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癖

( repi )

别名: 乳痞 , 乳栗 , 乳腺囊性增生症

中医

简介:
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房病类疾病
病机:
乳癖是因情志内伤,冲任失调,痰瘀凝结所致。
类证:
1.乳癌:多发生在40~60岁的妇女,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增长迅速,与周围组织粘连,皮肤呈橘皮样变,日久溃烂,形似岩穴,肿块作病理切片检查发现癌细胞。
2.乳痨:发病缓慢,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不痛或隐痛,溃后脓出稀薄,夹有败絮样物质,疮口不易收敛,易后遗成漏管,脓液涂片检查可找到结核杆菌。
3.乳核:多见于20岁左右的妇女,肿块多为单发,形如鸡卵,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不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治疗:
1.肝郁气滞证:乳房部出现肿块胀痛,疼痛可放射到腋下或肩背,月经前肿块增大,疼痛加重,经后减轻,伴情志忧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满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疏肝解郁散结。逍遥散青皮橘叶香附川楝子、法夏、郁金等。
2.痰瘀互结证:乳房内肿块,边界不清,质地较硬,刺痛难忍,舌边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弦。活血化瘀、散结软坚。桃红四物汤加三棱莪术益母草土贝母土茯苓郁金等。
3.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结节感明显,乳房胀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面色少华,腰膝酸软,精神倦怠,心烦易怒,月经紊乱,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温阳化痰,兼以疏肝解郁。二仙汤加鹿角霜巴戟天菟丝子首乌柴胡白芍陈皮香附等。

“乳癖” 相关论述

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疡科心得集,辨乳癖乳痰乳岩论》云:“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此名乳癖。”好发于30—50岁妇女,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
[病因病机]
由于情志不遂,或受到精神刺激,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思虑伤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肝郁痰凝,气血瘀滞,阻于乳络而发;或因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而发病,下则经水逆乱而月经失调
[诊断]
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常伴有月经失调流产史。常同时或相继在两侧乳房发生多今大小不一的肿块,其形态不规则,或圆或扁,质韧,分散于整个乳房,或局限在乳房的一处。
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与皮肤和陶肌筋膜无粘连,推之移动,腋下淋巴结不肿大。常感乳房胀痛,在月经前3—4天更甚,经后痛减或消失。有时乳头溢出黄绿色、棕色或血性液体。本病病程较长,常达数年,肿块的生长和发展多为间歇性,常在经前加剧,也可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缓解。
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可显示乳腺增生部位不均匀的妖回声区,以及无回声的囊肿。x线造影示各级乳管失去正常树枝样结构,管网大小不均、紊乱和异位,大乳管有囊状扩张,但无充盈缺损。乳头溢液者取分泌物作涂片检查,可帮助排除癌变的可能。对疑为癌变的肿块应取活体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
[鉴别诊断]
