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

( Hǎi Zhē )

别名: , , 海 , 海折 , , 海蜇皮 , 海蜇头 , 石镜 , 水母 , 蜡 , 樗蒲鱼 , 水母鲜

海蜇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清热平肝;化痰;润肠。主肺热咳嗽;痰热哮喘食积痞胀大便燥结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性味:
味咸;性平
归经:
肝;肾;肺经
各家论述:
1.《归砚录》:海zha,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症瘕、胀满、便秘滞下、疸等病,皆可量用。虽宜下之证而体质柔脆,不能率投硝、黄者,余既重用海zha.随机佐以、朴之类,无不默收敏效。凡水乡农人,多患脚气,俗名大脚风,又名沙木tui。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殊,治之辄无效,此因伤络瘀凝,气亦阻风湿热杂合之邪,袭人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而渐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葱白杵烂,和蜜罨胯核痛处,浓煎海蜇地栗二物(无地栗时以莱菔代),俟海蜇化尽,取汤得当归龙荟丸三钱,俾即消散为妙。若已成者,以川黄柏一斤,酒炒研末,海蜇一斤,勿漂。煎烊,加葱须自然调和匀,泛丸如绿豆大,茅根汤日送三钱,外用杉木刨花煎浓汤入朴硝一两频洗,日以蓝布浸盐卤(湿敷)。善清湿热,散风毒,凡洗鹅掌风脚气并良也。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
2.《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列、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3.《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4.《本草求原》:安胎
5.《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症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
用药禁忌:
“忌白糖同淹,则(虫宅)随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脾胃寒弱勿食。”
药理作用:
海蜇头洗净,加微热使之溶成 lg/lml的原液,灌注离体赡赊心脏,能减弱心肌收缩力;阿托品可对抗之,毒扁豆碱则可一定程度加强之,故似有乙醚胆碱样作用。同法制作的海蟹煎液,以0.8-1.0ml/kg静脉注射于麻醉兔,可以降低血压,并使小肠容积增加(舒张血管),肾容积缩小(可能由于肾缺血)。以此煎液灌注于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后,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上用雪羹汤(海蜇荸荠合剂)治疗各期高血压,疗效满意及进步者达82.6%,可长期服用而无毒性与副作用,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
化学成分:
海蜇每100g含水分65g,蛋白质12.3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g,灰分18.7g,钙182mg,磷微量,铁9.5mg,硫胺素(thiamine)0.01mg,核黄素(ribofoavine)0.04mg,尼克酸(nicotinic acid)0.2mg。每1kg干海蜇含碘1320μg。新捞获的海蜇,含水极多,固体物很少。例如一种海蜇.含水分98.95%,只含有机物1.004%,灰分0.04%。海蛰还含有胆碱(choline)。
附方:
①治痞:大荸荠一百个,海蜇一斤,皮硝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个).加至十个止。(《同寿录》)②治小儿一切滞:荸荠与海蛰同煮,去蜇食荠。(《纲目拾遗》)③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海蜇一两,荸荠四彼。煎汤服。 (《古方选注雪羹汤)
炮制:
