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

( fengzhen )

别名: 瘾疹 , 风瘾 , 风痧

中医

简介:
风疹是因外感风热时邪而引发的一种出疹传染病。在临床上以细小皮疹,伴发热恶风、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为主要表现。
病因:
本病由于外感风热时邪而引发。
病机:
主要病机为风热郁于肺卫,搏结气血,蕴于肌表,外发于皮肤所致。本病受邪一般较轻,病在肺卫,严重者可入于营血,多属实证、热证
诊断:
本病为发疹性疾病。故临床一般以疹出情况来辨别邪之深浅,病之表里。若全身透发细小淡红疹,为邪在肺卫。若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密集为邪热炽盛,入于营血
1.邪郁肺卫
主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头面、躯干、四肢渐次出现淡红色皮疹,稀疏细小,分布均匀,伴瘙痒,耳后及枕部臖核肿大,舌质偏红,舌苔薄白,脉浮。
分析:本证为外感风热,邪在肺卫所致。郁热肺卫,故见发热恶风、流涕、咳嗽。风邪外透肌表,故见疹色淡红。风邪阻滞经络故见臖核肿大。
2.邪热炽盛
主证:高热、口渴,心烦不宁,溲赤便干,疹色鲜红或暗红,疹点密集,皮肤疼痒,舌质红,苔黄糙,脉细数。
分析:本证为邪热炽盛,入于营血所致。邪热内盛,故见高热,烦渴,便干溲赤。热与气血相搏,故见疹点密集,疹色深红。
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一般以疏风清热为主,对邪热炽盛者,则以清热解毒之法治疗,因势利导,驱邪外出。本病病邪轻浅,以邪郁卫分为主,故临床治疗以疏风清热为要。遣方用药,宜辛凉疏散,不宜苦寒攻下。对邪热炽盛者,应采用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常用冶法有以下几种。
一、辨证选方
1.邪郁肺卫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芦根各10g,淡竹叶牛蒡子荆芥各6g,薄荷豆豉甘草各5g。伴发热者加生石膏、大青叶黄芩;伴咳嗽者加桑叶菊花杏仁
2.邪热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透疹凉解汤加减。桑叶菊花连翘各10g,牛蒡子蝉衣黄连各6g,薄荷甘草各5g。高热面赤加生石膏、黄芩;疹点密集加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
二、专方验方
1.浮萍麻黄汤浮萍10g,麻黄3g,白蒺藜6g,蝉衣6g,僵蚕6g,地肤子6g,苦参6g,生苡仁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邪郁肺卫型。
2.风疹方:银花15g,元参15g,蝉蜕6g,薄荷6g,紫草9g,生石膏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3~6次服。用于风疹风热型。
3.黄芪赤风汤加味:黄芪30g,赤芍10g,防风10g,蝉蜕5g,地肤子10g,蜂房10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瘙痒较甚者。
4.解毒透疹汤:桑叶6g,野菊花10g,紫草10g,蝉蜕5g,薄荷3g,芦根10g,蚤休6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初起。
5.加味消毒饮荆芥6g,防风10g,牛蒡子10g,升麻10g,连翘10g,赤芍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用于风疹邪热炽盛型。
中药:
1.小儿感冒冲剂:具有辛凉解毒疏风清热之功。适于本病邪在肺卫者。1~3岁每服6~12g,3~6岁每服12~18g,每日2次。
2.小儿金丹片: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风疹邪热炽盛型。1~3岁每服2片,3~6岁每服3片,6岁以上每服4片,每日3次。
3.板蓝根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均有效果。1~3岁每服1/2支,3~6岁每服1支,6岁以上每服2支,每日3次。
4.小儿紫草丸:具有透疹解毒之功。适用于本病初起之风热型。1~3岁每服1丸,6岁以上每服1~2丸,每日2次。