一、乳核多见于青年妇女,肿块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地坚韧,活动度好,常发生于单侧乳房,一般无胀痛感觉。
二、乳岩发生于40—60岁中老年妇女,病程较短,起病快,肿块质地坚硬如石,表面凹凸不平,边缘不清,活动度差,早期五压痛和自觉痛。主要靠做活体组织病理切片进行鉴别。
[辨证施治]
一、内治
(一)肝郁痰凝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乳房胀痛或刺痛,乳房肿块随喜怒消长;伴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和细涩。
辨证分析:情志不畅,肝郁气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瘀滞,肝郁痰瘀血阻于乳络,故致乳房肿块,伴疼痛;肝郁不舒,故胸闷胁胀,善郁易怒,失眠多梦;弦脉肝病,细涩为脾虚痰瘀郁阻之象。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逍遥蒌贝散加减。
(二)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或胀痛,经前加重,经后缓减;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头晕月经先后失调,量少色淡,甚或经闭;舌淡,苔白,脉沉细。
辨证分析:冲任失调,上则乳房痰浊凝结,故乳房肿块伴胀痛;下则经水逆乱,故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色淡,甚或闭经脾失健运,气血亏虚,故神疲乏力,头晕;;冲为血海,隶属肝肾,冲任失调,肝气不舒,故经前加重,经水一行,肝气得舒,?故经后缓减;肝肾不足,故腰酸乏力;舌淡、脉沉细为冲任失调之象。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加味二仙汤加减。
二、外治法
阳和解凝膏黑退消外贴,7日换一次。
[其他疗法]
手术病灶局限于乳房一部分,月经后仍有明显肿块者可手术治疗。如病人有乳癌家族史,或活体组织切片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增生显著者,应施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如切片发现有恶变,应按乳癌处理。
[预防与调摄]
1.调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2.及时治疗月经不调
3.3个月复查1次,特别是未排除乳癌可能的病人,应进行多次短期随诊,并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
[结语]
乳癖相当于西医的乳腺囊性增生症。其特点是: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应与乳岩乳核相鉴别。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蒌贝散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方用加味二仙汤加减。

多由肝脾为郁怒思虑所伤,以致气滞痰凝。多发生于中老年妇女。初起在乳房生一肿块,如鸡卵而表面光渭,能移动,多数无痛感,也有少数感到轻微胀痛。后期肿块不与皮肤粘连,皮色如常,亦无发热,经年累月,也不溃破。类于乳腺纤维瘤,部分患者在孕期肿块迅速增大而恶化。气滞痰凝,或兼有冲任二经失调。这种病症大多发生于中年妇女的二侧乳房行经前感到乳房胀痛有块,按之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结核,微硬而不坚,边缘不清,经期后症状减轻,肿块的消长往往与情志刺激有关。

论曰小儿脾胃气弱,保养不慎。则令三焦不调。乳饮不化,聚而成痰。流于胁下,寒气乘之,遂成癖聚。久不消,横连少腹,上至心下,按之苦痛,肌肤渐弱,面色青黄,多睡目涩寒热往来呕吐咳嗽,故谓之乳癖,世呼为奶癖是也。
治小儿乳癖积气散
粉霜(研一钱半) 诃黎勒皮(为末四钱) 硫黄(研一钱半) 京三棱(为末七钱) 密陀僧(研五钱) 白丁香(研二钱)
上六味,捣研为散。再同研匀,每服一钱匕,用生姜浆水调下后,于五更服青灵丸。
治小儿乳癖。青灵丸方
粉霜丹砂(研) 腻粉(各一钱) 水银(二钱用铅少许结沙子) 麝香(研半钱) 青黛(二钱) 巴豆(三十粒去皮心膜出油尽研)
上七味,各细研,再同和匀。用面糊为丸,如黄米大,薄荷汤下五丸至七丸。新水亦得。
治小儿乳癖二香散
白丁香(直者四十九粒) 丁香(二十一枚为末) 石燕子(一枚捣研) 硫黄(研三钱) 腻粉(抄一钱匕研) 密陀僧(研) 砂(研各三钱)
