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樱子

( Jīn Yīnɡ Zǐ )

别名: 刺橄榄 , 刺兰棵子 , 糖罐子 , 刺头 , 倒挂金钩 , 刺榆子 , 刺梨子 , 金罂子 , 山石榴 , 山鸡头子 , 糖莺子 , 棠球 , 糖罐 , 糖果 , 黄刺果 , 蜂糖罐 , 槟榔果 , 金壶瓶 , 野石榴 , 糖橘子 , 小石榴 , 黄茶瓶 , 藤勾子 , 螳螂果 , 糖刺果 , 灯笼果

金樱子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固精,缩尿,涩肠,止带。主滑精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久痢白浊白带崩漏脱肛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或熬膏。
性味:
酸涩;平;无毒
归经:
肾;膀胱大肠;脾;肺经
各家论述:
1.《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红则味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末用之。
2.《本草衍义补遗》: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取涩性为快,遂(以金樱子)熬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执。
3.《本草纲目金樱子,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4.《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膀胱虚寒小便不禁,肾与膀胱表里肾虚精滑,时从小便出,止药(金樱子)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5.《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6.《名医别录》:止遗泄
7.《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8.《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
9.《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忡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10.《南宁市药物志》:熬膏治火伤。
用药禁忌:
1.有实火邪热者忌服。
2.《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3.《本草经疏》: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不宜用。
药理作用:
1.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金樱子水提物 6g/kg灌胃,能使腹下神经制备尿频模型大鼠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间隔时间延长,每次排尿增多。
2.对平滑肌的作用 金樱子水提取物能抑制家兔离体空肠平滑肌的自主收缩,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引起的家兔空肠平滑肌、大鼠离体膀胱平滑肌的痉挛性收缩,拮抗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对上述3种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均呈显着性的量效关系。
3.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家兔喂食胆甾醇并加适量甲基硫氧嘧啶以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用金樱子治疗2星期和3星期,血清胆甾醇分别降低12.5%和18.67%,-脂蛋白于给药3星期后亦有明显下降。肝脏与心脏的脂肪沉着均较对照组轻微。粥样硬化程度也很轻微,对照组则十分严重。
4.抗病原体作用 金樱子含鞣质,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25%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效。鸡胚试验证明,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8株抑制作用很强,而且对亚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化学成分:
果实含枸椽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果皮含多种水解型鞣质:金樱子鞣质(laevigatin)a、b、c、d、e、f、g,仙鹤草素(agrimoniin),前矢车菊素(procyanidin)b-3,他榆素(sanguiin)h-4,长梗马兜铃素(pedunculagin),蛇含鞣质(potentillin),仙鹤草酸(agrimonic acid)a和 b。此外,地上部分还分离到多种三萜化合物: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2a-羟基熊果酸甲酯(methyl 2a-ydroxyursolate),2a-甲氧基熊果酸甲酯(methyl2a-methoxyursolate),委陵菜酸甲酯(methyl tormentate),11a-羟基委陵莱酸甲酯(methyl 11a-hydroxytormentate),野鸦椿酸甲酯(methyl euscaphate),委陵菜酸-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β-d-glucopyranosyl ester,委陵菜酸-6-甲氧基-β-d-吡喃葡萄糖酯甙(tormentic acid-6-methoxy-β-d-glucopyra nosyl ester),野鸦椿酸-β-d-葡萄糖酯甙(euscaphic acid-β-d-glu copyranosyl ester),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β-d-glucopy ranoside),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7-氧谷甾醇醉-β-d-吡喃葡萄糖甙(7-oxysitosteryl-β-d-glucopyranoside),7-羟基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7-hydroxysitosteryl-3-o-β-d-glucopyranoside),豆甾-3a,5a-二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a-3a,5a-diol-3-o-β-d-glucopyranoside)。
附方:
水陆二仙丹《洪氏验方》;金樱子膏明医指掌》;金樱子煎寿亲养老新书
炮制:
拣去杂质,切两瓣,用水稍洗泡,捞出,闷润后除去残留毛刺,挖净毛、核,干燥。
鉴别:
(1)取本品lg加水10ml,水浴加热2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2ml加新配制的碱性酒石酸铜试剂1ml,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产生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检查糖类)(2)取(1)项下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min,生成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无明显消失。(检查皂甙)
性状:
性状鉴别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 2-3.5 cm,直径 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略具光泽,有多数刺状刚毛脱落后的残基形成棕色小突起;无端宿存花萼呈盘状,其中央稍隆起,有黄色花柱基;基部渐细,有残留果柄。质坚硬,纵切后可见花萼筒壁厚1-2mm,内壁密生谈黄色有光泽的绒毛,瘦果数十粒,扁纺锤形,长约7mm,淡黄棕色,木质,外被淡黄色绒毛。气微,味甘、微涩。以个大、色红黄、有光泽、去净毛刺者为佳。
显微鉴别 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
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特征:淡肉红色。①非腺毛互至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②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③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④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 8-20μm。⑤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③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μm,直径 16-20μm,壁木化。⑦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种子繁殖:冬季用新鲜的种子播种,按30cm行距开浅沟,种子均匀撒入沟里,覆土1.5cm,每1h㎡播种量30-37.5kg。第2年春季出苗,出苗2-3年后,春季移栽。扦插繁殖:在春季发芽前,选健壮的母株,剪取1-2年生枝条作为插条,长12-15cm,斜插于砂床中,压紧,浇水,保持经常湿润,盖以芦帘遮荫。约经2月左右即可生根发芽。至翌年2-3月或9-10月间移植。按行、株距各40-60cm开穴,每穴栽种1株,覆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苗床内需浇水保持经常湿润,注意遮荫。移植后浇水,成活后还需浇水2-3次。每年松土、除草3-4次,并结合培土。春、秋各施肥1-2次。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600m的向阳的山野、田边、溪畔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金樱子 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m。茎无毛,有钩状皮刺和刺毛。羽状复叶,叶柄和叶轴具小皮刺和刺毛;托叶披针形,与叶柄分离,早落。小叶革质,通常3,稀5,椭圆状卵形或披针状卵形,长2.5-7cm,宽1.5-4.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具细齿状锯齿,无毛,有光泽。花单生于侧枝顶端,花梗和萼筒外面均密被刺毛;萼片5;花瓣5;白色直径5-9cm;雄蕊多数,心皮多数,柱头聚生于花托口。果实倒卵形,长2-4cm,紫褐色,外面密被刺毛。花期4-6月,果期7-11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laevigata michx.
采收和储藏:10-11月间,果实红熟时采摘,除去毛刺,晒干。
出处:
出自《雷公炮灸论》。
本草图经》》:金樱子,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本草》谓之营实,其注称曰,白花者善,即此也。今校诸郡所述,与营实殊别也。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鸡头实水陆丹益气补真甚佳。

