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

( longya )

别名: 聋哑症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耳不能闻声、口不能言语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古代以耳不闻五声谓之聋,口不会言语谓之哑,因聋而丧失语言能力谓之聋哑
病因:
聋哑是因先天或后天疾病所致。
诊断:
聋哑症表现为双耳重度聋或全聋,双耳声响无反应、不会说话,但哭笑声音正常。少数有残余听力者可听到汽笛、放鞭炮等极大声响。既往对幼儿期的聋哑较难鉴定;随着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技术的应用,对幼儿听力障碍还可作出早期诊断。
针灸:
1.体针疗法:取耳区和少阳经穴为主。主穴取耳门听宫翳风瘈脉翳明;配穴取中渚外关曲池阳陵泉三阴交足三里。每次主穴2~3个,配穴2个,平补平泻,1次/日,10次为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2.头针疗法:取晕听区,1次/日,10次1疗程。疗程间歇3~5天。
3.挑提法:取翳风听会听宫。挑提前在穴位处作常规消毒,
并在皮下注射0.5%普鲁卡因1ml(先皮试)。然后用粗针,以每分钟90次左右的频率挑提200~300下。1穴/次,1次/日,双侧交替进行,30天1疗程,疗程间歇1周。
4.水针疗法:取听宫翳风完骨瘈脉等穴,每次两侧各选1穴,进针0.5~l寸至有酸胀感时注入药液。药物用维生素b1、b12,0.2~0.5ml/穴,或654-2每穴5mg,或丹参注射液0.2~0.5m1/穴。

西医

简介:
聋哑症是指幼儿学语前双侧重度耳聋并因耳聋造成的语言障碍。"哑"实际上是聋的结果,有人称之为语前聋,以便与已具语言功能的双耳重度耳聋--语后聋相区别。由于接受语言信息的听觉功能严重减退和失真,患者仿效的发音必然"走调",其本人的语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他所听到的畸变语言。耳聋愈严重,语调愈失真。即使是语后聋,久之语调记忆下降,发音也会走样。
病因:
聋哑症就是因聋而哑,语言发声器官的中枢和周围部分均完好无缺。按患病的时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以后者多见,约占总数的80%。先天性聋哑其病因较复杂,可与遗传因素有关,具有家族性,还和近血统婚姻有关,近亲婚姻者其子女发生聋哑者也较高。母体在妊娠期的感染性疾病可影响胎儿内耳发育,特别在妊娠头三个月内,母体患有风疹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感染。妊娠时的其他疾病糖尿病妊娠中毒症等也可影响胎儿内耳发育。也有不少先天性聋哑是由于母体在妊娠期过多应用某些耳毒性药物发生药物中毒而引起。此外也可见于围产期异常如早产、低体重核黄疸、缺氧窒息、产伤等。后天性聋哑是指出生后致聋而变为聋哑者。主要原因是各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慢性传染病,其次是药物中毒。据国内调查,在聋哑学生中,由急性传染病致聋的约占聋哑儿62%。致聋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感冒风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等。其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占第一位,麻疹次之,再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随着新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耳药物中毒者也不少见,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水扬酸盐类、奎宁、氯奎、速尿、利尿酸等。此外也有因中耳炎等中耳病变及颅脑外伤聋哑者。
发病机理:
聋哑多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致婴幼儿时期丧失听力,不能学习语言而成,但语言器官的发育一般正常。先天性因素如遗传、近亲婚配,胎儿期母体感受流感风疹等或母体使用了耳毒性药物,或因难产早产、胎儿窒息、子痫等影响新生儿听力。后天因素指婴幼儿期的获得性耳聋,如急性热病,原因不明的发热,或使用耳毒性药物等而发生耳聋并因聋致哑。
诊断依据:
语言的发育从新生儿就已开始,最初表现为内心语言,一周岁以内表现为呀呀学语、婴语、模仿言语,二周岁就能作两个词的发音。此时如仍不能说清晰的词就应作检查。决不能因幼儿诊断较困难持待患儿长大以后再说的态度,聋儿康复要抓早,首先诊断应早。聋哑儿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吏和全面系统的检查。
病史:
应详细询问有关可能发生聋哑的高危因素,如耳聋家族史、父母近亲婚配、母妊娠期病毒感染或耳毒性药物接触史,以及患有其他代谢或内分泌疾病史,并应除外先天性梅毒。有无围产期异常,如早产、低体重核黄疸、缺氧窒息等。生后有无传染病史及耳毒性药物应甲史。此外应了解患儿生后对声音反应和言语发育情况。
体征:
临床表现:耳聋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对声响无反应,如婴幼儿睡眠时呼之不醒,对背后的卢响无表情等,有的仅可闻及雷鸣、放炮声或汽笛声等,不会说话,但哭笑声正常。

