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间质性肿瘤

( shuluanguanjianzhixingzhongliu )

别名: 癥瘕

中医

简介:
癥瘕是指腹内有结块,并伴有或满、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女性发病常见于下腹部。
病机:
本病的发生或因七情内伤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滞于小腹;或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风寒乘虚侵入,凝滞气血;或因房室不节,余血未尽,精血相搏,瘀血停滞;或化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等而致日久而成
诊断:
本病在辨证时,要注意分辨疾病的性质、虚实及良恶。若癥瘕发病缓慢,推之活动,表面光滑,精神如常,面色有光泽者,多为良性病证;癥瘕增长迅速,按之不动,或伴有崩漏,或五色带下,形瘦面暗,或腹痛难忍者,多为恶证。本病不能以病程长久来辨虚实,因本病恶性者早期即可出现全身羸弱等虚证表现。
1.气滞血瘀
主证小腹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小腹胀满,或疼痛拒按月经或多或少,血色紫暗有块,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边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分析:情志不畅,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故小腹积块,推之可移;肝脉布两胁循少腹肝气郁滞则小腹胀满或疼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肝疏泄失常,血海蓄溢无度故月经不调;气郁不宣放心烦易怒;经血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均为气滞血瘀之征。本证型多为良性肿瘤所见。
2. 气虚血瘀
主证形体消瘦,气短乏力,倦怠自汗,面色无华,小腹积块,固定不移,月经或多者如崩或漏下不止,或带下量多如水,色黄有臭味,或小腹疼痛难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分析:本证型多见于输卵管肉瘤七情内伤或外邪内侵损伤正气正气虚弱,五脏受损,脾虚不能运化精微达四肢百骸,故见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面色无华;肺气虚则气短懒言,自汗脾气虚统摄无力故月经或量多如崩,或漏下不止;无力帅血,血行迟滞而瘀阻,而成块故小腹积块,固定不移;脾虚湿胜故带下量多如水,湿郁化热故色黄有臭味。病程日久,瘀血加重,气机不畅故小腹疼痛难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为气虚血瘀之象。
3. 气血两虚
主证形体羸弱,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逆冷,皮肤干燥,头晕眼花,心悸怔忡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食欲减退,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
分析:本证型多见于恶性肿瘤的晚期及术后的病人。癥瘕日久,耗气伤津血虚精枯,气血大衰,故形体羸弱;血虚不能上荣故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心失所养故心悸征忡;气血不能荣养肌肤及四肢百骸故皮肤干燥,手足逆冷,四肢无力,精神萎靡;脾胃虚弱则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象。
治疗:
 癥瘕的治疗原则不外乎攻邪和扶正。如偏气滞结块不坚而活动者,以理气行滞为主,佐以活血化瘀,血瘀而结块坚者,以活血消为主,佐以行气;湿瘀化热,应清热除湿,解毒散结;若正气虚衰或久病耗气伤血,又需先扶正,正气恢复后再行攻补兼施。而对本病的治疗则应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再配合应用化疗和/或放疗,同时可按上述中医治疗原则辨证施治,即巩固手术效果,又减轻化疗和放疗的副反应,增强患者体质而延长生存期。
一、辨证选方
1.气滞血瘀治法:行气散结,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5g,枳壳15g,丹参30g,川芎15g,桃仁10g,赤芍20g,当归15g,红花10g,生地10g。偏气滞者加青皮20g,香附20g;若有小腹胀痛者加川楝子20g,元胡20g;积块可触及者加甲珠20g,海藻30g,昆布30g,白花蛇舌草20g。
2.气虚血瘀 治法:补气行血。
 方药:补阳还五场加减。黄芪5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气虚重者加红参20g,白术20g;带下量多有臭味者加茯苓20g,薏米15g,苍术15g,黄柏10g;月经量多或漏下不止者加茜草 25g,乌贼骨 25g,龙骨 20g,牡蛎 20g;小腹胀者加川楝20g,元胡 20g,灵脂 10g,没药10g;畏寒股冷者加制附子10g,肉桂10g。   3.气血两虚 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味。红参20g,白术25g,茯苓20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熟地20g,甘草10g。气虚重者加黄芪30g,山药20g,升麻10g;偏血虚者加阿胶15g,首乌20g;兼阴虚者加枸杞子20g,女贞子20g,山萸肉20g;兼阳虚者加仙灵脾20g,菟丝子25g,杜仲20g,巴戟20g。
中药:
1.大黄zhe虫丸: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清热凉血之功效,适用于气滞血瘀,兼有热毒癥瘕。每丸重3g,每日2次,每次服1~2丸。 
2.人参鳖甲煎丸: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养阴扶正之功效,适用于痰瘀互结兼阴虚内热癥瘕。每丸重3g,每次服2~3丸,每日服3次。
3.西黄丸:本方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痰瘀互结,疼痛较剧的各种癌症。每丸重3g,每次服1丸,每日服2次。