“漂去石灰矾性用”。现行,取海蜇清水浸泡2-3d,每日换水,等漂淡后,捞出,切碎,干燥。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块状,半透明,被有许多棕色毛须状物,各口腕又有分枝,则重叠褶皱表面黄色乳白色、淡黄色或红褐色,有的具黄褐色斑点。质脆。气腥,味咸。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河口附近及海湾内。
资源分布:1.以东南沿海产量最大。8-9月间常成群浮游于海面,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有时在海面成片出现,也可漂到外海。 2.本种属热带性水母类,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自汕头至雷州半岛及广西的涠洲岛一事海域分面较密,闽南也有少量分布。每年“雨水前后于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等地即能见到幼体,群体数量很大,生长迅速,至“立夏”已可长至成体。
原形态:
1.海蜇海蜇生活时通常为淡蓝色至青蓝色。伞呈半球形,直径一般为25-45cm,最大可达50cm左右。伞体厚边缘渐薄。外伞表面光滑,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位于主辐和间辐的末端各制间,伞缘的每1/8有缘瓣14-20个。内伞有很发达的呈同心圆的环肌。在4个间辐处各有1个马蹄形的生殖腺,其下腔各有1个小的疣状突起,与4个口柱交互排列,向中央汇合至呈棱柱形腕盘,由此向外伸出8对左右侧扁的肩板,每板上具40-50条丝状物。肩板向下有8个翼状的口腕,每个口腕上有150-180条丝状物和30-35条棒状物,腕翼边缘的皱褶上有许多吸口。内伞中央胃腔有16条辐管,即主辐、间辐各4条,从辐8条,通过在其内、外侧的分枝(仅从辐管在内侧不分枝)彼此相连,构成网状,并都伸到伞缘。从胃腔底部的主辐位置伸出4条辐管,各自分叉向下伸到8个口腕,并经多次分枝进入吸口与外界相通。口腕附属器乳白色,或半透明状,有时口腕及肩板呈红褐色,吸口褐色。生殖腺黄色。但雄性个体的色泽比雌性个体的颜色略淡。生长于河口附近的海湾内。我国北起辽宁南至福建均有分布。以东南沿海产量最大。8-9月间常常成群浮游于海面,以硅藻和桡足类动物等为食。有时在海面成片出现 ,也可漂到外海。 2.黄斑海蜇,成体一般为乳白色,外伞表面具黄褐色斑点。伞径达21-45cm,最大可达54cm左右,伞中央胶质厚,边缘渐薄。外伞表面粗糙,具众多小而尖锥形的黄褐色突起(这是与前种的显着区别)。伞缘每1/8有8个长椭圆形缘瓣。内伞4个间辐处各有1个生死腺,其下腔生殖乳突很大,呈卵圆形,表面具尖刺状突起。口腕8个,三翼型,具多数短棒状附属物,其末端膨大呈球状。腕端及腕上附属物呈黄褐色,口腕及生殖腺皱褶呈乳黄白色。本种属热带性水母类,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沿海,自汕头到雷州半岛及广西的涠洲岛一带海域分布较密,闽南也有少量分布。每年“雨水前后于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等地即能见到幼体,群体数量很大,生长迅速,至“立夏”已可长至成体。
来源:
药材基源:为根口水母科动物及黄斑海蜇的口腕部。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opilema esculenta kishinouye
采收和储藏:8-10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上,可用网捕捞。捕得后,将口腕部加工成“海蜇头”。鲜海蜇头可首先用清水浸漂,经常换水,除去咸味和沙子,切碎。腌制海蜇头大体分为四个步骤:①将矾:将海蜇头放置5h,让其尽量渗出血污,然后以每100kg 撒矾粉6.5kg的比例,加入适量海水搅拌使矾度均匀,保证质量。②二矾:将初矾海黄头取出沥水1-2h,以每100kg加盐矾混合物[100:(2.5-3)]12-14kg腌制。先在桶底撒盐矾混合物少许,然后逐层(每层约20cm厚)腌制。每层皆放盐矾混合物,腌满后顶层加放食盐,经5-6d后即成二矾制品。③三矾:将二矾海蜇头提出沥水1h,按每100kg加盐矾混合物[100:(1- 1.5)]12-14kg腌制方法与二矾工序相同,经6d后即成三矾制品。④提干:将三矾海蜇头从桶中取出,堆放在清洁地面上,堆高1.5m,沥卤1星期,中间由上而下翻转1次,使所含卤水很快沥干,即为腌制成品。
出处:
出自《食物本草会纂》1.《纲目》:水母,割取之,漫以石灰、矾水,去其血汁,其色遂白。其最厚者,调之蛀头,味更胜。生熟皆可食,茄柴灰和盐水淹之,良。
2.《本草求真》:海zha,忌白糖,同淹则zha随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