1.双侧严重耳聋,听不见一般声音,对声响无反应,或留有残余听力,可听见雷鸣、汽笛、放炮等声音。
2.不会说话,但哭笑声正常。
3.先天性者,自出生后即对声音无反应。多有父母近亲婚配史、母亲妊娠三个月时患风疹其他传染病、母亲妊娠时接受耳毒性药物治疗,或有出生时使用产钳损伤头颅等病史。
4.后天性者,在学习说话过程中,因患急性传染病或使用耳毒性药物,病愈后出现听力及原有言语能力丧失,但可有残余听力。
5.耳鼻咽喉科一般检查多属正常。若有耳病,亦与听力损失不符。
6.突然声响刺激、声音-刺痛条件反射试验、电耳蜗反应测试等,可判断有无残余听力。
体检:
3.全面耳科及体格检查:应注意有无中耳病变如中耳炎;外中耳、颅面或其他系统畸形,以及有无智力发育障碍。几乎所有聋哑儿外耳道、鼓膜均属正常。4.听力检查:以确定耳聋的性质、程度,有无可用的残余听力。几乎全部聋哑儿均为感音神经性聋,多有残余听力,有残余听力者约占聋哑儿45.37%~82.5%,特别是在中、低频区。临床上语言区听力损失小于80db者定为有使用价值的残余听力,大于80db者定为无使用价值的残余听力。听力检查常用方法如下。(1)呼喊和击掌法:检查者在聋儿背后呼喊或击掌,以粗略估计有无残余听力,但准确性差。(2)纯音听力计检查:可用于能合作的学龄儿童,但容易受到受检者主观条件的影响。对幼儿可用行为测听检查。(3)声导抗检查:可判断中耳病变引起的传导性聋,并可根据声反射预估听敏度。(4)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是一项较为准确的客观听力检查。对确定患儿有无残余听力大有帮助。但由于聋儿高频区听力多丧失,故abr未引出反应者,可进一步用滤波短声(短音)行40hz相关电位或慢顶电位(svp)测试,以了解是否存在中低频残余听力。
治疗:
对聋哑儿应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正常儿童二至六岁是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至六岁大脑发育已接近成人的80%,语言发育接近完善。聋哑儿如三岁前开始进行听力语言训练,绝大多数智力健全的聋儿都能在他们学龄前获得语言能力。实践证明,至迟到五、六岁开始训练多数人都能取得成功,如果错过时机,年龄越大效果越差,甚至完全不能成功。1.提高听力:中耳病变致聋者(如中耳炎、中耳畸形),应积极治疗中耳病变,以提高听力。2.配戴助听器进行听觉语言训练。听力是言语发育的首要条件,助听器是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通过它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其残余听力,配合其它感觉器官以训练发声或讲话能力。语言的发育从新生儿就已经开始,出生后的啼哭是他与成人交往的主要方式,属于一种生理反射,是建立言语能力的基础。至一周岁,小儿已逐步知道了解周围生活环境,开始"咿呀学语",所发生的喃喃声,不含词意,但为多音节,是表达言语节律的基础。一岁至二岁进入模仿期,小儿开始模仿周围环境的声响,学会简单而有含意的话语,如"爸爸"、"妈妈"等。二岁至五岁是言语能力的发展期,小儿不断增加有含意的话语,也学会表达一些抽象概念和复杂的言语成分。到五岁时,小儿言语能力已有较高水平,可运用较复杂的词和名表达思维,与人交往。听觉语言训练应按照语言发育过程逐步训练。训练应从学龄前开始,尽早应用各种有声玩具和乐器,唤醒幼儿的听觉,发展粗略的辨声能力。然后用清晰的声音,面对聋儿长期耐心地逐声逐字的教其发音讲话,借助镜子矫正口形,触摸家长或老师的面颊、喉部、腹部等体会发声强弱、高低的关系。此外,还要尽量使聋童生活于正常语言环境中,避免手势语,以增加语占训练的效果。wedenberg经过实验和对照观察,作出以下促使听觉语言训练成功的总结:①早期发现耳聋并早期采取有效地康复训练措施。②语言信号的响度要足够大。③康复训练的计划要系统而有力。④让患儿与正常听力的儿童或人群进行自由交谈。3.对无残余听力的聋儿,只有采用口语(唇读)和手势语教育,使之了解语言与学习说话,用以表达感情、交换信息而进入正常社交生活。4.对少数语后全聋的患者,可用电子耳蜗,使之能听到背景声,有助于唇读训练。

