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

( qiuxu )

定位: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颈痛; 呕吐; 反酸; 下肢 肌肉 萎缩 of the s; 疟疾; 外踝脚部肿胀; 胆囊炎; 胁痛; 发烧; 髋关节疼痛; 咳嗽; 黄疸; 冷颤; 腋下肿胀; 本经循行其它部位疼痛; ; 小腿抽筋.
功效:疏肝; 清肝利胆; 疏经通络; 定志安神.
针灸方法:针法: 0.3 - 0.8 寸 直刺.
灸法艾炷灸 1 - 3 壮或艾条灸 5 - 10 分钟.
备注:本经原穴.

“丘墟” 相关论述

[定位] 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解剖] 在趾短伸肌起点;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
[主治] 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生翳膜,中风偏瘫。
[配伍] 配昆仑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胁痛;配大敦阴市照海卒疝;配日月期门肝俞胆俞阳陵泉腕骨黄疸、胆道疾患。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 胆经原穴
[img]12-11-9.gif[alt]足少阳胆经穴[/alt][/img]


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原穴。在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腓浅神经分支和外踝动脉分支。主治胸胁满痛,颈项强,腋下肿,下肢痿疟疾脚气足跟痛,以及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

部位 在外踝之前下陷中.去侠溪五寸.
证治胸胁满.痛不得息.寒热生翳膜.头肿.久疟振寒痿厥.腰酸痛.髀枢中痛.转筋.足胫偏细小腹坚.卒疝
针灸 针入五分.灸三壮.
按∶丘墟乃足少阳胆经原穴.丘之大者曰墟.诗邶风.升彼墟也.读上声.有升高之义.胆六 穴至此.转而高升.故名丘墟

外踝下从前陷中骨缝中,去临泣三寸。又侠溪穴中量上外踝骨前五寸,足少阳所过为原。胆虚实皆拔之。《铜人》灸三壮。《素注》针五分,留七呼。
胸胁满痛不得息,久疟振寒腋下肿,痿厥坐不能起,髀枢中痛,生翳膜,腿胻酸,转筋卒疝小腹坚,寒热颈肿腰胯痛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