金樱子 (出处: 《中国药典》 )

主治:
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
用法用量:
6~12g。
性味:
酸、甘、涩,平。
归经:
归肾、膀胱大肠经
炮制:
金樱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金樱子:取净金樱子,略浸,润透,纵切两瓣,除去毛、核,干燥。本品照上述[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含金樱子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25.0%。
鉴别:
(1)花托壁横切面:外表皮细胞类方形或略径向延长,外壁及侧壁增厚 ,角质化;表皮上的刺痕纵切面细胞径向延长 。皮层薄壁细胞壁稍厚,纹孔明显,含油滴,并含橙黄色物,有的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纤维束散列于近皮层外侧;维管束多存在于皮层中部及内侧,外韧型,韧皮部外侧有纤维束,导管散在或呈放射状排列。内表皮细胞长方形,内壁增厚,角质化;有木化的非腺毛或其残基。
花托粉末淡肉红色。非腺毛单或多细胞,长505~1836μm,直径16~31μm,壁木化或微木化,表面常有略弯曲的斜条纹,胞腔内含黄棕色物。表皮细胞多角形,壁厚,内含黄棕色物。草酸钙方晶多见,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16~39μm;簇晶少见,直径27~66μm。螺纹、网纹、环纹及具缘纹孔导管直径8~2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木化,具纹孔,含黄棕色物。纤维梭形或条形,黄色,长至1071μm,直径16~20μm,壁木化。树脂块不规则形,黄棕色,半透明。
(2)取本品粉末5g,加水50ml,置60℃水浴上加热15分钟,立即滤过。取滤液1ml,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4~5滴,在水浴中加热 5分钟,生成红棕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1%三氯化铁溶液1~2滴,即显暗紫色。
(3)取(2)项下剩余的滤液 2ml,置具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 分钟,产生大量蜂窝状泡沫,放置10分钟,泡沫无明显消失。
性状:
本品为花托发育而成的假果,呈倒卵形,长2~3.5cm,直径1~2cm。表面红黄色或红棕色,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基。顶端有盘状花萼残基,中央有黄色柱基,下部渐尖。质硬。切开后,花托壁厚1~2mm,内有多数坚硬的小瘦果,内壁及瘦果均有淡黄色绒毛。无臭,味甘、微涩。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rosa laevigata michx. 的干燥成熟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变红时采收,干燥,除去毛刺