上七味,同研匀为细散,每服一岁半钱匕,二岁一钱匕,十岁以上二钱匕,用面汤调下,如左肋下病,卧左边。如右肋下病,卧右边,至晓取下癖积是验。
治小儿乳癖食癖,每至午后,时作寒热,微有咳嗽。胁肋癖硬。烧青丸
轻粉(二钱) 太阴玄精石(研一分) 粉霜 砂(研各一两) 白面(三钱)
五味,再同研细,滴水和为饼子。以文武火烧熟为度,再研滴水和为丸,如黄米大,三岁以上,每服五丸,浆水下,三岁以下,以意增减。
乳癖。 砂丸方
礞石粉霜 鹰屎 无食子京三棱(各用末一钱匕) 腻粉(三字) 龙脑(研一字)
上八味,再同研匀,以面裹大枣。烧熟取枣肉和药,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或五丸,煎古老钱汤下,量儿大小加减。兼治久(面烧枣不烧药),次用外贴药。
乳癖。外贴散方
芸苔子(末三钱) 寒食面(一钱半)
上二味,再同研匀,用新水调如糊,纸上摊,贴乳癖上,频以水润之。
治小儿乳癖,胁下结块不消。腻粉丸方
腻粉白丁香(微炒各一分)
上二味,再同研匀,以枣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丸,新汲水下,取下粘滞恶物、效。量儿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治小儿乳癖,神效。金花散
白丁香(直者微炒七十粒) 丁香(二十五粒二味为末) 密陀僧(研) 硫黄(研) 黄鹰屎白(研各半钱)
五味,再合研匀,每服三岁以下一字匕,三岁以上半钱至一钱匕,并用奶汁调下,临卧服,至来日,取下青黑稠粘物即愈,未尽不过再服。
治小儿乳癖。方
独窠蒜一头
上一味,将蒜捣烂,看儿癖大小,候儿睡着,随病大小贴,听儿腹内作声,便急取去不用。
虚中,并乳癖圣饼子
石燕子(末二钱) 粉霜(三钱) 腻粉 砂(研各二钱) 延胡索(一分为末) 鹰屎白(研一钱) 白面(四钱) 丹砂(研一钱)
上八味,用鸡子清和丸,如鸡头大,作饼子。 灰火内微烧过,每服米饮化下半饼子。
治小儿乳癖积块消癖丸
牵牛子(一两半生半炒) 皂荚(肥者三挺烧令烟尽为度) 巴豆(去皮心研出油夏秋半两春冬一两)
上三味,除巴豆外,捣罗为末。后入巴豆,再同研匀,用粟米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橘皮汤下,如常服。丸如粟米大,茶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乳癖攻胁肋紧痛。如神散
独头蒜(一颗研) 楼葱(一寸研) 腻粉(半钱) 凌霄花(末一钱)
上四味,再同研匀,调涂胁肋上硬处,用醋面饼子贴盖之,候口内闻蒜气,急用温汤洗去。
治小儿奶癖,腹胁紧硬,时作寒热牵牛丸方
白牵牛(末二钱) 粉霜(一钱) 腻粉(三钱) 砂(研一钱半) 黄鹰屎(末一钱) 白丁香(为末一钱) 延胡索(大者七枚捣末) 石燕子(捣研一枚) 白滑石(末一钱) 没药(研一钱) 白面(五钱)
上一十一味,研为细末,拌和匀。滴水和作饼子,先于火上炙干,次入灰火煨熟为度。
放冷细研,更入硫黄一钱。同研匀,滴水和为丸,如绿豆大,看儿大小,每服三丸至五丸,煎柳枝干柿汤下,临睡服。
治小儿乳癖,肌瘦寒热,胁下硬痛。化癖丸
生姜(切片子曝干为末) 丹砂(研各二钱) 巴豆霜(一字) 砂(研) 白滑石(捣研各二钱)
五味,再同研匀,粟米饭和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二丸,薄荷汤下,奶食后临卧服。
治小儿乳癖,胁肋坚硬,喘粗、时作疼痛。水银丸方
水银(一钱) 硫黄(二钱同研) 密陀僧(二钱捣研) 腻粉(三钱) 巴豆(二粒去皮膜心研出油尽) 砂(研半钱)
上六味,再同研匀,白面糊为丸,如黄米大,每服三丸。煎槐叶汤下,奶食后临卧服,更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乳癖滴水丸
黄柏(去粗皮锉) 轻粉(研) 丹砂(研) 天南星(炮) 半夏生姜汁浸一宿汤洗去滑焙各一钱) 巴豆(十粒去心皮出油尽) 水银(结沙子半皂子大)
上七味,捣罗研为末,再同研匀,滴水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二丸,或三丸,煎生姜葱白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虚乳癖。软金丸方
腻粉(二钱) 蓬砂(研皂子大) 砂(研半皂子大) 黄连(去半钱) 太阴玄精石(研半钱) 黄鹰屎(半钱) 巴豆(一枚半生半烧) 粉霜(半钱)
上八味,捣研为末。再同研匀,枣肉和,用面剂裹。文武火中煨,以面熟为度。去面取药,旋丸如黄米大,每服一二丸,甘草薄荷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乳癖。硫黄散方