西医

简介: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前驱期短,皮疹,耳后、枕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其临床特征。但如胎儿早期感染可造成严重的先天畸形,称为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病因:
风疹病毒感染。
季节:
本病多见于冬春两季。
人群:
多见于2~5岁小儿。
发病机理:
风疹病毒属披盖病毒,为rna型,只有一个抗原型。病毒自呼吸道侵入鼻咽部,先在局部粘膜和淋巴结内繁殖,后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并引起皮疹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孕妇感染风疹病毒后,经胎盘引起胎儿的炎症性病变及抑制胚胎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胎儿异常。
病史:
发病前12~23天 (平均18天)有与传染源接触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孕早期母亲患风疹,其胎儿感染率为50~80%,孕中期为10~20%,到孕晚期则胎儿很少感染。
症状:
1.前驱期:短暂或不显,易被忽略。可有低到中度发热,持续半日~3日(1~2日者最多),伴轻度上呼吸道炎症表现,如咳嗽、流涕、结合膜及咽部充血等,软腭上可见细小红疹或出血点。
2.出疹期:发热第1~2日开始出疹,1日出齐,持续2~5日消退。出疹从头面部开始,迅速遍及颈部、躯干及四肢。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分布较均匀,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融合,疹间皮肤正常。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有时全身浅表淋巴结均肿大。出疹第一天后,全身症状很快消失,体温降至正常。
3.恢复期:皮疹消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肿大的淋巴结逐渐消退。
4.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先天感染风疹病毒后,可发生死产、流产,有畸形的活产儿或完全正常的新生儿,也可为隐性感染或出生时正常而以后出现病损。严重者出生时有低体重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发育不良、肝炎肺炎及脑炎等表现。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先天性心脏病耳聋、白内障或青光眼、小头畸形及智力低下。此外,先天感染风疹病毒后,个别患儿于青春期出现进行性风疹全脑炎,表现为进行性共济失调、强直痴呆,预后差。
实验室诊断:
先天风疹病儿血、尿、咽分泌物、脑脊液及其他器官中可分离出风疹病毒,阳性率随月龄而降低。新生儿血清中特异性抗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生后并未感染风疹,而到5~6个月时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仍很高。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麻疹猩红热幼儿急疹及药物性皮疹相鉴别。
预后:
预后良好。
治疗:
本病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关键在于预防。
对症处理:高热时给予阿司匹林等退热治疗,咳嗽时给予祛痰止咳剂,如皮肤瘙痒可涂油剂或碳酸氢钠水或含石炭酸1%的氧化锌溶液拭擦。
护理:
发热时卧床休息,给予富含营养又易消化的饮食。

中医

简介:
本病是以低热,咳嗽,全身皮疹,耳后及枕后淋巴肿大为主要表现的出疹性疾病。
病机:
风疹指风热病邪外袭,郁于肺卫,发于肤表。
诊断:
辨证:
1.邪郁肺卫证:发热恶风,喷嚏流涕,咳嗽,疹色浅红,分布均匀,稀疏细小,有痒感,舌苔薄黄,脉浮数。
2.热毒蕴结肌肤证:高热口渴,心烦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或黄糙,脉数有力。
类证:
1.麻疹:初起泪水汪汪,发热等全身症状较重,无耳后、枕后臖核肿大,发病2~4天颊粘膜有麻疹斑,疹退后有色素沉着及糠秕状脱屑。
2.奶麻:见于婴幼儿,无风痧等流行病接触史,可有高热、烦躁、呕恶等症。
3.药毒[疹]:有服药史,多无发热,皮疹多样化而瘙痒,血嗜酸粒细胞增高。
4.烂喉丹痧:有咽部红肿糜烂作痛,环口苍白及杨梅舌等症,皮疹呈弥漫性红色点状,疹间无健康皮肤,疹退有大块脱皮。
治疗:
中药桑叶菊花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作用。
一、辨证论治
1.邪郁肺卫证:疏风透疹银翘散加减。
2.热毒蕴结肌肤证:清热透疹透疹凉解汤加减。
二.单方验方
(1)野菊花九里光、咸虾菜各15g,水煎服,1剂/日。
(2)犀角化毒丸,1丸/次,2次/日。
三.外治与其它疗法:
皮肤发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生油涂拭。

