病。病位在肺,亦与脾有密切关系。
治疗:
治疗法则:  温肺散寒燥湿化痰,止咳平喘。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射干10克、麻黄10克、细辛3克、紫菀10克、款冬花10克、法夏10克、干姜6克、大枣5枚、五味子6克、茯苓24克、陈皮10克。本方适用于寒痰阻肺哮证喘证咳嗽肺胀诸病。上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日1剂。
2.加减变化:如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10克;如哮证剧甚者,可服用紫金丹,每服米粒大5~10丸(不超过150毫克),临卧冷茶下,忌饮酒,连服5~7日,服药期间应该加密切观察有无反应,如需续服,宜停药数日后再用;着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喘而胸满,以痰湿蕴肺为主,去五味子大枣,加苍术6克、厚朴10克、莱菔子10克、白芥子10克;若久病脾虚,神倦加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若痰浊壅塞,胸阳不展,表现胸闷如室而痛,气短喘促,痰多,去麻黄细辛射干,加薤白10克、栝篓10克、枳实10克。
(二)外敷药物:本证患者如出现长期反复哮喘发作者,可在哮喘的缓解期间采用药物外敷,亦可在哮喘发作状态下,配合其他治法运用外敷。
1.用白芥子玄胡索各20克、甘遂细辛各10克,共为末,加麝香0.6克和匀,在夏季三伏中,分3次用姜汁调敷肺俞、膏盲、百劳等穴,约1~2小时去之。每10日敷1次。
2.鲜荆芥1斤、鲜曼陀罗花20克、蚯蚓20条,共捣烂,平摊于第1~第7胸椎,以热水袋熨30分钟。
3.白芥子60克、白芷轻粉各9克,共研为末,先用白凤仙花根熬浓汁擦背上至极热,再取上药末密调作饼,贴于背部第三胸椎下身柱穴。贴后一般局部皮肤起水泡,但连续贴用,以巩固疗效。可采取身柱与大椎穴轮流贴用,这样不致因皮肤起泡而擦破。如轮贴后均起水泡,则停止贴药2~3天,局部涂紫药水,盖以消毒纱布固定。在停药期间,辅以针灸治疗,可取肺俞风门太渊天突喘息等穴,等水泡愈后,再敷饼。
4.轻粉20克、蝉蜕30克、马兜铃30克、生五灵脂15克、生雌黄15克、杏仁15克、生白砒15克、淡豆豉30克、葶苈子20克、生姜自然汁适量。先将轻粉、生白砒分别研细,再将余药粉碎为末过筛,然后共同混合研匀,以生姜自然汁适量和药末调如膏状,取药膏如蚕豆大一粒,捏成圆饼形.每穴贴一个,盖以纱布,胶布固定,两天换药一次。
5.草乌南星白果各等量,姜调敷肺俞穴膻中穴。
(三)药物卷烟吸入白花曼陀罗干花0.3~1.5克,将花切丝,卷烟点燃吸入,喘止即停吸以防中毒
(四)饮食疗法
(1)茯苓苡米粥;苡米60克、茯苓粉15克,加水适量煮粥食用。老年脾虚湿盛者最宜。
(2)苏子粥苏子20克,捣碎如泥,加水煎成浓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冰糖适量煮为稀粥,趁热服用,早晚各1次。
(3)紫苏粥:先以粳米500克,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10~15克,稍煮即可,每日服2次。
(4)生姜粥:鲜生姜9克,切为姜米,大枣2枚,糯米150克,同煮为粥食用。
施治要点:
(一)治咳喘病以“痰”为主证。白痰质稀量多,咳爽者,以小青龙石膏汤化裁;咳甚加杏仁、炒苏子;喘甚加地龙僵蚕;胸膈满闷加三子养亲汤;黄白相兼痰用定喘汤。哮病是“伏痰”为患,治哮必先祛痰,祛痰首先宣肺达邪,使邪去痰消,哮症自平。常用麻黄止咳平喘,配用桂枝射干温肺化痰定喘理气厚朴。无论急性、慢性之喘,寒性、热性之哮,麻黄皆可用。
(二)若痰饮伏藏于肺,可使哮喘长期反复发作,并出现肺、脾、肾等脏气虚弱之候,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发时攻邪治标,去痰利气;平时应扶正治本,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反复发作,发时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攻邪;如寒热虚实错杂者,当兼以治之。
(三)用冬病夏治之法,可预防发作或使发作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药用炙麻黄、姜半夏、桂枝、炒白芍干姜细辛、五昧于、枯梗各10克,炒白芥子20克,研末,姜汁调药末推在直径3厘米的塑料落膜上或麝香虎骨膏的中心,用胶布固定在背俞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俞、膏盲俞、脾俞肺气肿肺俞心俞脾俞,均双穴。男性贴6小时,女性贴4小时,每隔10天日贴1次,即初伏、二伏、三伏各1次,共贴3次。
针灸:
哮喘针刺天突定喘内关列缺咳嗽孔最,痰多加丰隆,足三里,胸闷加膻中气海,多用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