硫黄(研) 密陀僧(别捣研) 腻粉(研) 诃黎勒皮(为末各一钱)
上四味,和令匀,每服一钱匕,奶汁调下,更量大小加减。
治小儿乳癖。大黄丸方
大黄(锉炒) 桔梗(锉炒) 木香(锉) 陈橘皮(去白焙各一分) 马牙硝(研) 郁李仁(去皮各三分) 诃黎勒(皮一枚) 乌梅肉(炒半分)
上八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黄米大,一岁儿每服七丸,米饮下,更量大小加减。
治小儿初生至百日周 ,腹内有气,冲心喉,及壮热头疼,呕逆腹痛寒热乳癖,宣下胎中宿物。大黄丸方
大黄(锉炒一两) 丹砂(研) 人参枳壳(去瓤麸炒) 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分半)柴胡(去苗) 桂(去粗皮半分) 木香(一分)
上八味,捣研为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乳汁下、日三,大者加至二十丸。
治小儿乳癖积聚,按之苦痛,肌肤渐瘦,面色青黄。妙应丸
槟榔(锉二枚) 陈橘皮(汤浸去白焙) 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各半两) 木香黄连(去炒) 莪术(煨锉) 桂(去粗皮各一分)
上七味,捣罗为末,每抄一钱匕,入巴豆一粒,去皮心膜,醋煮令黑色,并杏仁一粒,去皮尖,灯上烧作黑灰,同研令细,与药末再合研令匀,用白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食后生姜汤下,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脾胃气弱,乳食不化,乳饮留于胁下,因寒成癖。莪术散
莪术(炮切半两) 阿魏(一钱水化开浸莪术一宿慢火炒干)
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半钱匕,紫苏米饮调下,量儿大小加减。


病名。乳中生核结肿之病证。见《外科活人定本》卷二,又名乳栗,或名奶栗。多因肝气不舒,郁积而成,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证见:乳中结核可随喜怒而消长为其特点,结核大小不等,形如丸卵,或呈结节状,质较硬而无疼痛,不发寒热,皮色如常,其核推之可移,不与皮肉粘连,不易溃破。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消结。内服可选逍遥散加味,或和乳汤加温通之品,或用化圣通滞汤主治。外用可选艾灸热敷,或用丁香末敷贴。或将乳癖乳痞混为一者。类似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

(奶脾是附)
圣惠》∶夫小儿乳癖者,由乳母食饮无常,醉饱过度,便即乳儿,不知kt 节。小儿脾胃虚嫩,不能消化,或乳母偏卧一向,乳儿不能回转,儿亦睡着,乳滞偏于胁下,因兹结聚成块而痛者是也。其候面色青黄,发歇壮热,吐乳多睡,口内生,渐渐黄瘦,腹内结块不散,故名乳癖也。
茅先生∶小儿生下,中遍身忽发寒候,遍身黄肿小便赤黄,体微蒸热。此候本因胎热,又因哭后母爱惜,将奶与吃,不消化,遂为奶。所治者,先用牛黄膏(方见膈热门中)、天竺黄散(方见实热门中)、调中饮(方见胃气不和门中),三个药与服即愈。如见黄色入睛,眼目视,气喘鱼口,手握拳,恶候不治。
钱乙论∶腹中有癖,不食,但饮乳是也。当渐用白饼子下之。
《婴童宝鉴》∶小儿奶癖者,谓小儿未会吃食,唯饮其乳,其乳拥猛。或其母当烦之次,便乳其子,子饮乳拥结不消,又夹顽涎结成痞块在腹内,或动不动,有时腹痛是也。
玉诀》小儿奶癖积伤候歌∶
奶脾痞结因伤,腹胀筋青面色黄,热发有时或渴饮,伤脾热口生疮。
此患先解利,后取,次调胃气无误矣。
又一本云∶先用惺惺丸取,次银白散调气。(二方并见本门。)
圣惠》治小儿乳癖结实,或有滞恶停不散,令儿日渐羸瘦,面色痿黄,春夏多发,不欲饮食,京三棱散
京三棱(微煨,锉) 川大黄(锉碎,微炒) 槟榔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赤茯苓(各半两) 枳壳(一分,麸炒微黄,去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分为二服,日三、四服,逐下恶物为效。
圣惠》治小儿乳癖壮热体瘦,宜服朱砂丸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过) 雄黄(细研,一钱半) 寒水石龙脑(各细研) 腻粉槟榔(末。各一钱)
上件药都研令匀,炼蜜和丸如绿豆大。三、二岁儿以生姜汤下三丸,日再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手脚心热,面色青黄,不下乳食,日渐羸瘦。人参丸
