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

( Chòu Mǔ Dān )

别名: 臭黄根 , 臭茉莉 , 臭梧桐 , 矮桐子 , 臭枫根 , 臭芙蓉 , 矮脚桐 , 大红袍 , 臭八宝 , 矮童子 , 大红花 , 野朱桐 , 臭枫草 , 臭珠桐 , 矮桐 , 逢仙草 , 臭灯桐 , 假真珠梧桐 , 臭树 , 臭草 , 鸡虱草

臭牡丹 (出处: 《中华本草》 )

主治:
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主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心;肝;脾经
各家论述:
1.《纲目拾遗》:洗痔疮,治疔,一切痈疽脱肛
2.《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散瘀,拔毒消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平肝。治崩带及 小儿气。
4. 江西草药手册》:叶:有降压作用。
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痛。
临床应用:
治疗湿疹及定位性药疹。取臭牡丹根茎叶晒干研粉,用时将药粉夹于单层纱布内,以温开水浸湿,敷于患处(并经常用温开水湿透纱布以保持湿润),每日湿敷1次。治疗湿疹25例,13例治愈(皮肤完全恢复正常),4例近愈(皮肤接近正常,仅有少量脱屑及痒感),7例好转(病变明显消退,痒感减轻), l例无效。定位性药疹10例,6例治愈,4例好转。
药理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臭牡丹注射液尾静脉注射0.1ml(含黄酮4.6mg),能显着提高小鼠中性白细胞吞噬指数及吞噬百分率,提示本品能增强血清中调理素的活力。臭牡丹对大鼠免疫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尤其在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方面作用更加显着2.对子宫圆韧带肌电的影响 分别以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15g/kg、总生物碱45g/kg,及乳酸镁27mg/kg静脉注射,可引起家免子宫圆韧带肌电发放,呈囝发性增强。给药后10-15min开始出现,持续30min。此作用可被预先静脉注射酚妥拉明所断,普萘洛尔则无影响,表明臭牡丹增强子宫圆韧带肌电的发放假与兴奋子宫α肾上腺素受体有关。臭牡丹治疗子宫脱垂可能是由于产强子宫圆韧带张力所致。3.其他作用 臭牡丹注射液体外试验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副伤寒甲型杜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伤寒副伤寒乙型杜菌、大肠杜菌也有一寂静的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臭牡丹叶和茎含有琥珀酸(succin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香草鞋酸(vanillic acid),乳酸镁(magnesium lac-tate),硝酸钾(potassium nitrate)和麦芽醇(maltol)。
附方:
①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赤水玄珠》)②治一切痈疽臭牡丹枝叶捣烂罨之。(《纲目拾遗》)③治痈肿发背臭牡丹叶晒干,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若溃后局部红热不退,疮口作痛者,用蜂蜜麻油调敷,至红退痛止为度(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④治乳腺炎:鲜臭牡丹叶半斤,蒲公英三钱,麦冬全草四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⑤治肺脓疡,多发性疖肿臭牡丹全草三两,鱼腥草一两。水煎服。⑥治关节炎:臭牡丹鲜叶。绞汁,冲黄酒服,每天两次,每次一杯,连服二十天。如有好转,再续服至痊愈。⑦治头痛臭牡丹叶三钱,芎藭二钱,头花千金藤根一钱。水煎服。(④-⑦方均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⑧治疟疾臭牡丹枝头嫩叶(晒干,研末)一两,生甘草末一钱。二味混合,饭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七丸,早晨用生姜汤送下。(《江西民间草药》)⑨治火牙痛:鲜臭牡丹叶一至二两。煮豆腐服。(江西草药手册》)⑩治内外痔臭牡丹叶四两。煎水,加食盐少许,放桶内,乘热熏患处,至水凉为度,渣再煎再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11.治脱肛臭牡丹叶适量。煎汤熏洗。(《陕西中草药》)
性状:
性状鉴别 小枝呈长圆柱形,长1-1.5m,直径3-12mm,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皮孔点状或稍呈纵向延长,节处叶痕呈凹点状;质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棕色,菲薄,木部灰黄色,髓部白色。气微,味淡。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宽卵形,长7-20cm,宽6-15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面色稍淡,无毛或仅脉上有毛,基部脉腋处可见黑色疤痕状的腺体;叶柄黑褐色,长3-6cm。气臭,味微苦、辛。
以枝嫩、叶多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粉末特征:绿色。①腺毛较多,腺头2-8细胞,直径22-35μm;腺柄单细胞。②非腺毛2-8细胞,锥形,常弯曲,长40-150μm,基部直径约28μm。③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生长于林边、山沟等地。
栽培技术 采用根繁殖。于早春未蒴芽前,挖起老株,剪取种根,截成15cm左右的短节,按穴距30cm栽入土中,覆土踩紧。出苗后适当浇水,施肥。
病虫害防治 有蚜虫为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坡、林缘、沟谷、路旁及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北、西北、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地。
原形态:
灌木,高1-2m。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着单叶对生;叶柄长4-17cm;叶片纸质,宽卵形或狼形,长8-20cm ,宽5-15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或细锯齿,背面疏生短柔毛和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有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对性形的叶状苞片,长约3mm,早落或花时不落;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cm;花萼钟状,宿存,长2-6mm,有短柔毛及少数肋状腺体,萼齿5深裂,三角形或狭三角形形,长1-3mm;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cm,先端5深裂,裂片倒卵形,长5-8mm;雄蕊4,与花柱均伸于花冠管外;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cm,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c.foetidum bunge;c. fragrans (vent.) willd. var.foetida (bunge) bak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茎叶,鲜用或切段晒干。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臭牡丹 (出处: 《全国中草药汇编》 )