金樱子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固精涩肠,缩尿止泻。治滑精遗尿小便频数脾虚泻痢,肺虚喘咳自汗盗汗崩漏带下
①《别录》:"止遗泄。"
②《蜀本草》:"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③《滇南本草》:"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
④《本草正》:"止吐血衄血,生津液,收虚汗,敛虚火,益精髓,壮筋骨,补五藏,养血气,平咳嗽定喘急,疗怔仲惊悸,止脾泄血痢及小水不禁。"
⑤《南宁市药物志》:"熬膏治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或熬膏。
性味:
酸涩,平。
①《开宝本草》:"味酸涩,平温,无毒。"
②《本草正》:"味涩,性平,生者酸涩,熟者甘涩。"
归经:
入肾、膀胱大肠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肾二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肾三经。"
③《本草经巯》:"入足阳明手阳明,兼入足少阴经。"
④《本草汇言》:"入足太阳、少阴,手阳明经。"
各家论述:
①《梦溪笔谈》:"金罂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之用金罂者,待其红熟时,取汁熬膏用之,大误也,红则味甘,熬膏则全断涩味,都失本性。今当取半黄时采,干捣末用之。"
②《本草衍义补遗》:"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取涩性为快,遂(以金樱子)熬为煎,食之自不作靖,咎将谁执。"
②《纲目》:"金樱子,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④《本草经疏》:"《十剂》云,涩可去脱脾虚滑泄不禁,非涩剂无以固之。膀胱虚寒小便不禁,肾与膀胱表里肾虚精滑,时从小便出,此药(金樱子)气温,味酸涩,入三经而收敛虚脱之气,故能主诸证也。"
⑤《本草新编》:"金樱子,世人竞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用药禁忌:
实火邪热者忌服。
①《医学入门》:"中寒有痞者禁服。"
②《本草经疏》:"泄泻由于火热暴注者不宜用;小便不禁精气滑脱因于阴虚火炽而得者,不宜用。"
临床应用:
治疗子宫脱垂:取金樱子干品水煎两次,去渣浓缩,使每500毫升含生药相当于1市斤。每日120毫升,早晚分服。连服3天为一疗程,间隔3天,再连服3天为第二疗程。治疗203例,痊愈16例,好转138例,有效率为76%。治程中部分有便秘腹痛小腹痛、下腹部胀感等,个别发生咳嗽。经初步观察,对年青、脱垂程度较轻、没有白带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对脱垂程度严重、年龄大的患者,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疗。
药理作用:
①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家兔喂食胆甾醇并加适量甲基硫氧嘧啶以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用金樱子(品种不详)治疗两周和三周,血清胆甾醇分别降低12.5%和18.67%,β-脂蛋白于给药3周后亦有明显下降。肝脏与心脏的脂肪沉着均较对照组轻微。粥样化程度也很轻微,对照组则十分严重。
②抗菌作用
