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

( piyangxu )

别名: 泄泄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痢疾 , 急慢性胃肠炎 , 胃脘痛 , 胃下垂 , 腹痛 , 慢性痢疾 , 痰饮 , 慢性肾炎 , 水肿

中医

简介:
本证常因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或过用凉药物;或久病失养等,致脾阳亏虚,运化及温煦无权而成。
病机:
本证常因饮食不节, 过食生冷或过用凉药物;或久病失养等,致脾阳亏虚,运化及温煦无权而成。其病位在脾,属虚证里寒证
治疗:
治疗法则:温中健脾。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小建中汤加减: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饴糖30克(兑服)、甘草10克。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2)实脾饮加减:茯苓15克、白术12克、大腹皮10克、干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朴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牛膝l0克。本方能温运脾阳,以利水湿。
(3)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甘草10克。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2.加减变化:脘腹冷痛,手足不温者,用基本方(1)加蜀椒6克、广木香10克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病。周身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小便短少,伴气短乏力者,用基本方(2)加黄芪15克、党参10先,补益小气。若呕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胀满者,用基本方(3)加厚朴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以理气温胃。
(二)外敷药物
1.暖脐膏(由沉香小茴香乳香肉桂麝香等组成),每次l张,微火化开,贴脐腹。功能温中散寒,暖脐止病,主治脾胃虚寒胃痛
2.鲜毛莨根洗净后切碎,加3%红糖共捣烂,装入青霉素瓶的橡皮盖内,敷贴胃俞肾俞两穴,至局部有灼感弃去。胃痛当时即可减轻或消失。
(三)饮食疗法
(1)良姜粥高良姜60克(切)、高梁米(成梗米)50克,先煮良姜取汁去滓,用汁煮米成粥,晨起作早餐食之。
(2)生白果仁2~3粒,研末,另取鸡蛋一个,开一小洞,将白果末塞入鸡蛋,以纸糊封于饭锅上蒸熟,每日吃鸡蛋1~2个。治妇女脾虚带下
(3)椒面羹川椒10克炒研末,白面100~150克(作面条),先煮面条,放入盐豉少许作羹,将熟入川椒面调匀,作正餐食之。
(4)新鲜(末发芽)马铃薯,洗净(不去皮)切碎,捣烂,用纱布包挤汁,每日早晨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适量,连服2~3周。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四)其它调护措施
内养功太极拳保健操等,可单独或与气功配合进行。
施治要点:
(一)脾阳虚衰多由脾气虚弱发展而来。脾阳虚必并脾气不足,因此,脾阳虚脾气虚常相互参见。故临床治疗用温中运脾之治时,常与健脾补气药如人参饴糖白术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二)脾阳虚引起的水肿病,原则上忌用峻下逐水之法。因为此法运用峻烈的泻下药物,使水湿从大便出,水肿虽一时消减,但亦伤正,且水肿常可复起,故忌用。只有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补脾益胃药物,方可使得脾气康复,水湿得以运化,中焦斡旋得力,水律湿浊各归其道,加之中阳日旺,虽不去泻水,而水湿自消。
针灸:
1.针刺:用补法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一次,取脾俞胃俞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久病体虚加关元
2.灸法:取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用艾条隔姜灸,每日一次。
3、耳针:交感、脾、神门、脾、胃、十二指肠。每次选2~3穴,隔日一次。
推拿:
1.腹部推拿:先在左上腹部用手掌作轻微按摩,节律中等。若上腹胀实,也可加震颤手法(用手指操作);然后围绕脐部,从右下腹选由下向上,从右而左,以掌推作环形揉按,同时有节律地施加压力。全部操作约20分钟,每日l、2次。
2.全身按摩:患者取坐位,两臂下垂,放松,或双手扶持背上,双肩部稍外展。术者立于患者后侧,先用拇指食指背部两侧,从上报到下腰部,约5~10分钟,使背部有热感为度;继之改用拇指尖推背部两侧脾俞胃俞或背部敏感区,每个穴位或敏感区推1分钟左右。然后患者改为仰卧位,用手掌顺时针揉腹部,再取上、中脘,用指推,指掐和指振法使之得气后,再轻揉腹部,如有气胀可加天枢关元气海等。最后取合谷足三里,用指掐、指振法使之得气

“脾阳虚” 相关论述

脾胃虚寒。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多见于胃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肿白带等。


病证名。又称脾胃虚寒。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治宜健脾温中,代表方剂理中汤

甲申春舍亲钟玄珠素患哮喘面目青白.体羸恶寒.冬剧夏愈.遇劳益甚.初服温剂.尚得痊可.辍药年余因郁复发.哮喘不休.唾血淡黄有沫余察其六脉浮滑缓弱.谓属阳虚.应六君主治.彼惑于众论.指为阴虚唾血.恪服清火滑润之剂.前症不减.幸喜鳏居元气尚实.第卧箸每厌肥甘.胃气不无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