人参(去芦头生姜(切,干炒) 桂心 赤茯苓白术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当归(锉,微炒) 槟榔京三棱(微煨,锉)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川大黄(锉碎,微炒。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一岁儿以粥饮化下三丸,日三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呕吐腹胀寒热枳壳丸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赤茯苓(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柴胡(去苗。各三分) 桂心(一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温水化破三丸服之,日三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乳癖,面色黄悴,食乳微细,日渐羸瘦。鳖甲丸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 京三棱(微煨,锉) 槟榔(各半两) 人参(去芦头赤茯苓白术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木香当归(锉,微炒) 桂心(各一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以粥饮研下三丸,日再服,以利为度。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胁下坚硬,大便难小便赤。大黄丸方
大黄(锉碎,微炒) 诃梨勒皮(各半两) 乌梅肉(微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木香(各一分) 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 川朴硝(各三分) 桔梗(一分,去芦头
上件药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一岁儿每服以粥饮研下五丸,晚后再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乳癖结块,久不消化,诸药无效。宜服化癖丸
巴豆霜(半两) 腻粉朱砂(细研。各一钱) 黄鹰粪(一分) 砂 雄雀粪(各一字)
上件药都研如粉,用糯米饮和丸如黍米粒大。一岁儿每服空心煎皂荚仁汤下二丸,取下恶物为度。
圣惠》治小儿乳癖不消,心腹胀满。木香丸
木香京三棱(微煨,锉) 槟榔人参(去芦头青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赤茯苓(各一分) 牵牛子(微炒) 草豆蔻(去皮。各半两)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
上药捣,罗为末,以醋煮面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饮下三丸。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乳癖,胁下结块不消。腻粉丸方
腻粉(一钱) 雄雀粪(一分,微炒)
上件药都研令匀,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汲水下一丸,取下粘滞恶物为效。量儿虚实、大小以意加减。
《谭氏殊圣》治奶癖
诃子(五个,磨去两尖) 密陀僧(三钱) 硫黄轻粉白丁香丁香粉霜硼砂(各一钱)
上件八味为末。每服半钱,男儿患,用女儿奶汁化服;女儿患,用男儿乳汁化下。
《谭氏殊圣》治月里孩儿奶癖方。
紫河车人参
上各等分为末。用好醋调,拍成饼子如大钱子大。如左畔有奶脾者,药贴左畔脚心,用绯帛子扎,干后见效。左右一般使药。
《谭氏殊圣》治小儿奶癖方。
白丁香丁香(各十二个) 石燕子 舶上硫黄寒水石密陀僧(各三钱) 腻粉(两个)
上件为末。每服一钱,用第二遍米泔水调下,服即取下病来,如末,更一服。
《谭氏殊圣》又方
密陀僧诃子丁香草蔻木香等分
上研,罗为细末,入腻粉少许再研。每服一钱半,米饮下。如不动,来日再服立效。
《谭氏殊圣》又方。
丁香(二十个) 舶上硫黄密陀僧(各半两) 白丁香(五个)
上生用,为细末。如一岁者,只一字,临卧服;如三、两岁者,便服半钱,用奶汁下。
养生必用》治小儿奶癖,羸瘦危困,胁下硬有形即是。
青礞石(末,半两) 汞粉(半钱) 寒食面(一钱半)