金樱子含鞣质,用平碟法作抑菌试验,25%根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很高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也有效。鸡胚试验证明,金樱子煎剂对流感病毒pr株抑制作用很强,而且对亚洲甲型57-4株、乙型lee株、丙型1233株和丁型仙台株也有作用。
化学成分:
金樱子(果实)含柠檬酸、苹果酸,鞣质、树脂、维生素c,含皂甙17.12%;另含丰富的糖类,其中有还原糖60%(果糖33%),蔗糖1.9%,以及少量淀粉。
美蔷薇果实含有糖分。
附方:
①治梦遗,精不固:金樱子十斤,剖开去子毛,于木臼内杵碎。水二升,煎成膏子服。(《明医指掌金樱子膏
②治小便频数,多尿小便不禁金樱子(去净外刺和内瓤)和猪小肚一个。水煮服。(《泉州本草》)
③治男子下消滑精,女子白带金樱子去毛、核一两。水煎服,或和猪膀胱,或和冰糖炖服。(《闽东本草》)
④治白浊金樱子(去子洗净捣碎,入瓶中蒸令热,用汤淋之,取汁慢火成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上以前膏同酒糊和芡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吞,食前服。一方用妇人乳汁丸为妙。一方盐汤下。(《仁存堂经验方水陆二仙丹
⑤治脾泄下利,止小便利,涩精气金樱子,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擘为两爿,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寿亲养老新书金樱子煎
⑥治久虚泄泻下痢:金樱子(去外刺和内瓤)一两,党参三钱。水煎服。(《泉州本草》)
⑦治久痢脱肛金樱子(去刺、仁)一两,鸡蛋一枚炖服。(《闽东本草》)
⑧治阴挺:金樱果(去内毛和种子)一两。水煎服。(《闽东本草》)
补血金樱子(干了,擦刺令净,捶碎去子,切焙)、缩砂一半。蜜丸梧子大。空心,酒或盐汤下五十丸。(《朱氏集验医方金樱子丸
炮制:
拣去杂质,切两瓣,用水稍洗泡,捞出,闷润后除去残留毛刺,挖净毛、核,干燥。
性状:
干燥果实呈倒卵形,略似花瓶,长约3厘米,直径1~2厘米。外皮红黄色或红棕色,上端宿存花萼如盘状,下端渐尖。全体有突起的棕色小点,系毛刺脱落后的残痕,触之刺手。质坚硬,切开观察,肉厚约1.5毫米,内壁附有淡黄色绒毛,有光泽,内有多数淡黄色坚硬的核。无臭,味甘微酸涩。以个大、色红黄、去净毛刺者为佳。
生境分布:
生长于荒废山野多石地方。分布华中、华南、华东及四川、贵州等地。主产于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四川等地亦产。
原形态:
金樱子,又名:白玉带、下山虎刺藤棘、刺郎子树、螳螂子树、三叶勒。
常绿攀援灌木,高达5米。茎红褐色,有倒钩状皮刺。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革质,椭圆状卵圆形至卵圆状披针形,侧生小叶较小,叶柄和小叶下面中脉上无刺或有疏刺;叶柄长1~2厘米,有褐色腺点细刺;托叶中部以下与叶柄合生,其分离部线状披针形。花单生于侧枝顶端,直径5~8厘米;花梗粗壮,长达3厘米,有直刺;花托膨大,有细刺;萼片5,卵状披针形,有些顶端扩大成叶状,被腺毛;花瓣5;雄蕊多数,花药丁字形着生;雌蕊具多数心皮,离生,被绒毛,花柱线形,柱头圆形。成熟花托红色,球形或倒卵形,有直刺,顶端有长宿存萼,内含骨质瘦果多颗。花期5月。果期9~10月。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果实。10~11月间,果实红熟时采摘,晒干,除去毛刺
出处:
雷公炮炙论
备注:
除上述正品外,尚有几种同属植物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作金樱子使用。
①美蔷薇及扁刺蔷薇,使用于河北、山西。
②大花香蔷薇,使用于云南。
③大叶蔷薇,使用于西藏。