“聋哑” 相关论述

聋哑是一种丧失听觉和说话能力的病症,其原因很多,临床上将聋哑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聋哑多因母体孕期用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或患风疹其他传染病,使胎儿受邪毒或药毒的侵袭,以及分娩时,因产程过长,用产钳助产而伤及耳窍等,均可导致生而为聋,由聋而哑,即为先天性聋哑。后天性聋哑,主要在婴幼儿发育尚未完全时,因病使用了耳毒性药物,损伤耳窍,破坏听力,虽啼哭有声,但因不能学习语言而成哑症。临床所见聋哑,多是以聋为主,因聋致哑。后天性聋哑比先天性聋哑病例为多。
按婴幼儿的正常发育,3个月婴儿,即应有闻声转头反应,4~5个月时,有闻声瞬眼反应,若无反应,即可能是聋哑。若年龄稍大,耳聋而不能言语者,则多为本病。
(一)起居调养法
聋哑病人应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及稳定的情绪。应在医务人员、聋哑学校教师及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发音及语言训练。训练原则是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发音有困难者,应配合针灸治疗。
(二)针灸调养法
针灸治疗聋哑症,必须先从治聋开始,待听力局部恢复后,聋哑兼治,并配合听力及语言训练。
1.针刺法
治聋取穴:听宫听会翳风外关阳陵肾俞太溪
治哑取穴:哑奇、廉泉天突哑门颊车合谷三阴交
配穴:体弱配足三里脾俞气虚膻中气海;智力迟钝取百会大椎心俞
操作时宜多捻转,少提插。留针时可加用电针仪。针灸对尚有残存听力且病程短的后天性聋哑疗效较好。对先天性聋哑,或全聋且哑病程长的,疗效较差。
2.穴位注射法
选用维生素b1注射液,当归注射液在针刺治疗的穴位中,选3~4个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每日1次,穴位可交替选用。
3.梅花针叩击法
梅花针间歇地轻轻叩击耳周、咽和夹脊等部位。每日晨起叩击。
(三)其他调养法
对有残余听力者,可利用助听器或扩音器等方法,以提高其听力,学习讲话。对听力完全丧失者,除语言训练,提高听中枢对语言的分析和理解力外,可利用电子技术安置电子耳蜗。经过短期练习和结合唇读,可以正确分辨出30%左右的测验词句。

耳不闻声兼口不能语,称为聋哑,因系耳聋,妨碍语言学习而造成不会讲话,故先聋而后哑,并非真正的“哑”,病人的发音器官一般无异常,哭声响亮,一如常人。先天性聋见于发育异常如中耳、内耳畸形;后天性聋由于学语期或学语期以前,因药物中毒传染病等各种因素使双耳重度耳聋或全聋。有的患儿虽已学会部分语言,聋后不能巩固和发展已学会的语言仍可致“聋哑”。
有一定残余听力的聋哑患者,可试佩戴助听器,并给予适当的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配合唇读,可望获得一定的交谈能力。全聋(骨导听力损失100分贝以上)病人通过安装电子耳蜗可望回到有声世界。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多导程控电子耳蜗已能使部分全聋病人达到能独立接听电话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