西医

简介:
输卵管间质性肿瘤较为少见,有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中有良性结缔组织肿瘤血管瘤、淋巴管、纤维瘤、软骨瘤骨瘤、神经膜等、恶性肿瘤亦称为输卵管肉瘤,较罕见。与输卵管癌之比为1:25。 输卵管肉瘤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世输卵管肉瘤起源于输卵管粘膜或输卵管肌壁,但常见到的已是病变晚期。继发性输卵管肉瘤是由原发于卵巢的肉瘤转移而来,比原发性输卵管肉瘤更为少见。
病理:
恶性肿瘤:输卵管的伞端可以开放或闭塞,形成多发性结节状,管腔被灰白色或灰褐色弥漫性或息肉状、蕈状、乳头状或菜花状织织所充满,一般质较软,如伞端闭塞、则扩大的输卵管内也可含有大量积液。镜下检查分为梭形细胞肉瘤与圆形细胞肉瘤
诊断依据:
输卵管肉瘤在手术前诊断很困难。凡排除子宫所引起的不规则阴道流血或排液,而附件区发现肿块,且增长迅速,较早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状态,血沉快,而患者无附件炎、发烧、白细胞增多等表现,应考虑到此病的可能性。
体征:
一、良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由于一般无不适感,故不引起患者注意。个别因输卵管发生炎症或出现扭转,或肿瘤生长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被发现。
二、恶性肿瘤: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妇女。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阴道持续或间歇性流黄水样分泌物,有时味恶臭。下腹部可发现肿块,患者常可自己触及,肿块生长迅速,早期即可出现全身无力,消瘦等恶病质症状,但到晚期才产生腹胀腹痛症状,疼痛可局限于盆腔部,亦可为全腹性。妇科检查时可于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实性肿块,并出现腹水体征。
鉴别诊断:
1. 子宫内膜癌;临床亦表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及阴道排液,易与输卵管肉瘤相混淆、但子宫内股癌至晚期才能出现恶病质症状,且妇科检查时附件区未触及包块。通过诊断性刮宫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2.卵巢肿瘤:二者均可表现阴道不规则出血,附件区均可触及包块,但输卵管肉瘤阴道持续或间歇性流黄水样分泌物,并有臭味。较早期即出现恶病质症状,且附件区触及的包块较柔软。剖腹探查可明确诊断。
3.附件炎性肿块:因亦表现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白带增多,妇科检查时于附件区亦可触及包块,故应与输卵管肉瘤区别。但附件炎性肿块有炎症病史,有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发热、白细胞增高等,而无恶病质症状,经抗炎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
预后:
输卵管肉瘤预后差。多数病例在2年内死亡。
治疗:
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或/和化疗。输卵管间质性肿瘤,虽有良性和恶性之分,但在治疗时均以手术切除为最主要手段。良性肿瘤者只切除患侧输卵管即可,而恶性肿瘤则同输卵管癌一样治疗。
一、手术疗法
    手术治疗是对输卵管间质性肿瘤的最主要治疗措施,良性肿瘤只需切除患侧输卵管,而输卵管肉瘤则包括双侧输卵管、卵巢及全部子宫。若癌瘤已超出输卵管者应尽可能将一切灶切除干净,即使不能全部切尽也应遵循卵巢癌的手术原则,尽可能地切去肿瘤,减少肿瘤的体积,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
二、化学疗法:化学疗法对恶性肿瘤是有一定疗效的,对输卵管肉瘤也应有效。但由于输卵管肉瘤发病率极低,因此尚无一套成熟的化疗方案,基本参照卵巢癌的治疗方案,在手术后常规加用化疗,采用三联序贯化疗。其方法是:第一日用噻替哌 30mg溶于生理盐水 20ml静脉注射,第二日  5~氟尿嘧啶 500mg静脉注射,第三日丝裂霉素 4mg溶于生理盐水 20ml静脉注射,第四日用药同第一日,第五日同第二日,如此循环,每15日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大约休息2周再开始第二疗程。当然也可采用其他药物的组合,如长春新硷,更生霉素及环磷酰胺等。
三、放射疗法:放射疗法只作为手术后的一种辅助疗法,有体外照射和体腔照射,应有足够的放射量,用20~25cm菱形照射野作体外60钴照,剂量应达4000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