“金樱子” 相关论述

【科属与药用部分】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果实和花托。
性味归经】酸,平。入肾、大肠经
【功效】涩精,缩尿,涩肠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肾虚滑精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带下等症。
金樱子酸涩收敛,功能固精缩尿。用治肾虚滑精遗精,可单独熬膏服;也可与潼蒺藜菟丝子补骨脂等配伍同用。在临床上常用本品与芡实相配,制成丸药,用治遗精小便频数、妇女带下等症。
2.用于脾虚久泻
金樱子又能收涩固肠而止泻,用治脾虚久泻,可单用熬膏服,也可与白朮山药茯苓芡实健脾药同用。
此外,本品在临床上还可用以治疗子宫脱垂症,也是取它固涩的功效。
【处方用名】金樱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文献摘录】《蜀本草》:「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本草备要》:「固精秘气,治梦泄遗精泄痢便数。」

释名刺梨子山石榴山鸡头子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
1、活血强身。霜后摘取金樱子果实,捣去刺,劈去核,以水淘洗后,再捣烂,放入大锅水中熬煎。用得绝火。煎至水减半时,过滤,继续熬煎成膏。每服一匙,用暖酒一碗调下。
2、补血益精。用金樱子(去刺及子,焙过)四两、缩砂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
3、久痢不止。用罂粟壳(醋炒)、金樱子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在。每服五至七丸,陈皮煎汤化下。
4、痈肿。用金樱子嫩叶捣极烂,加盐少许涂肿处,留出头透气。
5、刀伤出血。夏季采金樱子叶,同桑叶、叶等分阴干,研为末,敷伤处,血止口合。此方名“军中一捻金”。
6、驱寸白虫(按:即绦虫)。用金樱子根二两,锉细,加糯米三十粒,注入水二升煎至五合,空心服,不久虫即泻下。

雷公云∶林檎向里子,名金樱子,与此同名而已。医方中亦用林檎子者。

味酸涩,性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主脾泄下痢,血崩带下,涩精气,止遗泄,除咳嗽,止小便,助真气,润颜色,久服延年。先去刺,剖开去子,复拭去毛用。
按∶丹溪曰∶金樱子属土而有金与水,脾肺肾之入,固其宜也。又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味者取其涩性,煎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此恐过服者伤脾百发也。九十月间半熟时采之,太生令人利、太熟功力薄。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的干燥果实。
『常用名』金英子。
『产地』湖北及长江以南各省。
『采收季节』10~11月采收。
炮制方法』取原药剪去柄,放箩筐内擦去刺,放清水中洗净灰尘晒干。金樱子肉,取净药切开,挖去种籽及绒毛,洗净晒干。
『用量』12~18克。
『贮存』装箱内加盖,防潮。


经∶“九月十月熟时采”,不尔,复令人利。


涩精,固肠
酸涩。入脾、肺、肾三经。固精秘气。
梦泄遗精(和芡实为丸,名水陆丹),泄痢便数(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而昧者以涩性为快,熬膏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李时珍曰∶无故而食,以恣欲则不可。
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害)。
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熟则纯甘)去刺核用。熬膏亦良(《笔谈》云∶熬膏则甘,全失涩味)。


去刺及子,炒用。
酸,涩,无毒。缩小便而涩精,止泄痢而敛气。
在处有之。类蔷薇而有刺。四月开白花。实大如指头,状如石榴而长,其核细碎而有白毛。
补血益精,焙末,用砂仁、蜜丸,酒下。(验方第一。)


味甘、微涩,气平、温。无毒。丛生篱落山野,似小石榴稍长。芒刺遍身,霜后红熟。采收去净刺核,任凭煎液为丸。涩精滑自流,梦中精泄;止小便数去,睡后尿遗。杀寸白虫,塞休息痢。捣烂绞汁,用有两股。熬稠糖入酒鲜黄,调铁粉染须润黑。花收染皓发亦验,煮杀蛔虫尤灵。带下崩中,炒过煎服即止。