海蜇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化痰热,散结,降压。主治肺热咳嗽痰多,热病痰多神昏中风痰涎壅盛,原发性高血压瘰疬丹毒
用法用量:
1~2两。
性味:
咸,平。
药理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海蜇注射剂能降低兔血压,并可使兔的体表(耳廓)血管及蛙的周身血管表现舒张。
附方:
高血压海蜇4两,荸荠1.2斤,水煎服,日服2次。
生境分布:
沿海各地。
来源:
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根口水母海蜇海蜇rhopilema esculenta kish.,以全体入药。
海蜇r. hispida,亦同供药用。

海蜇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清热,化痰,消,润肠。治痰嗽哮喘痞积胀满,大便燥结脚肿痰核
①《本草拾遗》:"主生气及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汤火(伤)。"
②《医林纂要》:"补心益肺,滋阴化痰,去结核,行邪湿,解渴醒酒,止嗽除烦。"
③《本草求原》:"安胎。"
④《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消痰,行瘀,杀虫止痛,开胃润肠,治哮喘疳黄症瘕泻痢崩中带浊,丹毒癫痫痞胀脚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以姜、醋拌食。
性味:
咸,平。
①《本草拾遗》:"味咸,无毒。"
②《纲目》:"咸,温。"
③《医林纂要》:"咸,平,滑。"
归经:
本草求真》:"入肝、肾。"
各家论述:
归砚录》:"海蜇,妙药也。宣气化瘀,消痰行食而不伤正气。以经盐、矾所制,入煎剂虽漂净,而软坚开结之勋,则固在也。故哮喘胸痞腹痛症瘕、胀满、便秘滞下、疸等病,皆可量用。虽宜下之症而体质柔脆,不能率投硝、黄者,余辄重用海蜇,随机佐以枳、朴之类,无不默收敏效。""凡水乡农人,多患脚气,俗名大脚风,又名沙木髅。一肿不消,与寻常脚气发过肿消者迥殊,治之辄无效,此因伤络瘀凝,气亦阻风湿热杂合之邪,袭入而不能出也。故病起必胯间结核而痛,憎寒发热,而渐以下行至足。初起宜亟用葱白杵烂,和蜜罨胯核痛处,浓煎海蜇地栗二物(无地栗时以莱菔代),俟海蜇化尽,取汤吞当归龙荟丸三钱,俾即消散为妙。若已成者,以川黄柏一斤,酒炒研末,海蜇一斤,勿漂,煎烊,加葱须自然汁和匀,泛丸如绿豆大,茅根汤日送三钱,外用杉木刨花煎浓汤入朴硝一两频洗,日以蓝布浸盐卤(湿敷)。善清湿热,散风毒,凡洗鹅掌风脚气并良也。忌一切辛热发物,尤忌蚕蛹。"
用药禁忌:
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
药理作用:
海蜇头洗净,加微热使之溶成1克/1毫升的原液,灌注离体蟾蜍心脏,能减弱心肌收缩力;阿托品可对抗之,毒扁豆碱则可一定程度加强之,故似有乙酰胆碱样作用。同法制作的海蜇煎液,以0.8~1.0毫升/公斤静脉注射于麻醉兔,可以降低血压,并使小肠容积增加(舒张血管),肾容积缩小(可能由于肾缺血)。以此煎液灌注于兔耳血管及蛙全身血管后,亦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临床上用雪羹汤(海蜇荸荠合剂)治疗各期高血压,疗效满意及进步者达82.6%,可长期服用而无毒性与副作用,对早期患者更为适合。
化学成分:
海蜇每100克含水分65克,蛋白质12.3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4克,灰分18.7克,钙182毫克,磷微量,铁9.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2毫克。每公斤干海蜇含碘1320微克。
新捞获的海蜇,含水极多,固体物很少。例如一种海蜇,含水分98.95%,只含有机物1.004%,灰分0.04%。海蜇还含有胆碱。
附方:
①治痞:大荸荠一百个,海蜇一斤,皮硝四两,烧酒三斤。共浸七日后,每早吃四钱(个),加至十个止。(《同寿录》)
②治小儿一切滞:荸荠海蜇同煮,去蜇食荠。(《纲目拾遗》)
③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海蜇一两,荸荠四枚。煎汤服。(《古方选注雪羹汤)
炮制:
清水内浸漂,经常换水,除净咸味及砂子,切碎用。
生境分布:
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地。
原形态:
体呈淡蓝色,分为伞部和口腕两部。伞体厚而高,形如半球状。直径通常为25~30厘米,大者可达50厘米。伞缘有8个缺刻,内各有感觉器1个。各感觉器间具缘瓣20个,口腕8个,各自分歧,其上方有8对褶皱的肩板。各口腕和肩板边缘上有许多长的附属器,每个口腕末端各有一棒状附肢,内通管道。生殖腺4个,马蹄形,位于间幅。在生殖腺下腔,各有1个小形的胶质突起。伞部内面的内伞上有很发达的同心圆环肌,可看到网状的消化循环系。
生长于河口附近和泥质海底的海水中。8~9月间常成群浮游于海面。
来源:
海蜇科动物海蜇口腕部。8~9月间,海蜇常成群浮游于海面,有时被冲击而搁浅在海滩上。捕捞时,先用长标刺穿其伞体,然后用网捕获。捕得后用石灰明矾浸制,再榨去其体中水分,洗净,盐溃,一般伞部和口腕部分开加工,口腕部俗称"海蜇头",伞部俗称"海蜇皮"。
出处:
食物本草会纂

“海蜇” 相关论述

主要原料:荸荠60克,海蜇头60克。
制作方法:先将海蜇头漂洗去咸味,再与荸荠同煮。亦可将蜇头、荸荠取出蘸酱油食用。
效用说明:清热泻火,益阴生津。适宜于上焦火炎而致耳鸣耳聋、耳部胀疼,心烦胸热、厌食不饥等症。