西医

简介: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疾病,经呼吸道传播。此病症状很轻,前驱期短,全身可出现斑丘疹,常伴有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孕妇患风疹后,可使胎儿致畸或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病因:
风疹病毒呈球形,直径50-70nm,在体外生活力弱,-70℃可保持活力3个月。
季节:
以春冬季发病较多。
人群:
在儿童集体机构内可形成流行。
诊断依据:
根据流行病史与临床表现即可诊断本病。确诊有赖血清学检查及咽部病毒分离。借此检查可与其他有斑丘疹表现的病毒性疾病相鉴别。
1.多发于冬春。1~5岁儿童发病最多。在本病流行期间有接触史。
2.本病初起有低热、不适、厌食咽痛、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发热1~2天后,皮肤出现淡红色斑丘疹,从头面开始,一日后布满全身,多伴痒感,出疹1~2日后,发热渐退,疹点逐渐隐退,疹退后脱屑细小或无,无色素沉着。
3.耳后及枕后有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发病:
病毒进入呼吸道后经14-21d潜伏期发病。
体征:
病毒进入呼吸道后经14-21d潜伏期,在部分患儿出现低热、流涕、咳嗽咽痛症状,或在口咽及软腭出现少量粘膜疹。大儿童及成人患者前驱期症状较显著,可持续5-6d。通常发热1-2d后即出现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初见面部,于数小时至一日后迅速蔓延至全身及四肢,部分皮疹可融合,或呈麻疹样皮疹。出疹期伴有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1个或数个),活动,不融合。有时全身其他部位的浅表淋巴结亦可肿大。皮疹数日内消退,不留痕迹。孕妇于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后,可使胎儿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引起多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耳聋、小头畸形、智力障碍等,婴儿出生后1年内可自咽部、血及粪、尿中分离出病毒。
预后:
一般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偶可并发其他疾病
治疗:
患者宜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d。主要对症治疗,按上呼吸道炎处理。孕妇避免接触风疹患者,若已接触并有胎儿致畸影响者,宜作人工流产以达到优生。
护理:
1.应卧床休息,避免风寒袭侵,忌辛辣、油腻食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防止抓破皮肤而感染。
2.注意隔离。

“风疹” 相关论述

(俗呼为风矢者是也)黄帝素问曰风邪客于肌中。肌虚真气致散。又被寒搏皮肤。外发腠理淫气行之则痒也。
所以瘾疹瘙疾皆由于此。有赤疹忽起。如蚊蚋啄烦痒。重沓垄起。搔之逐手起也。(删繁同)深师疗十种疹散方。
鬼箭甘草(炙) 白蔹白术矾石(熬各一两) 防风(二两)
上六味捣筛。以菜米粉五合极拭身。以粉纳药中捣合。一服五分匕。日三。中间进食。
不知。增之。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等。(出第十卷中)
千金瘾疹百疗不瘥方。
景天(一斤一名护火草
上一味捣。绞取汁。涂上热炙。摸之再三即瘥。
又方:黄连芒硝(各五两)
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四升。去滓。洗之。日四五度良。忌猪肉冷水。(范汪同)又疗风痹瘾疹方。
以酒六升。煮大豆三升。四五沸。服一杯。日三。
又方:蛇床子(二升) 防风(三两) 生蒺藜(二斤)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渍绵拭之。日四五。(范汪同)
又方:白术(三两) 戎盐(半两) 黄连黄芩细辛莽草茵芋(各一两)矾石(半两)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洗之。日三。
又方:马蔺子茺蔚子矾石蒺藜茵芋羊桃 蓄(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酢浆水二斗。煮取一斗二升。纳矾石洗之。日三。(范汪无马蔺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崔氏疗风疹遍身方。
麻黄(去节) 生姜(各三两) 防风(二两) 芎 芍药当归蒺藜子甘草(炙)独活乌喙人参(各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八合。绞去滓。分温三服讫。进粥食三日。慎生冷酢滑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四卷中)
延年风疹。蒴 汤方
蒴 根(切) 蒺藜子羊桃(切) 楮枝(切) 茺蔚子石盐(各半升) 辛夷矾石(各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盐搅消。用涂风疹。上下涂之。(一方有菟藿)
又方:取枳实以醋渍令湿。火炙令热。适寒温。用熨上即消。(文仲处并出第十卷中)
古今录验疗三十岁瘾疹。耳目皆合春秋辄发方。
于南屋东头第一梁壁外。以细灰浓布地。大小足容两脚。蹑灰上讫。使病患径去勿反顾灸脚十趾。间灸灰上。随病患年为壮数。车瑗道方已试神良。(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元侍郎希声集。疗卒风疹验方
锻石随多少。和醋浆水涂疹上。随手即减。(出第一卷中)
近效疗风疹方。
生葱一大束。三尺以上围者。并根须盐三大升。以香浆水三石。煮取两石并大斗。于浴斛中适冷热浸。虽积年患者。不过三两度浸必瘥。