上研令匀,以乳汁和,分为二十饼子,熨斗上以慢火爆干。一饼子分为四处,随饮食化服四分之一,隔日一次服,八服取效。未吃得饮食,化如糊,抿在儿口内。
张涣三棱散 治小儿乳癖结实不瘥方。
京三棱(炮,锉碎) 赤茯苓当归(洗,焙干) 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 。各一两) 白术枳壳(麸炒,去瓤) 木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七片,煎五分,去滓。放温,时时与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奶癖软银丸方
水银(结成砂子) 白丁香(末) 腻粉(各一钱) 鹰条(末。各一钱匕) 巴豆(二十一个,去膜研,略去油) 续随子(四十九个,去壳)
上件同研匀,枣肉为丸如绿豆大。一岁一丸,温水下。
玉诀惺惺 治小儿虚,及实乳癖方。
阳起石(一分) 黄鹰条(秤二钱) 白丁香朱砂(各一钱) 轻粉(一钱半) 麝(少许,末之) 砂(一字,醋化) 石燕子(五个,醋淬, 七次)
黄连(七钱) 续随子(一百个,去壳,去油
上浸蒸饼,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丸,大小儿加减。炮皂子并葱煎汤,临睡吞下。
玉诀银白散胃气,取下后宜服此方。
人参茯苓甘草(炙) 白术(麦面炒) 白扁豆(去皮) 藿香
上各等分,末一钱,紫苏汤调下。
《张氏家传》治小儿奶脾方。
上用芫花一两(醋浸三日,净洗),大黄半两,为末,入蒜一斤研,同药末研烂匀。男左女右,用药涂在乳母手心,熨擦癖上。时闻患人口中,如闻得药气,实时取了,立效。
《董氏家传》治小儿奶癖、脾极效方。
紫河车(二两) 寒食面(三两)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匙许,水调涂足心,病在左涂左;病在右涂右。涂于红帛上缚之良久,其病大便中下去,救人甚多矣。大便尽洗去。
《庄氏家传》治小儿奶脾,疳瘦尽,青皮丸方
上用青皮不计多少,去白,干用,为细末,猪胆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七丸任意,汤下,日进三服。
《孔氏家传》治小儿奶脾方。
上用密陀僧不拘多少,研极细。以大蒜自然汁调,稀稠得所,涂于有奶脾处。据其大小周遍,又不可涂之太过。须臾,候儿口中有蒜气息,即是药透。仔细以手揉之,觉奶脾似消及五、六分,即便用温浆水洗去。
则度,不可令消尽,恐药毒损气也。如未消,药先干,即别使温水润之。
王氏手集》治小儿奶癖方。
白芥子芸苔子(各等分
上二味为末,水调摊纸上,贴奶癖。又用醋面饼子盖之立效。少顷急去,如不去即成
《赵氏家传》治小儿奶癖,发寒热,肌瘦,可思饮食,渐渐黄瘦,欲成气。如圣丸
大丁香(二十一个) 密陀僧(半两) 粉霜(一字半) 舶上硫黄(二钱半) 砂(一钱) 白丁香(四十个全者)
上为末。每服半钱,冷面汤调下,日一服,正午时见效。三岁以上每服半钱,三岁以下每服一字。
《吉氏家传》治奶癖积热,发水银丸方
水银(结砂,一钱) 砂 白丁香(各半钱) 轻粉脑子(各少许) 香墨 鹰条 巴豆(醋煮令干) 青黛(罗过) 黄明胶(用蚌粉炒黄色) 百草霜(各一钱)
上末,滴水丸绿豆大。用薄荷汤下三、五丸,看儿大小加减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奶癖方。
上用紫河车不以多少,为末。每用一钱,冷水调贴癖痛硬处。
《庄氏集》俞穴灸法∶乳癖,用粗线两条,各量两乳头中间阔狭,于两乳头上垂下,照令端直方停,对两乳于左右肋上各灸七壮,炷如麦粒大。

薛立斋曰∶乳房足阳明胃经乳头足厥阴肝经。男子房劳恚怒,伤于肝肾;妇人思虑忧郁,损于肝脾,皆能致疡。第乳之为疡有不同。有乳中结核,形如丸卵,不疼痛,不发寒热,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为消长,此名乳癖。良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夫乳属阳明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疼不赤,正见其畏惧也。治法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自消矣。逍遥散去姜、薄,加栝蒌、半夏人参主之(此方专解肝之滞,肝解而胃气不解自舒,盖以栝蒌、半夏,专治胸中痰,痰去肿尤易消也)。
乳中结核,始不作痛,继遂隐隐疼痛,或身发寒热,渐渐成脓溃破者,此名乳痰。或亦由肝经气滞而成,或由于胃经痰气郁蒸所致。用药疏肝之中,必加贝母半夏、栝蒌等以治痰,则未脓可消,至已溃必兼补气血,方易收口。