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散瘀。根: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高血压病头晕头痛肺脓疡。叶:外用治疮疡痔疮发炎,湿疹,还可作灭蛆用。
用法用量:
根0.5~1两;鲜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性味:
苦、辛,平。
来源:
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臭牡丹clerodendrom bungei steud.,以入药。夏季采叶、秋季采根,鲜用或晒干备用。

臭牡丹 (出处: 《中药大辞典》 )

主治:
活血散瘀,消肿解毒。治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
①《纲目拾遗》:"洗痔疮,治疔,一切痈疽脱肛。"
②《福建民间草药》:"活血散瘀,拔毒消。"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养血,平肝。治崩带及小儿气。"
江西草药手册》:"叶:有降压作用。"
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性味:
①《福建民间草药》:"辛,温,有小毒。"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辛。平。"
临床应用:
治疗湿疹及定位性药疹:臭牡丹根茎叶晒干研粉,用时将药粉夹于单层纱布内,以温开水浸湿,敷于患处(并经常用温开水湿透纱布以保持湿润),每日湿敷1次。治疗湿疹25例,19例治愈(皮肤完全恢复正常),4例近愈(皮肤接近正常,仅有少量脱屑及痒感),7例好转(病变明显消退,痒感减轻),1例无效。定位性药疹10例,6例治愈,4例好转。
化学成分:
叶含生物碱。
附方:
①治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赤水玄珠》)
②治一切痈疽臭牡丹枝叶捣烂罨之。(《纲目拾遗》)
③治痈肿发背臭牡丹叶晒干。研极细末,蜂蜜调敷。未成脓者能内消,若溃后局部红热不退,疮口作痛者,用蜂蜜麻油调敷,至红退痛止为度(阴疽忌用)。(《江西民间草药》)
④治乳腺炎:鲜臭牡丹叶半斤,蒲公英三钱,麦冬全草四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⑤治肺脓疡,多发性疖肿臭牡丹全草三两,鱼腥草一两。水煎服。
⑥治关节炎:臭牡丹鲜叶。绞汁,冲黄酒服,每天两次,每次一杯,连服二十天,如有好转,再续服至痊愈。
⑦治头痛臭牡丹叶三钱,芎藭二钱,头花千金藤根一钱。水煎服。(④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疟疾臭牡丹枝头嫩叶(晒干,研末)一两,生甘草末一钱。二味混合,饭和为丸如黄豆大。每服七丸,早晨用生姜汤送下。(《江西民间草药》)
⑨治火牙痛:鲜臭牡丹叶一至二两。煮豆腐服。(江西草药手册》)
⑩治内外痔臭牡丹叶四两。煎水,加食盐少许,放桶内,乘热熏患处,至水凉为度,渣再煎再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间草药》)
⑾治脱肛臭牡丹叶适量。煎汤熏洗。(《陕西中草药》)
生境分布:
分布河北、河南、陕西、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等地。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2米。叶对生,广卵形,长10~20厘米,宽8~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或近于截形,边缘有锯齿而稍带波状,上面深绿色而粗糙,具密集短毛,下面淡绿色而近于光滑,惟脉上有短柔毛,触之有臭气;叶柄长约8厘米。花蔷薇红色,有芳香,为顶生密集的头状聚伞花序,径约10厘米;花萼细小,漏斗形,先端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尖,外面密布短毛及腺点;花冠径约1.5厘米,下部合生成细管状,先端5裂,裂片线形以至长圆形;雄蕊4,花丝与花柱均伸出,花丝通常较花柱为短;子房上位,卵圆形。核果,外围有宿存的花萼。花期7~8月。果期9~10月。生长于湿润的林边、山沟及屋旁;亦有栽培。
来源:
马鞭草科植物臭牡丹。夏季采收,晒干。
出处:
纲目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