广济疗小儿风疹,浴汤方
柳木空中屑(二升) 蒴 根(切二升) 盐(二合栌木(切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入盐以洗浴,频为之,以瘥止。
又疗小儿壮热隐疹,已服汤丸不消,宜服竹沥汤方
淡竹沥(一升二合葛根(汁五合牛黄(豆粒三颗研)
上三味相和,与儿服,一岁至五六岁,一合三合五合,再服,以意增减之。
千金疗小儿风瘙瘾疹方。
蒴 (切一升) 防风羊桃石南秦椒升麻苦参茵芋芫花(一作茺蔚蒺藜子蛇床子 黄矾石(烧) 枳实(各一两)
上十三味切,以酢浆三斗,煮取一斗,内矾石令少沸,以浴之。
又疗小儿风瘙瘾疹方。
牛膝末,酒服方寸匕,漏疮多年不瘥,捣末敷之。主骨疽癫病,瘰 ,绝妙。
千金翼瘾疹方。
巴豆五十粒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以绵内汤中拭病上,随手灭,神良。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外感风热时邪)所引起的一种较轻的发疹性传染病。多流行于冬春季节,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为轻度发热咳嗽流涕,发热当天即可出现淡红色细小如沙的特殊皮疹,先起于头面,次日见于躯干、四肢,分布均匀,有痒感,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重者见高热烦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瘙痒明显。治以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一)
处方:荞麦叶15克,甘草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二)
处方:鲜西红柿汁15毫升,白糖5克。
用法:拌匀,1次服下,每日2次。
(三)
处方:梨皮15克,绿豆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
(四)
处方:菊花6克,竹叶3克,生甘草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处方:柳树花6克,薄荷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五)
处方:芦根10克,紫草6克,灯心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六)
处方:竹叶3克,荷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3次。
(七)
处方:藕节10克,生地叶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八)
处方:小蓟15克,冰糖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九)