阳气而兼木化,故味酸、涩,气平、温,无毒。入足太阳手阳明、足少阴经
湿可去脱,故主小便不禁,梦遗精滑之症。
金樱子,入脾。肾二经,涩遗精精滑自流,为收敛虚脱之药。
按∶金樱子,味酸而功专止涩,然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倘能调神养气,则自能收摄充固,昧者但取收涩,煎汤常服,不惟无益,反至气血乖和,令人减食。

金樱子酸涩性平,燥脾益肾止遗精,和血调脏治痢泻,久服耐老身亦轻。
色如金,形如罂。无毒。疗脾泻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养精益肾,调和五脏,活血驻颜,耐老轻身。丹溪云∶属土而有金水。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反取涩性为快,中寒有痞者禁服。凡采,十月半熟时,不尔,复令人利。煎膏法见六卷。花,平。止冷热痢,杀寸白虫。皮,止泻血及崩带。

金樱子_图缺)
味酸、涩,平、温,无毒。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方术多用。云是今之刺梨子。形似 而小,色黄有刺,花白。在处有之。
臣禹锡等谨按蜀本云∶术多用,言是今之刺榆子,形如 而小。今医家用之甚验。雷公炮炙论云∶林檎向里子名金樱子,与此同名而已。医方中亦用林檎子者。日华子云∶金樱花,平。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等。和铁粉研,拔白发,敷之再出黑者,亦可染发。又云金樱东行根,平,无毒。治寸白虫。锉二两,入糯米三十粒,水二升,煎五合。空心服,须臾泻下,神验。又云∶皮,平,无毒。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
图经曰∶金樱子,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丛生效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本草谓之营实。其注称白花者善,即此也。今校诸郡所述,与营实殊别也。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鸡头实水陆丹益气补真甚佳。
真人食忌金樱子煎,经霜后,以竹夹子摘取,于大木臼中,转杵却刺,勿损之,擘为两片,去其子。以水淘洗过,烂捣入大锅,以水煎,不得绝火。煎约水耗半,取出澄滤过,仍重煎似稀饧。每服取一匙,用暖酒一盏调服。其功不可具载。沈存中金樱子,止遗泄,取其温衍义曰∶金樱子,经九月、十月熟时采。不尔,复令人利。
八种海药余

〔酸涩平,入脾、肾二经。杵去刺及子。〕治脾虚久泄,疗肾虚精滑。〔涩以固脱也。〕性涩不利于气。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以纵欲,致生别疾,咎将谁归。。

(灌木)收涩脾肾与肺精气
金樱子(专入肾脾肺。形如黄罂)。生者酸涩。熟者甘涩。用当用其将熟之际。得微酸甘涩之妙。取其涩可止脱。甘可补中。酸可收。故能善理梦遗崩带遗尿。且能安魂定魄。补精益气。壮筋健骨。此虽收涩佳剂。然无故熬膏频服而令经络隧道阻滞。非惟无益。反致增害。(震亨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平和。而昧者取涩性为快。熬金樱膏为煎食之。自作不靖。咎将谁属?)诸凡药品。当审顾。不可不知。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者。(熟则纯甘。)去刺核熬膏。甘多涩少。

金樱子,味甘,微涩,气平、温,无毒。入肾与膀胱之经。涩精滑,止梦遗遗尿,杀寸白虫。此物世人竟采以涩精,谁知精滑,非止涩之药可止也。遗精梦遗之症,皆尿窍闭精窍开。不兼用利水之药以开尿窍,而仅用涩精之味以固精门,故愈涩而愈遗也。所以用金樱子,必须兼用芡实山药莲子薏仁之类,不单止遗精精滑反涩。用涩于利之中,用补于遗之内,此用药之秘,而实知药之深也。
或问金樱子乃涩精之药,先生谓涩精而精愈遗,必加利水之药同治,其论实精。但恐利多而精不能涩,意者治遗精者,多用金樱子为君,少用利药为佐使乎?曰∶利水过多,亦非治遗之妙法,必须补多于涩之中,涩多于利之内,自然精足而不遗。尿窍开而精窍闭也。(〔批〕二语定论。)
或问金樱子凌冬而色愈有神,其得于金气者深矣。金能生水,似能益精而不止涩精也。
不知金樱子非益精之物,使金樱子益精,则必涩精而无不效矣。唯其止能涩精,而不能益精,所以愈涩而愈遗也。
金樱子内多毛及子,必去之净,方能补肾涩精。其腹中之子,偏能滑精,煎膏不去其子,全无功效。