海蜇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加工制品,分为海蜇皮海蜇头,是有名的下酒海味,滑爽、崩脆。据分析,海蜇中含有蛋白质、糖类、钙、铁、维生素b[xb]1[/xb]、b[xb]2[/xb]、尼克酸,还含有丰富的碘及胆碱。每百克干海蜇含碘达132微克。海蜇性平,味咸,具有清热、降压、化痰、消、润肠、安胎等功能。据药理研究发现,海蜇具有类似乙酰胆碱的作用,因此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另外,由于它含有丰富的甘露多糖等胶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也有一定的功效。海蜇皮味咸涩,性温,能化痰、消、祛风、除湿,治痞块白带风湿无名肿毒等。
【应用实例】
1.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海蜇大枣各500克,红糖250克,3味放在铁锅里共煎,煎成糊状,装瓶备用,每次取一些,温开水送服,每日早、晚各1次。
2.高血压:用海蜇120克,漂净,荸荠360克洗净连皮用。用水1000毫升,煎至250毫升左右,空腹顿服或分2次服,荸荠吃否均可。
3.慢性气管炎:陈海蜇120克(开水洗去盐味),荸荠120克(无荸荠萝卜代,连皮切片),放砂锅内煮汤3杯,频频饮服。
4.小便不利:陈海蜇120克,荸荠10个,煎汤服。
5.便秘海蜇50克,荸荠4枚,煎汤服用。
6.乳汁不下:鲜海蜇切碎,煮熟服1碗,日1次。
7.哮喘海蜇皮、鲜猪血各120克,炖服。
8.小儿滞:海蜇荸荠同煎,除去海蜇,只吃荸荠

【基原】为海蜇科动物海蜇的口腕部。
【异名】水母
性味归经】咸,平。入肝、肾经
【功效】化痰软坚,平肝解毒,止咳,降压,养阴,消疡。
【应用】
1.痰饮咳嗽肝阳上亢海蜇皮(漂净)30g,鲜荸荠120g,煮服,兼治淋巴结核。(《古方选注》)
2.高血压海蜇120g漂净,荸荠360g洗净,用水1000m1煮至250m1,空腹服,亦可饭后服,待血压降至正常,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后,可减少服次。
3.急慢性气管炎肺脓疡支气管扩张,痰多咳嗽:陈海蜇120g(开水洗去盐味),荸荠120g(无荸荠萝卜代,连皮切片),放砂锅内煮汤三杯,频频饮服。(《饮食治疗指南》)
4.阴虚久咳:陈海蜇(洗去盐味),冰糖拌蒸食,极效。(《饮食治疗指南》)
5.溃疡病海蜇大枣各250g,红糖250g,浓煎成膏。每日二次,每次一匙。
【使用注意】
本草求原》:“脾胃寒弱,勿食。”食用海蜇应忌一切辛热发物。
【现代研究】
除含一般营养成分外,尚含有烟酸、碘、胆碱等。有降压、扩张血管及
乙酰胆碱样作用。
【按语】
海蜇消痰食而不伤正,滋阴血而不留邪,外用有解毒消肿之功。浙江东部沿海常用以湿敷下肢肿毒。《古方选注》记述雪羹汤,以海蜇50g,荸荠4枚,煮汤服,治阴虚痰热大便燥结等症,临床验之有效。有崩中带浊、脚气者食之亦宜。《随息居饮食谱》记:“陈久愈佳。”
【参考文献】
1.《本草求原》:“安胎。”
2.《本草求真》:“海蜇,忌白糖,同淹则蜇随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

海蜇空肠动物,通体透明或半透明,伞盖下有许多触须,其上有密集的刺丝囊,内含毒液。当触须触及人体及皮肤时,即可刺入皮肤并放出毒汁,使人体中毒
一、主症
局部有触电样刺痛、麻木瘙痒及烧灼感,经4~6小时出现线状红斑、丘疹、风团、水疱瘀斑。全身有肌肉痛、乏力、胸闷气短、心慌、气促、低烧、口渴、出冷汗等;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咯血痰,抢救不及时,可死于肺水肿及过敏性休克
二、急救
1.局部涂碱性溶液或1%氨水并冷敷患处,也可用1%碳酸氢钠液、明矾水冷敷。
2.口服抗过敏药物,如非那根25mg/次,或扑尔敏4mg/次,或苯海拉明25mg/次。
3.静脉点滴1%葡萄糖酸钙液10ml,或地塞米松5~10mg 。
4.血压下降时,肌肉注射肾上腺素0.5~1ml 。
5.呼吸困难时,取半坐卧,清理口鼻内异物,吸氧。
三、预防
1.海上作业者要带防护工具,不要直接接触海蜇
2.禁止在浴场外游泳、玩水。夜间更不应去。
3.在游泳时或在船上、岸上发现海蜇,绝不能用手肢接触、捞取或戏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