处方:仙鹤草6克,白茅根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十)
处方:红鸡冠花10克,绿豆6克,生甘草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辛亥秋,余晋引南旋,奉杨俊卿文鼎中丞奏随赴秦,在沪未行,会武汉革命事起,道阻不得往,时事日非,遂壶隐淞滨,亲友延余诊治者,公启一函,为余揄扬,由孙燕秋文诒主稿,孙亦知医者,函中颇于医理有所阐发,故录出,且以志厚谊于勿谖焉。《函》:陆君晋笙,向与都人士游,鲜知其能医者,即或知之,亦不意其邃于医者, 自避来申,颜其居曰“景景医室”,应病家之招。诚保患湿温,嘉年之侄应欢亦患湿温,君谓:
[某]体肥,湿重热轻;邹[某]体瘦,热重湿轻,同一渗湿清热,而分量不同。承豫亦患湿温,君谓热为湿遏,宜先温化,然后用苦寒淡渗,其治法又不同。家怡患腹胀疝气偏坠,痛不可忍,君谓舌苔白腻而厚,是肝气寒湿所遏,用苍术厚朴柴胡茴香等,一剂而愈,翌日已出门。
廷韶两子并患疹?君谓长者有汗,两关数甚,宜石膏、决明;幼者无汗,宜荆芥薄荷,而方中之以辛凉解表则又同。文诒予疹兼泄泻,君谓是肺移热于大肠,邪有去路,于病为顺,断不可升提止涩,又不可因势下导,下导则表邪内陷,疹透邪尽,则泄自止,其言果验。元基于患疹内隐,反见恶寒等象,或以为寒,将用桂、术、橘,半,君谓不可,此温热内伏,改用牛蒡豆豉、淡豆卷银花丹皮石膏而安。承豫一子一女,并发热恶寒,君谓鼻塞微咳, 水气,将发疹矣,先以发透之, 自见疹至全愈,曾无多剂,未误治治也。
国桢女患风温发疹,经方来而忽止,君用辛凉之剂,而佐以丹皮丹参等。又见其治周姓女,同患风温,经将尽而邪袭入,君亦用辛凉之剂,而佐以元参、生地等.同一热入血室,而君谓一血虚、一有瘀,是以佐使之药异,且病皆属热.是以一不用桃仁、菱蔚,一不用川芎当归也。
又见其治周姓予,面赤大汗,神昏谵语,或以为邪入心包,君谓呼之神清,左才不数,右关浮滑数,此白虎证也,误用清心丸至宝丹则反领邪入内矣。
嘉年之侄孙女,午九岁,幼居北地,曹种牛痘,今患似疹者累累,君谓此天花也,乃从前余毒未净,北地高寒.蓄而不泄,今南来,感时气而发,虽云痘出五脏,古法用温,然今乃热毒伤阴,断难泥古,用解毒养阴药而痊。
静章两子相戏,伤长者,胸痛甚,静章以为伤也.君视之曰非是。适感时气,气阻胸膈耳,用疏表气分而愈。设投行血消瘀之剂,误矣。他如溥孙之患类中风,人龙内予之患大头风,盛年之子女,子妇孙辈患各症,无不药到病除。此外目击其治验,更指不胜屈,姑就嘉年等熟人赖其治愈者,略述一二,为之表彰,以鸣谢忱。邹嘉年、潘盛年、冯廷韶。孙文诒,金国桢、顾元基、彭溥孙、潘静幸、彭诚保,钱人龙、刘家怡.汪承豫同启。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风痧。是一种较轻的出疹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婴幼儿,流行于冬春季节。症见疹点细小淡红,出没较快,退后无落屑及疹痕,状如痧子。多由外感风热时邪,郁于肌表,发于皮肤所致。治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味消毒饮