甘酸涩温,无毒。剖开去核及毛用。
发明金樱子小便遗泄、涩精气,取其甘温而涩也。夫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而昧者无过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但阴虚多火人误服,每致溺涩茎痛,不可不慎。

涩精固肠.
酸涩平,固精秘气,治滑精.(膏和芡实为丸、名水陆二仙丹.)泄痢便数.性涩而不利于气.(丹溪曰∶经络隧道、以通畅为和平、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致生别证、自作不靖、咎将谁执、时珍曰∶无故而服以纵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害.)似榴而小.黄赤有刺.取半黄者.(熟则纯甘.)去刺核研.或熬膏.(熬膏则甘、全失涩味.)

甘、涩、微酸,性温。入足少阴经血分。固精秘气,止血生津。治虚痢,收虚汗,敛虚火,平虚嗽,定虚喘,疗怔忡。得人参熟地,治精从便出。配芡实莲子,治阴虚作泻。
霜熟时采用,不及时反令人泻。去毛刺用。不当涩而涩之,令人减食。(隧道不能通畅也。)

鹿茸鹿胶腽肭脐海马韭子川仙茅黄狗茎川椒雀卵鸡肾鹿茎远志五味子菟丝子沙苑蒺藜锁阳鹿跑草淫羊藿秋石黄精命门水火.两肾绾精神乃生身之根蒂阴阳之橐 也寒热偏胜.病斯睹矣.故麋茸石枣苁蓉诸品.虽能填补真阴.尚须君以熟地.又鹿茸肭脐韭子诸品.亦善益助元阳必惟佐以桂附.
五味菟丝蒺藜诸品.则通益两肾之要药也但纯无以生长宜兼参 归术以阳为用孤阳又妨独炽必主熟地石枣以阴为体盖肾虚则诸脏俱虚故补肾勿靳补脾.脾旺而诸脏俱旺.乃补脾政以补肾.法不能舍参苓归术而独疗阳光之左水又不能舍熟地石枣而专温阴翳之右火也然以上众味.皆列上品.纯补无泻.可任久饵.而肾主闭藏者宜之.再推其本.百病皆生于寒热寒热总由于水火水火统归于元气舍此不究.何处觅宗问谁明气化之义.识草木之蕴.洋洋大海.落落晨星.前有隐凡庄子.后有湛一唐君.学通古今.识迈常流.余幸得此.差可与商耳.每见时师大率徇标.且昧药性.治男二陈疗女四物.补水仅投芡实石斛.至熟地石枣
视为泥膈敛邪.益土则用扁豆薏苡.将参 归术.为增饱结气.甚至青皮槟朴.忍耗天真.甘遂大黄.任臆攻伐.虚阳上越.认作实火真气下脱.误为宿积.频将存亡呼吸之重恙.缓施隔靴搔痒之轻剂.坐失机权.因循陷命.如此庸盲.发难缕指.反不知愧.妄诋名手.曾闻庄唐二子.不免嚣声暗吠.是亦调高寡和.行高谤多者也.故先哲有云本草者固医家之 锄弓矢也.洪纤动植.最为烦杂散于山泽而根于脏腑名不核则误取性不明则误施经不辨则误入误者在几微之间而人之生死寿夭系焉故得其精者可以保身可以养亲可以济世可以穷万物之颐可以识造化之妙而见天地之心而余是集也第就其常用者.或专见.或合见.发明病机治法宜忌之要.使观者神而明之.触类而通之.其他则濒湖之纲目已悉.故不赘.

