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犯肺

( fengrefanfei )

别名: 上呼吸道感染 , 流行性感冒 , 急性支气管炎 , 慢性支气管炎 , 支气管扩张 , 肺炎 , 肺气肿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肺脓疡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中医

简介:
本证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表热实证,由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而成。病位在肺或肺卫。
病机:
本证为临床上常见的外感表热实证,由感风热之邪或风寒郁而化热而成。病位在肺或肺卫。风热犯表,热郁肌腠,而卫表失和;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或宣降失司,不能通畅水道,可表现感冒咳嗽咳血喘证水肿肺病(初起)等多种疾病
治疗:
治疗法则:  疏风清热,肃肺化痰,止咳平喘。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桑菊饮加味:桑叶10克、菊花10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桔梗6克、杏仁10克、芦根30克、甘草6克、前胡10克、牛蒡子10克。上药微煎,取汁300毫升,分2次温服,每日1~2剂。
2.加减变化:若肺热内盛加黄芩10克、知母10克;咽痛、声嘎配射干10克、赤芍10克、挂金灯10克;咳其痰多加杏仁10克、桑皮10克、冬瓜子30克、批把叶15克:胸痛,呼吸不利加瓜萎皮10克、郁金10克;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l5克、天花粉24克;夏令夹暑加滑石30克、甘草6克、鲜荷叶10克;若痰中带血,或鼻燥衄血,加丹皮10克、茅根30克、旱莲草10克、侧柏叶10克;肺热盛而无表证者,去薄荷桔梗,加黄芩10克、栀子10克;如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加银花10克、豆豉10克、竹叶6克;喘逆上气息粗,鼻煽,伴见身热恶风,可加麻黄10克、生石膏30克、黄芩10克、栗白皮10克;如发热恶寒咽喉红肿疼痛,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且来势迅速等风水泛滥之证,加麻黄10克、生石膏30克、泽泻10克、茯苓30克。
(二)外敷药物
1.芭蕉根500克、食盐30克,共捣烂,外敷中庭鸠尾巨阙三穴,药干后再换,直至体温恢复正常。适用于感冒高热。
2.大葱白125克、薄荷叶6克、黄酒125克,将大葱放碗内,加入温开水半茶杯捣汁,再将黄酒惋开,冲薄荷叶1~2分钟,倒出黄酒(薄荷叶不用),连同葱汁和匀。取毛巾蘸汁,擦两太阳、两肘窝、两手心、两腘窝、两脚心、尾闾骨两旁及前后肋骨间,擦时用力均匀,轻重适度。
3.淡豆豉连翘薄荷各等量混合粉碎过筛,先取药末20克,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二穴,覆以纱布,胶布固定,再取药末15克,填入神阙穴内,然后以冷水滴药上,周围以布或面糊圈住,以防滴水外溢,待药气入腹即愈。4.大黄20%、芒硝30%、井泥50%,调贴太阳穴,治外感高热、太阳头痛
(三)饮食疗法
(1)桑叶菊花饮桑叶菊花甘草各10克、混合后用滚水冲泡,代茶频服。
(2)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点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每天3~4次。高热烦渴者最适宜。
(3)杭菊糖茶:杭菊花30克,放茶壶内开水浸泡,加白糖适量,代茶频饮。宜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发热患者。
(4)蜜糖银花露银花30克,加水500毫升,煎汁去渣,冷却后加白蜂蜜30克,调匀,分3~4次服完。宜风热咳嗽咽痛
(5)桑杏饮:桑叶10克、杏仁沙参各5克、象贝3克、梨皮15克、冰糖10克,煎水代荼,此方常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及病后余热未清、干咳无痰等症。
施治要点:
(一)外感风热在临床上如感冒咳嗽属此证者为多,若投辛温解表之品,犹如抱薪救火,有以热助热之弊,唯宜选用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桑叶菊花辛凉解表药物桔梗杏仁之辛凉宣达之品,板蓝根马勃玄参清热解毒利咽方可奏效。
(二)组合辛凉解表这类方剂时,应当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轻重。既要重用清热解毒药物,消除致病之因,以免病重药轻,鞭长莫及;又要避免滥用苦寒药物,以防冰伏邪气,或虽热退身凉而功能难复,经久难愈。故治外感风热,总立辛扬宣散,清轻宣达,凉而不郁,体现治“上焦如羽”的配方制度。并且治疗本证发汗不宜太过(如西药解热镇痛剂),因风热之邪最易伤津,服药后以微出其汗为度,汗出过多重伤阴津而导致变证
(三)温热之邪,传变最速,邪在肺卫,应力求治愈,阻其深入。如病重热甚,日服剂量可加倍,3~4小时可服药1次,以达药足而除病邪。
(四)应结合病的不同而选用适当药物。若时行感冒,流行广泛,可用贯众10克、板蓝根12克、生甘草3克煎服,日一剂,以作预防。
针灸:
感冒取穴大椎合谷风池少商点刺出血,咽痛咽喉、扁桃体。中强刺激,捻针2~3分钟,留针30分钟。
咳嗽取入合谷大椎风门列缺天突,痰多加丰隆,气促定喘咳血尺泽孔最,一般用泻法。

“风热犯肺” 相关论述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风寒郁久化热,致肺气宣降失常,症见恶寒轻,发热重,咳嗽,咯痰黄稠,不易咳出,舌红脉浮数。或咽痛鼻流浊涕口干欲饮;重者气喘鼻煽,烦躁不安等。治宜疏风泄热辛凉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