风疹臂肘腕善动摇。穴曲泽治热风瘾疹。及刺风风虚。穴肩治风瘾疹。举体痒如虫行。搔之成。穴曲池随年壮灸。
风疹。穴涌泉环跳治刺风疹热风冷痹。穴下昆仑治刺风疹疼痛。穴曲池治瘾疹。穴伏兔治大小人遍身风疹。穴合谷 曲池资生经云。人有风疹。多必眼暗。先攻其风。其暗自差。然则人之暗。亦有因风疹多而得者。风疹可不先治乎。
风热赤疹。痒搔之。逐手作
以一条艾蒿长者。以两手极意寻之。着壁立。两手并蒿竿拓着壁。伸十指当中指头。以大艾炷灸蒿竿上。令蒿竿断即止灸。十壮。瘥。瘥后重发。更根据法灸。永瘥。
瘾疹。穴曲池。灸随年壮。
头痛瘾疹。穴天窗。灸七壮。
大风癞病。穴曲池二穴。各灸随年壮。发即灸之。神良。又两手中指约文中左右。及手足指两虎口中。各灸随年壮。一云各灸三壮。


邵(左) 遍体风疹。营中郁热也。
粉丹皮(二钱) 稀 草(二钱) 当归(二钱酒炒) 白僵蚕(三钱炒打) 地骨皮(二钱) 海桐皮(二钱炒) 杭菊花(一钱五分炒) 夏枯草(三钱) 白茅根(去心打七钱)

风疹时发时止者数月,节骱作痛。肝火游行于肌肉,而化风入络也。
当归(二钱) 粉丹皮(二钱) 干菊花(一钱五分) 炒赤芍(一钱五分) 白僵蚕(二钱炒打) 黑山栀(三钱) 秦艽(一钱五分) 独活(一钱) 羚羊片(一钱先煎地骨皮(二钱) 白茅根(去心打七钱) 三角胡麻(三钱)

体发赤疹,肿痒难忍。此由风热袭入血分。宜凉营养血祛风。
白僵蚕地骨皮粉丹皮香白芷郁金当归黄芩菊花叶(一钱五分) 白茅根(一两)

曲泽、治风疹.臂肘腕善动摇.(铜)肩 、治热风瘾疹.(明云.刺风风虚.)曲池刺风瘾疹涌泉、(明同.)环跳、(见膝.)治风疹下昆仑、疗刺风疹风热风冷痹.(明)曲池、疗刺风疹疼痛.(见偏风.)伏兔、(见风劳.)疗瘾疹合谷曲池、疗大小人遍身风疹.(下)
千金方云、人有风疹多必眼暗.先攻其风.其暗自瘥.然则人之暗.亦有因风疹多而得者.风疹可不先治乎.千金翼、灸风热赤疹痒.搔之逐手作法.以一条艾蒿长者.以两手极意寻之.着壁立.两手并蒿竿拓着壁.伸十指.当中指头以大艾炷灸蒿竿上.令蒿竿断即止.灸十十瘥.瘥后重发.更根据法灸.永瘥.瘾疹曲池、灸随年壮.头痛瘾疹天窗、七壮.

麻黄一两半 独活射干甘草 桂心 青木香石膏黄芩各一两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三岁儿分为四服,日再。或以∶
枯矾
投入热酒中,马尾数条作团,蘸酒涂之,良佳。

以夏蚕砂一升,水煎去滓,遍浴全身,其疹自退。内用∶
白术
为末,酒服一匙,日二服。仍忌风。

小儿乃脆嫩弱质,淫风厉气,每能侵犯而发风疹壮热咳嗽鼻塞,作呕,眼如含泪,烦躁易啼,身现似针尖红点,此名风疹,非痧也。治法同痧。有一月发两次者,有连接发三四次者。病孩与乳母,皆宜戒发物。

亲曾得效
野鸭白煮或燠,作常食,无时。《本草》此物性冷而能解金石毒故也。

先天性风疹是孕期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先天性风疹可引起流产、死胎死产和出生缺陷。
吸入空气中的病毒颗粒或密切接触风疹患者可能感染风疹(见第260节)。风疹病毒入血后,随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包括孕妇胎盘。如果孕妇在妊娠头16周,尤其是8~10周感染了风疹病毒,40%~60%的孕妇出现流产或胎儿有出生缺陷,孕早期风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脏和眼的先天畸形。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胎儿有出生缺陷(如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性为30%~50%,孕第4个月感染,出生缺陷危险性降至10%。
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的孕妇应注射免疫球蛋白。目前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还不能肯定。怀孕前接种风疹疫苗可预防先天性风疹,所有未患过风疹的育龄妇女都应接种风疹疫苗,接种疫苗3个月后再怀孕。从1969年开始使用风疹疫苗以来,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患儿明显减少。