金樱子(图缺)
味酸涩以性温.达肝脾而入肾.涩精固气.虚而无火则相宜.闭蛰封藏.病若有邪慎勿使.(金樱子酸涩性温.然须带生采之.太熟则色红味甘.全失涩味.且服之利人.故采药当及时也.凡子皆降.可入下焦.其功全在固涩.凡一切久痢遗精.大小便不固.无邪热者.皆可用之也.)

气平.味酸涩无毒.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金樱子气平.禀天秋成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酸涩无毒.得地东生西收金木之味.入足厥阴肝经.入手阳明燥金大肠经气味俱降.也.十剂云.涩可去脱脾泄下痢.大肠不禁也金樱子味酸涩.所以固脱也.小便气化乃出.金樱子气平益肺.肺气足以收摄.则小便利自止.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所以疏泄.肝散之也.金樱子味酸敛肝.肝不疏泄.精气自涩矣.久服酸平益肺.肺主皮毛皮毛固所以耐寒.肺主气.气充所以轻身也.
【制方】
金樱子芡实丸.名水陆丹益气补真.煎膏.丸杜仲末.治肾泄

味酸涩,平、温,无毒。疗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日华子云∶花,平。止冷热痢,杀寸白,蛔虫等。和铁粉研,拔白发敷之,再出黑者,亦可染发。又云∶东行根,平,无毒。治寸白虫。又云∶皮,平,无毒。炒,止泻血及崩中带下。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沈存中∶子,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世之用者,待红熟取汁熬膏,大误也。红熟则却失本性。今取半黄时采用,妙。

酸涩平,固精秘气,治精滑,固肠,性涩而不利于气,熬膏则甘,全失涩味矣。

气味
咸涩平无毒
【主治】
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又止遗泄.取其温且涩也.世人待红熟时.取汁熬膏.味甘全断涩味.都全失本性.大误也.惟当取半黄者.干捣末用之.若无故而服之以取快欲则不可.若精气不固者.服之何咎之有.

味酸涩温.入手太阴阳明经.功专治脾泄精滑.得芡实固精.得缩砂能益精.去刺核研.泄泻由于火热暴注小便不禁精滑因于虚火炽者不可用.

酸涩性平,入肾、膀而涩精固气,止遗浊滑精。炒研用。

蜀本草
气味】酸涩平,无毒
【主治】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久服令人耐寒轻身。
【核】曰∶丛生郊野,山林尤多,唯江西,剑南、岭外者最胜。茎叶都似蔷薇而多刺。
四月开花白腻。夏秋结实,实亦有刺,大似指顶,形如石榴而稍长。核似大营子核而有毛。
【 】曰∶含桃曰樱,金樱子色金色而形相肖也。气味酸涩平,对待以治之。经云∶涩可去脱。开肠洞泄,便溺遗失精气溢泻,以及血液妄行,寝汗不禁,皆脱也。倘涩因涩用,亦莫之敢撄。
(滑者涩之,脱者收之,对待法也。涩因涩用为从治;从治则反实其实矣。虽然,涩可待滑,收可待脱,还须裁其本,度其标,评其后先,定其缓急。不独可以待诸标本,亦可以顺诸流行矣。)

金樱子(图缺),味酸、涩性微温。入脾肾二经。主治日久下痢,血崩带下,涩精遗泄,用时去子、毛,净用壳。

金樱子(图缺),旧不载所出州土,云在处有之,今南中州郡多有,而以江西、剑南、岭外者为胜。
丛生郊野中,大类蔷薇,有刺;四月开白花;夏秋结实,亦有刺,黄赤色,形似小石榴。十一月、十二月采。江南、蜀中人熬作煎,酒服,云补治有殊效。宜州所供,云本草谓之营实。其注称白花者善,即此也。今校诸郡所述,与营实殊别也。洪州、昌州皆能煮其子作煎,寄至都下,服食家用和鸡头实水陆丹益气补真,甚佳。

酸涩。
固精秘气,治滑精久痢。
性涩滞,昧者喜其涩精而服之,致生别症,咎将谁执?
熬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