乳疡之不可治者,则有乳岩。夫乳岩之起也,由于忧郁思虑,想在心,所愿不遂,肝脾气逆,以致经络痞塞结聚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不红不肿,不疼不痒,或半年一年,或两载三载,渐长渐大,始生疼痛,痛则无解日,后肿如堆栗,或如覆碗,紫色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凸者如泛莲,疼痛连心,出血则臭,并无脓水,其时五脏俱衰,遂成四大不救。凡犯此者,百人百死。如能清心静养,无挂无碍,不必勉治,尚可苟延。当以加味逍遥散归脾汤,或益气养营汤主之。此证溃烂体虚,亦有疮口放血如注,实时毙命者,与失营证同。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  余国俊
例1 女患,30岁,1986年3月21日初诊。
2年来双侧乳房胀痛,痛处可扪及串珠状小结节,质韧不硬,肿瘤科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予服“乳块消”合剂10瓶(每瓶500m1),胀痛明显缓解。但不久因事怫逆,又临月经期,胀痛复作。此后间断服过逍遥散二陈汤柴胡疏肝散加味等40余剂,亦是服药期间乳房胀痛明显减轻或消失,但临近月经期又复发。刻诊:症如上述,平时胸膈满闷,脘腹膜胀,嗳气,纳差,舌质偏淡稍暗,苔白厚腻,脉弦滑。
考虑为肝郁胃壅,痰凝胃络之证,治宜疏肝和胃化痰通络。予张景岳解肝煎化裁:法夏15g,厚朴20g,苏梗15g,茯苓20g,生姜10g,砂仁6g,陈皮15g,海藻30g,昆布30g,生甘草12g。6剂。
二诊:乳房胀痛,胸闷腹胀等症均显著减轻,但行经期间乳房胀痛有加,经色黑褐,夹血块。①上方加甲珠10g,泽兰15g,川牛膝15g,黄芪30g,三棱15g,莪术15g。6剂。②小金片,每服4片,日3次,连服2个月。
效果:上方服6剂后,乳房胀痛消失;又于经前期加服3剂,经水畅,色正无血块。但小金片服至3千月,乳房结节才消无芥蒂。随访2年未复发。
例2  女患,42岁,1987年4月10日初诊。
8个月来双侧乳房胀痛,肿瘤科医生扪诊发现乳房周围皮下存在泛发性扁平状小结节,推之可移动,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曾连续服“乳块消”2个月无效,反增纳差,体倦,短气。又间断服过丹栀逍遥散,血府逐瘀汤加减20余剂,乳房胀痛如故。刻诊:面色皓白,神疲体倦,腰骶酸痛,心烦易怒,月经先后无定期,量少色淡;经前期乳房胀痛加重,舌质稍淡、苔薄白,脉弦弱。
考虑为肾虚肝郁,痰凝胃络之证,先宜补肾疏肝,以顾其根本。予二仙汤合定经汤化裁:仙茅15g,仙灵脾30g,广巴戟15g,鹿角霜15g,熟地30g,菟丝子15g,柴胡10g,荆芥6g,山药15g,茯苓30g,当归12g,白芍12g。10剂。
二诊:精神、气色转佳,腰骶酸痛、心烦易怒减轻,乳房胀痛稍缓。上方加入化痰软坚通络之品。调整处方为:仙茅15g,仙灵脾30g,广巴戟15g,鹿角霜15g,柴胡10g,白芍12g,当归12g,玄参15g,浙贝20g,生牡蛎30g,甲珠10g,僵蚕10g,露蜂房10g。
效果:上方服至15剂,乳块胀痛及肿块均消失,月经基本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进修生甲】乳腺小叶增生,中医称为“乳癖”,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内生长肿块。诚如明代陈实功疡医大全》所说,“乳癖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失……”。中医辨证属于肝气郁结,或兼痰阏凝络者居多,故主用逍遥散二陈汤加味,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若能守法守方,配合情志疗法,效果较好。今老师所治2例乳癖,其基本病机亦未出肝气郁结,痰瘀凝络的范围,而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吧?
【老师】也许首先是病机有所差异吧!如例1,平时即感胸膈满闷,脘腹膜胀,嗳气,纳差,苔白厚腻,脉弦滑等,如此一派肝郁胃壅,痰凝气滞的典型症征,就有别于常见的肝气郁结,更毋论乎例2接近更年期的肾虚肝郁了。所以例1首先使用张景岳解肝煎化裁(解肝煎原方为《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合时方二陈汤加砂仁白芍)以解肝郁,决胃壅,化痰降逆。待其全身及局部症征显著好转之后,再参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之品,并配用大量黄芪匡扶正气,俾痰瘀消散而正气无伤。
【实习生甲】中药撌?朔磾中,海藻甘草。例1方中海藻甘草同用,岂不是闯棾?湮榻?傻暮斓坡?