风疹是一种病毒感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其症状如关节疼痛和皮疹较轻微。
风疹经呼吸道传染,系通过患者咳出含有风疹病毒的飞沫传播。频繁地接触患者也会感染该病毒。患者在皮疹出现前1周到皮疹消失后1周都具有传染性。出生前已被感染这种病毒的婴儿,在出生后数月中仍有传染性
风疹传染性麻疹低,大多数儿童不会被感染。然而,风疹也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对孕妇。在怀孕的前16周(特别是前8~10周)被感染的妇女,可能会流产、死产或生下一个先天缺陷儿。大约有10%~15%的年轻妇女没有患过风疹,因此她们如在怀孕初期患风疹,则其所生婴儿有先天缺陷的可能性很大。
本病在春季流行,为无规律、间隔地发生。大流行约6~9年发生一次。在美国,风疹患者和出生已被感染了该病毒的婴儿数量,从1988年开始上升,1991年达到高峰,目前这种病例已很少见。患过一次风疹就会获得终生免疫。
【症状和诊断】
症状大约出现在感染后14~21天。最初1~5天,患儿感到轻微不适,颈部和枕后淋巴结肿大,偶有关节疼痛。在患病初期,咽喉充血但不疼痛。无论是青少年或成人,这些初期的症状都十分轻微或许根本没有。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和颈部,并很快蔓延到躯干、手臂和腿上。皮疹大约持续3天。皮疹出现时伴有轻微的皮肤发红(潮红),以面部最为明显。在口内软腭上可出现玫瑰色的细小斑点,最后小斑点互相融合及变红,并蔓延至口腔的后部。
根据典型的症状即可作出诊断。然而,大量的风疹病例被误诊,或者由于症状轻微而被忽略。检查血液中风疹病毒抗体的水平可以确定诊断,这对孕妇来说是很必要的。
预后和并发症
大多数患风疹的儿童都能完全康复。男性成人和青少年可能有短暂的睾丸疼痛。1/3的女性患者有关节炎或关节疼痛。极少数病例可并发中耳炎。脑炎是一种极少见的,但致命的并发症。风疹对于孕妇来说是十分严重的,可导致胎儿先天缺陷、死产或流产
【预防和治疗】
接种风疹疫苗是儿童计划免疫之一。风疹疫苗通常与流行性腮腺炎麻疹疫苗联合,肌肉注射。
风疹的症状通常不十分严重,一般不需要治疗。并发中耳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抗生素,而脑炎则无法治愈。

进行性风疹全脑炎是一种极少见的、发生先天缺陷儿童中的进行性脑功能障碍。这种缺陷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
胎儿感染风疹病毒会发生先天缺陷,例如:耳聋、白内障、小头畸形、精神发育迟缓。此外,风疹病毒还会潜伏于胎儿大脑中处于休眠状态。婴儿出生及长大后,特别是在青春期初期该病毒可重新复活,引起进行性肌强直(痉挛状态)、共济失调、智力衰退和癫痫。患者血液检查会显示风疹病毒抗体的水平较高,ct和mri会显示大脑的异常。进行性风疹全脑炎难以治愈。

风疹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风痧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风疹经过良好,预后佳、并发症少,但孕妇(4个月内的早期妊娠)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发生先天畸形,如失明、先天性心脏病耳聋和小头畸形等。因此,孕妇在妊娠早期尽可能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同时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一旦发生风疹,应考虑中止妊娠
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隔离至出疹后1周。病人应卧床休息,给予维生素及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如菜末、肉末、米粥等。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细菌继发感染。风疹并发症很少,一旦发生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或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
对密切接触者加强医学观察,注意皮疹与发热,以利及早发现病人。幼托机构的接触班级,在潜伏期内应与其他班级隔离,不收新生,防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