【老师】翻阅古代医籍,敢闯“十八反”红灯者,早已有之。如甘遂甘草,但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治疗留饮甘遂半夏汤中,就有甘遂配甘草。金代名医李东垣方中,亦有甘遂甘草同用者。又如乌头半夏,但《金匮要略》治疗寒气厥逆的“赤丸”,方中乌头半夏同用。可见古代本草学中的“十八反”,连古代名医都束缚不住,就更别论今朝矣!今人使用甘遂配甘草乌头半夏,以及海藻甘草治疗诸多疑难杂证而获良效的临床报道,堪称屡见不鲜。至于中药“十九畏”,亦属于配伍禁忌,其中有“丁香莫与郁金见”,但今人偏将丁香郁金同用,而发现其消除胸膈滞气之效相当快捷。又如“人参最畏五灵脂”,实则二味同用,饶有补气化瘀之力,颇宜于气虚血瘀的诸多病证。值得重视的是,今人不仅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而且通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中药“十八反”、“十九畏”中的部分内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古诗云“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我们作为现代中医,要勇于面对现实,要善于吸收经得起检验的新观念、新见解。言归正传,我治疗乳癖喜用海藻,乃因《神农本草经》谓海藻“主瘿瘤结气,颈下核,破结散气痈肿癥瘕坚气……”。又借鉴今人之思路,将海藻甘草合用,奏效快捷,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大概是“相反相成”吧?推而广之,我近年来治疗甲状腺瘤子宫肌瘤等病证,凡属于或兼挟顽痰凝结者,恒于当用方中,加入海藻甘草,治验不少,从未偾事。
【进修生乙】例2为中年妇女,月经失调,经前期乳房胀痛加重,伴腰骶酸痛,心烦易怒,显然属于冲任失调。所以前医泛泛使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而效差。观老师接诊后立即改弦更张,经用二仙汤合定经汤加减,显然是以调理冲任为主,宜其缓缓见效而维持较久。但老师辨证的结论却是“肾虚肝郁”,绝口不提冲任失调,是何道理?
【老师】如果抽象地归结为摮迦问У鲾,治疗就落不到实处。
【进修生乙】为什么呢?
【老师】冲脉任脉属于奇经八脉内经云“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后世有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o故尔凡属月经失调或妊人杂病伴有月经失调者,便归结为“冲任失调”,不无道理。问题的实质在于这样的病机概括无法指导选方遣药。
大家知道,经络因其“外络于肢节,内属于脏腑”,其功能活动是以脏腑作为基础的;离开了脏腑经络将不复存在。何况冲脉任脉属于奇经八脉,不是十二正经,无法与脏腑直接相通。换言之,脏腑精微物质只有通过十二正经,才能间接到达冲脉任脉脏腑的病变亦然。所以“冲任失调”只不过是病变之标,脏腑功能失调才是病变之本,此其一。其二,从临床上看,试问哪一种或哪一类药物可以直接治疗冲任失调?这个问题恐怕很难回答吧?即使从理论上来回答亦不大容易,因为药物归经学说上似乎没有归入冲脉任脉药物。近代名医张锡纯治疗月经失调,独倚重于冲脉,创制了理冲汤安冲汤固冲汤等名方。但细观其方中之药物,如黄芪白术白芍山萸肉续断龙骨牡蛎乌贼骨茜草三棱莪术鸡内金水蛭等等,不外乎健脾益气滋补肝肾、固摄肾气、活血化瘀,实质上是在调理脾、肝、肾等有关脏腑。因为只有如此,治疗才能落到实处。而纵观古今治疗乳癖,其津津乐道于“调理冲任”者,又何独不然哉!由此可见,对于流行于医界的一些摽谕缝鴶,要结合临床来追本溯源,弄通其实质性含义。
【实习生乙】肾虚肝郁这一证型的乳癖,临床上是否比较多见?
【老师】更年期妇女中较为多见而已。从总体上看,临床最常见的还是肝气郁结这一证型。不过,我们讨论乳癖证治时之所以要列举肝郁胃壅和肾虚肝郁这两种并不常见的证型,是由于临床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一见乳癖,便一概归结为肝气郁结,而盲目使用中成药。
【实习生乙】这2例乳癖服乳块消合剂无效或疗效不持久,说明治疗本病仍须辨证论治,不能仅仅依靠现成的中成药。不过,据说乳块消合剂治疗本病的有效率较高,不知是由哪些药物组成的?
【老师】据我所知,“正宗”乳块消处方是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研制的。其处方组成为:丹参橘核各15g,王不留行、川栋子、土鳖虫皂角刺各10g。据我体验,若连服数剂疗效不好者,可改用朱良春氏介绍的“消核汤”:炙僵蚕12g,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各9g,陈皮6g,甘草3g。若能配合情志疗法,效果更好。